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面向个性化虚拟试衣的真实人体三维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个性化虚拟试衣的真实人体三维建模方法。该算法以视频作为输入数据,经过特征匹配、关键帧选取、三维点云生成、模板映射、纹理映射等几个步骤,得到人体表面三维模型。采用运动恢复结构的技术大大简化了重建过程,减轻了数据采集者和被采集者的负担,降低了对仪器和设备的要求,同时能获得较为精确的重建结果。利用模板映射能获得完整的人体表面模型,使算法对于人体纹理信息缺失和自身遮挡更加鲁棒。按照本发明,从数据输入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表征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多模效应的电路建模仿真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征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多模效应的电路建模仿真方法,首先建立表征 THzQCL 有源层内部载流子输运特性的多模速率方程组;接着建立表征ThzQCL内部多模态效应的物理方程模型; 然后通过变量代换和化简得到相应的等效电路模型;建立表征 THzQCL 输入端电气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 建立表征 THzQCL 输出端光功率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最后建立电路宏模型,包括一个电气端口和一个 光功率输出端口,基于电路宏模型进行光电性能仿真和输出光谱性能测试。本发明可测试温度对 THzQCL 各种光电性能的影响;可支持实现对 THzQCL 光电性能和输出多模效应的模拟和仿真。 
武汉大学 2021-04-13
烷基化装置脱正丁烷塔的软测量建模及实时优化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化装置脱正丁烷塔的软测量建模及实时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和机理分析确定系统的控制变量与被控变量并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利用脱正丁烷塔的离线样数据建立LSTM神经网络预测塔顶正丁烷纯度。然后,在系统动态模型的基础上使用MPC控制器作为PID控制器的上位控制器,通过预测和优化操作序列,提高系统的动态调节能力和控制精度。最后,结合实时优化(RTO)技术,设置正丁烷浓度最大、塔能耗最低作为目标函数,优化了操作成本和能效。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脱正丁烷塔的控制精度,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并增强系统对工况变化的适应能力,适用于工业化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超低氧压控制和测定氧化动力学的固体电化学装置
本项目是一种首创的基于固体电化学原理的氧泵。该氧泵具有两大功能:一、测定金属氧化动力学;二、可以在1~10-25 atm范围获得任意的氧分压。测定金属氧化动力学时,氧泵通过将金属氧化过程消耗的氧量经过电化学过程转化为电荷量来获取氧化动力学曲线。由ZrO2固体电解质管、隔断阀和石英管构成一个封闭体系,在ZrO2固体电解质管内外壁上沉积或涂覆铂电极构成电化学氧泵,将氧化样品与固体电解质电化学氧泵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实现氧化温度和氧压可调,将氧泵电流积分与氧化时间做图可获得氧化动力学曲线,可用于金属及合金氧化动力学测定,包括产生挥发性氧化物的体系的动力学测定,以及其它吸收氧过程的动力学测定。本发明方法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测试数据精度高,运行费用低,控制和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本仪器可以替代电子热天平,为高新科技产品。 氧泵还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在1~10-25 atm范围获得任意的氧分压,可广泛用于科研和生产。 国际首创,成果列入1998年4月美国出版的“High-temperature Research in Progress:1997”,采用本技术的研究结果多次在 Oxidation of Metals 上发表。获得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号:98101027.X 氧泵还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在1~10-25 atm范围获得任意的氧分压。 本发明的氧泵操作简便,控制和测试数据精度高,运行费用低,控制和数据处理计算机化,为高新科技产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供特定的技术与产品。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安徽大学在生物分子动力学荧光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
项目成果/简介:观测活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过程和信号小分子对生物大分子的调控作用对于探索生理病理新机制及疾病治疗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我校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张忠平课题组(张瑞龙、田肖和、韩光梅、刘正杰),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设计一系列多响应、多重定位的新型光学探针,实现了活细胞内信号分子对蛋白/酶活性的调控以及遗传物质动力学的分子影像分析,在理解细胞内生物分子动力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代表性进展主要包含:(1)气体信号分子对细胞内酶活性的调控; (2)膜穿透性碳点对活体内DNA和RNA结构及动力学的超分辨影像分析;(3)超分辨成像揭示活性氧调控线粒体核蛋白动力学;(4)超分辨STED和电镜关联成像对细胞微管蛋白超精细结构的分析。 上述进展解决了生物探针对细胞内多种组分和细胞器的特异性识别问题,不仅有效避免了荧光光谱的重叠,还同步结合电镜对生物大分子精细结构的进行研究,为我校双一流学科生物医学探针和成像方向再添新成果。
安徽大学 2021-04-10
一种超滤膜成孔剂溶出动力学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滤膜成孔剂溶出动力学实验装置,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内槽和外槽;所述内槽内设有第一搅拌头,所述外槽内设有第二搅拌头;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搅拌头和第二搅拌头的转动;所述外槽内设置用于固定内槽的支架;所述内槽内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度。本实用新型的超滤膜添加剂溶出动力学实验装置可以实现准确控制凝胶浴温度,可开展温度对添加剂溶出动力学的影响等相关实验研究。保证凝胶浴中各个点位添加剂的浓度始终是均一的,有效克服取样点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效的研究超滤膜成孔剂溶出动力学。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及强度分析技术
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其耐高温、抗氧化的特点,是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最有应用前景的候选材料。在此背景下,研究开发了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和结构强度分析技术。 项目通过稳态热固耦合平衡方程推导建立了热固耦合双尺度渐进均匀化分析方法,得到宏细观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偏微分方程。利用变分原理推导得到宏细观物理量对应关系方程的有限单元形式,完成热固耦合双尺度渐进均匀化分析程序的开发;针对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结构特点,完成了复合材料的细观、微观多尺度RVE建模方法研究。最后,通过引入材料分布模型描述复合材料构件局部材料坐标,建立了复合材料构件宏细微观多尺度热固耦合分析体系。 此项技术通过多尺度RVE建模、热固耦合双尺度均匀化分析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构件的热力学性能,得到相关材料参数,为材料的应用提供分析方法。应用此项技术,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预测值与材料单位提供的实验值相吻合,预测的宏观弹性模量与拉伸实验测量值最大相对误差12%以内。同时开展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动机典型结构实验研究,应变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最大相对误差7%以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科研进展|西湖大学杨剑团队开发MeDuSA研究细胞状态动力学
北京时间2023年7月13日23点,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在线发表了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宋立阳领导的一项研究,题为“Mixed model-based deconvolution of cell-state abundances (MeDuSA) along a one-dimensional trajectory”。
西湖大学 2023-07-17
外加剂及电动力学对鬼针草修复Cd污染土壤研究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本成果主要在添加外加剂(EDDS和槐糖脂)、电场以及极性交换电场和外加剂共同施加时,鬼针草修复Cd污染土壤。主要对比不同条件下鬼针草的株高、生物量、含水率、根冠比、鬼针草积累的Cd含量、富集系数、抗性系数和转运系数,研究上述有关因素对鬼针草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
中国矿业大学 2023-07-13
一种非均匀材料连续分布力学参数场间接获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均匀材料连续分布力学参数场间接获取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 S1.非均匀材料梁的制作与固定; S2.梁的模态试验与试验频响函数获取; S3.力学参数正交多项式展开与计算频响函数获取; S4.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正交多项式系数识别; S5.非均匀材料力学参数分布场重构。本发明能够解决非均匀材料的力学参数获取问题,为使用该类非均匀材料的结构力学建模与分析提供准确的参数。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