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磁纳米温度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纳米温度成像方法,首先,对磁纳米粒子样品所在区域同时施加恒定直流磁场和交流磁场,采集磁纳米粒子的交流磁化强度信号,检测出各奇次谐波幅值;然后,将恒定直流梯度场替换为含梯度磁场的组合直流磁场,采集磁纳米粒子的交流磁化强度信号,检测出各奇次谐波幅值;计算两次谐波幅值差值;利用朗之万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建立奇次谐波差值与温度的关系式,求解关系式获得在体温度;最后,改变直流梯度场至下一位置,直到完成整个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多路高精度温度控制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高精度温度控制器,由接口板和温度控制板组成,用于倒装键合热压固化。温度控制板包括采集模块、驱动模块、存储器模块、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工控机设定热压头工作温度,通过接口板和通讯模块将设定值输出到控制模块。采集模块将铂热电阻采集的热压头温度值输出到控制模块,同时对传感器的温度特性进行线性化处理。控制模块将温度设定信号与采集的温度信号相比较,其差分信号经过 PID 运算产生控制信号输出到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采用 PWM 方式控制场效应管驱动热压头的发热元件。本发明可在 0~30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锅炉炉膛温度场声学可视化技术
成果介绍 成果名称:锅炉炉膛温度场声学可视化技术 成果参与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成果完成人:沈国清 炉内温度场的分布是反映燃烧过程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炉膛温度作为反应炉膛内部燃烧情况最直接、最及时、最重要的参数,是燃煤锅炉安全高效环保运行最主要的控制参数,是垃圾焚烧炉二噁英排放最主要的控制手段,是SNCR优化最直接的运行依据,是钢铁、冶炼等工艺环节提高成品率最关键的控制参数。 由于炉膛处于高温、高尘、超大空间、湍流等复杂恶劣的测量环境,接触式测量技术不断出现结焦、温度漂移、短时间内烧毁等问题,更换频繁、维护工作量大。常规接触式测量技术难以在炉膛高温测量上持久应用,以致炉膛温度测量难以实现连续准确实时监测,燃烧调整赖以依靠的炉膛温度参数处于“缺失”状态,炉膛燃烧成为了运行调整的“黑匣子”。现有的垃圾焚烧炉脱硝普遍采用SNCR脱硝工艺,没有精确的温度窗口检测手段,喷氨调节无温度场分布数据依据,脱硝效率低,氨逃逸量高。 温度场声学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对测量环境要求不苛刻,能直观、及时的反应炉内温度场分布,实现炉内高温、多尘、湍流等恶劣环境下的实时在线测量,也可以为喷氨调整提供最直接的温度窗数据,提高脱硝效率,减少氨逃逸量。 创新点 能够给出实时的二维温度场信息,包括区域温度图、等温线图和三维温度立体图,运行稳定可靠。便于运行人员及时判断温度分布和火焰中心是否偏移,防止水冷壁局部过热超温。通过使用该技术,为机组的燃烧优化调整提供了参考,降低煤耗,节省燃料成本;延长面命,节省换管费用;减少锅炉NOx排放,节省脱硝成本。 市场前景 自主研发的声学测温系统性能价格比优于国外同类系统。系统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系统的测量精度、温度场分辨率、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均优于采用国外产品和技术。在系统软硬件升级、备品备件供应、售后服务与人员培训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应用案例 获奖情况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3
一种温度主动控制的相变浮力引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度主动控制的相变浮力引擎。本实用新型是由浮力发生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组成:浮力发生单元是由螺母、弹簧、活塞、活塞密封圈、壳体、上盖密封圈、上盖、石蜡和位移传感器构成,温度控制单元是由冷却水管、电热丝、电机、水泵、水箱、直流电源和开关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空间形状的冷却水管和电热丝,保证其与石蜡充分接触,通过主动控制冷却水的流量和电热丝的加热时间,提高石蜡相变浮力引擎的响应速度;而且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易于维护。
浙江大学 2021-04-13
高温超导体电阻转变温度测量仪
1.测量R-T主机一台(主要完成温度的测量和电阻测量,以及为样品提供电流的恒流源) 2.测量X-T用主机一台(主要完成温度的测量和显示,磁化率的测量和显示) 3.测量实验台架一套(测量零电阻和磁化率共用) 4.测温传感器(PT100) 5.低温杜瓦(内径φ120×80)
长春市长城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2-01
SC-2015温度计检定恒温槽
仪器概述   温度计检定恒温槽此标准恒温槽多供计量部门作一、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贝克曼温度计,工业铂热电阻,标准铜-康铜热电偶检定之用,也可作高精度热、冷源供生产、科研使用。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  50Hz 2、温度均匀:0.005~0.01°C 3、温度波动度:0.005~0.01°C/30min 4、控温范围:-30 ~+100°C(可选-80~+100°C,90~+200°C) 5、数显分辨:0.001°C 6、工作槽容量:23L  7、工作槽开孔:150mm*480mm 8、温度修正分辨率:高达0.001℃ 性能特点 1、专用软件研发自制的温度控制技术,配有 PT100以及全进口的电子原件等组成。 2、方便修正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的误差,温度修正分辨率高达0.001℃,使显示的温度值准确无误。 3、具有 温保护、 温鸣叫报警、可设定 温报警温度, 温时可自动切断负载。 4、智能软件温度稳定性强,PID可自动根据不同的介质自动整定最佳参数。 5、使用软件数字锁定控制系统各项设定值,避免无关人员进行操作,保证实验过程数据正确无误。 6、准确的温度控制,使工作槽内温度快速稳定。 7、按“电源”键可关掉仪器所有功能。 8、全封闭压缩机制冷,降温速度快,具有过热过电流多重保护。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844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3
WMZ-200数显温度计(插火线)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简介:产品型号:WMZ-200 一、技术参数: 1.外形尺寸:直径150*40MM 直径100*40MM挂式 80×160×160MM 96×96MM面板式二、精度等级: ±0.5% ,±1.0% 三、分辨率:200℃以下为0.1,200℃以上为1,0℃以下显示负号,超出测量范围或传感器开路,短路仪表显示L0(-1)或Hi9(1)。四、显示方式:三位半:0.5(0.8)寸 LED数码显示便携式三位半 LCD液晶显示五、工作环境:温度LED-10-60℃ LCD 0-40℃ 湿度≤80%RH 六、电源:LED:AC220 ±10% 50HZ ±2% LCD:电池供电七、传感器保护管耐压:碳钢1.6Mpa 不锈钢6.0Mpa 八、产品使用及注意事项: 1.传感信号布设请远离100℃以上热源,不能与电源线并行,以免引入干扰,传感线勿用力拉扯。测温范围不可超过标定测量范围。传感器保护管不可连同引线端一起浸入液体,引线端不可长期处于100℃以上的环境中,否则会使信号线或传感器损坏,是仪表显示失常。 2.如测量介质有腐蚀作用或大于传感器耐压时,请加保护套,或定制不锈钢保护管。 3.本仪表传感器保护管可以按要求配各种规格螺纹,螺纹旋入前,先将螺纹与拧入方向相反之方向转5-7周后,方可拧入螺纹,以避免将信号线缠绕,安装完毕,接通电源,仪表即进入测量显示状态。 4.待显示屏幕暗淡,读数不清晰时,应及时更换电池,仪表长期不用时,请将电池取出以免电池漏液。 5.订货时请注明测量范围,传感器尾长及材质,螺纹尺寸。
天津宏大仪表厂 2021-08-23
新冠肺炎动态感染过程建模与预测分析
面对疫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先进数控和智能制造团队刘强教授、肖文磊副教授等一批教师和研究生自发组成“大数据建模分析工作群”,开始收集疫情数据,交流和讨论建模方法。刘强、肖文磊又与工作群中的孙鹏鹏、王柳权、臧辰鑫、朱三颖、高连生等人,组成了“2019-nCoV疫情建模分析应急响应研究小组”核心攻关组,全力以赴开展本次疫情建模仿真和预测分析研究工作。疫情建模分析应急响应小组的研究工作是在2003年郇极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SARS传染预测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此次新冠疫情原发地高度集中、恰逢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特点,采用控制论原理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功能更全面的2019-nCoV动态感染过程模型。刘强教授团队对北京、上海、重庆、温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深圳等40余个城市的疫情数据发展趋势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应急响应小组直接向上级部门提交疫情关键数据预测报告2份,直接向中国疾控中心提供预测分析数据及报告2份,向上级提出北京延期恢复正常上班的紧急建议1份,为高层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数据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的疫情评估与预测报告
面对国家在疫情防控决策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王静远副教授,联合经济管理学院吴俊杰教授、部慧副教授,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孙磊磊老师等,快速反应,在1月22日开始陆续组织了一支包括20余名师生在内、跨学科、跨专业的疫情应急研究团队,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疫情预测与大数据分析科研攻关工作。 团队经过连续不眠不休的集中攻关,于1月25日完成了第一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预测的模型,并最早具备了对外提供疫情预测服务的能力。该模型具备优秀的预测精度和疫情解释能力,为上级部门的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尤其是在疫情拐点尚未出现、全国发病走势尚不明朗的疫情早期阶段,为防疫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预测模型基于王静远老师在2014年深圳H7N9流感爆发和季节性流感流行期间使用市民活动大数据与Meta-Population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的面向城市的呼吸道类疾病传播分析与预测模型,曾应用于深圳流感防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
近日,南科大“人流大数据和AI驱动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内测版本正式推出(下简称“推演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在城市尺度上,基于人流移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情况的细粒度预测和模拟,为有关部门制定不同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特定城市区域或道路)提供参考。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传播与人流移动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现阶段的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基于全国地图的数据可视化阶段,缺乏在城市尺度上、针对人流移动的细粒度深度分析,更缺乏基于人流移动的传播模拟推演模型以及潜在感染源和风险区域的挖掘模型。随着复工潮的来临,战“疫”面临新的挑战。南方科技大学科研部、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下简称“计算机系”)和南方科技大学-东京大学超智慧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紧急组织科研力量,成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建模预测项目组”,由计算机系副教授宋轩担任负责人,迅速启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推演平台”研发工作。该平台是一个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平台(如图1),其中预测和模拟推演模型完全由数据驱动,需要使用人流大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数据拥有单位只要将人流大数据输入平台,平台即可以自动完成模型迭代训练,并输出相关的预测和模拟推演的可视化结果。其预测和模拟推演的精度由模型训练数据的质量、精细度和覆盖度决定。平台后续期待更多单位(如GPS轨迹数据、CDR数据等人流大数据拥有单位)参与进来,共同完善该平台。推演平台通过整合、处理和分析各类多模态人流移动和出行大数据,结合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人群细粒度建模,从而实现在城市区域内细粒度预测、模拟和动态推演传播感染情况。平台可实现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和人流移动的映射模型,包括传染概率确定/潜伏期分析/传染代数分析等;二是分析隐藏病患,由于疾病传播为链式,可以根据缺失轨迹链反推出尚未确诊的疑似病患;三是分析风险人群,可根据病患轨迹寻找可能有接触的风险人群,提前预警;四是挖掘潜在病原地,分析病人间的轨迹交叉点确认潜在的未知病原地(如图3)。在以上功能基础上,平台可以实现设定不同的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城市内的高风险感染区域),在城市尺度上,动态推演和模拟在这些政策下的城市传播感染情况,从而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更为高效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图4)。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34 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