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杀虫剂地亚农绿色生产工艺
项目简介: 二嗪磷即地亚农,是一种广谱、高效、中低毒有机磷杀虫杀螨剂,还广泛应用于兽药和卫生用杀虫喷雾剂,是替代高毒杀虫剂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世界产量约 2-3 万吨/年,中国市场刚起步。 南开大学实现了原料异丁腈的国产化,在二嗪磷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异丁腈经甲氧基化、氨化、中和、环化制得羟基嘧啶,总收率达 95%以上,羟基嘧啶与 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合成二嗪磷的收率达到 95%以上,原药含量达 95%以上;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点是:乙酰乙酸乙酯或甲酯消耗低;合成采用连续自动化控制;以异丁腈合成羟基嘧啶的过程基本无三废;二嗪磷原药中 S-TEPP的含量低于 0.2%,达到国际标准。所得二嗪磷原药不需加任何稳定剂就能稳定存在;生产成本低,设备投资少,生产效率高。已获发明专利授权。可提供中试生产技术。 地亚农主要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甘蔗、玉米、烟草、马铃薯等作物,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食叶害虫(如磷翅目、双翅目幼虫、蚜虫、叶蝉、飞虱、蓟马、介壳虫、十二八星瓢虫等),对螨卵也有一定杀伤效果。小麦、玉米、高梁、花生等作拌种,可防治蝼蛄、蛴螬等土壤害虫。颗粒剂灌心叶,可防治玉米螟。 工艺技术特点 南开大学元素所对地亚农的制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对异丁腈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已实现了异丁腈的国产化,解决了异丁腈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问题,为地亚农生产奠定基础;其次,从理论基础出发,对合成地亚农的各步反应进行了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的研究。近来,我们在地亚农的生产技术上起得突破性的成果,同样以异丁腈为起始原料,经脒化、环化、缩合三步反应合成地亚农。
南开大学 2021-04-13
新型层状复合型加氢脱硫催化剂
开发了一种新型层状复合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将活性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均匀地分散到有机改性的层状粘土材料的层状结构中,通过吸附、浸渍、干燥、挤出成型,再经焙烧、硫化处理制备得到镍钼钨复合硫化物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地在粘土的层状结构中,形成层状复合型加氢脱硫催化剂。该新型、高效的加氢脱硫催化剂,脱硫效率高达99%以上,同时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特别适用于石油产品中硫的脱除。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髙碱低泡丝光渗透剂YQ系列
丝光是加工中高档棉制品不可缺少的工艺过程,它不仅能使棉纤维获得持久光泽和稳定的形态,而且使棉纤维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和强力也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传统的丝光过程中较少使用渗透剂,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前处理工艺多采用退、煮、漂三步法,棉织物处理的较为匀透,使用丝光渗透剂与否效果不十分明显。目前,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加工成本,许多印染厂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或冷堆前处理工艺,由于工艺过程缩短,往往出现毛效低和处理不匀的情况,丝光的均匀性和丝光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新型丝光渗透剂的研究和在丝光过程中的应用就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由于丝光渗透剂所应用的介质为浓的烧碱溶液,而且用过的淡碱不是直接排放而是回收利用,这就对丝光渗透剂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一般地,作为丝光渗透剂应具有如下性质: (1)丝光渗透剂在浓烧碱溶液中能显著降低其表面张力,且用量小,成本低。 (2)丝光渗透剂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被浓烧碱破坏。 (3)要具有低泡沫性质,以免给丝光生产和淡碱浓缩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低泡耐碱丝光渗透剂YQ系列是一种低泡沫的耐碱渗透剂,主要用于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典型的应用工艺是丝光和碱退浆。具有耐强碱、耐高温﹑无毒、低泡、易生物降解等优异性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酯基季铵盐柔软剂生产技术
酯基季铵盐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涉及牛羊油脂肪酸、植物基的棕榈油脂肪酸或油酸酯基季铵盐,它是作为织物柔软剂的理想选择,它具有双烷基季铵盐的柔软性、抗静电性,引入酯基后使产品的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分散性、可再润滑性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织物不泛黄,更适于配成浓缩产品。作为双烷基季铵盐的替代品,酯基季铵盐同样用于毛纺、棉纺、麻纺、合成纤维、造纸等行业。本项目工艺路线简单可行,原料易得.而且以独特的催化与生产技术,使得本项目在设备投资、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项目无论从环保方面、市场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积极的推广价值。 关键技术 1、高活性催化剂技术; 2、低成本制造工艺与工程化设备的集成技术; 3、色度 Gard 值不大于 3。 获得成果 1、发表论文 3 篇; 2、申请专利 3 项,授权 2 项; 3、产业化:已完成 10 升/批的放大试验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燃料电池钳基催化剂
本成果针对燃料电池催化剂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因碳载体腐蚀、Pt 溶解、迁移团聚长大及Pt中毒等原因而逐渐退化的技术难题,发展了多种提高 燃料电池催化剂稳定性和活性的新方法、新技术,研制出了一系列低成本、高性 能、长寿命燃料电池催化剂。目前,该项目已经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所开发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属于国际一流国内领 军的高科技技术。
重庆大学 2021-04-11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技术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为20-30%,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目前破伤风的诊断测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检测破伤风抗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受到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18
输电铁塔用高强厚壁角钢温冲孔技术开发
通过一套加热装置,在现有的数控型钢联合生产线设备上,实现对Q420高强钢工件的自动加热和冲孔,以期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项目研究创新了高强、厚板、小孔冲裁的加工工艺;确定了温度对高强钢强度、塑性、韧性指标的影响程度。该项目采用冲技术进行冲孔,实现了无裂纹冲裁,保证了孔周围组织的稳定,可生产出合格产品。◆经济效益及市场分析 应用领域是输电线路杆塔加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施,高强度级别的高强钢在输电铁塔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占比例越来越重,500kV以上线路铁塔中,Q420高强钢所占比重高达50%以上。而Q420高强钢在常温下冲孔很难保证孔径周围材质的稳定,因此铁塔设计要求Q420高强钢常温下加工必须钻孔。但钻孔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生产厂家的铁塔产量。因此该成果为杆塔生产厂家加工Q420或以上强度级别的高强钢提供了一项高效率的制孔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超高频RFID系统开发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超高频RFID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一,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现代物流是一系列繁杂而精密的活动,要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这一活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RFID技术也正是有效解决物流供应链上各项业务资料的输入与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跟踪,以及降低出错率等难题的一种关键技术。该项目开发了一个可扩展配置的系统架构,为现代物流领域提供一种通用解决方案,将基于超高频RFID的现代物流系统分成对象感知层、数据交换层、信息整合层、应用服务层构组成的?层体系架构,从用户、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者等多视角研究现代物流行业体系结构,并利用形式化方法对结构进行准确描述,为制订各种接口、协议和规范提供依据。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能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穿透性强、可多次读写、数据的记忆容量大,无源电子标签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可靠性和寿命高,可以在物流过程中的车辆或其它被标识的物体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工作、耐受户外恶劣环境等特点。采用UHF RFID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读写距离短,数据传输过程稳定性差,传递速率低以及多标签信息同步的防碰撞问题。本项目可应用在现代物流行业的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实现物流过程智能化,同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集成开发
项目以高异形度喷丝板和异形纤维的加工技术,在多家企业开发了高导湿涤纶短纤维及长丝;系统研究了纤维集合体的毛细效应机理,指导高导湿织物的织造工艺和后整理工艺;并建立了高导湿纤维导湿性能的专用评价体系。成果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组还进行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工业化生产技术集成开发,成果获2009年度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
东华大学 2021-02-01
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改性开发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石油基资源的日益短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质是豆油产业的副产物,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植物资源,也是一类添加增塑剂后可热塑成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然而,单独由大豆蛋白质制备的塑料硬且脆,加入小分子增塑剂后,大豆蛋白质热塑性改善,柔韧性增加,但力学强度较低且对水敏感,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项目以大豆分离蛋白质(SPI)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共混,以及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来得到廉价、加工性良好且力学及防水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环境友好材料。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1)制备了邻苯二甲酸酐改性的大豆蛋白质(PAS)并用其来增强甘油增塑的大豆蛋白质,在不添加任何增容剂的情况下得到了两相相容性良好、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探讨填料、基体相似的化学结构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2)将碳纳米管进行酸改性后与大豆蛋白质复合,得到分散性良好、增强效果明显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酸改性后纳米管表面极性的变化对其在基体中的分散以及与基体相容性的影响;(3)在无增塑剂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SPI/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材料,该共混材料在高蛋白质填充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4)首次通过熔融法制备了SPI/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且产品性能优良;为了进一步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继而在SPI/PVA材料中引入层状硅酸盐蒙脱土(MMT),利用SPI/PVA与MMT三者间强的氢键作用制备剥离型或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提高。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8 69 70
  • ...
  • 158 1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