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海上自动清漂船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自动清漂船,其船体为双体船身结构,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之间的前端形成吸水喇叭口,甲板的后端中部安装有可形成低压的明轮装置,明轮装置包括导轨支架和可沿导轨支架升降的明轮,甲板的前部安装有前舱收集输送带,甲板的中部安装有中舱输送带,第一片体与前舱收集输送带之间设置有第一副收集输送带,第二片体与前舱收集输送带之间设置有第二副收集输送带,第一副收集输送带、第二副收集输送带与前舱收集输送带之间均采用网状结构进行柔性连接,前舱收集输送带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收集摆臂。优点:可实现单次行程漂浮垃圾回收面积的最大化,减少了来回往复的回收工作,提高了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1
射流清洗漂烫机
【发 明 人】丁亚媛;杨莉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呈蝶形的上唇托板及固定架,固定架垂直固定于上唇托板中间;固定架左右两端对称设有胃管锁紧装置,上唇托板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内穿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造价低廉,适用于各种需插入胃管的患者,特别是对胶布过敏、意识模糊或脸面部烧伤或有其他皮肤性疾病的患者。由于摒弃了旧有的胶布固定法,避免了其带来的弊端,减少了对患者的二次伤害。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胃管固定更加牢固,且蝶形上唇托板避免了托板与鼻中隔的接触,使患者舒适美观。同时,本实用性通气性佳,对皮肤无损伤刺激,便于面部清洁,可定期更换,有效保证了留置胃管的目的,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喷射船
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以及离心力的特性。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气垫船
两栖遥控气垫船,充电式电池。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木工挖船机
研究领域以企业的生产需要为出发点,以研发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为目标,进行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围绕创新制造工艺、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开展绿色化、系统化智能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1)绿色新能源生产技术及设备(2)特种加工机械(3)新型包装机械(4)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生产线)的研发。科研成果及简介 所承担主要项目: 锌空燃料电池极片干嵌法成形过程控制的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基金) ·高速水墨柔性印刷模切机CL1224 (国家科技部) ·机械软起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天津市教委) ·柔性传动行星轮差速机构的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 ·机械液压自动控制软启动系统(石家庄科技局) ·自动分页装订机的开发研究(河北省教委) 横向课题: 纸管机开发(天津巨业衣架制造有限公司) 盘料螺纹钢滚丝机(天津市天鹏建筑器材有限公司) 五金平台自动机械手的研制(庆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乒乓胶皮海绵上料系统的研发(天津七二九体育器材开发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卷绕设备(海裕百特锂能设备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轧制卷绕线 ; 流延膜挤压收卷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合作研发; 瓦棱机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研制; KSQ-500电池极片卷绕设备开发 木工挖船机(威卢克斯有限公司) WS-260卫生巾生产线获奖与专利一种布料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8754.x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2.3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1.9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钻杆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0.4一种收获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269.4可转让项目 可承担(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与技术合作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生产线)的研发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狼疮清颗粒
【项目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风险基金项目。 【类    别】中药新药六类。 【剂    型】口服液。 【处方来源】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临床经验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滋养阴液,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狼疮性肾病。 【主要技术指标】 1.药学研究:选择制粒效果优良、操作效率高的流化床制粒技术,制得的颗粒成型性好、粒径分布集中,是一种高效、先进的颗粒剂成型方法。 2.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缓解症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主动型 Heymann肾炎大鼠模型肾功能保护作用;对红斑狼疮小鼠具有降低血清IgG、抗dsDNA抗体水平,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肾脏病变的作用;同时发现狼疮清颗粒与西药泼尼松有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作用与下调肾组织NF-κBp65蛋白相关。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LD50。 【推广应用前景】目前治疗红斑狼疮主要以甾体类药物,如泼尼松为主。但是,这类药物只能减轻SLE的症状,而且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短,长期服用甾体药物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中药的优势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红斑狼疮的中药品种较少,因此如果该药能够上市,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展情况】已完成药学和药效学主要研究工作;申请发明专利1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清瘟颗粒
【项目来源】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病毒感染类热病中医学术传承及临床应用研究-流行性感冒中医辨治方案及临床应用研究”。 【类    别】中药新药六类。 【剂    型】颗粒剂。 【功能主治】清气化湿、凉营解毒,主治病毒感染性高热疾病。 【处方来源】清瘟颗粒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床经验方,先后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腮腺炎脑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主要技术指标】 1. 药学研究:(1)已经完成清瘟颗粒的制剂研究,经三批中试生产实践证明本工艺适合工业化大生产,产品质量稳定;(2)完成质量标准研究,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制定了定性、定量方法、含量限度范围及该质量标准可以控制的产品质量;(3)完成稳定性试验,按照临床用质量标准(草案)和卫生学标准检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室温自然条件下质量稳定。 2. 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1)开展了系统的动物实验,进行了体外抗病毒、抗菌、退热、止咳化痰、抗炎及镇痛试验。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清瘟颗粒具有体外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且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降低肺部病变,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菌试验表明清瘟颗粒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临床分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退热、止咳化痰、抗炎等试验证明清瘟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镇咳、增加气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及抗炎的作用。镇痛试验无明显镇痛作用。(2)已进行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大鼠一般体征、体重、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及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甲状腺、胸腺、肾上腺、垂体、前列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组织形态学基本无明显影响。 3. 临床研究:临床用清瘟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高热103例,总有效率达97.07%,高于对照组的86%(P<0.01);治疗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复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清瘟口服液能改善症状,减轻肾衰,改善微循环,对机体免疫呈双相调节作用,从而迅速控制病变发展。 【获奖情况】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 【推广应用前景】周仲瑛教授带领本项目研究团队此前在对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病毒性高热等临床和科研过程中发现,清瘟颗粒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作用优势不是针对病原微生物,而是从整体上调整机体抗病毒能力,具有直接或间接杀灭病原体或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循环、镇痛抗炎、减轻病理损害等综合功效,可以缩短或阻断病程,减轻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菌毒并治,促进病情平稳过渡,减轻后遗症,减少并发症和西药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研究对有效保障人民健康、保证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一项,已按照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要求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杨清彪
个人简介 辽宁阜新人,现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在有机合成与功能材料领域,1995年9月进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04年6月毕业,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6年11月,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6月留校任教,2011年9月被聘为教授,2012年12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13039100528;Email: yangqb@jlu.edu.cn 研究方向 [1] 有机荧光探针及生物成像:合成基于金属离子、阴离子、生物分子检测的特定结构的有机荧光探针和造影剂,研究其在细胞成像、生物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2] 功能性纳米纤维: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研究纳米纤维在环境、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3] 有机硅及碳纤维油剂:特定结构有机硅油的合成及在T300、T700碳纤维油剂中的应用。
杨清彪 2021-06-23
廖玉清
廖玉清,男,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事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负责:科技管理、技术转移
廖玉清 2023-03-13
孙玉清
主要从事轮机工程、交通载运装备、海底工程、船舶智能化无人化等领域相关研究。兼任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与交通学部委员,交通运输部部长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亚太及大洋洲地区代表、联合会执委,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玉清 2023-02-22
1 2 3 4 5 6
  • ...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