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差分熵和结构相似性的图像编码质量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分熵和结构相似性的图像编码质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步骤 1,获取样本图 像序列中各样本图像的图像差分熵及不同压缩倍数下的图像结构相似性;步骤 2,基于步骤 1 获取的数据, 采用线性拟合方式构建不同压缩倍数下图像差分熵与图像结构相似性间的线性关系,即图像编码质量预测模 型;步骤 3,根据待预测图像的图像差分熵,采用图像编码质量预测模型即可获得待预测图像在不同压缩倍 数下的图像结构相似性。本发明简单,高效,无需消耗较大的硬件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基于空谱差分辅助核联合稀疏表示的高光谱图像分类
该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谱差分辅助核联合稀疏表示分类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本章方法的主要创新性在于:1)能够将光谱的差分辅助信息和原光谱特征信息有效结合。2)能够考虑不同光谱属性间的高阶空间相关信息。3)原空谱和差分空谱核特征字典的信息通过具有混合正则的核联合稀疏表示分类方法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在真实高光谱图像数据上的实验表明,该成果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分类效果。 主要技术指标 不同数据集下的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数参阅表 1. 在该训练样本集数量下的分类结果表现参见表 2. 相比于传统分类器 SVM,OA 提高了约 20%;相比于 SOMP,OA 提高了约20%。 该成果无需使用 GPU 资源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分类的精度和效果,同时在较少训练样本条件下仍能得到较好的分类精度和分类效果。 表 1. 不同数据集下的训练样本选取数量 表 2. PaviaU 大学数据下不同方法的正确率比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3-22
一种低噪声差分前置放大电路及放大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噪声差分前置放大电路及放大器,低噪声差分前置放大电路采用差分输入输出电路,对整体电路的噪声性能起主导作用。由 Q1、Q2、Q3、Q4 四个并联的 NPN 型晶体管对管和 Q5组成共射—共基放大电路。在 Q1、Q2、Q3、Q4 的基极引入无噪声偏置电路。由电阻 R11、R16 和电容 C5 组成的电路为 Q5 提供基极偏置电压。仪用放大器 U1、U2 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通过电阻 R2L(R2R)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差速运动的电动双扇内摆门系统
本发明属于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差速运动的电动 双扇内摆门系统,其包括左扇门、右扇门、车门摆动机构及传动机构。 所述车门摆动机构包括两个门轴、设置在门框上的滑道及两个分别与 所述左扇门及所述右扇门相连接的滚轮支架总成,所述左扇门及所述 右扇门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门轴;所述滚轮支架总成沿所述滑道滑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差速器、分别连接于所述 差速器的上输出轮及下输出轮、两个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门轴的大带 轮、由所述大带轮驱动的双面同步带及由所述下输出轮驱动的单面同步带,两个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系数差的成比例仿射投影回声消除方法
本成果是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该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系数差的成比例仿射投影回声消除方法,该方法对回声消除效果好,环境自适应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稳态误差小,同时计算复杂度低,所需硬件成本低,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一种基于多尺度梯度差分熵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梯度差分熵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 1,将原始图 像和失真图像均转换成灰度图像;步骤 2,基于步骤 1 的结果,计算不同尺度空间内的梯度差分熵,并 将不同尺度空间内的梯度差分熵进行加权平均;步骤 3,计算原始图像和失真图像对应的灰度图像均值 的比值;步骤 4,计算原始图像和失真图像对应的灰度图像方差的比值;步骤 5,基于步骤 2,步骤 3 和步骤 4 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本发明引入尺度空间的基本思想,基于人在不同距离下目标在视网膜 上的形成过程,通过提取尺度空间下的轮廓特征,并通过熵来反映原始图像和失真图像在尺度空间下轮 廓特征的差异,与主观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武汉大学 2021-04-13
酶法立体选择性水解生产(R)-扁桃酸
扁桃酸作为一种手性羟基酸,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而光学活性的扁桃酸不仅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也是化学手性拆分中常用的拆分剂。 本项目中,我们使用固定化的含重组腈水解酶的大肠杆菌整细胞催化消旋扁桃腈的立体选择性水解,(R)-扁桃腈水解产生相应的(R)-扁桃酸,而未水解的(S)-扁桃腈在偏碱性的反应环境中会发生自发消旋化,从而可以接近 00%的转化率直接得到(R)-扁桃酸,工艺简单,收率高。 本项目已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公斤级规模的小试制备,固定化酶可以重复使用几十次,底物浓度达到0.5 M,产品光学纯度高于98%。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苯酚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苯酯
一、项目简介碳酸二苯酯(DPC)是一种毒性小、无污染的重要工程塑料中间体,可用于合成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如聚碳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单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等;还可作为聚酰胺和聚酯的增塑剂、溶剂和热载体等。近年来,随着对环境友好的以DPC和双酚A为原料合成高品质聚碳酸酯(PC)新工艺的开发,使DPC成为引人注目的化合物,世界范围内对DPC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采用苯酚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的主要原料为苯酚、CO和O2,较之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光气法,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及中间体无剧毒,不腐蚀设备,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苯酚氧化羰基化法合成DPC过程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高效负载型催化剂PdCl2-Cu(OAc)2/HZSM-5,DPC收率达到40%。二、市场前景  随着PC清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推广应用,以及我国引进技术自行开发的大型PC装置的建成投产,DPC的市场需求量将迅速增加,使得清洁生产DPC的技术成为国内外化学化工界关注和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目前生产DPC的工业方法是以光气和苯酚为原料,但是光气的剧毒和强腐蚀性以及相当数量的无机盐的生成,使该法对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都十分不利,而且此法的生产规模小,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满足电子信息等朝阳行业的要求,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苯酚氧化羰化法合成DPC为简单的一步反应,此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无污染、无有毒盐生成的优点。它不仅克服了光气法存在的缺点,而且与酯交换法相比,原料为初级化工产品,可降低消耗成本。该方法工艺简单、流程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合作方式寻求中试合作。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两步催化法合成水溶性酚醛树脂
项目简介本项目采用两步催化法合成水溶性酚醛树脂,实现了苯酚苯环上的多元羟甲基化反应,使酚羟基邻对位上亚甲基克分子比达到o/p=2,保证产品具备更强的脱水缩合反应能力。经减压脱水后,水溶性甲阶酚醛树脂的有效含量达到82%,残留甲醛量为1.1%( wt),游离酚为0.05%( wt)。作为胶粘剂,该产品不仅提高了固化速度,而且降低了固化温度。该技术在辽宁某厂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二、市场前景水溶性酚醛树脂是合成酚醛树脂的甲阶产品,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力学强度,作为胶粘剂特别适合于人造木材板、木材改性和橡胶制品加工等。由于酚醛树脂还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即使燃烧时也不会熔融,不产生一氧化碳有毒气体等优点,因此由水溶性酚醛树脂制备的酚醛泡沫塑料可以在许多工业领域应用,同时也时一代理想的环保绝热材料。三、主要设备及投资夹套式搪瓷衬里搅拌反应釜,保温中间罐,(2t蒸汽锅炉自备)。按照月生产60吨计算,需要投资20万元。四、效益分析按照同类进口产品市场价格计算,应用本技术生产的产品税前利润为900~1200元/吨。五、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负责人:黎钢联系电话: 022-60202443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微机测控外测法气瓶水压试验系统
为保证安全阀的正常工作,劳动部颁布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明确规定“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校验一次”。目前对在役安全阀的校验只能在装置大修期间进行,而二者校验周期的不一致又造成了装置安全运行与经济效益间的矛盾。安全阀在线检测系统则是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研制开发出的全新校验方式。它可以使安全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对其进行校验,而不必将其从装置上拆下送到专门的试验台上进行校验。本产品采用软件控制方式,负责实行并控制整个校验过程。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建立受试安全阀的电子技术文档,可以对安全阀的使用和校验状况进行长期监控和管理; 2、在程序控制下,对安全阀检测的全过程(包括整定试验前的密封性能测试、整定压力试验、整定试验后的密封性能测试)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和整理,操作人员只需监视检测过程,而无需进行手动记录; 3、检测过程中数据和曲线的实时显示,有助于对检测过程的监视; 4、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智能化判断安全阀的关键技术参数,特别是准确开启压力的判定以及密封性能的评定; 5、自动形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报告,包括试验曲线、关键数据和检测结果,既可以在存储在计算机中作为备案,也可以直接打印输出; 6、检测过程的在线帮助提示,指导完成整个检测试验过程。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 ...
  • 342 3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