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脉搏语音图像分析系统
该系统是与北大医学部物理教研室联合研制。涵盖了脉搏、语音等非电量的信号采集、频谱分析、分解与合成等功能;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傅里叶光学实验模拟。系统可完成多个设计性、创新性、趣味性的实验内容。 《脉搏语音图像分析系统》是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教研室联合研制开发。 该系统涵盖了脉搏、语音等非电量的信号采集、频谱分析、分解与合成等功能;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傅里叶光学实验模拟。 仪器可应用于开设“压力传感器测量脉搏”、“语音形态观测”、“数字图像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等多个实验,更能够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类频谱滤波器,完成多个设计性、创新性、趣味性的实验内容。 系统特色: 1.  直观地展现语音、脉搏等生活中常见的信号,实现脉搏信号和语音信号的可视化; 2.  快捷地分析脉搏、语音信号的频谱构成、选频、重建; 3.  轻松地完成阿贝成像空间滤波物理研究性实验内容,以及数字图像的二维频谱分析、滤波、重建等功能; 4.  高灵敏度的采集探头对脉搏信号进行真实呈现,精确分析脉搏强度,实现科学定量地脉搏诊断。 功能模块 一、脉搏语音实验仪 二、信号分析软件 1. 脉搏信号测量分析测量脉搏波,并对脉搏信号作傅里叶频谱分析;并根据信号频谱图,进行原信号的分解以及合成还原。 教学应用: 可用于研究脉搏波的不同频率构成,通过任意分解和还原脉搏信号,分析不同频率对于脉搏图像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 2.  语音信号观察测量语音,并对语音信号作傅里叶频谱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原信号分解、合成、还原。 (1) 不同语音图像和频谱对比; (2) 分析同一实验者的不同音节,并进行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对比两段语音的时域差别和频域差别;(3) 分析不同实验者语音频谱,理解和掌握语音识别的原理; (4) 长时动态傅里叶频谱观察,进行长时间动态观察语音信号的时域图像和频域图像。教学应用:(1) 方便学生观察不同音节的语音形态,分析语音结构的细节特征;(2) 直观地反映语音信号在短时间内重复的周期变化,对不同类周期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类周期信号之间的异同点;(3) 对语音进行时-频分析,观察不同人、不同声音的频谱特征。 3.  多通道信号叠加分析 将多通道信号进行叠加,频谱分析、信号分解、分离和还原。将实验中多种信号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接入外接通道,进行信号观察、检测和时-频分析。 教学应用: (1) 用标准信号进行实验分析,并与理论计算公式作对比,对傅里叶变换公式进行实验验证; (2)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量各种物理量的传感器,直接输入到实验仪的外接通道,进行待测信号的测量。 4.  数字图像处理与光学实验模拟 观察黑白图片的二维傅里叶频谱,使用不同形状和参数的滤波器,对图像频谱进行低通、高通以及带通处理,对比处理后图像与原图的异同。 教学应用: (1) 将数字图像作为二维函数,通过傅立叶变换转换到频率域上,让学生根据具体需要,对频谱进行各种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频谱反变换,得到特定增强滤波处理后的图像; (2) 使用不同的图片模拟光学实验,进行空间滤波。无需到实验室搭建实际光路,就能够让学生观察到复杂的光学成像结果。 典型应用 教学中可开展的实验内容  1.压力传感器测量脉搏 压力的测量是各种测量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测量。本实验采用压电晶体式压力传感器测量脉搏波的波形及脉搏频率。 2.  语音形态观测实验由话筒采集语音信号,信号放大后输入计算机由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软件处理后显示在监视器上。实验中可通过观察同一人发不同音、不同人发相同音,理解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 3.  傅里叶光学的空间频谱与空间滤波实验滤波器: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自定义滤波器滤波 物屏:一维光栅滤波,二维光栅滤波, “光”字屏滤波。
安徽省科大奥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真空原位分析表征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真空原位分析表征系统是为红外光谱吸附态表征和催化剂酸性测定设计的专用真空系统,配有石英红外吸收池,可以与Bruker、Nicolet、PE、Shimadzu、Jasco、Varian\Bio-Rad等主要红外光谱仪连接使用,进行氨、吡啶、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甲醇、乙醇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吸附测定。具体应用吸附态研究和催化剂的表征  红外光谱已经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表面性质的研究,其中最有效和广泛应用的是研究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所谓“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 如:NO、CO、CO2、NH3、C3H5N等,, 它可以提供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的“活性中心”信息。用这种方法可以表征催化剂表面暴露的原子或离子, 更深入地揭示表面结构的信息。与其它方法相比较, 这样的红外研究所获得的信息只限于探针分子(或反应物分子)可以接近或势垒所允许的催化剂工作表面。 CO吸附态研究  由于CO具有电子受授性质,未充满的空轨道很容易同过渡金属相互作用。CO同许多重要的催化反应有密切关系。如羰基合成、水煤气合成、氧化等。并且具有很高的红外消光系数。因此, 在过渡金属表面吸附态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课题。 双金属原子簇催化剂的研究(红外光谱方法研究催化剂表面组成和相互作用)利用两种气体混合物吸附在双组元过渡金属催化剂上通过红外光谱侧其吸附在不同组元上吸收带强度的方法可以测定双金属载体催化剂的表面组成。例如:CO和NO混合气吸附在Pt-Ru/SiO2上的红外光谱测定Pt-Ru/SiO2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催化剂红外酸性测定 氧化物表面酸性的测定  酸性中心一般看作是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在催化裂化、异构化、聚合等反应中烃类分子和表面酸性中心相互作用形成正碳离子, 是反应的中间化合物。正碳离子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烃类在氧化物表面上的反应, 也对酸性中心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为了进一步表征固体酸性催化剂的性质, 需要测定表面酸性中心的类型(L酸、B酸)、强度和酸量。利用红外光谱研究表面酸性常常利用氨、吡啶、三甲基胺、正丁胺等碱性吸附质, 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吡啶和氨利用红外光谱研究固体酸。 氧化物表面羟基的研究 红外光谱应用于反应于反应动态学研究 催化剂原位表征高真空系统解决的问题  由于红外光谱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利用透射方法研究载体催化剂, 由于大部分载体低于1000cm, 就不透明了,所以很难获得这一范围的许多重要信息。  2) 金属粒子不同的暴露表面边、角、阶梯、相间界面线等,分子吸附在所有这些中心上的光谱都可对测得的光谱有贡献, 因而解释起来有困难。  3) 由于催化反应过程中, 在催化剂表面上反应中间物浓度一般都很低,寿命很短(尤其是反应活性的承担者), 红外光谱的灵敏度和速度不够高。  4) 红外光谱只适用于有红外活性的物质。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 这些局限性将通过真空系统克服。系统基本情况  一套用于催化剂原位表征的真空装置及红外原位测量系统,配备红外吸收池统。 提高真空系统的性能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测量需要的中高真空度。主要技术指标  1. 样品处理开始后样品池中真空度应在30 分钟内达到10-5 Torr;  2. 样品测量过程中各样品可同时或分别进行吸附或脱附探针分子;  3. 由于测量所需探针分子为酸性或碱性分子,高硼硅玻璃材质避免了相互污染;  4、真空处理系统由机械泵与玻璃四级扩散泵串联组合抽气,达到客户对测试池中高真空的要求,抽速快,体积小,低噪音,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并且价格适中。  5、低真空部分主要是抽出系统中的高浓度气体或吸附的残余气体。  6、各部分节门选用高硼硅玻璃节门,满足系统高真空的要求,透明性操作,便于调试。  7、真空测量仪使用数显高精密真空计。  8、本系统配备透过式石英红外吸收池,采用透射模式,可对样品进行陪烧、流动氧化还原、抽空脱气、吸附反应等处理过程,可随时移入或移出到红外光谱仪的光路中进行实验,也可利用配备的延长管路进行原位表征和实验。其加热方式可采用程序升温方法控制温度的升降,也可使用调压变压器对温度的升降进行控制,使用温度可以高达450度,标准配置的吸收池窗口为CaF2,工作区间为4000—1200波数之间,用户也可按照需要自性配置其他材料的窗口。  9. 样品测量过程中各样品可同时或分别进行预处理、吸附、脱附探针分子或更换样品。  10. 波纹管更换方便。  11.为满足客户的要求真空系统可做相应改变。配置单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高真空装置 1.1 机械泵 1 1.2 玻璃油扩散泵 1 1.3 真空计 1 1.4 压力规表头 1 1.5 吸附阱、冷却室、管道、真空工作架、玻璃节门、电控标准连接件等 1测量系统 2.1 石英样品池 1 2.2 温控装置 1 2.3 操作手册 1
浙江泛泰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质量监测体系与分析
本项目应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配合学校逐步形成 OBE 管理模式,为学校构建从生源质量、过程质量到结果质量的全面质量监测与分析报告体系。成果导向的质量监测体系为学校教学与质量管理、二级院系和教师考核、专业建设和专业调整以及院校评估、专业认证提供数据支撑与管理分析报告。
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 2021-12-20
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
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是指采用热释电薄膜材料制备的敏感元件,利用极性气体的对特定红外光谱的吸收特性,采用郎伯比尔定律实现对气体浓度的测量分析的传感器,其核心元件是热释电薄膜敏感元。 主要功能与应用领域: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它可以自我抑制零点漂移,具有精度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寿命长,不中毒,不依赖氧气等特点。与传统的半导体型、催化燃烧型和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相比,技术优势明显因此,特别适合红外气体传感器逐渐在各种气体监控网络中的应用。 图1 含有双Si杯微桥绝热结构的器件示意图 图2红外气体监测器样机 特色及先进性:本团队采用纳米自缓冲层技术制备的热释电薄膜材料具有高热释电系数的特点。通过自缓冲层技术控制热释电薄膜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特性,实现热释电薄膜的择优取向生长,制备了低漏电流密度、高热释电系数的热释点薄膜材料,掌握了红外气体传感器核心元件的材料生长、器件设计与加工的核心技术。 技术指标:热释电系数大于1x10-6Ccm-2K-1,器件探测率大于1x108cmHz1/2W-1。 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实施后可取得的效果:本成果目前主要应用于有毒、有害等危险气体的监测,在工业生产监控、矿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功能完善、系统兼容性好、经久耐用、长期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校正周期长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和红外气体检测传感器,替代催化燃烧型产品和进口红外产品,提高现有气体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装备性能,防范工业生产中违规气体排放、危险气体如瓦斯等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改善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检测仪器维护量大的问题。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含污废热回收装置生产线
本项目采用自主研制的含污废热回收装备(耐污垢可清洗组合式栅板换热器),实现了高效节能换热器激光焊接(无模具)工艺制造技术,使换热器快速成型制造产业化。以高端节能创新技术,设计体积小的组合式栅板换热器,适应高耗能行业不同节能工艺和场地的需求,实现换热器的高效和可清洗功能;促进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更新、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显著地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耐污垢可清洗组合式栅板换热器可以使换热器传热能力增加10%~20%,壳程阻力下降50~70%,将大幅度提高换热器的节能潜力,实现节能25~35%。该换热器利用污垢形成机理,在线适时清洗,使换热器始终处于高效工作状态。该设备是适用于钢铁厂冲渣水余热回收、造纸厂黑液余热回收、 烟气余热回收等余热利用以及其它类似场所的通用换热器。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非接触式阵列磁控强化换热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寻求热物理性能优良的冷却介质并发展新型的强化换热和流动控制技术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而液态金属流体(如镓、镓锡、镓铟锡和锂铅等)由于其对流换热系数高、液相温区宽、耐极限热流密度能力强、特定工况下材料相容性好及易于进行电磁控制等诸多优点备受关注。如电磁冶金、芯片散热、熔融3D金属流体打印、镍基合金焊接等。与常规流体相比,液态金属流体与电磁场相互作用可产生洛仑兹力,进而实现对不同流动区域的定向主动控制。磁钝体阵列作为涡流发生器对换热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孤立磁钝体,当雷诺数< 500时磁钝体阵列尾迹是稳定的,虽然这些涡流对换热有促进作用,但换热性能综合因子<1;当雷诺数=600时磁钝体阵列尾迹的不稳定性对换热的促进更强一些。因此可以考虑用磁钝体阵列作涡流发生器来强化换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5-21
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
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它可以自我抑制零点漂移,具有精度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寿命长,不中毒,不依赖氧气等特点。与传统的半导体型、催化燃烧型和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相比,技术优势明显因此,特别适合红外气体传感器逐渐在各种气体监控网络中的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城市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设备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垃圾 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的处理方法多为:填埋处理、堆肥、焚烧与热解。综 合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效益考虑,卫生填埋法工艺简单但占用大量土地, 而且周围环境恶劣,对复原土地的使用和填埋后可能的污染问题也值得推敲。堆 肥法只能处理垃圾中的有机质,垃圾必须经过分拣,肥料可以肥田植树,美化环 境。焚烧法处理垃圾速度快,无害化减量化彻底,但其排放污染情况严重,对人 类健康构成威胁。热解法可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方便生活,具有广泛前途,但 对垃圾热值的要求较高。 天津大学在天津市科委的支持下,研制的新型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处理装置填 补了国内空白,国际上也刚刚开始研究。在长期实验的基础上开发出第三代垃圾 热解处理装置。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热解法也称为裂解法,是把有机废弃物在无氧或贫氧条件下加热 600~900℃, 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可燃气体、 液体燃料和焦碳的过程。垃圾的热解处理是利用其中有机废物成分的热不稳定性, 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加热,使之在高温下分解,最终成为可燃气、液态焦油和 少量炭状残余物形式的过程。这是一种清洁的处理方法,且减量化程度高。这种 技术与焚烧法相比温度较低,无明火燃烧过程,重金属等大都保持原状在残渣之 中,可回收大量的热能。尤其是此种方式具有二恶英产生的逆条件,较好的解决了 垃圾焚烧技术的最大难题。 天津大学研制的新型垃圾热解资源化处理技术,其装置采用固定床炉型, 属 151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于上吸式热解制气。供给一定量的空气和水进入反应器,使废物部分自燃,生成热 量将支持热解反应。在垃圾热值足够高时,整个过程可以自动连续运行而无须外 界热量供应。工艺将氧化、还原、裂解及相关技术有机结合,垃圾依次经过干燥 层、干馏层、还原层和氧化层,与气体在逆向运动中进行充分热交换,在不增加烘 干设备和前分选处理设备的情况下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将有机废物在较高温 度下转变为气体燃料,热值接近城市煤气热值,经净化回收装置可加以利用。剩余 物仅为 5 %~8 %的无机灰。900 ℃ 的最高处理温度可基本消灭任何病菌,达到 无害化的处理效果。 成果水平及主要技术指标: 针对不同生活垃圾日处理量可定制不同处理能力的装置设备,以日处理量 15 吨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设备为例: 1.垃圾热解处理装置每日处理 15 吨生活垃圾,可产生约 2500~3000 立方米 可燃气(前期的试验已经获得此数据),热值约 2000 大卡/立方米(已经检验部 门验证); 2.垃圾处理后产生 5-8%左右体积的固体无机物,拟用做为小区花草的养殖 土; 3. 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恶英低于国际最低标准 0.1ng TEQ/m3,我国制定 的标准是 1.0 ng TEQ/m3。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以 15 吨装置为例,设备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指标: 1.15 吨装置的全年生活垃圾处理量为 5,000 吨(按 330 天计算),可获得 825,000m3 的可燃气,折合人民币 40 多万元(按 0.5 元/m3 计); 2.全年 5,000 吨垃圾就地处理可节省运输车辆 6,000 台次/年,节省交通费 用约 30 万元(按 50 元/台车计); 3.全年节省垃圾处理费用 15 万元(按 30 元/吨垃圾计)。 每年总计产生经济效益约 85 万元。 主要设备:设备本体、控制系统、垃圾存储仓、垃圾上料系统及相应的附属 设备等; 152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53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金属、自控; 设备投资:每台 15 吨垃圾处理量的设备约计价格 100 万元; 总投资:总计消耗费用约 116 万元,估计两年运行即可收回成本。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转让
天津大学 2021-04-11
热连轧活套控制系统简介
活套控制系统是热连轧生产线上基础自动化L1级中非常重要的自动控制系统。活套高度闭环控制系统以及活套张力闭环控制系统是活套控制系统两项关键功能,用以实现轧制过程中,精轧任意机架间带钢秒流量的动态平衡,以及维持带钢在恒定张力下完成轧制。活套控制功能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到轧钢过程的顺利进行,其控制精度又会影响到带钢产品的厚度和宽度质量。 目前国内的热连轧项目尤其是宽带热连轧项目,越来越多的采用了液压活套,与电动活套相比,其控制的快速性以及位置控制的精确性是电动活套无法比拟的。 活套控制系统由L2级精轧活套设定模型、L1级活套控制器、L0级活套传动装置以及活套机械设备等部分组成。 根据传动装置的不同,活套分为液压活套及电动活套。液压活套依靠液压站高压油驱动液压缸带动活套机械动作;电动活套则依靠电机带动减速机驱动活套机械动作。 零漂校正功能 零漂电流标定和校正功能投入实际使用后,克服了由于较大零漂存在造成活套起套过程的不可靠,同时又大大提高了活套张力闭环的稳态精度。同时这两项功能的实现以及操作维护又非常简单,所以说这两项针对活套伺服控制系统零漂问题所采取的控制对策是积极有效而值得推广的。 活套软接触功能 通过投入张力环及高度环时机选择算法计算得到活套接触到带钢的具体时刻,从而能够及时投入张力环及高度环。该算法的实现为活套软接触技术的最终实现作出关键性的贡献。因为众所周知,带钢秒流量动态平衡以及带钢张力恒定的稳态控制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减小或者消除活套起套瞬间由于位置环起套造成的对于活套张力系统和轧机速度系统的大扰动。本技术的实际应用推动了活套软接触技术的实现,从而为带钢头部乃至全长厚度宽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系统已经成功稳定的应用在莱钢1500、日钢1580热连轧生产线并取得了的很好的控制效果,还将应用于武钢1700mm热连轧、西南不锈1450mm热连轧、重钢1780mm热连轧等多条生产线。 该项目适用于所有的新建和欲改造的热连轧带钢轧机的精轧活套设备。同时,通过技术集成和转移,可为轧钢技术装备国产化作出较大贡献。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精度磨床热变形测量及误差补偿
在精密磨削加工中,热源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极大,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必须对工件的热变形和机床的热变形作定量研究,并在加工过程中作合理控制与补偿。在热误差研究方面,主要对机床热误差特性的检测、处理和分析,温度传感器布置位置的确定,热误差补偿方法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建立机床热误差测量与补偿技术研究平台,掌握机床床身的热变形以及磨削工件的热变形这两种热变形误差的测量以及补偿方法。另外通过在线动态监测磨削区域温度和热流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和切削工艺参数、工件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优化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数据。 主轴变形测量范围:0.1-1mm 分辨率: 0.1um 精密度: 0.5um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2 43 44
  • ...
  • 261 2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