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料
  巨霍尔效应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中反常霍尔效应的巨大增强现象,是纳米材料的新效应,本课题利用巨霍尔效应原理,制备出磁场灵敏度高达125AT、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并将颗粒薄膜应用于霍尔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原型。    本课题的研究,率先将纳米体系的新效应巨霍尔效应原理应用于传感器件领域,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纳米材料及微型霍尔器件,具有原始创新性。与传统的半导体霍尔器件相比,基于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巨霍尔效应的霍尔器件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高度集成、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霍尔器件具有的工作温度宽、温度稳定性能优异、抗核辐射等优点,在微弱磁场探测、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导航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本课题利用巨霍尔效应原理,首次制备出磁场灵敏度高达125VAT、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并将颗粒薄膜应用于霍尔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原型。主要创新点有将稀磁半导体引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体系,替代绝缘体母体材料,使体系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温铁磁性;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具有高灵敏和实用价值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将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应用于传感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    主要创新点有将稀磁半导体引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体系,替代绝缘体母体材料,使体系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温铁磁性;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具有高灵敏和实用价值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将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应用于传感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相关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九项。    本课题的研究,将巨霍尔效应这一纳米体系的新效应应用于器件领域,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替代现有霍尔器件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取得了多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技术成果,进一步推进了纳米材料在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    应用状况:    与传统的半导体霍尔传感器件相比,基于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巨霍尔效应的霍尔传感器件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高度集成、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霍尔器件具有的工作温度宽、温度稳定性能优异抗核辐射等优点,在微弱磁场探测、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导航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非晶合金,高熵合金, 高性能钢铁材料和多孔金属
在 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65 件,授权发明专利 22 件。2010 年相关块体非晶复合材料韧化的工作被 Nature-Asia Materials 做专题评述,多项其它工作还被 Science,Materials Today,Nature 等学术杂志做专题评述以及其它世界各国媒体报道。在新一代超高强钢和先进耐热钢研究上取得了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超高强钢的成果被国际权威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被科技部评为“2017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超高强钢;先进高熵合金;块体非晶合金;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非晶态耐磨耐蚀合金;非晶与高熵合金钎焊材料;高熵合金生物材料;高强耐蚀镁合金。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高COD废水、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高强度选区熔融成型金属三维打印机
成果创新点 设备采用 IPG 500W 光纤激光器,光束质量高,扫描速 度快,成型效率高,并采用上送粉方式,在超轻、高强度 结构复杂件的制备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1.双激光束协同扫描高精快速金属熔化增材制造设备 为国内首创,已经追平与进口设备技术差距,为国产金属 增材制造设备超大型化奠定基础。 2.成功抑制了球化、粉末飞溅,降低了孔隙率,提高 成型件强度 50%以上。 3.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新型镀镍/镀铝/镀铬/镀铜金属蚀刻剂和去雾剂
生产手机、 MP3 、汽车仪表等高档显示面板时,需要将视窗部分的镀镍、镀铝、镀铬、镀铜等金属高效蚀刻去除,保证视窗无残留金属、通透性好,同时面板上保留金属不能发生侧蚀。如果产品上残存黑色、黄色等物质,需要逐片擦拭,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本产品可将面板视窗部分所镀金属在一分钟左右去除干净,经清洗干燥后,面板上不残存有色物质,防止侧蚀效果好。该药液应用于自动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反应配制技术,制造出各种药液,实现显示面板所镀金属的快速、干净、可控的去除。工艺流程简单,易实现,技术原理清楚。
天津大学 2023-05-10
高强度选区熔融成型金属三维打印机
设备采用 IPG 500W 光纤激光器,光束质量高,扫描速度快,成型效率高,并采用上送粉方式,在超轻、高强度结构复杂件的制备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1.双激光束协同扫描高精快速金属熔化增材制造设备为国内首创,已经追平与进口设备技术差距,为国产金属增材制造设备超大型化奠定基础。 2.成功抑制了球化、粉末飞溅,降低了孔隙率,提高成型件强度 50%以上。 3.成功促进金属晶粒纳米化、调整内应力、焊合裂纹,逐层提高成型件疲劳断裂强度,成型件整体疲劳寿命提高4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6
钛金属表面原位合成 TiC-DLC 复合涂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金属表面原位合成 TiC-DLC 复合涂层的方法,将 Ti 靶置于镀膜室内,并通入 烃类气体,对镀膜室抽真空并保持 100~400°C温度,采用电弧离子镀使 Ti 离子从 Ti 靶蒸发出来,同时 利用电弧放电离化烃类气体,从而在 Ti 靶形成 TiC 掺杂的 DLC 复合涂层。本发明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在 Ti 靶材表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表面贴装用气密性金属外壳
一种表面贴装用气密性金属外壳,属于芯片金属封装器件,解决现有插装式金属外壳引出线较长,易导致绝缘子产生裂纹从而气密性失效,且绝缘子气密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管座、绝缘子、引出线、管帽,管座用于安放芯片,引出线上端用于通过导线连接芯片的引脚,管帽用于和管座气密性封接,绝缘子为下端具有环形裙边的空心柱体,绝缘子上端位于所述管座的通孔内,绝缘子下端环形裙边将绝缘子上端和所述通孔之间的孔隙气密性封闭;引出线穿过绝缘子并与其紧密贴合,引出线露出绝缘子下端的部分整体植有焊球。本实用新型引出线较短,和 PC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维分相模型软件
1.痛点问题 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给区域环境造成了一定危害,也给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目前,我国制定区域污废水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方法采用目标总量管理模式,忽略了水体水质和底泥质量的约束性;如果考虑上述约束,又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支撑。特别地,能够预测含重金属污水进入河流后对水质和底质质量的影响,以及根据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目标确定污染减排控制要求等定量分析工具的缺失,制约了水污染控制与管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发展。为解决重金属容量总量管理和污染控制缺乏决策工具的问题,开发了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维分相模型,以支持河流重金属污染过程模拟与相应容量总量定量计算。 2.解决方案 由于河流中重金属的演化规律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目前国内外对于河流中重金属数值模拟的研究尚不完善。考虑到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模型构建复杂且不易与管理工作结合,而基于化学热力学平衡机理的模型存在过度简化从而不满足控制需求等问题,本项目采用迁移转化动力学机理予以建模。特别地,针对重金属在受纳河流中存在溶解态、悬浮颗粒态和底泥沉淀态的赋存特征,本项目突破已有经验模型、整体模型的局限,采用了分相模型的形式。 所开发的模型软件可用于定量刻画河流中重金属动态迁移转化规律。该模型系统具有分相特征,将河流体系划分为水相和底泥相,同时考虑推流迁移、纵向弥散、沉降作用、再悬浮作用,以及重金属在水相和底泥相之间的吸附解析作用等核心机理。采用一阶隐式欧拉算法实现模型的正向数值求解和预测,用于量化一维河流水相和底泥相中重金属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转化过程。 针对在流域/区域尺度上开展河流重金属污染管控的需求,本项目在构建重金属模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逆向算法,可用于估算同时满足水质和泥质要求的污染源最大排放量。当针对河流保护对象给定水质和泥质双重保护目标时,本项目开发的软件可作为在水相和底泥相浓度限值约束下控制排污口重金属总量的计算工具。 合作需求 (1)寻求在水污染监测与环境管理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运营服务的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2)寻求在生态环境、水利、市政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受环保部门重点监管的污染源企业的环境监测与管理相关应用场景对接资源。
清华大学 2022-07-04
借助原位环境电镜揭示金属催化剂真实活性表面
近年来,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ETEM)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征手段,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生长、催化反应、电池反应、纳米力学、高温相变等现代材料研究领域。不同于常规透射电镜表征的静态分析,环境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可以在真实的反应环境中(热/电/磁/气氛)实时研究材料原子级别的动态结构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为催化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这就像破案时直接调取“监控”而非根据事后的“现场勘测”分析倒推“过程”。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4 105 106
  • ...
  • 145 1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