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烟气高压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烟气高压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获得烟气高压脱硫、脱硝一体化关键技术, 最优条件下脱硫脱硝效率分别可达到 100%和 93%。自主研发了可以同时测量 5 种溶液成分 CO2、HCO3-、HSO3-、SO2 和 SO32- 的 滴定装置(Self-build Auto Titrator),解决了1溶液测量中难以获得溶液中 溶解 CO2 和 SO2;2滴定方法难以区分 HCO3-和 SO32-的关键测量问题。该溶液 分析装置可用于脱硫塔中 SO2、CO2 相关反应机制的研究,也可用于 Callide 电 厂脱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烟气脱硫吸收剂的性能测试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超净排放氨法烟气脱硫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热管式湿法脱硫烟气“消白”技术
热管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高效传热元件之一,它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传递热量,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其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输送而无需外加动力。由于是相变传热,因此热管内热阻很小,热管的高导热能力与银、铜、铝等金属相比,单位重量的热管可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所以能以较小的温差获得较大的传热率,且结构简单。经过几十年研究,热管技术已从最初的满足空间需要,到现在广泛地应用于航天、冶金、石油、化工及电子等各个领域。 目前,在我国工业锅炉、电站锅炉以及冶金行业以煤炭为燃料的工业炉窑烟气的脱硫工艺中,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因其脱硫率高、煤质适用面宽、成本低廉应用最为广泛,也最成熟。但是经脱硫塔喷淋脱硫、除雾脱水后的烟气具有温度低(约为48~50℃)、腐蚀性强、含水量大的特点。直接通过烟囱排放,容易造成出口烟道及烟囱的腐蚀,且烟气排放羽升高度低,产生白色“烟羽”现象。采用耐腐蚀的搪瓷热管GGH技术利用空预器出口原烟气热量加热脱硫处理后的净烟气,使烟气温度得以提高,减轻了尾部烟道及烟囱的腐蚀,提高了烟气的羽升高度,消除了“烟羽”现象。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实现“双碳”目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科技日报 2022-03-09
薄壁波纹管的缩管模
已有样品/n目前,在波纹管生产过程中由于管壁薄,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管 口形变损坏的情况。通常这种管口受损的波纹管只能直接报废,造成材 料和人工损失。此外,在加工过程由于原料储备不可能各种尺寸型号都 齐备,当要求的产品规格比原料略小的情况时就需要通过缩管生产出符 合标准规格的产品,因此,亟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波纹管缩管模具。 薄壁波纹管的缩管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波纹管生产过程中由 于管壁薄,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管口形变损坏的情况。 该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改变管件直径尺寸的领域。极大方便 了
湖北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三床反应的旋转式循环碳捕集装置及方法一种基于三床反应的旋转式循环碳捕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碳捕集技术相关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三 床反应的旋转式连续循环碳捕集装置,其包括旋转轴和一组或多组循 环反应单元,每组循环反应单元包括三个反应器,反应器均在旋转轴 周向并排设置且均匀分布,每个反应器内部均设置空腔用于放置吸收 剂,在每个反应器的顶部均还设置有进气口,底部均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均与反应器内部的空腔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 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循环碳捕集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钙基吸收剂高 温烧结导致孔隙减少、SO2 反应生成 CaSO4 杂质造成孔隙结构破坏等 原因造成的吸附性能降低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吸收剂磨损问题,大幅 度降低了能耗,装备紧凑,兼具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碳-60结构模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碳-60结构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碳-60结构模型
广州市展科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炉前碳硫化验仪器
产品详细介绍主要特点:气体容量法差压式定碳、碘量法定硫;单片机控制电路,工作过程全自动操作、彻底消除人为误差、性能稳定可靠;进口精密传感器检测数据,测量准确,自动打印测量结果。启动一次完成碳硫全部测定。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南京金牛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342 3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