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间膨式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膨式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和生活用水循环系统两部分,制冷剂循环系统具有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制冷剂-水换热器、室外换热器、高压储液罐、干燥过滤器、四通换向阀、节流元件、单向截止阀、截止阀,生活用水循环系统具有依次连接的水箱、循环水泵、太阳能集热器。本发明采用了非常简洁和经济可靠的方式将热泵型空调和热水器结合在一起,可以在多种热泵型空调系统中实现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实用性很强,特别适用于太阳能丰富,同时需要冷暖空调和大量热水供应的场合。
浙江大学 2021-04-11
无水乙醇生产热泵恒沸精馏新工艺及成套装置
无水乙醇(纯度在0.99999以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础性化工原料,在化工、精细化工、制药、食品、车用燃料替代等领域大量使用。传统的无水乙醇生产工艺存在设备投资大、能耗高等问题,因而发展受到制约。本项目为自有专利技术,专利号02145503.1(燃料乙醇热泵恒沸精馏工艺及装置),项目是在传统恒沸精馏燃料乙醇生产工艺基础上,结合热泵技术发展而成的。该新工艺装置主要包含乙醇脱水塔、夹带剂回收塔、酒精回收塔,新工艺将蒸馏塔的塔顶蒸汽加压升温后直接用作塔底再沸器的热源,不需要塔顶冷凝器,也不需要锅炉供热系统以及循环泵等公用工程,整个物流系统全封闭操作,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工程总投资费用降低,还可副产水,实现零排放,达到了经济、节省、环保三重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集热计算机控制系统
由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检测与仪器研究所开发的《太阳能与热泵联合集热计算机控制系统》样机在多处现场已经运行数年。几年来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该系统将太阳能与热泵联合起来由计算机进行控制,解决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控制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水温、水量等参数,自动对联合集热系统设置最佳控制参数,实现最佳控制。可以进行多路信号的数据采集,多路被控对象的控制输出。能对整个集热系统的热泵机组、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泵、进水电磁阀、用户供水泵、辅助电加热器等设备进行可靠的控制,从而使系统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最大限度的节约电能。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仅为天然气热水的20%,为电加热的15%。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低压压缩溶液再生的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压压缩溶液再生的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溶液回路及蒸汽压缩冷凝回路,本发明利用溶液调湿干燥蒸发器进口空气,实现空气源热泵无霜运行。利用低压压缩再生器进行溶液再生,蒸发的水蒸气经压缩机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蒸汽在再生器中冷凝,将全部的冷凝热回收用于稀释溶液的再生,使大部分热泵系统的热量用于供热。该方法可降低溶液的再生温度,提高再生效率,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相变储能的热泵空调及生活热水联合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储能的热泵空调及生活热水联合系统,利用两种相变材料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储能耦合热泵空调及太阳能热水。该联合系统包括热泵空调单元、相变储能单元和太阳能热水单元;热泵空调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换热器,相变储能单元包括高温相变室、低温相变室、绝热层、进出口切换管路,太阳能热水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电辅热、储水箱。该系统在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常年需生活热水的场所,通过相变储能单元内同时对高温与低温的储能与释能,实现在时间上转移热泵空调单元产生的能量,达到对用电量‘削峰填
东南大学 2021-04-14
车用乙醇汽油用燃料乙醇热泵恒沸精馏新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变性燃料乙醇”(GB 18350-2001)和“车用乙醇汽油”(GB18351-2001)的规定,燃料乙醇是未加变性剂的、可作为燃料用的无水乙醇。变性燃料乙醇是以淀粉、糖质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得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改性而得。将变性的燃料乙醇与汽油调和组分油调配,生产出车用乙醇汽油。 本项目是在传统恒沸精馏工艺基础上,结合热泵技术发展而成的,提出的热泵恒沸精馏生产燃料乙醇新工艺,将蒸馏塔的塔顶蒸汽加压升温后直接用作塔底再沸器的热源,不需要塔顶要冷凝器,也不需要锅炉供热系统以及循环泵等公用工程,整个物流系统全封闭操作,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工程总投资费用降低,还可以副产原料乙醇的水分,实现零排放,达到了经济-节省-环保三重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车用乙醇汽油用燃料乙醇热泵恒沸精馏新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变性燃料乙醇”(GB 18350-2001)和“车用乙醇汽油”(GB18351-2001)的规定,燃料乙醇是未加变性剂的、可作为燃料用的无水乙醇。变性燃料乙醇是以淀粉、糖质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得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改性而得。将变性的燃料乙醇与汽油调和组分油调配,生产出车用乙醇汽油。本项目是在传统恒沸精馏工艺基础上,结合热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智慧低温型多能源集成热泵供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背景:针对不同地区气象情况,开发研制全年自优 化控制策略系统,满足不同系统配置适应性。目前,低温型 多热源集成热泵系统核心部件存在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等 问题,其系统对季节与环境温度、太阳能照射跟踪等方面能 效利用率低、智能化低等问题。因此,为了填补国家标准空 白,实现低温型多能源集成热泵供热系统能效提升 50%,结 合系统能效目标,同步优化集热蒸发器、水箱换热等模块及 开发。未来三年销售产值在 3.5 亿元,成为国内行业引领, 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智慧低温型多热源集成热泵 核心部件优化,主要包括集热/蒸发器、冷凝器-水箱组件, 如何减小复合换热过程湿空气的结露、结霜等现象,提高换 热效率。2.基于全工况负荷特性的低温型多热源集成热泵系 统柔性设计。当系统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后,可以减缓系统性 能参数的降低,提高直热泵系统自身适应工况变化的能力, 可以使系统在面临所有工况时的性能整体达到较优水平。实 际运行中,涉及设计的环境参数都是四季更迭的,工况点存 在季节性,采集工况以一年为周期,涵盖四季工况。3.低温 型多热源集成泵供热系统优化运行与智慧控制技术研究基 于上述研究基础上开展低温型多热源集成泵供热系统的全 工况动态特性模拟。开展动态特征下的集成热泵循环系统多约束优化研究。开展基于逆向建模的热泵循环主动调控机制 研究。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具有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研 究基础和试验条件,能够对系统进行仿真建模,通过仿真进 行系统性能改善,优化产品设计,针对不同地区气象情况, 系统能够自识别自适应,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并实现性能提 升。合作单位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产品或系统的性能测 试及数据分析能力。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2021-09-13
热泵(太阳能)空气循环蒸发分离电镀废水处理系统
1.热泵空气循环电镀废水处理系统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一级浓缩、二级分离技术,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一次性将电镀废水分离成重金属盐颗粒和凝结水,全部回收再利用,在实现社会效益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2.太阳能空气循环电镀废水处理系统试验台:系统试验台采用计算机控制结合电加热模拟技术,模拟不同天气情况下太阳能的变化情况;使用空气作为分离载体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环境适应性提升;采用浓缩、分离两级处理方式,实现废水中水分与盐分的完全分离,实现重金属盐的固态化回收;实验系统通过冷却除湿技术,回收冷凝水,以实现废水中水分再利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压缩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本项目提供压缩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立模块化、集成化数据环境,面向于往复压缩机、隔膜压缩机,服务于石油化工、加氢站、储气库、船舶动力等行业主要包括: 设计规划阶段——压缩机整体方案设计,压缩机结构形式设计,核心部件材料遴选分析,启/停流程设计,安全控制策略设计等; 运行工作阶段——压缩机运行数据实时采集、远程动态展示,核心部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监测诊断一体式/分体式硬件与软件系统开发; 检修维护阶段——零部件维修预警、寿命预测,可视化维修方案、维修模型、维修视频,压缩机及其辅助系统、零备件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 关键技术一:压缩机性能计算技术与选型设计技术 基于 Windows 平台,遵循结构化、模块化原则,采用 QT 框架、C++语言编制交互设计软件,可实现往复压缩机物性计算、热力计算、动力计算、设计校核复算、平衡计算、产品系列化自动匹配、多工况计算七项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往复压缩机机组设计计算、选型、零部件管理一体化功能。现阶段已授权发明专利 1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 关键技术二:压缩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设备 针对压缩机核心零部件构建相应状态监测方案与故障诊断方法,包括:①集成气缸内热力过程特征和阀片声发射信号的诊断方法,基于气阀声发射信号获得气阀故障的特征参数和反映故障程度的量化指标,诊断不同类型气阀故障;②基于活塞杆应变重构 pV 图方法的往复压缩机气阀无损故障诊断方法,基于活塞杆应变重构压力-容积图(p-V图)的无损监测方法,为传统侵入式方法破坏气缸完整性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③十字头销磨损、活塞杆松动的故障诊断方法,对不同程度十字头销磨损、活塞杆松动故障进行模拟试验,对比时频域分析研究十字头销磨损、活塞杆松动的故障机理、声发射信号和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故障特征识别故障程度;④基于压缩机内油-气压力“伴随”关系,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集成声发射与油-气压无损监测的隔膜压缩机状态监测新方法,进一步根据油-气压力“伴随”关系的失调追溯故障根源;⑤基于增量式编码器的往复压缩机轴系扭振测试方法,基于增量式编码器构建了往复式压缩机扭振测试系统,为传统方法在现场实际应用时难于实施提出解决方案;⑥压缩机气流脉动和振动模态分析技术,隔振结构设计、管路结构设计,提供机组振动测试、诊断以及改进方案。 本项关键技术现阶段已授权国内发明专利 4 项,申请国际专利 2 项、国内发明专利10 项;应用于中海油海洋平台天然气压缩机;开发压缩机故障诊断仪,已在某加氢站压缩机调试中成功检测出气阀泄漏、膜片运动失效、活塞环磨损、溢油阀阀芯磨损等严重故障。 关键技术三:压缩机数据共享与健康管理云平台 构建压缩机及其辅助系统、零备件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压缩机热力-动力-应力-寿命分析模块,集成监测数据评价机组运行状态;基于故障诊断技术,建立机组现场监测数据与健康/故障状态信息实时共享平台,打破机组现场与远程管理者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压缩机核心部件维修预警、寿命预测,交互 GUI 界面集成可视化压缩机维修维保手册、指导视频、三维模型;压缩机全生命周期管理,显著提高运维效率和管理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52 1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