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1.产品型号 ​ AA-1800F三灯座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AA-1800C六灯座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AA-1800D八灯座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1.产品简介 AA-18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是由行业的专家和国内知名高校联手研发完成,拥有几十年光谱仪器的研发和应用经验。该产品包括火焰及氢化物发生系统,可配置多种附件,灵活的配置方案可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全自动多功能AA-18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可进行复杂的样品分析,多种分析方法可自动切换,做到无人全自动分析。AA-18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广泛应用于科研、质检、疾控、环保、冶金、农林、化工等行业,创新的软、硬件设计确保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安全性、易用性,仪器维护简单便捷。   2.主要特点高精度全自动化光学系统色散率为1800条/毫米刻线大面积光栅,新型自准直单色器,所有镜片均是石英镀膜,宽广的检测范围和光学稳定性确保了分析的精度。手动3灯座配置3个独立灯电源,可分别预热;高分子雾化室高分子材料抗腐蚀雾化室,耐酸碱,包括氢氟酸,无论是有机或是无机溶液都能得到较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钛燃烧器钛燃烧器,可选配50mm和100mm燃烧器,空冷预混合型,耐腐蚀,耐高盐,大幅度提高火焰的效率和火焰分析的准确度;全自动化分析能自动完成安全点火,熄灭和切换,结构可靠,故障率低,从而确保火焰法的灵敏度和重现性。光源系统三灯位平台切换,可直接使用高性能空心阴极灯,提高火焰分析的灵敏度,自动调节供电参数和光束位置,全自动波长扫描和寻找波峰;高技术指标AA-18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元素测试灵敏度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灵敏度≤0.015μg/mL/1%;基线漂移小于0.003Abs/30m,稳定性优于0.005Abs/4h;背景校正系统采用氘空心阴极灯和自吸收扣背景进行背景校正,消除低含量测定时分子吸收的干扰,减少了氘灯的发射噪声,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 较好的稳定性。氘灯背景信号为1A时,扣除背景能力>50倍;智能化分析智能性非常强,人性化设计,自动设置调节火焰高度,自动点火,水平位置自动优化,系统自动设置气体流量。如遇停电、误操作、乙炔泄漏等,系统会自动启动安全保护功能;3.软件功能强大的功能高智能软件,功能强大,友好的中文操作界面。全自动仪器及附加控制,可自动优化,自动稀释;鼠标操作,自动设定菜单数据和校正方法;测量数据可以实现动态显示。标准曲线可以实现自动拟和;样品测量准确:采用向导的方式对样品进行设置,方便快捷;灵敏度校正功能:使测量的结果更为准确;数据共享方便快捷的数据共享数据处理:可对数据进行编辑保存;打印输出:提供单元素与多元素分析的报告;对测量结果及仪器的条件进行打印;数据导出:数据导出功能实现了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数据处理测量方式 : 火焰法、氢化物-原子吸收法   浓度计算方式 : 标准曲线法(1~3次曲线),自动拟合,标准加入法   重复测量次数 : 1-99次、计算平均值、给出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结果打印 : 参数打印,数据结果打印,图形打印,可导出WORD、EXCEL文档
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零能耗辐射制冷织物
图1 零能耗制冷纤维织物制备技术示意图 零能耗智能制冷织物将光电超材料技术与智能纺织技术结合,旨在将随机结构排布的微纳材料与批量制备工艺相结合制备多材料功能纤维,引入特定波段光学反射与辐射能力的新特性,构建在阳光直射的室外环境下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1-30°C范围内可控)的零能耗辐射制冷智能织物(图1),是材料-光学-纺织技术的跨领域多学科协同创新。   图2 零能耗智能制冷织物初步结果示意图:(a) 多材料纤维实物展示图;(b) 多材料纤维光学照片;(c) 多材料纤维缝纫照片;(d) 制冷织物实物展示图;(e) 制冷织物光学照片。 基于多材料纤维及纤维束制冷纱线结构设计和光学材料调控,批量纤维制备工艺已获得均匀连续的制冷纤维(图2 a, b),纤维强度足以利用缝纫机在商用面料上进行任意文字和形状的绣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纺纱和织造技术,得到在太阳辐射波段具有>90%反射率、在中红外波段具有>90%发射率的、经纬编织的光学超材料制冷织物(图2 d, e)。   图3 零能耗制冷织物模拟测试。(a) 制冷织物样品降温测试结果曲线图;(b) 制冷织物样品与商用织物样品降温测试对比结果曲线图;(c) 制冷织物样品与商用防晒衣样品降温测试对比结果曲线图。 经严格的测试,零能耗制冷织物样品可实现全天低于环境温度2-10℃的良好辐射制冷效果(图3a)。在此基础上,对样品织物、一系列商用织物(棉、氨纶、雪纺、麻布、防晒衣)以及模拟裸露皮肤进行对比降温测试(图3 b, c),在正午太阳辐射功率最强的整个时间段,织物样品低于不同商业面料5-7℃,低于不同品牌的防晒衣3-7℃。进一步在人体皮肤表面和小车模型内部进行降温测试(图4),与普通棉织物相比,智能制冷织物覆盖的人体皮肤表面可低~3℃,小车与空白小车的差值温度可达~30℃,与反光车罩覆盖的小车的差值温度可达~27℃,具有优异的降温效果。   图4 零能耗制冷织物降温测试。(a) 人体降温测试红外图;(b) 小车模型降温测试。 零能耗制冷织物可对人体局部微环境实现高效的热学调控,提供一种低成本、零能耗、高效的个人热管理方案,颠覆传统制冷技术,尤其是克服室外人体热管理技术固有的低效率、高能耗、大体积等瓶颈问题,并缓解传统制冷耗能导致的碳排放;零能耗制冷织物体系基于批量纤维制备技术以及先进纺纱织造工艺,具有零功耗降温、低成本、可产业化批量生产特征,与现有纺织行业相兼容,适合大规模推广制备和产业化应用;零能耗制冷织物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可降解的服用聚合物材料和低成本的微纳颗粒为原料,打造低排放、可循环、绿色环保、柔软亲肤、舒适透气的可穿戴终端产品。应用前景广泛,可用于包括高端智能服装、特种服装、高端先进建材、个人热管理装置、冷链系统、智能仓储系统等领域,对纤维新材料技术和高端纺织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5-11
零能耗辐射制冷织物
项目成果/简介:图1 零能耗制冷纤维织物制备技术示意图零能耗智能制冷织物将光电超材料技术与智能纺织技术结合,旨在将随机结构排布的微纳材料与批量制备工艺相结合制备多材料功能纤维,引入特定波段光学反射与辐射能力的新特性,构建在阳光直射的室外环境下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1-30°C范围内可控)的零能耗辐射制冷智能织物(图1),是材料-光学-纺织技术的跨领域多学科协同创新。 图2 零能耗智能制冷织物初步结果示意图:(a) 多材料纤维实物展示图;(b) 多材料纤维光学照片;(c) 多材料纤维缝纫照片;(d) 制冷织物实物展示图;(e) 制冷织物光学照片。基于多材料纤维及纤维束制冷纱线结构设计和光学材料调控,批量纤维制备工艺已获得均匀连续的制冷纤维(图2 a, b),纤维强度足以利用缝纫机在商用面料上进行任意文字和形状的绣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纺纱和织造技术,得到在太阳辐射波段具有>90%反射率、在中红外波段具有>90%发射率的、经纬编织的光学超材料制冷织物(图2 d, e)。 图3 零能耗制冷织物模拟测试。(a) 制冷织物样品降温测试结果曲线图;(b) 制冷织物样品与商用织物样品降温测试对比结果曲线图;(c) 制冷织物样品与商用防晒衣样品降温测试对比结果曲线图。经严格的测试,零能耗制冷织物样品可实现全天低于环境温度2-10℃的良好辐射制冷效果(图3a)。在此基础上,对样品织物、一系列商用织物(棉、氨纶、雪纺、麻布、防晒衣)以及模拟裸露皮肤进行对比降温测试(图3 b, c),在正午太阳辐射功率最强的整个时间段,织物样品低于不同商业面料5-7℃,低于不同品牌的防晒衣3-7℃。进一步在人体皮肤表面和小车模型内部进行降温测试(图4),与普通棉织物相比,智能制冷织物覆盖的人体皮肤表面可低~3℃,小车与空白小车的差值温度可达~30℃,与反光车罩覆盖的小车的差值温度可达~27℃,具有优异的降温效果。 图4 零能耗制冷织物降温测试。(a) 人体降温测试红外图;(b) 小车模型降温测试。零能耗制冷织物可对人体局部微环境实现高效的热学调控,提供一种低成本、零能耗、高效的个人热管理方案,颠覆传统制冷技术,尤其是克服室外人体热管理技术固有的低效率、高能耗、大体积等瓶颈问题,并缓解传统制冷耗能导致的碳排放;零能耗制冷织物体系基于批量纤维制备技术以及先进纺纱织造工艺,具有零功耗降温、低成本、可产业化批量生产特征,与现有纺织行业相兼容,适合大规模推广制备和产业化应用;零能耗制冷织物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可降解的服用聚合物材料和低成本的微纳颗粒为原料,打造低排放、可循环、绿色环保、柔软亲肤、舒适透气的可穿戴终端产品。应用前景广泛,可用于包括高端智能服装、特种服装、高端先进建材、个人热管理装置、冷链系统、智能仓储系统等领域,对纤维新材料技术和高端纺织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CN111575823A、CN111826965A、CN111455484A、CN111455483A、CN111560672A、2021101783117、2021100207492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源头创新计划-人才发展专项获得经费:300.00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温红外辐射节能涂料
本项目采用系列化新型氧化物红外陶瓷+低成本制备技技术,其关键技术特点在于:1.涂层消泡技术;2.涂层抗热震技术;3.小孔格子砖涂覆技术;4.涂料抗高温烧蚀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4-10
高红外热辐射材料
年产 5 万平方米的高红外辐射材料生产设备开发与产品生产项目,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高红外辐射材料,并通过掺杂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进而完善和优化高红外辐射管材和板材的的制备工艺和设备,所得产品可广泛用于工业各种加热炉设备与干燥设备。 项目特色: 1)高红外辐射材料生产工艺简单,生产烧结时间明显缩短,相比传统工艺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2)产品材料其在 8~14 μm 波段的红外发射率可以达到 0.91 以上,属于高红外辐射材料。同时,膨润土的掺杂提高了铁氧体材料烧结后的机械强度,使其可达到各类产品的制作要求。在国际上处在领先水平; 3)产品形式多样,应用空间广阔。开发了高红外管材、高红外涂料以及高红外辐射板的制备工艺,实现了产品形式多样化。高红外热辐射材料为粉末状材料,故可将其制作成多种产品,并广泛用于工业加热与干燥领域,以实现能源合理、高效的转化和利用。 市场应用前景: 我国各类加热炉诸如电炉,烧煤炉,燃气炉等数量十分巨大,外表面热辐射损失在 10-20%,本产品应用炉壁和内顶部可以有效红外线吸收和反辐射,减低向外部环境额热辐射损失。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市场需求巨大,应用空间巨大。 对一般加热炉来说,节能效率可达到 10-20%,通过节电、节煤和节气等实现减排污染物 SO2,NOx 和 CO2 环境效益十分明显。投资500 万元(有厂房 500 平方米) 
南开大学 2021-04-13
热辐射传感器
产品详细介绍 量  程:-20℃~300℃,分辨率:1℃ 数据传输端口为智能HDMI接口,支持与采集器的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
江苏艾迪生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JB4020型X-γ辐射个人报警仪辐射检测仪
产品详细介绍JB4020型X-γ辐射个人报警仪JB4020辐射检测仪JB4020型X-γ辐射个人报警仪是智能型的仪器,主要用来监测各种放射性工作场所的X、γ以及硬β射线的辐射,保护从事、接触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它采用功能较强的新型单片机技术,探测器采用经补偿的GM计数管,故该仪器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较好的能量响应特性。仪器特点 仪器灵敏度高,对环境本底亦可测量累积剂量和剂量率同时测量采用单片机技术,功能多,体积小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电池欠压与超剂量率报警仪器可预置剂量率报警阈值可设置为声光/震动报警方式主要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剂量率:0.01 μSv/h ~200.00 μSv/h累积剂量:0.00 μSv ~999.99 μSv能量范围:50Kev~1.2Mev能量响应:相对于137Cs 误差≤±30%相对基本误差:≤±20%测量时间:36秒防护报警响应时间:≤5秒显示方式: 液晶显示,剂量率μSv/h和累积剂量μSv—国际标准单位供电电池失效报警功耗:整机耗电≤7mW
福州仟度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低辐射薄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辐射薄膜,包括基底、覆盖于基底之上的 单银层和覆盖于单银层之上的周期性多层膜,薄膜厚度为 1325nm~ 1575.8nm;其中,单银层由两层保护层和 Ag 膜构成,厚度为 29nm~ 92nm;周期性多层膜由高折射率材料和低折射率材料交替叠加而成, 厚度为 1275nm~1490nm。本发明公开的低辐射薄膜采用金属薄银层 来抑制长波长红外波和短波长紫外波的透射,采用周期性结构来增强 可见光波段的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克鲁克斯辐射计
420mm×200mm×290mm,当光照度为200lx垂直照射到涂黑面叶片上时,叶轮开始转动。辐射计固定在底板上,有透明保护罩。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火焰自动切管机数控系统开发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用途: 随着钢管架结构的普及,存在着大量的管端相贯线需要加工。管——管相交,管——板相交,管—管—板相交对管端相贯线焊接破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对这种相贯线焊接坡口均采用人工放样、制样板、划线、手工切割,最后经人工打磨的工艺方法来进行加工。为了改变这种加工质量差、效率低的状况,研究管端焊接坡口数控切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火焰自动切管机数控系统开发应运而生。该火焰自动切管机可加工各种形式的管端相贯焊接破口。 技术原理及流程: 该项研究与开发是在建立相贯线数学模型(管—管相贯、管—板相贯、构成 Miter 接头的相贯线,多管、板相贯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两面角、破口角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能够自动计算出数控切割所需的各项参数。构建了开放式、模块化的数控系统硬件平台,实现三轴联动自动切割。 成果水平及主要技术指标: 该研究达到并部分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 该项研究可应用于各种管端相贯焊接破口的数控自动加工,如海洋石油平台、大型钢结构桁架等,其加工质量好,效率高。该设备平均每年完成 3600 吨管材加工,按 0.416 万元/吨计算产值,约为 1500 万元/年,按特种加工利润率 13.4%计算,其年利润约为 201 万元。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19 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