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光伏预测误差模糊性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伏预测误差模糊性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法。步骤:本发明将获取光伏预测出力 和实测出力的历史统计数据,及气象预测信息,估计未来一天光伏预测误差的概率分布参数。针对光伏 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引入模糊理论,并利用信息熵转换法将光伏预测误差随机变量转换为光伏预测误 差模糊变量。根据光伏功率短期预测的结果,并考虑光伏预测误差的模糊性,建立含光伏发电的模糊机 会约束调度模型。将所建立的模型中含有模糊变量的约束条件转化为清晰等价类。最后利用 C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底层故障信息的复杂故障串联整合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底层故障信息的复杂故障串联 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底层故障的底层故障信息,将按各底 层故障第一排序时刻先后顺序列于时间轴上;并将时间窗口的起点置 于首个底层故障的第一排序时刻处;辨识时间窗口内底层故障两两之 间的关联性,区分复杂故障的类型;对辨识出的第一排序时刻非相邻 的连锁故障和保护隐藏故障进行修正;将时间窗口起点移动至下一个 相邻底层故障的第一排序时刻处,对该时间窗口内底层故障的关联性 进行辨识;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底层故障的关联性辨识完毕,得 出复杂故障的串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电池安全
欧阳明高院士长期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系统研究(包括电控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电池系统、多能源混合动力等),尤其是在面向排放控制的发动机新型电控高压喷油原理与系统研制、保障电动汽车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与主动防控,优化燃料电池耐久性的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设计与控制方法等三方面开展了从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到推广应用的系统性工作,建立了汽车动力系统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比能量发展的趋势,我们很快就会向300瓦时/公斤的所谓的高镍三元811电池很快就会进入市场,清华大学专门建了电池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目前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跟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包括宝马、奔驰、日产等大公司。研究重点是在热失控的三个方面,一是热失控的诱因,包括热、电、机械的原因。二是热失控发生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从而在材料设计层面加以防护。三是热蔓延,一旦单体电池防止不了热失控,就得有二次防护手段,就是在系统层面要切断热失控的蔓延,只要切断蔓延就可以防止事故。我们对高比能量电池的热失控控制,不仅靠材料本身,还要从系统层面来进行。目前,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国内的产品的功能不足、精度不够,尤其是安全功能是不全,因此需要加大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力度。清华在电池管理系统的积淀比较丰富,已经获得65项专利授权,这些专利在国内外著名公司合作中得到了应用,其中部分专利也授权给了奔驰汽车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比能是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把握高比能量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点是关键。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短期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将会向固态电池方向发展。综合考虑电池成本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我国也应该走类似的路径,即短期是液态电解质,发展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炭负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热蔓延的抑制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这类电池能够满足电动汽车500公里续驶里程的要求。
清华大学 2021-04-13
水果电池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池原理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池盒
产品详细介绍
湖南新晃教学仪器厂 2021-08-23
电池柜
安全:在概念设计时进行拓扑优化和形貌优化,设计初期即进行尺寸优化、散热分析、防热失控管理,并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模态随机振动、冲击、挤压等测试验证。以确保最终产品的使用安全。 可靠:从部件级至电池系统级(部件级-电池级模组级电箱级电池包系统)把握每个零部件的安全可靠,以确保产品的整体安全可靠。 耐久:使用权威评估软件对电池包进行寿命预测,测试结果为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 轻量化:有效减轻重量,去掉多余材料,精确计算使用材料份量,并通过仿真计算进行确认,以提高能量密度。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3-01
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智慧消防系统
项目背景:在传统的消防系统中,探测器、控制器等产 品都是通过 RS485、局域网或者 GPRS 等方式传输信号,施工 复杂,维护也困难。即使应用了无线技术,由于设备本身功 耗大,必须频繁得更换电池。这些情况在现有的消防系统中 非常常见,往往由于网络传输问题或者设备电量不足延误报 警信号的传输,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消防安全管理正逐 步从信息化、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设智慧 消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该研究对服务场所进行全天候监 控,通过探测器,控制器以及基于物联网模式搭建的网络消 防平台,可监控服务场所的火灾情况、温度变化,可燃气体 浓度等,并将消防信息无线上传至云管理平台端;同时平台 自动启动相应联动视频监控,辅助确认火情灾情;此外,平 台还可第一时间通过,手机 APP、语音电话等告知责任人, 快速形成“技防+人防”的火灾综合防控力,将火情有效控 制在萌芽状态。一是通过应用 5G 技术,实现各类传感器需 要具有超低功耗的传感技术,实现广覆盖,要求信号穿透力 更强,具备较长的生命周期且传输性能稳定;二是通过物联 网跨平台开发,将智慧消防的系统软件,实现多平台的适配, 既能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又需要在固定设备上实现,并解决 数据冗余,提高效率。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低功耗传感器及其它零部件 的选型,程序控制,保证使用周期能达到 4 年以上。2.覆盖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在网络信号薄弱区域不增加功耗, 保证运行周期。3.跨平台的应用开发,数据存储安全可靠, 解决数据冗余,运行高效。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具有物联网及自动化设计专业 能力,具有成功的实施案例,有专业有经验团队。2.熟悉产 品结构设计,熟悉产品信息化、自动化设计。3.团队带头人 须具有正教授职称,合作方须为专业工科院校,结合实际, 技术方案成熟可靠稳定有创新思维,不涉及知识产权侵犯。 
青岛中阳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10
新型无痛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关键技术及转化——新型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药械联合的新型靶向疗法,治疗非黑素性皮肤肿瘤、痤疮、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ALA-PDT治疗过程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感受,是业界公认的ALA-PDT治疗瓶颈。此项目团队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带领下,长期致力于ALA-PDT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掌握了“无痛ALA-PDT关键技术”,形成相关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并将其转化生产出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用于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打造个性化、智能化、便捷的新型无痛ALA-PDT,降低对专业医师的依赖程度,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无痛ALA-PDT扩大推广应用,引领ALA-PDT无痛治疗新时代。 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图片 团队已将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总结关键技术并将其推广至全国2000多家医院,直接获益患者逾100万人次。 第二代治疗仪
同济大学 2021-04-11
复合垃圾衍生燃料制造技术
复合垃圾衍生燃料制造技术是开发低成本、高固硫率和防潮抗水型,适用于工业锅炉燃用的复合垃圾衍生燃料,可以适量加入粘结剂或根据生物质具体性能对其进行生物化学预处理以适当提高其粘结力;可将复合垃圾衍生燃料的灰分、水分、挥发分、发热量、燃料比、粒径大小、焦渣特性、热变形特性等调整到有利于燃烧的最佳值,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使之发展成先进的高效清洁燃料。 该工艺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制备出适合我国现有锅炉燃烧的新型垃圾衍生燃料。RDF制备过程中掺入一定量的煤,不仅有利于提高热值,均匀分配物料,同时还可以起到助粘的作用;同时,压制成型块燃料,使其具有统一形状和规格,易实现成型时添加固硫、脱氯剂及催化剂等,再配套合适的燃烧设备,既有利于高效燃烧又能减少污染。该处理方式,可为国内垃圾提供一条新型资源化解决途径,这样既节省了处理垃圾的处理费和供热燃料费,又减少了固体废弃物。 本研究利用生物质型煤生产工艺来进行了 C-RDF 成型制备研究。复合垃圾衍生燃料炉前成型是指直接使用煤场的动力配煤,在不添加或添加少量粘结剂的条件下,由置于锅炉旁的成型机成型后直接下落到炉排上,供锅炉燃用。 垃圾衍生燃料成型工艺主要分为三个工序,即原料制备、搅拌成型和固结干燥。3个环节中重点在于原料制备环节。 垃圾衍生燃料之所以能在炉内燃烧过程中取得较散煤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是由于燃料个体形状规格,使垃圾衍生燃料层具有均匀分布的空隙率,且其单个空隙容积较大,有利于可燃气体的反应。燃料层的空隙率大则通风阻力小,有助于降低风机电耗和结渣程度。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632 6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