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云上高博会寄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寄语云上高博会,积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云上高博会 2020-09-22
南京师范大学计电院研究团队在《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进展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因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调整卤素组分即可实现从蓝到红全波段可调的发光,是钙钛矿半导体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 2022-10-12
东北师范大学遗传学科在核质协同进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宫磊教授课题组在多倍体植(作)物核质协同进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AtemporalgradientofcytonuclearcoordinationofchaperoninsandchaperonesduringRuBisCobiogenesisinallopolyploidplants”(“异源多倍体植物RuBisCo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伴侣蛋白在时间梯度层面的核质协同进化”)发表在国际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东北师范大学 2022-09-27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全国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中医药院校。校(院)共有四大区(含浦校区、砂子塘校区、溁湾镇研究院南院、桐子坡研究院北院),占地面积1400余亩。下设18个学院,5个校办企业,3所直属附属医院,1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34年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57年成立湖南中医药研究所,1960年设立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965年省中医药研究所整体并入,1972年重新分出恢复原建制,1979年成为全国首批取得中医类研究生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2002年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2018年成功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秦裕辉,校长戴爱国。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理念,中医药学科特色全面提升。学校设有18个学院、26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文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学校构建了国家、部省、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0个。“十三五”期间,以建成特色鲜明、一流学科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大专家、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具有较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科技强校为建设目标,按照分层建设,分类管理的思路,我校成功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中医学入选“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药学入选“国内一流培育学科”, 另建有校级一层次建设学科4个,二层次建设学科7个,三层次建设学科9个。在2017年国务院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位列榜单。中医诊断学继续保持了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的领先地位,中医内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等重点学科中医药特色鲜明,国内地位稳步提升。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48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93人,有博士生导师105人、硕士生导师49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4人。入选国医大师3人,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省“百人计划”专家7人,“芙蓉学者”5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31人,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7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52人,省级名中医86人;有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8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6人。学校坚持质量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886人、研究生2746人。建有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7个。学校建有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获批国家级及省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国家级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5个。 近五年,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70余项,省级奖励15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针灸推拿临床操作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护理学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中医院校“远志杯”作品竞赛一等奖等。2014~2018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15万余名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主体的精英人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校(院)目前正式获批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共有56个。2016年以来,校(院)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创新平台2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传承基地1个,湖南省卫计委湖南省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3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9项,省部级项目771项,厅局级项目1249项,其他项目9项,立项科研经费2.52亿元。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获批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科技部项目13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校(院)拥有5个校办合资企业,牵头成立了湖南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先后与省内各地市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开发中药新药72个,科技成果转让61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达1.3亿元,三家直属附属医院院内制剂149个,近三年销售额达2.6亿余元。古汉养生精、乙肝宁颗粒剂、肝复乐片、驴胶补血颗粒、妇科千金片、四磨汤、代温灸膏、天麻首乌片、益龄精、虎耳草素片、心泰片等中药新药和中华皇欢液、神农茶、生力神功口服液等保健品等均由校(院)研制或参与研发,成为启迪古汉、九芝堂、千金药业、汉森制药、正清制药、湘潭飞鸽制药等省内外中药生产企业的拳头产品或知名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累积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为我国第一个中药缓释制剂;“胰宁注射液”填补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空白;肝复乐片是国内第一个抗癌Ⅱ类中药新药;安君宁是国内第一个戒毒中药;蜂蜡素胶囊是我省第一个中药Ⅱ类新药;“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研究成果在湖南省各大中医院推广应用,荣获湖南专利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微中药累计销售总额达10多亿元;古汉养生精上市后三十年经久不衰,屡获殊荣,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秘密技术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多年来作为滋肾补益类OTC药品一直位居湖南省药店销售榜单品排名前列,深受消费者的信赖,累计销售总额达50多亿元。通过校(院)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带动省内50多个GAP基地建设,中药种植面积达170万亩,年度新增产值7亿元。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5所。3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齐全,知名专家众多。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国家首批新药(中药)临床试验机构,妇科、眼科、针灸科3个专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重点建设中医院,国家药物临床研究试验基地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中医药特色骨伤救治能力建设基地,肛肠科、骨伤科、皮肤科3个专科入选湖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第二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原发性肝癌)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肿瘤病科和老年病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3所直属附属医院共建设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全面提升。现有境外学生581名,境外留学生学历教育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学生遍布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欧盟框架计划中国健康领域国内首个联络点成功落户我校,以此为依托建设了“中-卢(卢森堡)中医药合作研究中心”;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联合成立“中-巴民族医药研究中心”;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开展了全省首个境外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在卢森堡、俄罗斯、阿联酋开设中医医疗中心。成功获批2017、2018、2019年度汉办巡演项目,赴芬兰、爱沙尼亚、挪威、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八国开展巡演活动。先后荣获“全国重点对港教育交流项目高校”、“国家重点对台交流项目高校”称号。面向未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将始终秉承“文明、求实、继承、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开放办学”的理念,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建设同类一流、国际知名、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01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一号卫星几何定标精度分析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刚刚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京师一号”小卫星(BNU-1)又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我校全球院极地遥感团队通过应用几何定标模型和非参数的几何校正方法,对BNU-1卫星图像进行地理定位,初步实现了BNU-1卫星数据两级数据产品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 2022-07-08
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实验团队在双粲重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LHCb实验团队开展的双粲重子研究取得新进展,对2017年发现的双粲重子的寿命进行了首次测量,并发现了该粒子的一种新衰变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01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是湖南科技大学举办、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南湘潭,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湖南科技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伯超教授任董事长。学院先后获得“湖南省民办教育优质资源奖”、“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等奖励,在迎接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专项检查评估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年度办学检查中均获得好评。 学院占地688亩,校园环境幽雅,设施先进,教育教学质量过硬。学院拥有一支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335人,其中高级职称129人、博士76人、硕士125人。 学院充分共享母体学校近70年的办学积淀和学术氛围,秉承“至善、至诚、至厚、至精”的办学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6项、省部级奖励137项;获得多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等课题立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以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而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高,很多优秀毕业生考入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学院等名校深造,每年均有优秀学生选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或赴泰国和非洲国家支教。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学生活动:“潇湘之歌”优秀学生报告会、“潇湘之声”人文素质讲坛、“星讲台”杯师范类讲课比赛、“英语四六级”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安全教育画展、党团知识竞赛、职业规划大赛、团校培训和党校培训、宿舍文化艺术节、新生才艺赛等。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学院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将文化、科技、服务带入基层农村。 学院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完善机构设置,优化教与学的关系,设立了机电、土建艺术、经济、人文社科体育等4个学部,12个教学系,并依托母体学校湖南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改革创新,学院设置的专业以湖南科技大学现有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选择市场竞争力较强、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为当年的招生专业。学院面向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籍学生六千多人。学院的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2017年招生计划1505人,招生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英语、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法学、土木工程、建筑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等23个专业。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城市地下工程)(国家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能从事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城市地下工程及其他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运行管理等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科研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息系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从事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通信设备的运行、设计、开发及调试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科研、开发、应用以及教学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建筑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较强的建筑与城市设计实践与管理能力,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专业高级人才。 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中文表达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文艺评论和文案写作,以及新闻出版、文化宣传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间、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记者、编辑与管理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英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从事基础教育英语教育教学的英语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会计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掌握会计信息化所要求的相关技能,能从事会计实务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财务与金融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从事财务、会计和金融管理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具有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数学、法律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美术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艺术理论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美术专业创作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高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外设计、住居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产品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从事以工业产品创新为重点的策划、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研发相关的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较全面的体育学、公共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理论、知识、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的;能在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团体、体育俱乐部等从事组织与领导、体育经营与管理、培训与指导、分析与评估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体育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高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教育和研究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咨询策划、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通晓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和专业技能,能在大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条文和重大方针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2021-02-01
华东师范大学低温强磁场物性测量系统国际招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低温强磁场物性测量系统国际招标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微信公众号“东松投标”。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7月12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6-21
华中师范大学刘双乾教授在偏微分方程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刘双乾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杨彤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段仁军教授合作的论文The Boltzmann equation for plane Couette flow(DOI:10.48550/arXiv.2107.02458)被知名数学期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Mathematical Society接受发表,刘双乾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这也是我校首次在此期刊接受发表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2022-10-11
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发文 研发全新一代CAR-T技术治疗肿瘤
在接受治疗的8例患者中,研究人员观察到PD1-19bbz具有出色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有87.5%(7/8)的患者获得疾病完全缓解的效果,其中5例无癌生存已超过1年。“我们治疗的都是传统放化疗无效或治疗后反复复发的病人,这个临床结果证明这五年半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9-2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197 1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