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C-8019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8019标准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测定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用于配制挥发性馏分及航空涡轮燃料在试验时的实际胶质。也用于测定车用汽油的未洗胶质含。 技术参数 1. 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2. 功 率: 1800W 3. 控温方式:数字显示温控仪 4. 控 温 点:162℃ 5. 控温精度: ±2℃ 6. 蒸发浴温度:160~165℃ 7. 金属浴孔数:3孔(或5孔) 8. 空气流量:1000±150ml/s 9. 环境温度:20~30℃ 湿度≤85% 性能特点 1. 采用金属恒温浴,使用方便,功率小、安全可靠。 2. 金属恒温浴设有3孔(可定制5孔),提高实验效率。 3. 数字显示温控仪,控温精度高。 4、每个孔的孔都配有单独流量计,可单独显示,单独调节。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05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2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准固态锂金属电池等
万立骏院士,1957 年 7 月出生于辽宁省新金县,1987 年 6 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 年 3 月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 年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2009 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了化学环境下的扫描探针技术,在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纳米图案化、表面手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致力于能源转化和存储器件的表界面化学、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学和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设计制备了系列高性能纳米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并应用于能源和水处理领域。该工作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凝胶态聚合物电解液(GPEs)中锂离子的沉积/脱嵌过程的电化学行为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低电流密度下,锂离子倾向于在电极表面均匀沉积,成微球状。当电流密度增大时,表面沉积的锂会演变成苔藓状进而形成枝状晶须。此外,作者通过剥离枝晶表面的SEI壳层,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尺寸,形貌,模量及电导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类原位生长的SEI具有较为优异的理化特性,有希望直接引入固体电解液锂金属电池中对锂枝晶的生长进行有效的抑制。该研究阐释了锂枝晶的结构演变过程,并对其表面SEI层进行了深入的表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锂金属电池的衰降机制。2020 年重要锂电成果有:Angew. Chem. Int. Ed.:通过人工非晶正极电解质界面实现持久电化学界面助力固/液态混合锂金属电池Angew. Chem. Int. Ed.:利用中温转化化学构建空气稳定、锂沉积可调节的石榴石界面Angew. Chem. Int. Ed.:准固态锂金属电池中锂枝晶及其固态电解质界面层的界面演化 J. Am. Chem. Soc.:准固态锂电池中 LiNi 0.5 Co 0.2 Mn 0.3 O 2 表面正极界面层的动态演化J. Am. Chem. Soc.:全固态合金金属电池的微观机理:调节均匀锂沉积和柔性固态电解质界面演变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锂空气电池用电解液及相应的电池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空气电池,该锂空气电池包括空气正极、 锂负极以及填充在空气正极与锂负极之间的有机电解液,该有机电解 液中包含非质子有机溶剂、锂盐和可溶性催化剂,其中可溶性催化剂 可选择为酞菁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例如酞菁铁、以及羧基化 或磺酸化的酞菁铁等。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锂空气电池用电解液。 通过本发明,能够为锂空气电池内部提供一种溶液相的催化体系,这 样即便有大量固体的氧化锂或过氧化锂形成在空气正极的表面,仍然 能够保证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相应地,可以使得锂 空气电池的充电电压降低、放电电压升高,与此同时还能提高电池倍 率性能、增加容量,并改善循环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负极及电池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负极 及电池,属于电化学及电池技术领域,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锗化合物, 或/和所述磷锗化合物与单质 P 或/和单质 Ge 所形成的第一复合物,或 /和所述磷锗化合物与导电组元所形成的第二复合物;或/和所述第一复 合物与导电组元所形成的第三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负极包括如上所 述负极活性材料。本发明负极具有比容量高、首次库仑效率高、充放 电电压平台差别小、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独立微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微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确定微电网中风力发电和光 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以及接入微电网系统的负荷大小,输入计算所用的各项资源数据;根据微电网实际情 况确定有无作后备电源的柴油发电机以及柴油发电的容量大小;确定选用储能蓄电池的相关约束条件及 各项数据以及对于微电网负荷供电缺电率的指标制定;根据详细资源数据计算风、光发出的总功率及同 一时段负荷功率需求,得到功率差额;根据每个时段的功率差额计算所需的储能容量,并得到每
武汉大学 2021-04-14
采用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背包内嵌储能装置无线充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背包内嵌储能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单元和 接收单元,发射单元包括第一 AC-DC 模块、DC-DC 模块、高频逆变模块、第一控制器、第一检测电路、 第二检测电路和发射机构;接收单元包括接收机构、第二 AC-DC 模块、第三检测电路、第二控制器和 储能单元,储能单元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本实用新型采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储 能单元的无线充电,大大地简化了充电过程,可有效避免因遗忘而未对背
武汉大学 2021-04-14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碳和碳纤维等。作为电极材 料的活性物质,对碳材料的要求有许多方面:如放电比容量、颗粒大小和比表面积、电 极极化性能、充放电稳定性等。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单位在探索新的制备工艺来改善 电极性能。 采用常压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碳气凝胶材料,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实现了碳气 凝胶材料微结构人为裁剪与控制。这些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重量轻、体能密度高、无污染 等优点,是新一代绿色能源材料。多孔碳电极用于锂电池将优于枝晶锂电池,传统的电 极充电时枝晶会在阴极上成核,当枝晶越过电极跨度时将造成短路,从而限制了充电次 数。用多孔碳做电极时,锂离子嵌在石墨结构中,防止了锂金属的沉积和枝晶的形成, 而丰富的孔洞可提高电极与电池溶液的接触面积。碳气凝胶是由间苯二酚和甲醛在碱性 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溶胶-凝胶和炭化工艺制备而成的。通过控制水和催化剂的用量, 可以控制其孔洞结构和密度,它的干燥过程也正由管来的超临界干燥向常压干燥发展, 以便降低气制备成本,改善其性能,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碳气凝胶也可能成为电池 材料的理想选择。 
同济大学 2021-04-11
锂空气电池及相关材料
该项目涉及一种含新型催化剂的锂空气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组成:催化剂为 5-30%,碳材料为 40-80%,粘结剂为 5-30%。催化剂为金属纳米颗粒(20-60nm)高分散在微米级的碳片上的复合材料;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钴、镍、铜、锌、锰、铬、钼、钒或钇。碳材料包括乙炔黑、超导炭黑、碳纤维、石墨烯、超导炭黑、科琴黑、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一种或两种。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和丁苯树脂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催化剂可促进氧的还原,降低充电过电位,在锂空气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而且该催化剂工艺简单,采用环保无毒的试剂,在锂空气电池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1-02-01
锂空电池及关键材料
研究团队设计和合成出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剑麻状Co9S8材料,并首次将其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其开放状结构不仅为反应产物提供了丰富储存空间,有效避免不溶Li2O2对空气电极的堵塞。而且,特殊的开放式结构有利于氧气的俘获与释放,为高效快速电极反应提供保障;其次,Co9S8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有效改善了氧气反应动力学,大幅度提高了电极反应速度;最后,Co9S8且具有良好的氧气亲和性,可以诱导氧气在Co9S8纳米棒表面反应生成过氧化锂,形成优异的Li2O2/电极接触界面,从而有利于充电过程中充分发挥Co9S8的催化效率,促进Li2O2的完全分解。所以,该Co9S8空气电极综合解决了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相应的锂空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5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以获得高达~6875 mAh g-1的放电容量,在控制放电容量为1000 mAh g-1的条件下,可以将充放电过电位降低至0.57 V,优于目前已报道的氧化物基催化剂。
厦门大学 2021-04-11
锂硫电池及关键材料
“双高”硫电极复合材料。要实现可超越现有锂离子电池的高比能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不仅需要提高复合正极材料的硫含量(high sulfur content, HSC),还需要有高的硫复合电极的硫载量(high sulfur loading, HSL),形成所谓“双高”电极。研究团队采用模板法构筑了一种新型的准二维多孔蜂窝状Co@N-C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载硫基体。蜂窝状的结构具有最高的密度、最大的可利用空间以及所需要的材料最少等优势,将这样一种特殊的结构作为锂硫电池的骨架材料,不仅让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单片蜂窝状实现高含量的硫复合,还可以通过多层蜂窝片的有序堆积实现高的载硫量,同时保持了Co-N的“双催化”、多功能的作用,取得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ACS Nano, 2017,11(11), 11417-11424)。非碳类Co4N基体材料。研究团队首次制备了非碳类介孔Co4N微球作为硫复合电极基体材料,实现了高达95%的载硫量,并取得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同时,该Co4N基体材料对充放电过程中间多硫化物具有更强的亲和性、更快的吸附速度、更高的吸附量,是一种理想的硫复合电极基体材料(ACS Nano, 2017, 11, 6031-6039)。
厦门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582 5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