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三段式电流保护影响的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三段式电流保护影响的评估方法,基于规则库实现,规则 库中包含若干条顺序执行的规则步骤,这些一般性的语义规则适用于任意的配网系统和分布式电源接入 情况,且每条规则通过描述性语言指导操作者该如何构造短路场景,并选择哪些保护的 I、II 或者 III 段 进行校验。这样,操作者无须根据所研究的系统来分析确定校核步骤,只要顺序执行规则库中的规则步 骤便能高效准确地判断分布式电源接入方案对保护的影响:当规则库中的所有规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将生物质萃取产物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配煤炼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生物质萃取产物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配煤炼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提质生物质,得到高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和低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2)将生物质萃取物用于配煤炼焦:将高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和低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的至少一种按 0.5%~3%的质量百分比与配合煤混合炼焦。通过将低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和高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的至少一种与配合煤混合炼焦,能够在普通配合煤的基础上,降低焦炭粒焦反应性 P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体化混合配气和气体传感器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对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于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却缺乏大型的、一体化、同时实现多种气体在线检测的设备作为支撑。本课题组经过多年探索,自主研发了具有领先水平的一体化混合配气和气体传感器在线检测系统SJTUGDS-919。该套设备硬件经精心设计和严格验证,具备气体传感研究过程中常用到的所有功能,且所有控制都能在上位机软件上完成,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 本套设备可以实现对气体传感器的快速在线检测,支持自动采集、自动计算、自动标定。该系统可以实现多组分复杂气体的精确稀释和配比,为传感器的多组分定性、定量识别和测量提供保障,并且集动态检测、静态检测、探针检测于一体。同时,该套设备还可以调节气氛的压力和湿度,并首次实现气体温度和传感器温度的协同调控,精准模拟了真实大气环境。应用此套设备,可大幅度缩短研发时间,降低实验成本,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气体传感器研发工作的顺利推进。 本项目研发依托于“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先进平台,本套系统现已申请八项发明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应用此套系统已开展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SJTUGDS-919是首创的高度集成化的国内一流的气体传感器检测系统,是气敏研究和传感器器件研发的必备利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开山斧!目前正在寻求将此系统设备产业化,推向市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体化混合配气和气体传感器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对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于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却缺乏大型的、一体化、同时实现多种气体在线检测的设备作为支撑。本课题组经过多年探索,自主研发了具有领先水平的一体化混合配气和气体传感器在线检测系统SJTUGDS-919。该套设备硬件经精心设计和严格验证,具备气体传感研究过程中常用到的所有功能,且所有控制都能在上位机软件上完成,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 本套设备可以实现对气体传感器的快速在线检测,支持自动采集、自动计算、自动标定。该系统可以实现多组分复杂气体的精确稀释和配比,为传感器的多组分定性、定量识别和测量提供保障,并且集动态检测、静态检测、探针检测于一体。同时,该套设备还可以调节气氛的压力和湿度,并首次实现气体温度和传感器温度的协同调控,精准模拟了真实大气环境。应用此套设备,可大幅度缩短研发时间,降低实验成本,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气体传感器研发工作的顺利推进。 本项目研发依托于“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先进平台,本套系统现已申请八项发明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应用此套系统已开展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SJTUGDS-919是首创的高度集成化的国内一流的气体传感器检测系统,是气敏研究和传感器器件研发的必备利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开山斧!目前正在寻求将此系统设备产业化,推向市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多源异构在线社会网络中网络主体之间社会关系的预测方 法与系统
本发明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多源异构网络推断主体(用户)之间的社 会关系(包括同类型之间或不同类型之间的主体关系,本发明中只以用 户为例)的方法,异构网络是指网络中主体类型多种或者主体之间的关 系类型多种,关系可以分为好友和其他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在两个(例 如 Twitter 网络、通讯网络)异构网络中,两个网络的主体类型都包含有 用户,但不同网络中主体之间的关系链接类型是不同的在 Twitter 网络 中用户之间的关系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郑元世教授团队在多智能体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上取得新进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多智能体研究中心郑元世教授团队通过引入了智能体及邻居的历史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信息的一致性协议并建立了该协议下显式的一致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5-02-26
废旧轮胎回收与综合利用交易云服务平台
项目成果具有很强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推广潜力,受到专家高度评价。
中央财经大学 2021-02-01
基于HOOK云存储应用加密数据包破解方法
本发明(专利号ZL 201510665184.8,2018/9/21授权)涉及一种基于HOOK 的云存储应用加密数据包破解方法,分析云存储客户端程序,找到需要设置HOOK 点的函数,通过获取并且修改API传入的参数,进而返回结果,获取云存储客户端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数据明文。本发明适用各种语言实现的云存储客户端,对于认证的方式没有特殊要求,具有广泛的兼容性;不受用户网络环境的影响,无需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增加代理服务器、不受客户端Certification pinning 安全技术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厦门大学 2021-04-10
稀土离子4f电子云的形状研究
单分子磁体是一类具有强易轴各向异性的分子纳米磁体,可以在特定温度以下表现出磁滞等类似磁体的行为,是一种超顺磁态。分子中仅含有一个金属离子的单分子磁体通常被称为单离子磁体,近20年来,人们通常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很强的稀土离子来构筑单离子磁体。稀土离子配合物往往具有较低的对称性,因此很难从几何结构上确定稀土离子的磁各向异性轴和4f电子云的结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松教授,王炳武副教授和蒋尚达副研究员等近些年设计合成了大量稀土单离子磁体,并发展了多种方法研究稀土离子的磁轴取向。2010年该课题组报道了基于双酮配体的稀土镝单离子磁体(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7448)。经过系统研究,蒋尚达副研究员发现在某些特殊对称性下,晶体和分子的磁各向异性轴严格重合,通过单晶转动实验确定晶体的磁化率张量,进而求得晶体和分子的各向异性轴(Jiang SD., Wang BW., Gao S. (2014) Advances in Lanthanide Single-Ion Magnets. In: Gao S. (eds) Molecular Nanomagn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 Structure and Bonding, vol 164.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5年,蒋尚达和高松教授通过该方法首次确定了双酮类稀土单离子磁体的磁易轴取向,结果显示实验结果与量子化学从头算以及晶体场分析的结果非常接近,该工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杂志《化学科学》上(Chem. Sci., 2015, 6, 4587)。
北京大学 2021-04-11
移动云计算环境数据主动防止泄漏关键技术
针对传统的信息安全领域老三件(防火墙、VPN、IDS)已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 环境、特别是移动云计算环境和云计算环境中的信息安全要求,在系统、全面地 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移动云计算环境和云计算环境中数据安全保护可能存在 的各种安全隐患之后,立足于“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创新理念,认为“当对用 户数据和用户应用数据以密文形式进行存储、传输和访问时,能最大程度地保护 信息安全”。为此,项目组围绕这一理念系统地展开移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主动 防止泄漏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实现架构的研究,围绕密文的存储、传输和访问针对 性地研发出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密文检索调度技术、基于 可信计算的密文存储技术,以及面向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支撑平台研发。支撑平 台通过在客户端与云端之间架构数据安全管理层,构筑防止数据泄漏的 3 层防御 体系,通过利用所研发的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对所产生的敏感信息和重要文件实现 可选透明加密和强制透明加密,从而实现从源头上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实现“事前‘预防’”;通过利用所研发的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密文的可信存储技术、密 文的透明调度和访问技术以及外发文件的安全控制管理技术,避免越权访问事件 和系统管理人员主动泄密事件的发生,实现“事中‘控制’”;通过综合利用审计 追踪技术,对访问日志、用户操作进行监控跟踪,实现“事后‘追踪’”,最终实 现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多级、立体化安全防御。这一技术架构能同时兼顾隐私保 护、防止信息泄密的技术要求。 创新要点: (1)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在传统强制透明加密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可选、动 态透明加密; (2)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面向终端设备的物理特征,实现用户与终端、终 端与终端之间的多重双向认证; (3)密文检索技术; (4)面向云存储的可信程序操作文件备份技术; (5)通过研究创新、现有技术改进和综合应用多项信息安全技术构筑了一个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踪”的多级、立体的数据主动防止泄漏安全防御 体系。 效益分析: 该技术适用于信息隐私保护和防止信息泄密的多数应用场合;适用于对传统 信息安全保护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产品的升级改造;适用于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在 向云计算环境、移动互联网环境移植时,同样能保护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应用情况: 全部或局部地通过与数家高科技公司合作,改造、升级了若干件软件产品, 为公司创造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0 61 62
  • ...
  • 113 1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