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光催化制备2-呋喃乙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催化方法
本发明属于催化方法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制备2‑呋喃乙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催化方法,是基于光催化体系的CO2参与1,3‑烯炔的1,4‑碳酰化/环异构化反应,以CO2作为羧基来源;无光敏剂;具有较高的产率和良好的化学选择性,本发明反应底物范围广泛,多种官能团如甲基、甲氧基、苯基、卤素都可兼容于该反应,苯基上不同位置取代的1,4‑二氢吡啶化合物也可以在体系中兼容并转化为目标产物。反应条件温和,并且从简单易得的底物原料出发,采用三组分偶联的方式,避免复杂底物的使用。
兰州大学 2021-01-12
废碱渣循环流化床高效烟气脱硫应用技术的研制
目前,我国火电厂所采用的烟气脱硫装置许多从国外引进,如:日本三菱重工、挪威 ABB、德国 Lurgi 等,不仅造价昂贵(投资几百万至几千万美元之间),而且运行费用很高。还有一些电厂采用国内研发的湿法烟气脱硫净化技术,虽然造价较国外引进低一些,但仍然存在运行费用高,脱硫效率低等问题。 纯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废弃碱渣是制碱工业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我国每年利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约 300 多万吨,年产生废液 3000 多万 m3,废碱渣近 300 万吨。大部分氨碱厂的氨碱废液废渣靠筑坝堆存,天津碱厂在 70 年生产过程中已积存碱渣 1500 万吨,占地 3.5km2,造成渣山周围地区地上地下的严重污染。 利用废碱渣作为脱硫剂,采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净化技术,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脱硫效率不降低的条件下降低了烟气脱硫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实现废弃物的转化消纳、减少了石灰石开采对环境的冲击。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01
一种燃煤烟气SO3梯级深度脱除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烟气SO3梯级深度脱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SCR脱硝装置、碱性吸收剂喷射装置、空预器、调温增效装置、静电除尘器、脱硫塔和湿式静电除尘器,所述调温增效装置包括降温段和升温段,所述SCR脱硝装置、空预器、调温增效装置降温段、静电除尘器、脱硫塔、湿式静电除尘器、调温增效装置升温段沿烟气脱除方向顺次设置;所述碱性吸收剂喷射装置设置的位置为SCR脱硝装置之前,SCR脱硝装置之后、空预器之前,或空预器之后、调温增效装置降温段之前。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污染物控制装备对烟气中的SO3进行梯级深度脱除,实现SO3的排放浓度小于5mg/Nm3。
浙江大学 2021-04-13
废碱渣循环流化床高效烟气脱硫应用技术的研制
目前,我国火电厂所采用的烟气脱硫装置许多从国外引进,如:日本三菱重工、挪威ABB、德国Lurgi等,不仅造价昂贵(投资几百万至几千万美元之间),而且运行费用很高。还有一些电厂采用国内研发的湿法烟气脱硫净化技术,虽然造价较国外引进低一些,但仍然存在运行费用高,脱硫效率低等问题。 纯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废弃碱渣是制碱工业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我国每年利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约300多万吨,年产生废液3000多万m3,废碱渣近300万吨。大部分氨碱厂的氨碱废液废渣靠筑坝堆存,天津碱厂在 70年生产过程中已积存碱渣1500万吨,占地3.5km2,造成渣山周围地区地上地下的严重污染。 利用废碱渣作为脱硫剂,采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净化技术,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脱硫效率不降低的条件下降低了烟气脱硫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实现废弃物的转化消纳、减少了石灰石开采对环境的冲击。 本项目利用氨碱厂所产废弃碱渣作为脱硫剂,采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净化技术,研究成果如下: 1.     废弃碱渣理化性质全面分析,为脱硫可行性,脱硫机理研究,脱硫后废弃物组成及毒性分析奠定基础。 2.     搭建一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对废碱渣脱硫剂脱硫性能及动力特性进行研究。 3.     设计、研制并搭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试实验装置(塔高5.6米),实验研究最佳脱硫工艺条件。实验证明,在最佳脱硫条件下,脱硫效率可达到85%以上。同时研究脱硫装置运行期间各测点温度、湿度、压力、脱硫剂浓度、SO2浓度等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粒径废碱渣,不同喷水量,不同脱硫剂循环量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实际废碱渣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的设计和运行调试奠定基础。 4.     嘉兴35t/h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塔现场实验研究,确定废碱渣脱硫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证明,在最佳脱硫条件,脱硫效率可达到85%。同时研究脱硫塔运行期间不同测点温度、湿度、压力、脱硫剂浓度、SO2浓度等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粒径废碱渣,不同喷水量,不同脱硫剂循环量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5.     对比脱硫前后废碱渣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脱硫机理。分析测定脱硫后废弃物的毒性,证明此废弃物无毒,可直接排放或利用。 6.     对废碱渣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经济性进行评估,与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相比,在相同的脱硫效率下,建造费用降低30-50%,运行费降低50-60%。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用于直流电晕放电烟气治理的分离式喷嘴电极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电晕放电烟气治理的分离式喷嘴电极系统。系统包括锯齿形电极、管式喷嘴等,在齿形电极一端设有电极柄,管式喷嘴一端封闭,在管式喷管上纵向设有两排喷吹孔,每排喷吹孔均匀分布,齿形电极两侧对称布置两个管式喷嘴,管式喷嘴的喷嘴和锯齿形电极的锯齿对齐布置,在电极柄上添加正高压,由锯齿形电极通过锯齿电晕放电,电极气经管式喷嘴通过喷吹孔喷出,从而形成电晕放电区域。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锯齿形电极加工及生产方便且管式喷嘴的加工工艺简单;2)能耗省,电晕效果好,污染物去除效率高;3)可以结合静电除尘器使用,实现除尘净化一体化。
浙江大学 2021-04-13
无卤环保阻燃剂
由于大多数聚合物是非常易燃的材料,所以在很多应用场合都需要对其进行阻燃处 理。目前,聚合物常用的阻燃剂主要是卤素类阻燃剂(含Cl和Br的化合物),这类阻燃 剂虽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但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二次灾 害”,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在安全、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阻燃剂正朝着高效、低毒、低烟方向发展,大力发 展性能优异的磷、氮类阻燃剂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多年研究,开发出以磷、氮元 素为主要核心成分的复合阻燃剂,可应用于塑料、橡胶、电线电缆、涂料、油漆、木材 等产品。 项目 所需的设备,如反应釜、过滤设备、干燥设备、粉碎设备、相关测试仪器等。
同济大学 2021-04-11
微孔淀粉基止血剂
在构建一种在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多重止血机制的协同作用下发挥优异的止血性能的材料, 它的止血将更为彻底有效,止血范围也将显著扩大。 该项目以具有强吸水性和体内酶促降解性的植物淀粉为原料,从成分设计和结构控制着 手,制备出具有多重功能的淀粉基微孔止血材料。一方面赋予材料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以快 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提高创面附近凝血因子的浓度而实现物理性止血;另一方面通过对微 孔淀粉改性和功能化处理,激发与血液有效成分进行反应,启动和加快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 径,实现化学性止血。该项目拓宽了淀粉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同时该离子负载型淀粉基微孔 止血材料的成功研发,对有效控制动脉、静脉和实质性脏器等的大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 实用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效油相抗垢剂
随着我国炼油加工深度的不断提高,作为主要的二次加工装置—催化裂化的原料也随之变的越来越复杂,由于原料油性质的恶化,导致催化装置油浆系统结焦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油浆系统堵塞而造成的装置被迫降量、甚至停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解决好油浆系统结焦问题是保证催化装置正常运行的主要课题。 研制开发了高效油相抗垢剂,通过在多个常减压合合催化装置上长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药剂不但有明显的防垢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除垢效果。 该药剂还可用于常减压装置塔底及加氢装置的阻垢,阻垢率达90%以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慢回弹泡沫胶黏剂
慢回弹填充泡沫是将聚氨酯泡沫在水溶性胶黏剂中进行浸渍、挤压、干燥后,得到具有慢回弹性的软泡材料。这种填充泡沫由于密度较大,对空隙进行填充后能够起到吸音、隔热的效果,而且由于其慢回弹的特性,在用作密封填充使用时,相比普通密封条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这种泡沫广泛用于汽车门板、高铁密封及各种高端座椅等填充领域。本成果制备的胶黏剂具有水溶性好、浸渍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对开孔聚氨酯泡沫直接浸渍得到慢回弹填充泡沫。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5-04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肿瘤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肿瘤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对肿瘤细胞具有强的亲和性,能主动地改变在体内的自然分布,导向并富集至肿瘤组织或细胞内,可被肿瘤摄取,实现靶向成像,提高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造影效果好,用量低,毒性小。已经完成了造影剂的合成工艺和制剂研究,结构表征,毒性试验,小白鼠体内H22肝癌、艾氏腹水癌的肿瘤磁共振成像实验,小白鼠体内药物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这类肿瘤靶向性造影剂能有效地检测肿瘤病变。属西药新药第一类。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2 53 54
  • ...
  • 137 1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