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纳米粉体表面修饰改性、分散及应用研究
随着纳米颗粒制备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应用技术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由于纳米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大、颗粒不稳定极易团聚,导致其优异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纳米技术研究中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是使纳米颗粒能够稳定存在且不发生团聚。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把纳米颗粒分散于介质中,通过静电稳定机理、位阻稳定机理和静电位阻稳定机理等来制备稳定分散的浆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科学问题为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浆料稳定性。 项目组根据不同纳米材料表面特性以及应用场合不同,攻克了纳米粉体表面化学改性技术、纳米粉体在溶液中稳定分散技术等关键技术,制得了纳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钛、氧化铟锡、氧化锌、氧化镁、氮化硅、碳化硅等多种分散稳定性优异的水基、乙醇基浆料,其颗粒平均粒径≤100nm,比表面积≥30m2/g,固含量从0.5~20%不等。不同纳米粉体含量浆料静置稳定性从1~30d至1年不等,研究成果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应用前景: 纳米四氧化三铁浆料是采用胶溶化法和添加改性剂及分散剂方法,通过在颗粒表面形成吸附双电层结构阻止纳米粒子团聚来制得。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浆料Fe3O4固含量在0.5~20%,浆料静置稳定性在1年左右。可应用在磁性密封、生物医药载体、磁保健、磁记录材料、高梯度磁分离器、微波吸收材料以及静电复印显影剂。 纳米二氧化钛浆料作为产品或产品添加剂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可应用于抗紫外剂,纳米环保、抗菌、自清洁剂,随角异色效应型纳米涂料,静电屏蔽剂等。 纳米ITO水基浆料加入水性涂料中,经涂敷制得ITO薄膜。由于ITO薄膜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达70%以上,对红外光的反射率≥70%,对紫外线的吸收率≥70%,对微波的衰减率≥85%,导电性和加工性能极好,硬度高且耐磨耐蚀,可用作防隔热涂料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氧化铝微粉的绿色可控表面改性
本项目通过复合改性剂的分子设计和控制有关反应参数,使表面改性后的氧化铝微粉在不同性质或组成的水性介质中有较为理想的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 特点: 1. 根据不同性质或组成的水性介质,设计和合成复合改性剂; 2. 控制有关反应参数,使氧化铝粉体的表面包覆率和表面改性效果可 控; 3. 剩余反应物、溶剂和复合改性剂均可回收和循环使用,整个氧化铝微粉的表面改性过程闭合循环,清洁环保。 专利 1:一种氧化铝磨料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20161011250.9) 专利 2:一种高水分散稳定性氧化铝粉体的资源化表面改性方法(201611166922.5)
江南大学 2021-04-13
13012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选仪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钢水电脉冲处理器
成果简介钢水电脉冲处理器以现代 IGBT 大功率开关器件组成的零电压开通, 零电流关断高频逆变为核心电路, 经变压可控同步整流输出高频脉冲电流, 送至插入钢水中的特殊电极, 产生强大的电磁场, 致使钢水在凝固过程中, 结晶组织由原来的柱状晶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 同时改善边裂、 中缩, 提高了钢铁产品的质量,是更新替代造价昂贵、 笨重耗能的电磁搅拌工艺较为理想的钢水处理设备。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 本项目先后成功应用于马钢、 南钢、 邢钢和宝钢梅山炼钢厂方、 圆、 板坯连铸机, 结果表明铸坯质量得到提升, 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技术指标脉冲电流可有效提高等轴晶率, 减小二次枝晶间距, 显著改善凝固组织, 提高铸坯质量。市场分析和应用前景本项目成功地将脉冲电场应用于连铸坯的生产过程, 以低成本实现了铸坯质量的优化, 在工程应用方面达到了先进水平。 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形成脉冲电流改善铸坯凝固组织的国产化技术, 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可为国内同行业使用和借鉴。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技术应用后, 可以低成本实现改善凝固组织, 减少了废品率, 降低了产品能耗, 符合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要求。知识产权及成果获奖情况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受托开发联系方式冶金学院 朱正海(13855533713)、 王建军(13805553970)电邮: zhu_zhenghai@163.com 传真: 0555-2311571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钢水电脉冲处理器
钢水电脉冲处理器以现代 IGBT 大功率开关器件组成的零电压开通,零电流关断高频逆变为核心电路,经变压可控同步整流输出高频脉冲电流,送至插入钢水中的特殊电极,产生强大的电磁场,致使钢水在凝固过程中,结晶组织由原来的柱状晶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同时改善边裂、中缩,提高了钢铁产品的质量,是更新替代造价昂贵、笨重耗能的电磁搅拌工艺较为理想的钢水处理设备。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30
煤气洗涤污水处理方案
煤气洗涤废水是煤气在净化湿法除尘时所产生的生产废水。这种废水中的污染物的组成与数量随气化原料,操作条件及废水系统等因素不同而差别悬殊,一般主要含有硫化物、氰化物、酚、氨氮等污染物。它的一般特点是:水量大,成份复杂,从中回收有价成份不经济。目前,煤气生产与净化企业大部分采用定期外排或经简单沉淀后循环使用的处理方法。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或循环次数的增多,废水中的污染物不断积累,对煤气贮存及生产设施严重腐蚀;而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外排,既严重污染环境,又浪费了水资源,这是煤气生产与净化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国内外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封闭循环;(2)适当处理法;(3)分流处理后循环使用。如美国鲁姻斯公司、德国的蒂森公司、鲁奇公司都有较成功的煤气洗涤废水处理工艺。它们大都采用先斜板隔油,然后生物滤池或普通曝气池处理工艺。我国的煤气洗涤废水现在一般是采用全封闭循环,经沉淀后又循环使用。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热处理炉壁缺陷虚拟检测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热处理炉壁缺陷虚拟检测系统,通过监视器即可清楚观察二十多米高的炉内情况并可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损坏或需要维修。本系统主要由升降机构、图像采集单元、中央控制单元三部分组成。升降机构由上下支架、曳引机构、钢缆组成。钢缆绕过上下支架的滑轮和曳引结构组成一个封闭的环索,以带动图像采集单元升降。两滑轮上安装有限位开关,确保图像采集单元上下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与所述钢缆连接的图像采集单元由悬挂平板、防抖支架、云台、摄像机、信号传输装置和照明灯组成,摄像机和信号传输装置安装在所述云台上,云台安装在悬挂平板上;中央控制单元可根据升降机构和图像采集单元的反馈信号进行控制、处理并驱动升降机构和图像扫描单元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镁磷矿综合处理利用
成果描述:对高镁磷矿进行复合选别,并将其中的镁进行回收制得镁的工业产品(如氢氧化镁),磷利用率达到95%。同时对其中的钙也进行回收,得到硫酸钙晶须或轻质超细碳酸钙材料,以及其它钙产品。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分析:目前我国磷矿中高钙镁磷矿占多数,还有大量高硅磷矿,本项目附合国家产业政策,不仅消除了堆积污染,还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1)回收的磷肥约为30%P2O5,磷收率大于95%。 (2)氢氧化镁产品中Mg(OH)2>90%,镁收率大于80%。 (3)硫酸钙产品中白度>90,镁收率大于90%。
四川大学 2021-04-10
BARMS污水处理系统
BARMS的技术原理是制备了一种具有独特纳米微结构的微生物载体,BARMS载体(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BARMS载体是一种直径10微米大小的微球,可支持环境友好型的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并形成稳定性极高的“材料-微生物”复合结构,可以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南京大学 2021-04-10
制碱母液综合处理技术
项目简介(发明专利:200910068695.6)利用蒸发浓缩的方法回收废水中氯化铵、氯化钠的技术(热法)。天然卤水法利用复分解反应生产小苏打在其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高浓度氯化铵、氯化钠母液,热法回收氯化铵和氯化钠,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但是该法生产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回收氯化铵、氯化纳就必需蒸发掉大量的水,能耗较大,成本较高;二是氯化铵溶液对设备产生极强的腐蚀,即使使用昂贵的钛材,在温度、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设备仍然存在腐蚀问题。本技术采用蒸氨、蒸发、结晶及分离工艺处理。蒸发采用多效、热泵、真空蒸发及余热利用等技术,选用降膜蒸发器及强制循环蒸发器,三效混流流程,蒸发中结晶析出氯化钠,蒸发后再冷却结晶析出氯化铵。本技术有效降低了设备操作温度,二次蒸汽和冷凝水可重复使用,减小了溶液对设备的腐蚀,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没有二次污染,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回收氯化铵、氯化钠4万吨级规模的工业生产。二、市场前景用本技术可处理复分解反应生产小苏打母液,也可用于联碱法制氯化铵,不但可解决环保问题,还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生产设备蒸发器、分离器、结晶器、水罐、离心机、泵等。四、合作方式提供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 史晓平联系电话: 022-60204052,13323307376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2 43 44
  • ...
  • 277 2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