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孔德领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联合会Fellow。 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聚焦组织器官损伤中的血管修复与再生,研究血管再生中的科学问题,研制小口径人工血管,用于病变血管的修复与替代,用于血管搭桥或肾透析治疗中的血管通路;研究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研制活性水凝胶、纳米材料、工程化修饰干细胞或人工干细胞,用于修复损伤组织的血管系统。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指导博士研究生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南开大学创新基金300万元资助,支持研究团队骨干创立“纽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项人工血管相关专利技术实施技术转让,1项组织工程血管专利技术以540万元作价入股实施转化,创立了领博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研发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进入临床试验。 是一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团队领军人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成绩突出,近五年培养国家杰青3人,优青2人。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荣获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和天津市模范集体。
孔德领 2023-03-08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与清华大学合作实现固溶体合金中间隙溶质原子占位的直接观察
近期,西安交大刘畅研究员等通过将大量间隙氧原子(12 at%)固溶进TiZrNb系中熵合金,将其屈服强度提升至接近理论强度的4.2 GPa(C. Liu et al.Nat. Commun.13, 1102 (2022))。
西安交通大学 2023-02-23
清华大学地学系团队揭示减污降碳协同是降低中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的必由之路
在未来人口老龄化对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趋势下,到底实施何种力度的政策才能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失,依然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清华大学 2022-03-10
清华大学化学系王训团队利用无机亚纳米线有机凝胶锁定易挥发有机分子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训教授课题组在无机亚纳米线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发现碱土金属-多酸团簇亚纳米线能够有效锁定包括正辛烷、汽油等在内的易挥发有机液体,形成自支撑的弹性凝胶。
清华大学 2022-10-12
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助力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高效高质量制造
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中国航天完成了又一次壮美腾飞!
清华大学 2023-05-12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钟毅课题组揭示衰老后记忆容易受到干扰的分子机制
衰老引起的MAPK信号激活缺陷也发现于小鼠、大鼠、猕猴与人类自身,并被认为与衰老引起的记忆损伤相关。
清华大学 2022-05-27
张延军
张延军,现为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1998年任长春地质学院驻上海办事处经理部任副经理,2002-2004年于清华大学水力水电工程系博士后工作,2004-2008年任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副教授,2008.7-2009.7 美国Kent State University 访问学者,2008年任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其它省部级纵横向课题等共计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参编行业规范及地方规范2部。 研究领域 CO2地质储存,开展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理论、试验、方法及示范应用研究; 浅层地热能开发,研究浅层测温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集成原位浅层测温设备及地源热泵场地应用等; 岩石热力学,测试岩石热物性参数,评价储层传热传质及热储能力; 深部地热资源(干热岩)开发,优化储层改造(水力压裂)及统计微震事件,开展THCM多场耦合,评价及监测地热资源(含干热岩)储量动态变化。
张延军 2021-06-23
张军
张军,男,1965年7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前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航空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在民航航路网运行监控、星基航路运行监视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民航首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首套星基航路运行监视装备,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应用。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空管科研计划、民航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等20余项;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各1项,还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技术创新奖以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排名1)。领导的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研发团队先后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张军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担任中国航空学会航电和空管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总体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高效运输服务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召集人。  
张军 2021-12-31
李军
李军, 担任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北航科技园有限公司、北京民航天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等法定代表人, 担任北京基恒新鼎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鸿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食苑星技术有限公司 等股东, 担任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北航长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航盛世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高管,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李军 2022-01-12
何军
吉林大学理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博士。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学研究。2009 年评为中南大学教授,2010 年聘为中南大学升华学者,2011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2 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 年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超快非线性光学、半导体自旋电子学、类石墨烯二维材料与器件。在以 Phys.Rev.Lett.、Adv.Mater.、Nano Lett.、ACS Nano 为代表的国际期刊发表 SCI 论文 210 余篇SCI引用 6000余次,h-index 45。2017 年以来,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 SCI论文 70 篇,其中JCR 一区论文 45 篇、影响因子 10 以上论文 13 篇、单篇最大影响因子 30.85。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验证了半导体纳米结构电荷空间分离可以调控电子或空穴自旋弛豫速率的概念。近年来在二维材料超快非线性光学效应、飞秒激光制备微纳条纹结构、二维材料神经形态晶体管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荣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项(排名第1)二等奖项(排名第 1),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项(排名第1)。入选2019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类全球排名前 1%高被引学者。荣获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科协所属学会优秀共产党员、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南省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担任《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青年编委,《中国光学》、《光电工程》、《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奖会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会评专家;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会评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湖南省侨联特聘专家、湖南省纳米光子学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南大学物理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负责人、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物理学)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优秀学位论文受邀评审人;AIP、ACS、0SA 等国际知名学会的期刊审稿人。 曾任职中南大学先进材料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物理与电子学院副院长、院长,本科生院院长。
何军 2023-03-3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04 20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