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60 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万多名,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水利水电人才培养基地、水利部行业定点培训中心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012年,被水利部确认为首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平安校园”,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文明单位” 光荣称号。2013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学院共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00亩,在校生8600余人。学院现有在职教工4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2名,正、副高级职称教师 95名,“湖北名师”1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特聘教学岗位6个。学院设有院办、党办等11个职能处室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后勤服务中心、教材中心等3 个管理及服务单位;开设有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力电子系、商贸管理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部等7个教学系部;开办了设计院、监理公司等 3个产业实体。学院开设高职专业39个,其中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湖北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及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指委精品课程2门,拥有国家及省级实训基地5个。 学院现有资产总值3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550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馆藏图书50余万册。学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坚持服务水利行业、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湖北省唯一一所建筑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院校。学院地处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地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湿地公园汤逊湖畔,校园环境幽美。学院占地面积60.8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47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余人。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拥有1个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9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17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有高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场馆。图书馆馆藏图书46.58万册。学院专业特色鲜明。设有建工系、环艺系、经管系、信息系、物流系等10个教学部门,开设有38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示范专业3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专业群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9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632人,其中,专任教师35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48人,湖北省级名师1人,楚天技能名师14人;有277名企业能工巧匠长期在学院教学。有40余人在国家级、省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会长、主任委员、理事等职务。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两个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先后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山河集团等34家单位组建校企合作董事会;牵头成立了有60余家院校、企业组成的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与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实施“订单”培养,开办有“中建装饰”、“天衡”、“九州通”、“京东”、“苏宁”等10多个订单班,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长期与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合作开办“国际工程管理”班,与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加拿大木业协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新生报到率一直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学院广泛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资格证持证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稳定在96%以上。 学院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是教育部土建施工类专业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10余个协会副会长单位。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数十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 1999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与苏州轻工职工大学联合组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学院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成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4年,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在教育部、财政部验收中荣获“优秀”等级。 学院位于古吴胜地石湖之滨、上方山麓,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莘莘学子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61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教职工400多人,在校生5000人。拥有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两大系列18个专业54个小专门化方向,形成了多科相融,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并重的专业格局。另设有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苏省工艺美术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江苏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研究所)等。学院实训中心建筑面积45800平方米,建有工作室87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围绕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高素质技能型工艺美术人才”的目标,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进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积极为地方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以合作就业为导向,合作育人为模式,合作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四方互动、四位一体、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立足传统与现代,致力于苏州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保护、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承载文化使命、体现责任担当。通过“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中国研作营等平台,集中对桃花坞木刻年画、苏绣、雷山苗族非物质遗产进行发掘、传承与研发。学院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教育部立项资助。目前,全院共有校企合作单位141家,驻校企业24家。 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注重与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文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设有江苏省教育厅与法国巴黎教育局联合创办的“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学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共同成立的“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目前与法、英、日、加等国家的2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招生就业形势两旺。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年招生规模1800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8%,大批毕业生自主创业。学院获得了“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示范合格单位、江苏省政府授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中国影响力“独立学院”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 ●教育部--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度合作伙伴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简介 学院国标代码:13238 湖北招生代码:4627 【办学性质】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第二批本科招生,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理念】 学院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深化内涵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4321”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双证书教育制度;围绕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办学优势】 *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毗连湖北工业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学术氛围浓郁。 *学院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师资与管理队伍精良,是莘莘学子明德修身、探求真知的理想殿堂。 *学院每专业均配备高水平教学实验室,另可共享湖北工业大学各类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 *本院学生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本院学生可就近辅修湖北工业大学第二专业和攻读双学位。 *本院学生可直接参加湖北工业大学各类校园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 *本院学生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资源,可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和高质量就业机会。 【专业建设】 学院以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优势为依托,着力建设机械制造、电气通讯、土木建筑、生化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外国语等七大专业群,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八系三部一学院,即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系、生化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管理系、经济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公共课部、马列课部、体育课部和中兴通讯学院,开设有38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其中物联网、生物工程、物流管理三个专业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和环境设计被列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1000人。 【产教融合】 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快转型步伐,先后与阿里巴巴、华润新龙、深圳五鑫、成都华迪、武汉软帝、中铁大桥局、武汉嘉禾装饰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拓展了包括订单班、学徒制、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多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尤其是紧密结合本地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015年开始与全球500强企业——中兴通讯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共建中兴通讯学院,协同打造通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学院和中兴通讯公司共同投资1500万打造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引领项目;2016年学院联手知名的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共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两项“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017年学院成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百城千校”合作伙伴。 【素质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学院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系列课程,开展30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开办考研辅导班、四六级英语培训班;成立有大学生艺术团、金石合唱团、体育运动大队等60多个学生社团。近三年来,本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赢得400多项奖励,获奖数量和层次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学籍管理】 学院对符合学籍管理规定、成绩合格的毕业生颁发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士学位。 【助学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奖、助、贷、勤、补、减体系完善。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素质发展奖学金、考研究生专项奖学金、企业冠名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及特殊困难学费减免等,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覆盖率达到55%。 【师资力量】 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总数为53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者达50%,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到35%。学院还积极提供条件选派和资助教师赴国(境)外研修,目前拥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10%。同时学院聘请一批知名高校教授及企业家为兼职教授。 【就业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面向行业需求,建立100多个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良好评价和用人单位认可,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校园建设】 学院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有专业实验室42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学院建有各类交流中心、标准化学生公寓、现代化图书馆、先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所有教室全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配备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学院建成了集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卡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湖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新校区占地673亩,坐落在风景怡人的黄石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大道。这里东邻西塞山,西视古矿冶,南依大冶湖,北接黄金山,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人文景观错落有致,环境幽雅,交通便捷,是莘莘学子求知的理想佳园。 学院新校区按照现代化大学的标准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现已建成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学生公寓、食堂、超市等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 学院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现设有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互联网金融、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美术学、音乐学和学前教育等32个本科专业;电子商务、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导游、汉语、应用英语、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美术教育、社会体育、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音乐教育等16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经、管等多个学科领域。专业结构合理,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设有人文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学部、理学部、艺体学部和公共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六个学部,现有在校学生6000余人,自有和聘任教师396名,其中教授55名,副教授145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77名;外籍教师2名。学院教学资源充沛,师资结构合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力地保证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和今后的职场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依托湖北师范大学办学,严格管理、因材施教,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专升本升学率、学生满意率在湖北省独立学院中排名前列。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立足鄂东南,服务湖北,面向全国,努力建成适应基层需求、服务基层建设、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有较强竞争力的应用型独立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21-02-01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领导的一所集数字传媒、环境艺术工程、服装设计工程、影视动画设计与美术教育研究为一体的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美术学院。 学院地址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大来镇,在北京和哈尔滨分别建有教学实习基地。拥有专家、教授、副教授292人,双师型教师达到78%;开设有22个专业(含专业方向),拥有5大国家级品牌与省级重点专业,每个专业都建有校内设计公司和校企合作单位,在“工学结合”上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成果,为学生成才、就业提供了保障。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自1980年创办以来,栉风沐雨,已经走过了38个年头。38年来,学院为人才培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万余名毕业生全部就业,有2800多名毕业生独立创业,开办公司,年收益多则千万,少则过百万。学院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三江美院的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发展潜力较大。学院被誉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摇篮”,并荣获“全国高校先进单位”称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过我院的办学事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利时、日本、美国等国的教育代表团在我国国家部委及省市领导、专家、学者的陪同下来院参观访问、洽淡合作,三江美院已步入国际职业教育交流行列。 2011年荣获“黑龙江省十大知名艺术设计机构”称号,2012年和2013年被省文联、省文化厅授予“优秀艺术设计学院”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称号和教育部第三届服装设计教学成果展示优秀成果奖。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美术桌
南京宇迪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成人美术
美术就是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私人订制教学模式。成体系、有章法保障学习效果。
北京桔子树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2021-02-07
湖北民族大学
学校概况:湖北民族大学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中国首条贯通东西的客运大通道——沪汉蓉高速铁路以及G50沪渝高速公路(上海至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172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2.5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4万余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超过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4亿元。历史沿革: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 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学园艺学院、中医药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民族研究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一所按民营机制组建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和一所按三级医院管理的附属医院。共55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23个专业可以选修双学士学位。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电气工程)、临床医学、新闻与传播3个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民族学、法学、林学、中医学,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和“博学 博爱 立人 达人”的校训,引领民院人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计划项目5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个。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民族学、林学、中医学),“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应用数学获批为二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另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5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基地)6个。师资队伍:学校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8人,兼职教师237人(含外籍教师12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1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9人,其中教授110人。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生导师一百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各类专家27人,聘有“楚天学者”7人。科学研究: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8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103部,在国内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683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办学规模: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19000多人,另有科技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十万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办学思想:学校长期坚持把合格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民族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展成有特点、有特长的多面手,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近年来,依托学校实践创新平台,以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狠抓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升。获奖成果:应届毕业生考取全国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同类高校的前列;在校生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获奖率均高于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达300余项,公开出版个人作品(著作)56部,相关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近50项。2007年、2011年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学校运动员共取得5金、3银、3铜的好成绩。由学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参加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10年4月30日,“土苗兄妹组合”唱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2009年,由学校21名学生参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到2014年,学校四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参演学生充分展示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赞誉。2011年,学校组织学生首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就荣获全国二等奖;“‘多彩民族.和谐民院’民族文化节”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012年,学校38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66项,其中,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特等奖同时,学校还涌现出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模范教师肖忠友、扎根神农架林区的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滕仕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的基层支医优秀学子平慧强、身患尿毒症仍在山区支教的教师程靖、为捐髓救人而主动推迟婚期的“最美新娘”向雪敏、极地科考队医赵克昌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友好大学学习深造。学校还十分重视教育国际化,在旅游管理、传媒、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电器工程和汉语等专业外国留学生180余名。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发展目标:“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有着70多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湖北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抢抓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之机遇,切实走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的内涵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民族大学!学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联系电话:(0718)8438945 8437905 传真:8437832
湖北民族大学 2021-02-01
湖北大学
黄鹤江城,百湖灵秀;沙湖黉门,弦歌铿锵。 湖北大学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学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湖北大学。 二、办学条件 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6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5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7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40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96.5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11个。 三、人才培养 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8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400余人。有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10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曾荣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批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6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试验计划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品牌专业、6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社会公众平台。学校是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460项。 新世纪以来,湖北大学较早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目标,较早开办了包括国家文科和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近20个,率先实施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楚才计划”,成立了湖北高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此外,还积极组织实施了相近学科联合培养、文史哲打通培养,以及按一级学科大类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通过大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6年,成功获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多次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一等奖。校五人制足球队自2003年组建以来连续12次获全国冠军,3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得中国在该项目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校龙狮团获第五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北狮项目2个世界冠军。 四、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跻身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材料科学与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化、生物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有15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8个学科在湖北地区高校中排名前三。现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80个。有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16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9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 五、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24人,其中正、副教授815人,博士生导师130人、硕士生导师606人。学校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千人计划”5人、“万人计划”3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有湖北省“百人计划”21人、“楚天学者计划”97人,35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27人获批国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六、科研与服务 2012年以来,学校年度科研经费总量连续5年过亿元。现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个,是3个湖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和1个国家级、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单位。学校牵头与有关单位(企业)联合组建了天沭新能源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湖北大学——贵州地税电子税务研究中心、湖北省精细磷化工技术研究院、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和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整合校内人文学科组建了高等人文研究院。 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史、哲学与文化、文学与语言、理论经济学、新型材料、生物技术、基础数学、生态环境、化学化工、信息与电子、教师教育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现建有30余个校企研发中心,与省内各市(州)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具有旅游规划和土地规划甲级资质,主持完成全省40%以上的旅游规划。积极参与“智库”建设,相关专家学者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思想理论成果和决策咨询方案,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入选湖北改革智库、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入选湖北省委决定重点建设的全省十大新型智库。近年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进入“在鄂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前十名。 七、国际交流 学校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并先后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与波兰雅盖隆学院合作建立孔子课堂。其中,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于2010、2012年两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与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于2010、2012年、2016年三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学生,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学历生资格,现有本、硕、博等各类国际学生300余人。“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双双获得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接收湖北省教育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外事工作与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八、桃李芬芳 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20万人,用人单位一致赞誉湖北大学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学生普遍具备为人诚实、专业扎实、做事踏实的“三实”精神。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湖北乃至全国党政管理、教育科技、新闻出版、企业经营等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力量,拥有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等众多杰出校友。学校被誉为“培养优秀干部、优秀教师、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摇篮”。 九、发展目标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湖北、服务地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在“十三五”末期,力争实现若干核心指标进入全国高校前100名、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向全国高校100强迈进的目标;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努力建成有较高国际影响和重要国内贡献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湖北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54 2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