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CORBA技术的远程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CORBA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现代故障诊断理论对工业生产中的机械、电气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网络将监测的信息发送到异地远程的诊断中心,判定被监测对象的当前的运行状态,根据所累计的监测对象的历史监测数据,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科学地评估,制订出合理的维修策略和计划。 系统特点 1.诊断中心可以利用Internet/Intranet实现异地远程的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 2.现场监测计算机提供对设备的24小时、365天无间断监测,并根据设定值进行报警提示。 3.可以对设备的运行工作状态进行科学的判定。 4.为企业设备的合理维护提供完整地数据保证。 本项目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冶金工业现场,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经对现场的减速机等设备的故障和缺陷金进行了正确的诊断。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超大型水电站金属结构关键材料成套技术
针对建设超大型水电站对压力管道用新型高性能关键材料与成套技术的迫切需求,集成开发了超大型水电站金属结构关键材料成套技术。提出了易焊接高强水电钢板、焊材、配套焊接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采用双淬火调质工艺,突破了 150mm 特厚岔管用板低压缩比连铸生产工艺心部性能技术瓶颈。开发出适应50kJ/cm 大线能量焊接的 800MPa 级配套超低氢焊材,填补了行业空白。该成果获 2017 年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城市内部客运枢纽一体化衔接整合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木结构古建筑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裸眼3D技术的互动展示创作设计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纳米纤维素衍生物层层自组装胶囊研究(技术)
成果简介:微胶囊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日用化工,农业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制备微胶囊,使其具有更精确可控的结构成为微胶囊技术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 技术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具有优越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毒性的天然聚电解 质,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壳聚糖(CS),以三聚氰胺甲醛胶体微球为模板, 在其表面交替组装 CMC 与 CS,制成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粒子。通过调节组装 条件控制聚电解质多层膜囊壁结构。通过盐酸熔解去除模板,得到中空微胶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颗粒化微生物吸附剂用于废水染料回收(技术)
成果简介:含染料废水的脱色一直是印染行业和染料工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用于该类废水脱色处理的工艺和技术如活性炭吸附、化学絮凝、 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虽然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但处理成本高,难以广泛使用;并且它们只能用于废水脱色,不能完成染料回收。如果能对上述有色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回收,尤其是对那些含高浓度染料且组分相对简单的 工序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和染料回收,不但解决了其脱色问题,还具有较好的 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可观。利用颗粒化微生物吸附回收废水染料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开发的染料废水处理新技术本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汽车NVH优化及整车车内外噪声控制(技术)
成果简介:该项目利用了振动理论、声学理论、振源识别与声源识别技术、虚拟样机和结构动力学修改技术,可对各种类型的汽车NVH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并经过NVH参数优化和控制措施实施后,使车内振动、车内外噪声水平达到国家标准或优于国家标准。 项目来源:合作开发 技术领域:车辆工程 应用范围:微面汽车、客车、SUV汽车、新能源汽车、轻型中型重型卡车等的设计及制造 技术水平:国内先进,并在国内若干家汽车厂家得到实际应用 现状及特点:建立了先进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三维高分辨电阻率勘探及直接成像技术
项目简介用直流电阻率法的单极-偶极装置在全测区形成相互交错的正交观测系统;应用该三 维高分辨电阻率勘探及直接成像方法可以克服现有二维高分辨电阻率勘探方法由于旁侧 效应引起的洞道定位不准,和洞道形状不确定的问题。较一般的三维高密度电阻率勘探 对地下洞道的敏感性高,真正实现了对地下分析分辨单元的多次覆盖测量。 性能指标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剔除静态偏移的能力,易于实现测区的滚动测量和无缝衔接。 三
江苏大学 2021-04-14
植物组培苗生长发育的非接触检测技术
项目简介 针对传统接触式的检测方法难在线获取组培苗生长发育动态信息的缺点,本项目利 用图像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及叶绿素荧光技术等物理方法建立了组培苗生长发育的 非接触检测技术体系。其工作原理为:组培苗的图像像素点与组培苗生物量具有很好的 相关性,建立组培苗像素点与组培苗的生物量的关系模型,获取待测组培苗的图像信息, 建立组培苗的生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模型,获取组培苗生长的动态信息,结合水分蒸(发) 腾模型,获取组培苗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率;依类似方法获取组培苗根生长的动态信息。 利用培养
江苏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82 483 484
  • ...
  • 675 6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