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生物单细胞监测平台搭建及建模应用
通过建立单细胞生长流动成像系统,探究铜绿假单胞菌单细胞生长规律,同时,采用多次模拟探究不同初始接菌量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细胞生长迟滞期的影响,进行单细胞水平建模(IbM),实现不同初始接菌量下铜绿假单胞菌群体细胞的随机生长模拟,采用单细胞生长流动成像系统探究不同温度骤变下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规律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预测微生物学建模技术及应用
以肉类食品为主要基质,构建了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气单胞菌、生孢梭菌等主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或研究替代菌的生长、残存、失活、损伤、修复等状态以及低温、酸化、渗透压、气调包装等环境条件下的动力学和概率模型,特别是通过生长模型探讨了在货架期预测方面的应用可能性,设计了电子 TTI 结构模式,并对冷冻损伤型的气单胞菌建立了适用的失活模型,初步探讨其冷冻损伤和修复机制,另外完善了两菌竞争拮抗建模理论(单增李斯特菌与植物乳杆菌、肠炎沙门氏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构建了新型防腐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重型机床环境温度解析建模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型机床车间环境温度解析建模方法,其结合 时间序列分析,傅立叶级数分解方法,将实测的环境温度用傅立叶三 角级数形式表达,获取环境温度的时间序列、波动频率、波动幅值、 相位等信息,实时测量更新的温度数据和当前时间信号作为输入,实 现温度的实时预测,代替实测温度用于热误差响应预测建模。本发明 考虑了环境温度波动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以及波动随季节和年度变 化的特征,同时考虑了当前机床当前热状态既受当前环境温度影响又 受历史温度状态影响的客观事实,有利于更准确地定量描述机床热变 形误差的时滞响应特性,进而提高机床热误差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油菜生长模型建模及应用
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油菜生长模型是用数学方程描述油菜、气候和土壤之间的作用过程,根据气象条件、土壤条件以及管理方案,动态定量的描述油菜生长、发育、籽粒形成及产量。油菜生长模型最重要的意义是对整个油菜生育系统的知识进行综合,并量化生理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即综合知识和量化关系。油菜模型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计算功能,对不同生育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合成,相当于所研究系统的最新知识的积累和综合。在这种知识合成的过程中,还能鉴定知识空缺,从而明确新的研究方向,同时,油菜模拟研究在理解油菜生理生态过程及其变量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量化分析和数理模拟,从而促进了对油菜生育规律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化过程,深化了对油菜生育过程的定量认识。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生产过程软测量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过程控制中,若要使生产过程处于最佳运行工况、实现卡边控制,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生产过程的重要过程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然而对许多工业过程来说,一些重要的输出变量目前还很难通过传感器得到,即使可以测出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不能总体的反映出设备的运行工况。为了解决这类变量的测量问题,出现了不少方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软测量方法,目前软测量在流程工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大板坯连铸机力能参数和力学强度研究技术
为了成功地研制板坯连铸机,首先必须完成铸机力能参数和力学强度研究。力能参数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结晶器振动模态参数动力学研究、拉矫机矫直力及拉坯阻力的研究等;力学强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钢包回转台、中间罐车、振动机构框架、拉矫机机架等重要部件的强度、刚度及动力学研究等。同时,为了考核连铸机实际装备水平,还应对板坯连铸机的力能参数和力学强度进行现场实测,我校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消化移植武钢的大型弧型板坯连铸机的工作中,我校承担了板坯连铸机力能参数和力学强度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应用了三维有限元法、最优化设计、模态分析、频谱分析等先进设计分析方法,取得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并在大规模系统测试的基础上,运用了系统仿真等现代手段,使我国的铸机分析研究达到新的水平。 武钢连铸机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制造,于1989年投产一次成功,月产量超过原设计指标,铸坯合格率达到了99.78%,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关于蛋白质机器动力学的研究
泛素-蛋白酶体体系(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简称UPS)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蛋白质降解通路,对维持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浓度平衡,以及对调控蛋白、错误折叠或受到损伤的蛋白的快速降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了细胞周期、基因表达调控等多种细胞进程,由UPS失常引发的蛋白质新陈代谢异常与众多人类重大疾病直接相关。2004年,Aaron Ciechanover, Irwin Rose和Avram Hershko三位科学家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对该降解通路的发现。UPS中蛋白酶体是细胞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最为复杂的大型全酶超分子复合机器之一,人源蛋白酶体全酶包含至少33种不同的亚基,总原子质量约为2.5MDa。美国FDA批准的多种治疗癌症的药物分子即以蛋白酶体为直接靶标。近年来,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这一大分子机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得以不断深入。2016年,毛有东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了人源蛋白酶体基态的3.6Å冷冻电镜结构及其他三个亚纳米分辨构象,并首次发现一个亚稳态构象的核心颗粒(Core Particle,简称CP)底物转运通道处于开放状态(见PNAS 2016, 113: 12991-12996)。2018年4月,该课题组又报道了6个ATPγS结合状态下的26S动态结构,包括三个CP开放态对应的亚稳简并态近原子分辨(4~5Å)结构(见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1360)。尽管这些工作揭示了蛋白酶体的基本架构和内在运动行为,但由于缺乏蛋白酶体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对于蛋白酶体如何实现底物降解的原子水平工作机制仍一无所知。此外,尽管冷冻电镜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分析具有动态特征的蛋白复合体结构和平衡态构象,但对其中间态结构和非平衡构象分析的分辨率水平往往局限在4~6埃或更低,离真正的全原子水平动力学分析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为了真正实现原子水平的蛋白酶体底物降解动态过程的冷冻电镜三维重建和动力学表征,毛有东课题组攻克了两大技术难题。其一,如何在蛋白酶体完成底物降解之前抓到它的所有可能的中间态构象?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新颖的核酸置换法,利用ATPγS降低AAA-ATPase激酶水解活性的特点,在底物降解中间过程,通过将ATP快速置换成ATPγS,结合快速冷冻的优势,从而扑捉到蛋白酶体在底物降解过程的中间态。其二,如何在从冷冻电镜数据中分析出更多构象的同时,还把分辨率做到3埃甚至更好?课题组通过多年持续努力,发展了多种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冷冻电镜图像聚类的新型算法,并针对蛋白酶体的动力学特征,设计了一套极其有效的整合了多种算法的多构象分类流程。通过这两套技术方案的完美结合,课题组成功解析了人源蛋白酶体在降解底物过程中的七种不同的、但差别甚微的、高分辨原子水平的天然态构象(Native states),完整展示了蛋白酶体从泛素结合到去泛素化,再到底物转运的动态过程。与同期在Science上发表的与底物结合的酵母蛋白酶体的4.2-4.7埃冷冻电镜结构(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v0725,来自加州伯克利分校和Scripps研究所)相比,该Nature论文不仅总构象数量多一倍,全部构象分辨率还高1-2埃。由于Science论文采用了抑制Rpn11去泛素活性的策略,其非天然态结构中底物并不能真正自由转运,所推测的机理仅限于底物转运这一步,对于其他三大Nature论文所回答重要问题均无法给出答案。这体现了该Nature论文不仅在实验方法的原创性上和数据分析水平和质量上,更在科学发现和问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大幅超越了来自Science的竞争性论文。图一 七个利用冷冻电镜解析的精细原子结构完整揭示了从泛素识别、去泛素化反应、转运启动和持续降解的核心功能动态过程。 作为整个蛋白酶体的动力来源与运转核心,AAA-ATPase激酶分子马达展现出了三种不同的核苷酸水解协作模式,6个ATPase亚基协调工作,交替与底物发生相互作用。在去泛素化过程(EB态)中,处于对立位置的两个ATPase亚基Rpt2与Rpt4水解ATP,而Rpt5与Rpt6则释放ADP,ATPase内的底物转运通道被打开,使得底物可以进入轴心通道;与此同时,去泛素化酶Rpn11亚基与泛素及底物发生相互作用,执行其作为去泛素化酶的功能;在转运起始过程(EC态)中,相邻的两个ATPase亚基Rpt1与Rpt5会同时水解ATP,调控颗粒(Regulatory Particle,简称RP)发生大规模转动并释放泛素;在底物去折叠与转运过程(ED态)中,三个相邻的ATPase亚基会分别同步进行ATP的结合、ADP的释放与ATP的水解,这一过程会单向传递下去,将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使得相应的ATPase亚基发生刚体转动,推动底物的去折叠和单向输运,同时CP的转运通道入口打开,底物被送入通道中进行降解。这些研究结果为几十年来对蛋白酶体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原子结构和动力学信息,对于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降解过程和一系列负责物质输运的ATPase马达分子的一般工作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模块化作物机械力学特性测量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力学测定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作物机械力学特性测量仪。包括测力系统模块1、支撑模块和推拉件模块,测力系统模块固定在支撑模块上,推拉件模块与测力系统模块的底部连接,测力系统模块和推拉件模块的连接处设置力传感器;所述测力系统模块包括螺杆Ⅰ、固定螺塞、活动螺塞和螺杆Ⅱ,螺杆Ⅰ设置在固定螺塞内,螺杆Ⅰ与固定螺塞之间形成螺旋副,螺杆Ⅰ的中心设有孔,螺杆Ⅱ设置在螺杆Ⅰ的中心孔内,螺杆Ⅰ与螺杆Ⅱ之间形成螺旋副,螺杆Ⅱ的底部连接有活动螺塞,螺杆Ⅱ与活动螺塞之间形成螺旋副,活动螺塞的底部与推拉件模块连接,活动螺塞与推拉件模块的连接处设有力传感器。其模块化设计理念,可装可卸,多用途使用,采用开速进给及精细调整结合,便于人工操作,数据测量准确,结构简单,收方自如,使用方便。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流化床气化炉动力学模型
项目简介 煤气化技术因其在成本、环保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在电力工业、化学品生产、燃气工业 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大型化的煤气炉是工业应用取得成功的前提,建立准确的煤气 化炉动力学数学模型是研究气化炉放大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模型为三维流化床气化炉动力学 模型,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特点 本模型以 Fluent 软件为平台,采用双欧拉气固流动模型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计算流化 床的流场,在此基础上加入化学反应模块从而建立了气化炉整体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气 体和颗粒的速度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场、温度场、化学反应速率场、压力的分布及脉 动等信息。 项目前景 本模型可以为研究流化床气化炉的放大提供有效手段,节省大量资金,且可以对试验工 况进行优化,为工况的选择提供参考。 流程图: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纤维丝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本成果来自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横向项目,所研发的测试装置测试的对象是细小纤维,有三个特色和三个创新:特色一:装置能试直径在0.05mm~0.5mm范围的细小纤维;特色二:应力,应变测试分辨率高;特色三:相对于MST十几万多着几十上百万的价格,自主研发的装置的成本不到8000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