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增强现实技术
Ø  成果简介: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近年来国外众多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技术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并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对象准确“放置”在真实环境中,借助显示设备将虚拟对象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并呈现给使用者一个感官效果真实的新环境。因此增强现实系统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的新特点。Ø  项目来源:国家863目标导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等。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无人喷浆技术
成果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发了无人喷浆技术,研发出喷浆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手动模式、XYZ模式和全自动模式。 研发了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半自动喷浆“机械臂在给定规则受喷面自动运动”、“工人操纵虚拟遥控器”及“基于图像检测的喷嘴与受喷面自动垂直”;研究了隧道场景的清晰高精度3D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对隧道环境信息智能感知,包括“隧道空间场景高品质图像信息检测”、“喷浆厚度信息检测”,实现了智能喷浆台车隧道激光图像检测及其与湿喷台车坐标统一;激光雷达与相机融合的目标检测精度在相机倾斜条件下为85.4%,在相机不倾斜条件下为93.1%。在钢拱块长度为50mm,拱架高7m的检测中,误差控制在7mm以内。
中南大学 2023-07-18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属于移动通信中的高技术领域,该技术能够在目前蜂窝小区制及FDMA、TDMA、CDMA等多址方式下,利用用户的空间信息,在同一信道(频段/时隙/码道)中有选择性地接收和发送多路信号而不发生相互干扰,即将通信资源由时间域、频率域或码域而拓展到了空间域,从而使通信容量成倍增加,通信质量大大提高。该项技术的引入,是解决目前由于移动用户急剧增加而造成的通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生物影像技术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是一种基于光学相干特性的在体、实时、高分辨率 的三维断层成像技术,以其非侵入性及高分辨率等特点,在视网膜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断中日趋体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团队以 OCT 成像方式为主,结合自适 应光学、光致超声、自发荧光等多种成像手段,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眼底多 模态成像系统。新型的多模态成像方式可以同时反映视网膜的散射特性及光吸收 特性,并同步获取眼底的结构与功能图像。该研究可以对由眼底视网膜病变所带 来的眼底组织结构及功能上的变化进行观测和估计,实现相关疾病的早期准确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光栅制作技术
分光部件常用的光栅有平场凹面光栅、中阶梯光栅和凸面光栅,均是中高档 光谱仪器的核心部件。因此国内光谱仪器欲向中高档水平发展,实现此三类光栅的自主研制和产业化是相当必要的。研制高性能、高分辨率的光栅,摆脱高性能 光栅依赖进口的现状,取得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是提高我国光谱仪器水平 的重中之重。研究团队在光栅母版与复制光栅研究工作积累上,已经形成了一套 成熟的刻制、全息和复制光栅的研制技术。具备各方面的研究人员,从各类光栅 的理论研究,光栅消像差设计,到各类光栅研制与检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 其是通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金属橡胶技术
金属橡胶技术是解决航空航天领域高真空、大温差、强辐射等极端工况下阻尼减振等技术难题的专用技术。金属橡胶阻尼环具有可设计性的阻尼性能,其组合结构可实现复杂力学环境工况下设备的隔振。 哈工大机电学院金属橡胶技术研究所姜洪源教授团队为长征五号解决了高真空、大温差、强辐射等极端工况下阻尼减振难题。依托学校的研发基础与优势,金属橡胶技术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技术瓶颈,制备了满足不同工况和不同结构需求的金属橡胶构件,部分金属橡胶元件成功替代了重要装备上的进口元器件,并在嫦娥三号着陆器等任务中得到成功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1
IT技术培训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成人类课程方向:Java企业级应用软件工程师、Java互联网架构软件工程师、Java大数据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网络运维与网络安全、Linux云计算工程师、Python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国际嵌入式软件工程师、C++国际软件工程师、PHP/web.3.0互联网工程师、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Android软件工程师、IOS软件工程师、.NET软件工程师、全链路UI设计师、商业插画、商业视觉设计课程、产品级UED交互设计师、全栈式CAD设计师、产品经理、VR开发工程师、VR次世代模型师、高级网络营销师、新电商运营官、企业级影视视效、人力资源经理人课程、总账会计课程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02-01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张兴课题组在固态锂电池界面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张兴教授课题组在高负载(4mAhcm-2)和大电流(3.8mAcm-2)下对锂铟负极组装而成的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电池在900圈左右发生短路失效。
清华大学 2021-12-02
关于富溴籽晶诱导法助力提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以其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扩散距离长、制备方法简单、带隙连续可调等特性,被广泛认为是发展下一代光伏器件的理想材料。自2009年以来,仅仅历经10年的发展时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25.2%,发展速度为各类太阳能电池之最。但是,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前面临的热稳定性、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发展。针对此问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清教授课题组利用材料工程方法,设计提出了富溴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两步法,实现了钙钛矿薄膜中溴离子的高效掺杂,有效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时间工作稳定性。 通过在碘化铅薄膜中引入微米级富溴钙钛矿籽晶,一方面提供后续钙钛矿生长所需的成核位点、诱导薄膜生长、提高薄膜生长质量,另一方面为钙钛矿生长提供充足的溴元素,解决两步法中溴离子难以有效掺杂的问题。通过改变钙钛矿籽晶的添加量,可以实现对钙钛矿成核、晶粒大小、缺陷态密度等的精确调控,实现对最终钙钛矿成分与带隙的精准控制。测试表明,利用富溴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两步旋涂法制备得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其能量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1.5%;更为重要的是,其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AM1.5G太阳光下持续工作500小时后,仍然能保持超过80%的初始效率。这一成果远远超过传统两步法仅有的数小时稳定性。该研究表明,溴元素对钙钛矿材料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稳定的基于钙钛矿两步法的溴掺杂方法。此研究将为钙钛矿领域内卤素离子的均匀高效掺入、器件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的提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9, 1902239 (2019),并被选为当期封底图片。北京大学博士生李琪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赵清教授为通讯作者。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的支持。
北京大学 2021-04-11
清华大学电机系易陈谊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大学电机系易陈谊课题组采用真空热蒸发镀膜与传统溶液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突破了目前无甲胺铯甲脒铅卤钙钛矿(铯甲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记录。
清华大学 2022-05-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0 71 72
  • ...
  • 709 7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