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水泥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窑体和支架,所述窑体上方设有与窑体同轴布置的集热罩,所述集热罩内设置有集热水管,所述集热水管包括上层集热水管和下层集热水管,所述下层集热水管设置在靠近窑体的内层,所述下层集热水管的外层设有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靠近窑体的一侧涂有涂层,所述不锈钢板远离窑体的一侧设有上层集热水管,所述上层集热水管的外层设置有彩钢板。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双层集热水管,上层集热水管吸收有涂层的不锈钢板的热量,起到预热冷水的效果,当水循环进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镁屑安全回收利用技术
镁化学性质活泼,目前镁屑的回收利用不仅烧损严重,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安全回收利用镁屑的技术方法,并可以进一步提高镁合金材料的品质。该项技术已经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产品性能、指标采用本项目技术回收利用的镁屑,金属镁的收得率达到 90%以上,回收过程安全、可靠,回收得到的镁合金材料力学性能不低于同类合金材料。适用范围、市场前景适用于生产各种镁合金锭材或零部件的企业,如作为压铸镁合金锭,或者做成手机外壳、汽车方向盘等。
江苏大学 2021-04-14
过程装备的能源高效利用
一、团队(专家)简介高秀峰,男,工学博士、副教授,2000 年 12 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主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 863 计划 3 项、主持省部级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 30 余项。参编手册、专著、教材共 6 部,累计撰写 100 余万字。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1、№3)、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4、№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一项(№1)。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 70 篇,其中SCI 和 EI 收录 20 余篇,累计获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 20 余项,获 CNG 加气站压缩机科技成果鉴定一项(№1)。先后从事《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设备设计》、《密封技术》、《粉体工程》、《过程装备课程设计》等近 10 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擅长从事工程实践类研究项目与实际产品的研发,擅长从事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工作,主持研发的多项产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市场推广。主要研究方向1) 过程流体机械:石油、化工、动力、制冷用各种容积式压缩机与流体输送泵,主要专长为往复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抗硫酸露点腐蚀镀层
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生产装置中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中加热炉对流段炉管及空气预热器中普遍存在着低温硫酸露点腐蚀,造成加热炉对流段钉头管、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等腐蚀穿孔。化学镀镍磷合金是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经过自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析出Ni-P合金镀层的工艺。在Ni-P化学镀层中加入硬颗粒形成复合镀层,在保持一定耐蚀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提高镀层的综合性能,从而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将纳米技术应用到化学镀中,开发出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强化复合化学镀层,复合镀层为非晶结构,具有优良的耐蚀、耐磨性能,且结合强度较好,不会对炉管产生附加热阻,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将该技术应用于中石化公司茂名分公司重质白土装置加热炉对流段炉管,该加热炉对流段炉管原使用2个月后就发生腐蚀穿孔泄漏,而采用纳米复合镀防护后的炉管已安全运行18个月,状况良好。2011年通过中石化股份公司的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炉渣干式离心粒化及余热回收项目
2016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占全球23%。中国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2016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5%。201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约3.57吨标准煤/万美元,是美国的2倍,德国的2.25倍。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温室效应不断增强,CO2减排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高效节能的技术刻不容缓。    冶金行业能源消耗巨大,仅2017年钢铁行业液态熔渣产生量高达3.5亿吨,每吨熔渣含有显热相当于60kg标准煤。对于高品质余热资源的液态熔渣(高炉渣等冶金渣)显热,目前还没有成熟回收技术,大量显热能量白白耗散,节能减排潜力十分巨大。    目前现有的液态熔渣处理技术主要以干法处理工艺、湿法处理工艺为主。干法工艺投资费用低,工艺操作简单,节约大量的水,同时减少爆炸可能性,无需对熔渣进行干燥,没有SO2及H2S等有害气体排放,对高温熔渣蕴含的余热进行回收。液态熔渣处理技术采用离心粒化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转杯将倾倒在转杯上的熔渣粒化,然后对高温渣粒进行余热回收。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焦炉煤气、通风瓦斯等低热值燃气的 CLC 利用
与利用其它常规转化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主要具备以下技术优势及创新: (1) 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资源化利用。避免了随意燃烧放 空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地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的反应热,实现其资源化利用。 (2) 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高效利用。在 CLC 中,燃料和空气的燃烧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减小了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的传统燃烧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效率。此外,我们所搭建的 CLC装置为全球首台加压的双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该装置的加压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可燃性气体的转化速率,增大气体的处理量,减少反应器的体积,还有利于CO2 压缩成本,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 (3) 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清洁利用。由于燃料和空气没有接触,而且反应器的温度比传统燃烧方式下的低,因而在空气反应器中没有热力型和快速型 NOx 的生成;而在燃料反应器中,由于燃料没有与空气接触,进行的是无焰“燃烧”,因而可以抑制燃料型 NOx 的生成。总之,采用 CLC 技术时可以避免各类 NOx 的生成,因此,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高效、清洁利用。 (4) 利用 CLC 技术实现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 CO2 的内分离。用上述传统 CO2捕集技术进行 CO2 捕集时,会造成极大的能量损失,同时使系统效率降低 7-13%,而利用 CLC 技术进行低热值可燃气体转化时,可以在无任何能量损耗的情况下实现 CO2 的内分离,因此,利用 CLC 技术进行低热值的可燃气体转化,对于实现我国碳减排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以 CLC 技术为核心的低热值燃气的能量转化利用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环境友好性,可以有效地利用低热值燃气的反应热,实现废气的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对实现我国“节能优先”的能源战略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余热利用高能效比热泵热水器系统
1 成果简介由于能源的危机,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压力,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的产业。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水源热泵, 地热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多种回收低品位热源的热泵技术,经验表明,这些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同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是对于废水和污水等工业和生活的废热,却没有很好的利用。企业和家庭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废热,现阶段,这些热量被大量直接排走,造成了巨大浪费。 本技术成果综合了空气源和废热水源等热泵的优点,具有从空气和废水中同时吸收热量的功能,同时加入了自循环和相关控制装置,换热充分,使热水器的热水温度能够稳定,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废弃能源,达到最高的系统能效比 COP( =系统制热量/系统耗电量),系统 COP最高可达 10。系统样机如下图:图 1 余热利用高能效比热泵热水器样机 图 2 系统能效比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 2 是实验系统运行时的系统能效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系统稳定后,系统可长时间运行在高能效比( COP=10)的工况下,系统能效比 COP 为 6~10 左右,相比电加热热水器和锅炉洗浴,节省电耗 80~90%,节省煤耗 80~90%, 应用前景广阔。本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 应用说明此系统可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如废水热、地热、工业废热、交通工具废气余热等低温热源,适用范围较广。热水器采用自循环温控和液位控制系统,变频控制压缩机系统,确保热水达到指定温度才出热水,随着运行时间增加,热水温度恒定。热水温度 40~60℃。 热水器可用于洗浴中心或者商业酒店等场所,也可用在家庭洗浴和厨房使用。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 种浓废酸回收工艺
一种浓废酸回收工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废酸(特别是浓度为 80%~95%的废酸)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燃煤或燃气为能源,采取控温气化吸收工艺回收硫酸,整个工艺由汽化分离工序、吸收分离工序、废酸预热工序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回收酸比较纯净,浓度可调,经济浓度为 90~95%,完全可以满足生产回用的目的;回收能耗低,吨酸回收消耗天然气 35~50Nm3 ,具有可观经济效益。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稀土稀散金属回收利用及其评价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青海元石山镍铁矿综合回收利用
该技术针对元石山镍铁矿的具体特点,系统构建了低品位镍铁矿选择性还原焙烧/氨浸/镍选择性萃取/反萃的基础理论,开发的以煤作为热源和还原剂的两段回转窑选择性还原焙烧—氨浸—萃取/反萃生产精制硫酸镍—氨浸渣磁选回收铁的新技术体系,实现了尾渣零排放和镍、钴、铁的综合利用,于 2009 年建成并投产年处理 30 万吨矿石规模的冶炼厂。处理平均含镍 0.7%、钴 0.06%、铁 25%的铁质/硅质/镁质复杂混合矿,取得了镍、钴、铁综合回收率 72%、62%、65%,铁精矿含铁大于 55%,氨耗 8kg/t-矿的生产指标。该技术主要创新点为:①攻克并掌握了红土镍矿高效选择性还原/氨浸/萃取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并取得了优异指标;②开发了以煤作为热源和还原剂的选择性还原焙烧技术,实现低品位镍铁矿的经济利用;③完善了含镍氨浸液选择性萃取/反萃生产精制硫酸镍新技术,实现氨液的循环使用,大幅降低蒸氨处理的溶液量和蒸汽消耗量,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④创新研制出了大型高效萃取设备和超声波脱油成套装置,大幅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41 1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