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可降解聚酯工业化生产及改性关键技术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生物可降解聚酯方面获得如下技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ST)连续化工业生产技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SA)中式间歇生产技术。同时针对以上聚酯开发出一系列商业化改性制品:PBAT(PBST)与淀粉改性膜制品(可堆肥降解垃圾袋、包装袋、泡沫塑料)、PBAT(PBST)与 PLA 改性膜制品(可降解地膜、保鲜膜、包装膜)、PBST(PBSA)改性纺丝制品(无纺布、编织袋)、PBS 改性制品(一次性注塑制品)。
江南大学 2021-04-13
生物可降解聚酯工业化生产及改性关键技术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生物可降解聚酯方面获得如下技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ST)连续化工业生产技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SA)中式间歇生产技术。同时针对以上聚酯开发出一系列商业化改性制品:PBAT(PBST)与淀粉改性膜制品(可堆肥降解垃圾袋、包装袋、泡沫塑料)、PBAT(PBST)与 PLA 改性膜制品(可降解地膜、保鲜膜、包装膜)、PBST(PBSA)改性纺丝制品(无纺布、编织袋)、PBS 改性制品(一次性注塑制品)。
江南大学 2021-04-13
针织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本项目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再回收纤维原料与色丝毛绒生产技术创新、数字化提花生产技术创新、零排放染色技术创新、碱减量聚酯回收技术创新与定型热量回收利用创新等多种集成创新技术,并将科研成果快速实施产业化。项目针对绒类面料生产程序繁琐、提花花型变换困难、生产污染严重等多个核心问题进行攻关,形成了再回收化纤原料与色丝生产绒类面料技术、绒类面料数字化提花生产技术、零排放染色技术、碱减量聚酯回收技术与定型热量再利用技术等五大主要关键技术。通过再回收化纤原料应用生产更加环保的绒类面料、通过色丝的应用免除染色工序,减小环境污染;通过绒类提花与 CAD 设计技术实现绒类面料的数字化提花生产,在丰富绒类面料提花图案同时,极大缩短提花变化与实现周期;通过轧染技术,实现绒类面料的连续化染色与零排放染色生产;通过超细纤维绒类面料在碱减量生产中溶解的聚酯回收再利用,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聚酯的循环再利用;通过定型过程热量传到办公区的空调供热,实现能量的循环再利用。基于以上技术,在国内首次研发出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6 项,其中获授权 10 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20 篇。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已形成成熟绒类面料高效提花生产与绿色生产的关键工艺及装备,均已实现了产业化。成果应用五年来,企业新增产值 9.4 亿元,新增利税达 1.8亿元。生产工艺与装备在相关绒类面料生产企业推广、其产品迅速在服装、家纺等生产企业推广使用,用户反映良好,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绒类面料品质同时,还可减少传统绒类产品生产时的能源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项目推动了绒类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3
针织成形鞋材生产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本项目主要研究针织成形鞋材生产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制双针床双贾卡立体提花经编机和针织成形鞋面电脑横机,研究成果已在针织成形鞋材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 1. 主要科技内容: ① 针织成形鞋材装备提花技术; ② 针织成形鞋材装备编织技术; ③ 针织成形鞋材装备控制技术; ④ 针织成形鞋材 CAD 技术。 2、授权专利情况:围绕针织成形鞋材生产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共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13 件、软件著作权登记 2 件,发表学术论文 38 篇。 3、技术经济指标:双针床双贾卡立体提花经编机配有高动能大张力的贾卡系统,可编织双色、间隔效应的立体提花成形鞋材,机速 350 横列/min、最大花高 8000 横列以上;电脑横机具有三功位提花、可控沉降片和紧吊目技术,最高速度 1.2m/s;开发的成形鞋材 CAD 系统具有成形鞋材工艺设计、成形编织模拟等和快速 3D 仿真等功能。 4、应用推广及效益:2012 年以来,项目成果已在六安爱戈斯、晋江昱达、泉州炫龙、常州华誉和常州弘毅等 20 余家针织鞋材生产织造厂家进行了技术推广应用;2014-2016 年中累积新增利润 3.25 亿元、新增税收 5480 余万元。项目研究成果为针织成形鞋材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保证,提高了我国针织鞋材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了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
江南大学 2021-04-13
烟酸生产项目
烟酸又名3-吡啶甲酸和吡啶-3-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医学工业上用来制备烟酰胺及其衍生物,市场需求量大,国内有很多厂家生产,目前国内的生产工艺为:将3-甲基吡啶溶于水,激烈搅拌下分批加入高锰酸钾,使其在水溶液中反应,反应终了后加浓盐酸调节pH值,然后用苯提取产物,收率达86%,该工艺反应时间长,收率低,国外有资料报道加入冠醚催化剂,产率可达95%,但由于冠醚价格昂贵,不易得到,难以工业化。国外的生产工艺有用3-氰基吡啶用NaOH水解,收率可达90%以上,但万一氰吡啶价格高,而且不易得到,也难实现规模生产。综上国内外生产工艺,考虑到3-甲基吡啶原料易得,如果能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收率,就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要求。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考虑到冠醚主要是起相转移催化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相转移催化剂,就能达到提高收率的目的。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生产管理系统
针对生产企业定制管理系统软件,从产品订单开始,按照 QS9000/TS16949 质量管理体系的APQP  流程实现产品全程管理。产品项目管理分为整体情况监督、单个产品的分阶段、分科室管理。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中,并以看板显示在车间内。实现生产  设备的点检管理,并与 K3 等软件实现无缝对接,将整个企业管理集成于一个软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织造生产 ERP 系统
该项目以实时采集织机生产状态数据为基础,通过生产数据与 ERP 管理业务进行共享,利用 JAVA 语言,基于 B/S 技术,开发从订单、仓储、工艺、半制品、生产计划、生产监控、设备及质量的高度集成化管理系统。企业使用该系统时,可以灵活的将已有管理经验有效地融入系统管理业务过程里,并为企业快速建立规范化、信息化、透明化的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关键技术 (1)织机生产状态监控:采集织机生产的实时状态,监控机台品种与订单的进度,考核织机运行状况; (2)生产管理系统:基于 B/S 技术,开发了从订单、工艺、仓储、半制品、计划等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 2 篇,申请专利 1 件,软件著作权登记 2 项。 项目成熟度 项目已经完成了软硬件的开发与集成,并在企业成功应用。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本项目自 2018 年开始在丹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应用,为企业建立了规范化、信息化、透明化的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江南大学 2021-04-13
银幕生产主要设备
产品详细介绍剪板机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银幕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病毒疫苗快速工艺研发技术平台以及高质蜀病毒疫苗规模化生产装置装备相关技术
本研究团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号:ZL 201610601410.0;ZL 201610601445.4)的新型固定床生物反应器——Xcell反应器(图1)。Xcell反应器采用新型的“瀑布式”传氧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泡通气,可提供良好的氧传质性能以及混合性能;采用“悬浮接种”技术使得反应器的种子细胞捕获能力良好且细胞在反应器中分布均匀;采用“Push-pause”混合技术,可有效避免固定床模块出现死区,进一步提高液体混合效率,同时对氧传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Xcell反应器为贴壁动物细胞的培养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定床生物反应器与技术。 为了实现基于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过程的高效研发与规模放大,本研究团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号201910893202.6)的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缩小模型——TFB反应器(图2)。基于TFB反应器与Xcell反应建立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scale-down/scale-up平台(图3)以及QbD导向的病毒疫苗过程工程的快速开发策略,实现了细胞培养及病毒扩增工艺从20 mL到0.5 L与2.5 L的规模逐级放大。
江南大学 2021-05-11
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王建英副教授撰写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2018年12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粮食储备行为变化的机理和应对措施:基于农户储备和国家储备的研究”(批准号:7160322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转型时期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变化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研究”(批准号:2018T110607)和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转型时期创新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决策机制与绩效研究”(批准号:2018C35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中国农业生产环境发生的变化出发,该书抓住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农业劳动力持续非农流转、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的显化特点,基于稻谷作为口粮消费的重要性,该书主要依据中国南方籼稻主产区江西省稻农的微观调查数据、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户微观调查纵向数据(RCRE数据)、以及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主要水稻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和老挝)多个地区稻米价值链参与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在农户模型理论的指导下,从不同视角对转型时期稻农的水稻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实证考察,勾勒出一幅综合的图景。
浙江财经大学 2021-04-3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0 51 52
  • ...
  • 712 7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