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滋肾清肝颗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狼疮清颗粒
【项目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风险基金项目。 【类    别】中药新药六类。 【剂    型】口服液。 【处方来源】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临床经验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滋养阴液,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狼疮性肾病。 【主要技术指标】 1.药学研究:选择制粒效果优良、操作效率高的流化床制粒技术,制得的颗粒成型性好、粒径分布集中,是一种高效、先进的颗粒剂成型方法。 2.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缓解症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主动型 Heymann肾炎大鼠模型肾功能保护作用;对红斑狼疮小鼠具有降低血清IgG、抗dsDNA抗体水平,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肾脏病变的作用;同时发现狼疮清颗粒与西药泼尼松有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作用与下调肾组织NF-κBp65蛋白相关。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LD50。 【推广应用前景】目前治疗红斑狼疮主要以甾体类药物,如泼尼松为主。但是,这类药物只能减轻SLE的症状,而且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短,长期服用甾体药物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中药的优势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红斑狼疮的中药品种较少,因此如果该药能够上市,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展情况】已完成药学和药效学主要研究工作;申请发明专利1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清瘟颗粒
【项目来源】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病毒感染类热病中医学术传承及临床应用研究-流行性感冒中医辨治方案及临床应用研究”。 【类    别】中药新药六类。 【剂    型】颗粒剂。 【功能主治】清气化湿、凉营解毒,主治病毒感染性高热疾病。 【处方来源】清瘟颗粒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床经验方,先后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腮腺炎脑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主要技术指标】 1. 药学研究:(1)已经完成清瘟颗粒的制剂研究,经三批中试生产实践证明本工艺适合工业化大生产,产品质量稳定;(2)完成质量标准研究,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制定了定性、定量方法、含量限度范围及该质量标准可以控制的产品质量;(3)完成稳定性试验,按照临床用质量标准(草案)和卫生学标准检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室温自然条件下质量稳定。 2. 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1)开展了系统的动物实验,进行了体外抗病毒、抗菌、退热、止咳化痰、抗炎及镇痛试验。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清瘟颗粒具有体外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且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降低肺部病变,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菌试验表明清瘟颗粒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临床分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退热、止咳化痰、抗炎等试验证明清瘟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镇咳、增加气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及抗炎的作用。镇痛试验无明显镇痛作用。(2)已进行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大鼠一般体征、体重、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及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甲状腺、胸腺、肾上腺、垂体、前列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组织形态学基本无明显影响。 3. 临床研究:临床用清瘟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高热103例,总有效率达97.07%,高于对照组的86%(P<0.01);治疗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复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清瘟口服液能改善症状,减轻肾衰,改善微循环,对机体免疫呈双相调节作用,从而迅速控制病变发展。 【获奖情况】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 【推广应用前景】周仲瑛教授带领本项目研究团队此前在对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病毒性高热等临床和科研过程中发现,清瘟颗粒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作用优势不是针对病原微生物,而是从整体上调整机体抗病毒能力,具有直接或间接杀灭病原体或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循环、镇痛抗炎、减轻病理损害等综合功效,可以缩短或阻断病程,减轻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菌毒并治,促进病情平稳过渡,减轻后遗症,减少并发症和西药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研究对有效保障人民健康、保证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一项,已按照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要求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双根清脑颗粒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双根清脑冲剂对血管性痴呆ICAM-1表达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编号:H-01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家经过长期临床与实验研究认为精亏髓空,气血不足,脑府失养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基础,瘀血阻滞,痰蒙清窍,脑络不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痰瘀久滞,化毒损髓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确定清毒活血化痰法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治法之一。据此组方,临床用于急性期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0%。 【功能主治】清毒活血化瘀。主治血管性痴呆。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研究:治疗血管性痴呆(VD)(急性期)70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双根清脑颗粒可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降低痴呆患者血中ICAM-1含量,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总有效率达90%,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2.实验研究:本品能够使大鼠的反应时间和3分钟内错误次数明显下降,潜伏期明显延长,并可改善或部分改善其空间分辨反应能力;能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脑海马组织及血清MDA、NO、NOS含量,升高或部分升高SOD的活性及SOD/MDA的比值;能有效降低VD大鼠模型脑组织内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推测其有下调VD大鼠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的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本品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本品血清药理具有下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细胞ICAM-1表达的作用。 【推广应用前景】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且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欧美等国,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痴呆。然而,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超过了AD。研究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中痴呆的发病率为3.9%,其中血管性痴呆占68.5%而居首位,平均病程在5年左右,存活率低于普通人群和AD患者。由此可见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痴呆造成病人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故本产品的开发上市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清络通痹颗粒
【项目来源】省教育厅基础研究“清络通痹颗粒干预关节炎大鼠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教育部留学启动基金“清络通痹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RANKL表达和OC分化的干预研究”等。 【类    别】中药新药六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清络通痹颗粒根据国医大师经验方研制,并将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用于制剂的精制。研究提出“阴虚络热证”是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的常见证型,肝肾阴虚是类风关“阴虚络热证”的病理基础,“经络蓄热”是病理变化的核心。其病机为肝肾阴虚,经络蓄热,风湿痹阻,痰瘀互结。据此确立养阴清热、宣痹通络为治疗大法,筛选有效方药,研制成中药新制剂清络通痹颗粒。 【功能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主要技术指标】 1.药学研究:按SFDA对中药六类新药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与初步稳定性研究。并以“清络通痹颗粒”为实验体系,围绕膜分离技术精制中药复方产业化的若干技术关键问题开展了较系统研究。 2.药效学研究:动物实验提示清络通痹颗粒能明显减轻佐剂关节炎、胶原关节炎大鼠的原发病变和继发性病变;降低血浆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烷B2(TXB2)、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明显提高机体内源性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TNF的水平,抑制淋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增殖,抑制滑膜细胞IL-1、TNF和p53的表达,促进滑膜细胞的凋亡,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关节炎症和软骨破坏等病理损伤。 3.临床研究:应用清络通痹颗粒治疗类风关阴虚络热证63例,临床缓解率为9.52%,临床缓解显效率为38.10%,总有效率为90.48%,疗效优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55例)的0%、20%、83.64%(P<0.05)。在改善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晨僵、握力、15米步行时间等主要症状体征,降低类风湿因子滴度、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能降低患者外周血IL-1β与TNF-α水平,抑制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1βmRNA、TNF-αmRNA表达。 【获奖情况】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推广应用前景】研究表明清络通痹颗粒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紊乱、抗高凝、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等多种综合作用,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获一项发明专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国家三类新兽药-连蒲双清颗粒
目前,鸡大肠杆菌病依然是困扰养鸡业最为严重的疾病,药物 防治仍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但国内大多数鸡场的大肠杆菌存在着广泛的耐 药性,一方面由于治疗困难导致临床上经常出现大规模的疾病爆发;另一方面 为了杀灭耐药菌株而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势必会在畜禽产品中造成残留,对人 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因此结合临床上部分养殖场需要饮水给药的需求, 我们创新性的开发了专门用于防治本病的连蒲双清颗粒。 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期:我们通过处方筛选试验获得优良的处方,并通过生 产工艺研究、中试生产研究、质量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主要药效学研究和临 床药效学研究最终得到连蒲双清颗粒,该产品生产工艺可行,质量稳定,稳定 性良好,对鸡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且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无毒副 作用,本品的应用能消减抗生素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的使用,给药方便,具有极 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效益。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33- 目前连蒲双清散已经实施了产业化推广,备受养殖户的青睐,市场前景优 良,该项目已经完全成熟。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抗流感中药新药芩莲花清颗粒的研究与开发
本新药处方是本实验室通过长期对抗流感中药复方的处方筛选与处方优化而来,本处方由 8-10 味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组成;体内外抗流感病毒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抗H1N1、 H3N2、 H5N1、 H6N2、 H7N9、 H9N2 等多种流感病毒的作用,其药效明显强于已上市的多种中成药,且其与利巴韦林联合给药效果更好。安全性好,毒性低。
扬州大学 2021-04-14
保肝胶囊
Ø 本品来源于西双版纳州傣医院院内制剂,临床使用几十年,疗效确切,民族药物特色突出。经动物实验,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作用,效果好于阳性药;其他肝损伤模型、抗病毒实验和免疫调节作用正在研究中。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肝解剖模型肝与胆囊模型XM-503
XM-503肝解剖模型   功能特点: ■ XM-503肝解剖模型(肝与胆囊模型)显示肝的分叶、肝的血管分支和胆囊、胆管系统等结构。 ■ 示肝的外形:呈楔形,分膈、脏两个面和左右下后四个缘。 ■ 示肝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胆囊和胆总管。 ■ 肝的脏面示下腔静脉、肝门静脉、胆囊和胆总管。 ■ 剥离部分肝组织,示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总管在肝内的分布情况。 ■ 尺寸:放大约1.5倍,16×24.5×11.5cm ■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503肝解剖模型(肝与胆囊模型)
XM-503肝解剖模型   功能特点: ■ XM-503肝解剖模型(肝与胆囊模型)显示肝的分叶、肝的血管分支和胆囊、胆管系统等结构。 ■ 示肝的外形:呈楔形,分膈、脏两个面和左右下后四个缘。 ■ 示肝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胆囊和胆总管。 ■ 肝的脏面示下腔静脉、肝门静脉、胆囊和胆总管。 ■ 剥离部分肝组织,示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总管在肝内的分布情况。 ■ 尺寸:放大约1.5倍,16×24.5×11.5cm ■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1 2 3 4 5 6
  • ...
  • 33 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