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东教授团队揭示硝酸盐处理下特定基因调控不定根发生的机制
近日,园艺学院果树发育生物学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细胞与环境》(Plant,Cell&Environment)上发表研究论文,以MdWOX11转基因苹果组培苗为试材,揭示了硝酸盐处理下MdWOX11调控不定根发生的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一种三氟甲烷磺酸类化合物催化制备二氢喹啉并吡咯衍生物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催化方法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氟甲烷磺酸类化合物催化制备二氢喹啉并吡咯衍生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通过协同催化体系,以三氟甲烷磺酸类化合物为催化剂,通过1,4‑吡啶硫内鎓盐和氨基丙二腈发生分子间串联环化反应实现了二氢喹啉并吡咯衍生物的高效制备,具有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等显著优势,所述的方法采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避免了传统复杂底物的使用,并展现出优异的官能团兼容性,可耐受硝基、卤素、胡椒基、烷基、芳基、烷氧基、吲哚及噻吩等多种取代基,为二氢喹啉并吡咯衍生物骨架的构建提供了新策略,其操作简便、产率高和化学选择性好的特点,为该类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兰州大学 2021-01-12
一种3-烷基-3-芳基-4,4,4-三氟-1-丁炔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烷基‑3‑芳基‑4,4,4‑三氟‑1‑丁炔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3‑烷基‑3‑芳基‑4,4,4‑三氟‑1‑丁炔化合物的合成采用α‑三氟甲基苯乙烯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可见光催化的烷基烯丙基化反应可得4‑烷基‑4‑芳基‑5,5,5‑三氟‑1‑戊烯化合物,再经氧化得到3‑烷基‑3‑芳基‑4,4,4‑三氟丁醛化合物,最后经溴代、消除反应可得3‑烷基‑3‑芳基‑4,4,4‑三氟‑1‑丁炔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3‑烷基‑3‑芳基‑4,4,4‑三氟‑1‑丁炔化合物可用作含相应结构单元的合成砌块,快速在药物分子中引入4,4,4‑三氟‑1‑丁炔结构单元。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邱让建副教授在《Agricultural Forest Meteorology》上发表不同类型增温对水稻蒸散发影响最近进展
近日,重点实验室邱让建副教授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农林科学I区top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4.651)上发表题为“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rice evapotranspiration to varying patterns of warm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是我校邱让建副教授,杜克大学Katul教授和硕士研究生李隆安等为共同作者。     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高耗水作物。水稻水分消耗与生长、生物量和产量等息息相关。水稻生产面临着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诸多挑战,其中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最大。然而观测气候变暖条件下的水稻蒸散量比较困难,因此运用作物模型估算气候变暖情况下水稻的蒸散发成为研究热点。很多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呈不对称增温形式,然而日尺度上的作物模型只能评估全天变暖对作物蒸散发的影响。 利用中国、日本和菲律宾1003个气象站50年的气温数据,文章揭示了东亚不对称增温的事实;创新提出了基于冠层覆盖度的冠层和土壤接收的辐射的分配方案,基于Wang–Engel温度响应函数发展了日有效热时间的表征方法,构建了冠层覆盖度随累积热时间的动态变化函数,基于改进的动态Priestley-Taylor模型,实现了不同类型(白天、夜间、全天,不对称)增温对蒸散发影响的评估,突破了传统作物模型只能评估全天增温对蒸散发影响的瓶颈,为评估未来气候变暖对蒸散发的影响提供了新方法。论文同时揭示了气候变暖导致的物候期变化对水稻蒸散发的重要影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4-26
一种适用于 4.2K-4.5K 温区的高分辨率超导温度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 4.2K-4.5K 温区的高分辨率超导温度计,包括感应线圈、隔离元件、超导体、互感线圈、超导量子干涉仪以及热阻开关,其中感应线圈为平面无骨架线圈的形式,并通过隔离元件与超导体予以分隔处理,互感线圈由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共同组成,并且该初级线圈用于与感应线圈构成第一回路,次级线圈则用于与超导量子干涉仪相连并构成第二回路,并且在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中各自串联有热阻开关。通过本发明,可根据回路中电流的变化值反推温度的变化,其在 4.2K-4.5K 温区间的测量分辨率可达 0.5μK。&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低精度ADC与混合预编码结合的毫米波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低精度模数转换(ADC)与混合预编码结合的毫米波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其中基站和用户在波束扫描阶段采用电子开关在低精度模数转换器和混合预编码模块间切换,在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阶段均采用混合预编码模块。具体步骤:1、波束扫描阶段基站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将波束训练数据模拟预编码后进行波束扫描;2、用户选通低精度模数转换器模块,从接收数据中估计角度信息;3、用户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将波束训练数据模拟预编码后进行波束扫描或向基站反馈角度信息;4、基站选通低精度模数转换器模块,从接收数据中获取角度信息;5、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阶段基站和用户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进行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
东南大学 2021-04-11
低渗致密油藏自驱动多效活性纳米粒子提高采收率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5-10
高模量低收缩聚酰亚胺薄膜的产业化关键制备技术研究
本项目针对目前国内挠性印制线路板及材料在生产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团队前期开发的高模 低缩聚酰亚胺薄膜配方体系的基础上,从市场需求及产业化的角度,优选具有显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体 系,开展聚合物前驱体聚酰胺酸胶液的实验室小试、中试及产业化规模制备、胶液流延和薄膜制备过程中 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一套稳定可靠的产业化工艺参数,制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模低缩聚酰亚胺 薄膜产品,打破该产品国外垄断的局面。
中山大学 2021-04-10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本项目揭示了采动影响区内顶板岩层裂隙 的动态演化规律和采空区侧“竖向裂隙发育区” 的形成规律;研制了新型充填材料;创新了无 煤柱快速沿空留巷、Y型通风、留巷钻孔抽采 卸压瓦斯等关键技术,解决了煤与瓦斯共采的 关键技术难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氯化胆碱-木糖醇低共熔溶剂的电镀锡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氯化胆碱‑木糖醇低共熔溶剂的电镀锡方法,属于电镀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木糖醇、氯化胆碱和蒸馏水恒温搅拌得到透明的低共熔溶剂,接着将氯化亚锡加入到低共熔溶剂中再恒温搅拌得到含锡的低共熔溶剂,以此作为电镀液;将纯锡板作为阳极,低碳钢作为阴极,浸入到电镀液中进行恒电流电镀。本发明镀锡工艺安全无毒、环保节约,解决了氟硼酸盐镀锡、卤化物镀锡等工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1 82 83
  • ...
  • 150 1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