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采用富氧燃烧技术的热解气化垃圾焚烧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富氧燃烧技术的热解气化垃圾焚烧炉,包括氧气制备单元、氧气注入单元和焚烧炉主体单元;氧气注入单元,与所述氧气制备单元和焚烧炉主体单元连接,其包括增压风机、关断阀和两氧气流量控制装置,每个氧气流量控制装置均包括流量计、调节阀、截止阀、混合器和供风风机;所述关断阀分别与一流量计连接;焚烧炉主体单元,包括焚烧炉本体和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焚烧炉本体包括第一燃室、第二燃室和隔板。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由于空气中氧含量低或垃圾热值低所造成的燃烧温度低、燃烧效率,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烟气循环式的垃圾热解气化富氧焚烧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循环式的垃圾热解气化富氧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主体、烟气循环送风系统、烟气过滤装置、富氧送风系统、烟气余热换热器、烟气净化装置;其中焚烧炉主体包括一燃室和二燃室,分别用于垃圾热解气化和可燃物质的焚烧;循环的烟气通过烟气循环送风系统注入焚烧炉内,提高炉内湍流度,强化垃圾焚烧,减少未完全燃烧污染物如二噁英前驱体的生成,降低污染物排放。富氧送风系统能提高焚烧温度、减少辅助燃料消耗,烟气过滤装置、烟气净化装置可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烟气余热换热器可以回收烟气余热。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垃圾热值低、含水量高、空气中含氧量低所带来的焚烧温度低、燃烧效率差、辅助燃料消耗多,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飞秒激光脉冲制备硅基微纳结构光伏材料
太阳能作为一种洁净和相对易于获取的能源在未来的动力产品中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份。如何发展高光电能量转换效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太阳能利用领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相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50%),各国科学家纷纷研究不同的应用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新材料和新结构,目标是使光电转换效率大于5 0%。近年来,一种具有微、纳米量级特殊结构的光伏材料成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在极短的持续时间内激发出极大的峰值能量,其在硅片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效应,聚焦烧蚀硅表面很小的一块面积,形成规则排列的微纳米结构。这种微纳米结构由于表面积增大,对入射光波有很大的吸收,且对光的敏感性提高了数百倍,这些性质对我们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种材料与本底未处理材料的性质相比,材料带隙减小,对光的敏感性提高了数百倍,这使得其对波长为250—2500 nm的入射光波有大于90%的吸收;另外,黑硅比传统材质的硅的比重低。这些奇特的光电和物理性质能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根据光吸收效率,激子光量子效率,化学电势效率以及填充因子计算总的光电转换效率,普通硅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只有1 5%,而基于微纳结构光伏材料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可望达到50%-60%。 针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太阳能光伏技术方面的重大需求,发展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制备具有优异光电转化效率的微纳结构光伏材料的新方法,以及通过探测光伏材料中非平衡载流子的能带结构及微分负电导等特性,探知光伏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筛选出转换效率较高的微纳结构光伏材料,最终在发展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的新原理和新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为我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第三代光伏电池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飞米级超高分辨率光谱测量系统
已有样品/n该项目基于光学非线性效应开发了一种新颖的超高分辨率光谱分析技术。利用光纤中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效应增益谱(BGS)带宽非常窄(10MHz 量级)这一特点,来实现被测信号光谱成分的超高分辨率提取与分析。具体围绕超高分辨率光学滤波机理与核心器件制备、低偏振相关性结构设计与实现、光谱重构算法与用户软件开发等内容展开了研究,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研制成光谱分辨率优于100fm 的新型光谱测量系统,比常规体光栅光谱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飞秒激光金属表面彩色微条纹全息精密制造装备
本成果以飞秒激光作为加工光源,研究飞秒激光束流作用下材料表面微结构及彩色视觉效果形成机制,建立飞秒激光彩色微条纹制备理论模型;协同攻克高精度光机电多轴协调控制技术、三维动态扫描振镜及控制技术、激光参量监测及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超快飞秒激光彩色微条纹制备工艺数据库,集成开发精密制造装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飞秒激光金属表面彩色微条纹全息精密制造装备开发,突破金属表面各类微条纹结构精密加工需求,实现视觉上多层次、多区域幻彩效果显示;相较于传统颜料制备彩色条纹,采用激光制备技术的金属表面彩色视觉效果依赖于表面微纳米结构,不会因金属表面氧化改变显示效果,也不存在掉色等现象,更具有使用价值,非常适用于3C、金属模具加工、纪念币、珠宝制造以及特殊信息存储和防伪等领域。 本成果以飞秒激光作为加工光源,研究飞秒激光束流作用下材料表面微结构及彩色视觉效果形成机制,建立飞秒激光彩色微条纹制备理论模型;协同攻克高精度光机电多轴协调控制技术、三维动态扫描振镜及控制技术、激光参量监测及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超快飞秒激光彩色微条纹制备工艺数据库,集成开发精密制造装备。技术优势体现在: (1)采用高精密电机控制偏振态镜片旋转扫描装置,同步实现激光加工参数、光束角度线偏振与圆偏振镜片精密偏摆控制,突破光束偏振态多维调控,形成精密激光加工工艺数据库; (2)配套国产飞秒激光器,由激光器性能优化角度改善激光加工效果,于激光器内部实现脉冲调制,减少外部控制环节; (3)基于自主开发的控制系统,实现工艺参数到控制系统集成,简化操作以提高加工效率;满足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实现特定功能开发。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复杂地质条件下灰岩水害防治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成果/简介:在探明地下空间断层分布的基础上,鉴定断层的活动程度,判定它们是否为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对于地震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纤光栅及分布式光纤与钻孔结合进行自然或人为状态下断层活动性实时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在已查明断层上部地面位置施工并形成钻孔,钻孔垂直穿过断层上下两盘,并在孔中布置光纤光栅埋入式应变计及分布式应变传感光缆等形成一套综合监测系统,利用太阳能蓄电池对 FBG、BOTDA 等测试仪器持续性供电,实时采集与传输应变场、位移场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场、位移场等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域断层活动性程度。同传统的断层活动性判别方法(如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查及地球物理勘探)相比,光纤动态监测成本较低、所用传感单元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精度较高且实施方便,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监测参数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断层活动性发育程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复杂地质条件下灰岩水害防治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在探明地下空间断层分布的基础上,鉴定断层的活动程度,判定 它们是否为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对于地震预测预报 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纤光栅及分布式光纤与钻孔结合进行 自然或人为状态下断层活动性实时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在已查明断层 上部地面位置施工并形成钻孔,钻孔垂直穿过断层上下两盘,并在孔 中布置光纤光栅埋入式应变计及分布式应变传感光缆等形成一套综 合监测系统,利用太阳能蓄电池对 FBG、BOTDA 等测试仪器持续性供 电,实时采集与传输应变场、位移场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监 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场、位移场等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域 断层活动性程度。同传统的断层活动性判别方法(如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查及地球物理勘探)相比,光纤动态监测成本较低、所用 传感单元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精度较高且实施方便,通过实时监测数 据对比分析监测参数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断层活动性发育程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30
复杂地质条件下灰岩水害防治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以地下水系统方法为指导,采用信息技术、水文地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室内测试与现场试验,系统开展灰岩底板水在不同方案下开采疏放与开采底板破坏模拟,以及突水水源判别与灰岩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从而为承压水的疏水降压、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实现深部煤层(如淮南 A 组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1)通过放水试验查明矿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断层导、隔水性及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结合探测成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疏放含水层参数,为模拟多种方案下承压水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2)采用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岩石质量指标统计、岩石试件和原位波速测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底板岩体结构的差异性,为底板岩层阻隔水能力评价提供依据; (3)建立了水岩耦合数值模型,模拟承压含水层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及灰岩含水层应力场与渗流场变化特征,获得了底板采动效应特征,揭示了工作面底板岩体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的水压效应对岩体结构破坏作用; (4)建立了承压水下开采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以放水量最小为目标,以满足区块安全水压值为约束条件,达到既疏放排水与安全开采,同时又保护地下水资源; (5)建立矿山多水源突水的水质判别模型,实现快速辨别突水的水源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利用小麦秆灰湿法浸渍修饰制备铁矿石载氧体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小麦秆灰湿法浸渍修饰制备铁矿石载氧体的方法。将小麦秆灰在去离子水中溶解过滤,制得溶液,将0.1~1mm的铁矿石颗粒浸渍于溶液中,水浴干燥、高温煅烧后制得载氧体颗粒。利用价格低廉的铁矿石作为载氧体制备基础,先后通过浸渍、干燥和煅烧步骤制备载氧体颗粒,制备工艺简单,且将小麦秆灰中的碱金属元素与灰分分离出来,有效解决了干法修饰时灰中其他成分对载氧体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小麦秆灰的资源化利用。制得的小麦秆灰修饰的铁矿石载氧体抗烧结性能与反应活性显著提高,CO总转化效率高于纯铁矿石。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二次铝灰提取工业用氧化铝的高值资源化工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