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燃料乙醇的创新生产与运输
派恩新能将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环境治理、生物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减少污染的好帮手。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钱飞扬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 2021/2025 林映琦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2020/2024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徐象国 能源工程学院 副所长/教授 制冷空调 四、项目简介 派恩新能拥有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流体仿真技术。团队拥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具有坚实的技术壁垒。 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技术自主权的工业仿真综合技术服务提供商,为工业企业提供高精度流体仿真分析和专业化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模拟企业工业现状,帮助企业识别工业问题,并提出智慧解决方案。 派恩新能将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环境治理、生物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减少污染的好帮手。 目前派恩新能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1)流体仿真分析,(2)专业化技术咨询服务,能为能源、环境等多个工业行业的实际工业问题提供一站式的技术服务支持,可以打通能源制备与运输的产业链,通过派恩新能技术实现产业集成化,从而大大降低新能源的普及与使用成本。 针对诸多工业领域,派恩新能可以在流体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技术咨询服务,涵盖工业监测、工业流程优化、智慧管控优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技术咨询服务。
浙江大学 2022-07-26
车用乙醇汽油用燃料乙醇热泵恒沸精馏新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变性燃料乙醇”(GB 18350-2001)和“车用乙醇汽油”(GB18351-2001)的规定,燃料乙醇是未加变性剂的、可作为燃料用的无水乙醇。变性燃料乙醇是以淀粉、糖质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得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改性而得。将变性的燃料乙醇与汽油调和组分油调配,生产出车用乙醇汽油。 本项目是在传统恒沸精馏工艺基础上,结合热泵技术发展而成的,提出的热泵恒沸精馏生产燃料乙醇新工艺,将蒸馏塔的塔顶蒸汽加压升温后直接用作塔底再沸器的热源,不需要塔顶要冷凝器,也不需要锅炉供热系统以及循环泵等公用工程,整个物流系统全封闭操作,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工程总投资费用降低,还可以副产原料乙醇的水分,实现零排放,达到了经济-节省-环保三重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车用乙醇汽油用燃料乙醇热泵恒沸精馏新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变性燃料乙醇”(GB 18350-2001)和“车用乙醇汽油”(GB18351-2001)的规定,燃料乙醇是未加变性剂的、可作为燃料用的无水乙醇。变性燃料乙醇是以淀粉、糖质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得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改性而得。将变性的燃料乙醇与汽油调和组分油调配,生产出车用乙醇汽油。本项目是在传统恒沸精馏工艺基础上,结合热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套技术
利用丰富的、开再生的玉米秸秆、麦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世 界生物能源产业的前沿技术领域,是未来替代石油能源的主要技术路线。本技术的产业化实施 可以高效率进行农作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具有重 大的提升作用,并大幅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雾霾等大气污染因素。然而,高额生产成本严重 阻碍了本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目前,秸秆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具体表现在过程的高能耗、大量 废水排放、纤维素酶成本等环节上。 本项目的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套技术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干法生物炼制技 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干法稀酸预处理、固态生物脱毒、高固体含量糖化与发酵等主要工序。其 中,干法稀酸预处理技术使用新型的螺带搅拌式预处理反应器,实现了过程零废水排放,新鲜 水和蒸汽用量比典型的预处理技术降低80%以上;固态生物脱毒则采用生物降解方法脱除预处 理原料中所含的各种有毒物质,实现过程的零水耗和零能耗;高固体含量糖化与发酵技术则通 过自主研发的螺带型反应器处理固体含量达40%以上的纤维素底物进行同步糖化与发酵生产乙 醇,与常规发酵反应器相比,电耗可以降低80%以上,纤维素酶用量大幅降低。整个农作物秸 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可以得到不低于8% (v/v) 的高浓度乙醇发酵液,纤维素转化率可 达75%以上。本技术的采用将会大大降低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成本或环境成本,为即将商业化运 作的燃料乙醇工厂中的技改提供技术储备。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
菊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可以在干旱地和盐碱地等边缘土地上大量种植。菊粉 (一种 多糖) 是菊芋块茎的主要组分,可以由菊粉酶或蔗糖酶降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等单糖。与纤维素 乙醇和纤维素乳酸相比,生物转化菊芋生产乙醇或乳酸的技术相对简单,更易于产业化。但目 前的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需要使用昂贵的菊粉酶来降解菊芋生成单糖,进而发 酵成乙醇或乳酸;而且发酵产物浓度偏低,造成高昂的产物分离成本和生产成本使这一技术并 不具备产业化的潜力。 本项目的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高固体含量底物 同步糖化与发酵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整合生物加工菊芋生产乙醇技术和高固体含量同步糖化 与发酵菊芋生产乳酸技术。其中,整合生物加工菊芋生产乙醇技术使用自主筛选的具有高菊粉 降解活性的酿酒酵母同步糖化与发酵菊芋生产乙醇,并采用新型的螺带搅拌式反应器,实现了 无菊粉酶添加的整合生物加工过程,乙醇浓度可达14%(v/v)以上,菊芋转化率达80%以上;高 固体含量同步糖化与发酵菊芋生产乳酸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螺带型反应器处理固含量达30%以 上的菊芋进行乳酸发酵,与常规发酵反应器相比,电耗降低80%以上,发酵液中乳酸浓度可达 11% (w/w) 以上,菊芋转化率达80%以上。本技术的实施将会大大降低菊芋乙醇和菊芋乳酸的 生产成本,为菊芋生物质的生物炼制产业化奠定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木薯非粮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木薯原料不与粮争地,经济上可行,可以大规模种植。国家明确鼓励以薯类作物、甜高粱茎秆及纤维素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 项目组根据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要求,重点突破木薯非粮燃料乙醇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得13项发明专利,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非粮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成果形成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的综合技术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 应用本技术首先在广西中粮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装置”并于2007 年12 月投产运行。装
天津大学 2021-04-14
醋酸加氢合成乙醇
截至2011年底,国内醋酸产能超过800万吨,醋酸产能严重供大于求,醋酸装置开工率不 足70%,开发醋酸下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1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约200万吨,燃料 乙醇的需求在不断增长,预计2015年,按照国内目前使用的E10 (汽油中掺混10%的乙醇) 标准 计算,对燃料乙醇的需求将达1000万吨。我国对乙醇的潜在消费需求,为醋酸加氢制备乙醇技 术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目前的醋酸价格持续低迷,而乙醇需求增长潜力巨大,而目前粮食 乙醇的发展受到限制,醋酸加氢制备乙醇技术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替代传统 的粮食发酵路线,缓解石油资源紧缺的矛盾,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 影响。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甲醇直接制乙醇
2012年,国内甲醇产能超过5000万吨,甲醇产能严重供大于求,开发甲醇下游产品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2011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约200万吨,燃料乙醇的需求在不断增长,预计2015 年,按照国内目前使用的E10 (汽油中掺混10%的乙醇) 标准计算,对燃料乙醇的需求将达1000 万吨。我国对乙醇的潜在消费需求,为甲醇直接制氢技术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目前的甲醇 价格持续低迷,而乙醇需求增长潜力巨大,而目前粮食乙醇的发展受到限制,甲醇制乙醇技术 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替代传统的粮食发酵路线,缓解石油资源紧缺的矛盾, 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秸秆制纤维乙醇多联产项目
成果简介: 新世纪以来,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了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步伐。生物燃料乙醇是可再生液体燃料和绿色、优质汽油组分。在2017 年9月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中要求,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燃料电池
2020 年 7 月 10 日,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刊发论文《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储能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教授为该论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讯作者,此项研究成果标志着东南大学在燃料电池领域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朱斌教授等人采用完全不同于传统离子导体结构掺杂的方法,构建半导体材料的异质结构,通过利用半导体异质界面电子态/金属态特性把质子局域于异质界面,设计和构造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超质子高速通道;在燃料电池中,质子经电化学嵌入到异质材料界面,被带正电的氧化铈表面排斥到钴酸钠表面,但同时受到正电钠离子的排挤不能进入钴酸钠内部,因而局域于两者材料的界面空间,从而实现在最低势垒的层间连续快速迁移。  实验成功地验证了理论和计算结果,获得了极其优异的质子电导率(较传统钇稳定二氧化锆电解质材料的电导率提升了几个数量级),实现了先进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示范。
东南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19 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