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的通知
关于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的通知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2025-05-21
欢迎报名 | [5月24日·长春]地方大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启动报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研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径新范式,宣传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决定举办“地方大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联合召开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
5月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9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警察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培养警务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公安厅主管,湖南省教育厅负责业务管理。学校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949年的湖南临时省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1978年开始实施学历教育。1980年建立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成立湖南公安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并入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组建湖南警察学院。学校从政法干部培训到公安学历教育,从中专、大专到本科,不断发展壮大,一直走在新中国公安教育的前列。办学60多年来,始终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忠、真、智、勇”的校训和“立报国之志、铸忠诚之魂、育正义之气、聚公道之义”的校风,为公安政法战线培养了4万多名合格人才,被誉为“三湘警察的摇篮”。 学校地处长沙市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4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1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57.74万元,图书馆藏书84.9万册,电子图书20.2万册。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网络犯罪侦查实验室、射击馆、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心理行为训练基地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80个,与各市州公安局和相关企业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62个。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各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8个,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根据公安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有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禁毒学、警务指挥与战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等7个公安类本科专业和信息安全、法学、行政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普通类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6536人。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公安部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 学校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师362人,其中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34人,硕士207人。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徐特立奖”获得者1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省部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奉献奖获得者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优秀人民警察7人,联合国维和警察入选者4人,参与联合国维和11次。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形成了教学科研相长的良好局面。升本以来,建有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科研究基地1个。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20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国妇女署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公安部科研项目13项、省自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58项、省科技厅项目51项、省教科规划项目25项。获得国家专利12项、省科技发明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省职工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9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公安部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40部,公开发表论文2123篇,被SCI、EI收录58篇次。 学校坚持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协调发展,是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公安部外警培训基地和湖南省警官培训中心。近三年来,学校共承办全省派出所长大轮训等各类培训班179期,培训学员18000余人,出色地完成了公安部多期警务实战教官调训,承办了香港警队国情教育培训班、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坦桑尼亚、刚果(布)等国警察培训班,得到了公安部的充分肯定。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政治建校,政治育警,致力于培养政治可靠、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身心健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警务专门人才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其他专门人才。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科研、实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凝练了“政治首位、注重养成、贴近实战、服务公安”的办学特色。学校对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设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校注重环境育人,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及国际合作交流。与全省各市州县区19个公安局建立了校局合作关系,与湖南大学、江西警察学院、新疆警察学院等学校开展了友好合作办学,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丹麦、瑞典、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构和院校广泛开展了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升本以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高校、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优秀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思政教育研究先进单位、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成绩优异,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美亚杯”全国电子数据取证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全国二等奖、全省一等奖、湖南省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奖项100余项。
湖南警察学院 2021-02-01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女子学院,前身是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创办于1985年,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全国三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中国女子高校联盟成员。学校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关怀。建校之初,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并题词“祖国的兴旺发达,需要更多的妇女人才”;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全国政协原常委王光美生前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彭珮云、顾秀莲、陈至立先后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与省人民政府毗邻,占地面积37.02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04.96万册、电子图书67.26万册。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3个,校外实习基地99个。建有多功能体育馆,教学所需的体育配套设施完备。校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现有在职教职工651人,教师499人,专任教师41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1人,副高职称137人;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硕士学位教师295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专家、学者。学校构建了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女性教育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企业管理2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社会学、工商管理、设计学3个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应用特色学科。设有6个学院,29个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设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资助建设特色专业1个。面向全国20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近万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懿德睿智 笃行臻美”的校训精神,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培育了“求真、求善、求美、求精”的校风,“爱生、善教、博学、创新”的教风,“明礼、修身、乐学、自强”的学风,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妇女事业发展,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创新意识、传统美德的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社会输送了近5万名毕业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美、澳、日、俄等国家和地区的23所高校或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关系,全面开展师生出国出境访学、研修、培训、交换等合作项目,已成为我国妇女/性别研究、女性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拥有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学科(女性教育)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现代家政教育研究基地等5个省级及以上研究基地,20个校级研究机构,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女性教育发展史馆。学校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单位”、 “湖南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女子学院 2021-02-01
【就业桥】就业桥运用AI技术助力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春招“抢人”获天津日报等媒体报导
2025年3月21日,中国教育在线就业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就业桥服务中心”以《就业桥运用AI技术助力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春招“抢人”获天津日报等媒体报导》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沈农T120’实现成果转化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沈农T120’实现成果转化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比亚迪迪空间】共筑产教融合新平台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与天津迪空间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2025年3月27日,比亚迪迪空间微信号以《共筑产教融合新平台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与天津迪空间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湖南工学院
湖南工学院坐落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王船山故里 —— 衡阳市,是 2007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升格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2010 年 3 月湖南工业科技职工大学整体并入,是全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最年轻的本科院校 , 是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立足湖南,重点面向工业企业,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 1358 亩,校舍建筑面积 56.89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1.5 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 135 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17762 人。有教职工 1052 人,其中正高职称 73 人(教授 63 人),副高职称 259 人(副教授 195 人),博士 92 人,硕士 636 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 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湖南省新世纪“ 121 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各 2 人 ,有一批获得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的高水平教师。 学校设有 12 个二级教学院(部)、 21 个党政管理机构、 3 个党群组织、8个直属单位, 40 个本科专业。有省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特色专业 1 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3 个,省特色专业和重点资助建设专业 4 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 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1 项。 学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现有校级校外实习基地 79 个,各类实验室 56 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 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 1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1 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 3 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3 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4 个、省级创新训练中心 2 个;省级优秀教研室 4 个、省级教学团队 3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8 门。 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产学研合作紧密。设立了 14 个研究所,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 个,省级科研平台 5 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 1 个。升本以来,全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090 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9 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041 篇,其中被 SCI 、 EI 、 SSCI 、 ISTP 收录 343 篇。获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 200 余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15 项。 学校以校友会、基金会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重点,分别与大亚湾核电站、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方水泥、皇朝家私、泛华集团、千山药机、华兴工程、共创实业等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践实训基地,搭建实践实训课程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 10 多个国家的 30 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与英国桑德兰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教育部批准项目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奋进中的湖南工学院,秉承“勤学、务实、圆融、卓越”的校训,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改革创新、强化基础、办出特色、科学发展”之路,正朝着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砥砺前行。
湖南工学院 2021-02-01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信息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隶属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坐落在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家乡——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塘工业园。学校下设电子信息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学院(筹)等二级学院,开设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30余个本、专科专业,现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以“教育报国”为己任,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为校训,以“立品行、求品质、讲品位、创品牌”为校风,以“创新、内涵、特色、优质、共享”为发展理念,以“信息化、生态化、国际化”为办学定位,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专业+互联网+大数据”为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格健全、身体健美、心理健康、专业坚实”为人才培养标准,以“办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为发展目标。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1000多亩,生态化的校园风景如画,五湖五园五桥五广场相映成趣,被誉为“中国高校最美校园之一”;学生公寓典雅温馨、设施先进、生态环保,被誉为“中国最舒适的学生公寓之一”;现代化的图书馆各类书籍400多万册;校园信息化全国领先,建成了有线无线全覆盖的“顶级信息高速公路”、“一心三云”信息应用总平台,实现了管理服务一卡通、视频监控一站通、教育教学全联通,是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 师资队伍。学校构建了以青年博士、教授为代表的“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以海外高端人才为代表的“海外教学团队”,以企事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实践教学团队”;建立了五级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制度;形成了现代大学多绩多酬的薪酬体系,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务实进取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共享机制。学校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开办了全国高校首所教职工子弟学前教育免费附属幼儿园;提供了教职工拎包居住的精装修免费公寓;建成了优秀教职工、专家海南免费休养基地;设立了教职工家庭重大事故救助基金;建立了教职工、专家“功勋、功臣、功德”“湘信学者”和学生“湘信英才奖学金”及贫困生五级等奖助制度,构建了“国家、学校、企业”贫困生资助体系。师生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育人质量。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建设的北斗卫星开放实验室为引领,以国家、省市支持建设的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为依托,以近1000家校企合作企业为支撑,形成了校校、校政、校企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育人机制;不断创新学生工作“书院制”改革,构建了“聚智”、“聚能”“聚思”、“聚美”四大书院育人新格局;强化了毕业生创业、就业、入伍参军、解放军士官选拔及考研分类指导,建立了学生多元发展的培养机制,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5年被评为省市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排名始终保持在湖南省高校第一方阵前位。 办学声誉。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中央综治委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奖、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示范性院校、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党建工作先进高校、省文明高校、省平安高校、省信息化校园示范高校、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建设校、多类竞赛金奖等500多项荣誉,其中多项荣誉在同类院校中位居第一,在党委、政府、科研机构、协会、第三方机构等组织的办学情况评估、评价、评比等工作中学校始终保持同类院校全国领先、全省领军水平,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办学目标。学校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和“长沙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学校地处省会长沙的区位优势、体制机制优势、校园地形地貌、生态优势,把学校建成中国高校校园环境最美、校风最优、师生最快乐的温馨幸福校园,建成专业最前沿、教学设施最先进、师资力量最强、人才培养质量最高的一流高校。 立足湖南,服务祖国,放眼世界,学校正朝着“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目标阔步前进!
湖南信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81 1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