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赤芍总苷自微乳化软胶囊及其制备
自微乳化技术显著增加赤芍总苷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进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克服了赤芍总苷生物利用度低、服用剂量大等方面的问题。
辽宁大学 2021-04-11
高纯度罗汉果苷 V 的制备工艺
项目简介 本成果基于反相分配液相色谱分离和中压制备色谱原理,避免硅胶吸附色谱、大孔 吸附树脂的缺点,应用小颗粒球形 C18 反相键合填料的优点,打破目前罗汉果提取物中 罗汉果苷 V 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弱的困境。该成果目前处于中试研究阶 段。 性能指标 (1)罗汉果苷 V 的性状为白色的无定形粉末,不含杂色,纯度大于 95%(以 HPLC-UV 测定)。 (2)以罗汉果苷 V 含量为 25%以上的罗汉果提取物为原料,罗汉果苷 V 的得率不低 于 80%。 (3)主要消耗性色
江苏大学 2021-04-14
工程酿酒酵母高效合成人参皂苷Ro
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工程化酿酒酵母菌可实现无需添加异源前体物或底物仅通过培养微生物即可从头合成高效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姜状三七苷R1等三种齐墩果烷型稀有人参皂苷以及金盏花苷E。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人参皂苷Ro 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生理活性,在人参中含量较低(约0.4%),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利用微生物从头合成人参皂苷Ro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颠覆传统的获取方式,然而合成途径未知,目前尚未有利用微生物从头合成的报道。 本发明技术方案: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现有数据库中的多种植物基因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初步筛选候选基因,再结合前期经验和实验基础通过进化树分析、同源建模、分子对接、保守序列分析等手段,确定最终的候选基因;2.通过酶工程等手段,对候选基因进行重组表达、体外酶活验证、底物谱验证等,挑选最合适的酶;3.通过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手段,对相关酶进行质粒构建、底盘宿主代谢网络调控、异源途径整合,最终成功构建人参皂苷Ro微生物细胞工厂。 本发明解决了人参皂苷Ro天然代谢途径未知、异源途径与底盘宿主适配性、已报道相关酶活性低等关键技术问题。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工程化酿酒酵母菌可实现无需添加异源前体物或底物仅通过培养微生物即可从头合成高效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姜状三七苷R1等三种齐墩果烷型稀有人参皂苷以及金盏花苷E。 本发明创新点包括:1.通过基因挖掘手段获得的关键酶性能远远优于已报道的酶;2.通过基因挖掘手段获得的多个关键酶,实现了人参皂苷Ro的合成途径构建;3.首次实现了利用微生物从头合成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姜状三七苷R1等三种齐墩果烷型稀有人参皂苷以及金盏花苷E。 齐墩果烷型稀有人参皂苷,由于其丰富且具备一定特殊性的药理、生理活性,可作为现有人参皂苷市场的强力补充,应用前景广阔。而其天然含量极低,利用微生物对其进行从头合成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与产物分离纯化难度,减少有机试剂用量,不依赖植物种植,周期更短,符合国家绿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硬性要求,微生物绿色制造是当前的政策导向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神经元模型神经元放大模型XM-618
XM-618神经元放大模型   XM-618神经元放大模型可拆分为2部件,置于基板上,显示神经元、突触、有髓及无髓神经纤维立体超微结构。 尺寸:放大,30×42×12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素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素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共混材料包括纤维素、离子液体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合物含量为 10~90wt%,离子液体含量为 2~63wt%,余量为纤维素;离子液体 作为增塑剂,破坏纤维素分子间氢键和增加自由体积,在热机械作用 下赋予纤维素分子链充分的运动能力。方法是将离子液体与纤维素充 分混合后进行混炼,得到离子液体-纤维素基料,再将其与聚合物进行 熔融共混。本发明不仅具有可反复成型加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微生物转化生产维生素 C 磷酸酯的关键技术
维生素 C 磷酸酯钠(SAP)作为维生素 C(AsA)多种衍生物中性能最好的一种,克服了 AsA 本身存在的缺陷(如受热、见光易分解和易氧化),在体内磷酸酶作用下迅速转化成 AsA。SAP 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保鲜剂、饲料添加剂等诸多领域。目前,工业化生产 SAP 主要途径为化学合成法,此法反应步聚复杂,条件不易控制,副产物较多,成本也很高。本技术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了高产维生素 C 磷酸化酶突变菌株。目前该项目正在酶工程改造,以进一步提高底物的转化率。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不含粘结剂的生物有机无机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含粘结剂的生物有机无机"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农业高新技术.所用肥料原料为粉粹过筛的生物有机肥和粉粹后的无机化肥;生物有机肥所用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所用化肥为硫酸铵,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工艺流程为将原料根据养分需求配比混匀,加入圆盘造粒机,间歇性喷雾造粒,分筛,最终在温度≤50℃条件下烘干至含水质量比低于20%,包装即为商品生物有机无机"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此工艺大大降低了生物有机无机肥的生产成本,操作简单,肥料成粒率好,造粒效率高 。
南京农业大学 2021-04-13
原花青素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花青素癌化学预防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编号:98JDK9800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类    别】中药新药五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在从落叶松、马尾松等的树皮中提取得到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并探讨其对癌症的化学预防作用基础上,从葡萄皮中提取获得纯度符合中药新药五类注册的基本要求的原花青素。 【功能主治】抗肿瘤。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主要技术指标】 1.原花青素抗致癌剂与DNA的加成反应:原花青素分子中的黄烷-3,4-二醇是具有捕获过氧离子和0H-。自由基的基本结构,可以减轻0H-对DNA的损伤。 2.抗氧化作用:能显著性抑制巴豆油刺激PMNs释放H202,该作用在给药后1h左右最强,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原花青素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能显著性提高肝线粒体SOD活力,减少MDA生成。 3.原花青素有使胃癌细胞表型逆转的作用:人胃癌细胞BGC-823在原花青素处理下,作为胃癌细胞分化指标的AKP及LDH活力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项酶的变化均显示胃癌细胞在原花青素的作用下,其基因表达的表型均向正常方向逆转。 4.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用原花青素处理后,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蛋白质、RNA及DNA的合成。因此原花青素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5.原花青素细胞毒作用:采用MTT法观察原花青素对人胃癌细胞、肺腺癌细胞、口腔上皮癌细胞、结肠癌细胞、低转移性口腔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作用,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对各肿瘤细胞株的IC50均大于10μg/ml。说明原花青素对促癌细胞的增殖阶段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6.原花青素体外浓度达50μM时,未见对拓扑异构酶Ⅱ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7.原花青素处理BGC-823细胞低浓度时未能阻断细胞Gl→S期移行。并对S期无影响。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可以使G0/G1期百分率增加,使Gl/M及S期细胞数百分率减少,可以使癌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增加。 【推广应用前景】充分利用富含原花青素的葡萄制品(葡萄汁、葡萄酒)的下脚料-葡萄皮和籽,开发出系列花青素制品,变废为宝,无疑将成为原花青素开发利用的突破口。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药赤芍总苷片
该产品是从中药赤芍中提取的有效成份,主要用于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引起的心肌损伤,并能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脏病,占总病死率54%以上。目前国内治疗心血管病的二类中药较少,该药的特点是结构成份清楚,治疗效果和机理明确,毒副作用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具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垃圾衍生燃料及低污染焚烧技术
内容介绍 垃圾衍生燃料及焚烧技术是以经过预处理的生活垃圾中的可燃成分 (包括塑料、橡胶、纸、纤维、木材等)为主要原料,配比适量的其它 燃料等物质制备出衍生燃料,简称RDF。与这种燃料配套使用的焚烧技术 可以回收高余热能,并且抑制二恶英低污染锅炉的排放。 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在城市生活垃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163 16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