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学院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教职工420余人。 学院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优秀单位,先后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德育暨校园文明建设工作评估“双优”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审计先进集体、全省无偿献血先进高校、山东省高校后勤综合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市纪检监察第五批“济南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先进单位、全市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纪检监察网上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济南市四星级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建有装配式建筑教学实训基地、山东省财政支持的建筑类实训基地、山东省门窗幕墙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体验式教育试点基地、济南市建筑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下设土木工程学院、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高度吻合,建有土建施工、建设工程管理、装备制造技术、现代商贸服务、环境艺术设计、交通运输、轻纺服装七个专业集群。开设招生专业35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分别与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合作,实施对口贯通培养本科高层次人才,会计专业与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主持山东省高职三年制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和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制定完成山东省《民用建筑外窗工程技术规范》《建筑用塑料门窗及相关产品选用技术导则》等行业标准与规范;拥有省级特色专业7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能大师1人,济南市拔尖人才、领军人物、高级人才6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近三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4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建设部科技开发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31项;建有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济南市工人先锋号。 学校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十余家行业协会、二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济南市装配式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万斯达集团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培养培训建筑(住宅)产业化人才的万斯达学院,校行企三方合作成立了“门窗幕墙学院”并建立了中国门窗幕墙人才教育网,与山东广信试验检测集团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与天齐集团合作建设了山东省“建筑安全体验(培训)中心”,与济南奥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省内领先的“BIM技术应用中心”,与济南轨道交通公司合作成立了“轨道交通实验班”,与章丘市政府合作成立高教基地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建有国家级、省市级建筑岗位培训点,形成了“合作育人、利益共享”的办学体制机制。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突出。近三年先后获国家级奖项107人次、省级奖项471人次。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新西兰大洋洲技能挑战赛金牌1枚;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突出特点赢得社会高度认可,就业率达99%以上,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0%以上,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张志伟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传承“以事业凝聚人心”干事创业的光荣传统,秉承“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兴校,特色建校”的办学方针,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全力争创全国优质高职院校。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共同领导和管理。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矢志不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青马工程”,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职业道德元素、文化元素,扶正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积极构建特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资助育人等方面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推动。进一步健全文化育人体系,深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本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举旗定向、精神传承、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师生的精、气、神,凝聚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景,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基本、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学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是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现有章丘、和平两个校区,占地1045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68.2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57.6万册,电子图书17572GB,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32个,校外实习实训场所229个。建有千兆骨干校园网,网络全覆盖,是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学校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9381人。校内专任教师44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75.75%,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占30.76%,“双师素质”教师占92.25%;建有5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师资队伍数量适足、结构合理,生师比15.12:1;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先进集体7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青年技能名师10人;全国、全省教育教学专家库专家和行指委、专指委专家委员15人;近三年教师在全国、全省教育教学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其中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全省领先,教师综合素质、实践技能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强。学校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核心,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道路。出台《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管理体制,每年5月举办技能竞赛月活动,参与学生2000育人。近年来,学生技能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是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唯一获得两次特等奖的高校;2019年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特等奖。学校坚持服务于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办学定位,贯彻“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机电技术和现代服务技术为两翼”的专业建设思路。设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商务管理系、财经金融系、数字媒体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开设全日制高职专业42个,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占80%,与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高度吻合。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专业集群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校牵头组建山东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现有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建立了“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开办中职高职“三二连读”专业13个、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1个。牵头开发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项,主持开发山东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7个、课程标准1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36门、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获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主编出版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3种。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引领全省同类专业发展。多年来,学校秉承“求真达善 致知力行”的校训、“和谐 自强 严谨 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勤练 动脑动手”的学风,深度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赢得了良好社会赞誉,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创先进工作单位”“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院校”等表彰和荣誉,连续1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学信息技术、到山东电院”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特大型企业胜利石油管理局在优化整合有着25年办学历史的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优良办学资源基础上,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规范化独立学院。学校于2003年3月成立,时称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和东营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共建协议,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掀开新的发展篇章。学校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有着石油之城、生态之城美誉的山东省东营市。在油地校三方共建的机制下,学校改革创新,开拓奋进,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形成石大、师专两校区办学格局,主校区为石油大学东营校区,“211”高校完备的教学资源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发展。学校占地1563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17万元,图书馆藏书178万册,办学条件完备,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学校教学设有油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护理学院。开设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软件工程、护理学、法学、学前教育等29个本科专业及油气开采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药学等15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理、工、文、法、教育、管理、艺术、医学等8大学科门类,形成理工科为主、石油石化专业特色鲜明、文理兼备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本专科生10620人。专任教师54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8人,讲师23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4%以上。学校多名教师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学会图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学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山东省本科教育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青岛西海岸新区首批拔尖人才、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应急容灾专委会专家、东营市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东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组成员、东营区社科联名誉主席、社科联副主席;学校还聘请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校科研成果快速增长,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307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2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工程图学教程》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近几年各类科研成果获奖236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6项。学校新生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考研上线率在30%以上。近几年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励300余项。2016年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荣获普通组女子冠军、男子亚军。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教学管理优势,胜利石油管理局国家大型企业实习实训优势,东营市人民政府政策、财政支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石油装备设计制造教师团队”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全省独立学院唯一获此殊荣。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山东13所院校上榜,学校的《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作为独立学院唯一代表入选。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等机构发布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2018年学校全国排名40,连续4年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在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中被授予“5A”的最高等级;新浪山东教育盛典连续两年被授予“山东最受网民欢迎的独立学院”,2017年荣获“山东最具办学特色的本科院校”荣誉称号。油地校三方合作的特色办学模式受到教育部专家的肯定,被省教育厅、民政厅作为先进典型推广。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继续提升。随着国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战略的实施,学校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以油地校三方共建为契机,抓住机遇,锐意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为实现创建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2021-02-01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一所普通综合性的高等专科院校。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18594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96046.49平方米。2016年学院设5系1部,分别是工商管理系、外语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系、艺术系、五年一贯制教学部;共设21个高职专业。在校生4700余人;在职教职工238人其中专任教师163人,外聘教师58人;长期聘任外籍教师17人。学院具有5个重点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软件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会计、应用英语专业(艺术教育方向);4个特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应用英语专业(幼儿教育方向)。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人事处等20个管理与服务部门。 1998年8月,经山东省教委批准成立曲阜远东工商外语大学; 1999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学院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创办山东农业大学远东工商外语学院; 2000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建立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8月,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经山东省教育厅成立文化教育学院,开始招生师范类学生。 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目前有王波教授担任,教务、学务等各职能部门主管均聘请教授、博士任职,实行专家治校。现设7个二级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文化教育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技术学院)以及五年制高职部,82个专业及方向,进行统招大专、本科试点、自学考试类本、专科教育,在校生4000余人。专任教师208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博士45人。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外籍文教专家和台湾教师17人,有来自国内重点大学的教授、副教授42人,有来自国内著名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150余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70%;“双师型”教师占50%,是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中外结合,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特色办学,贯彻高职教育“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学院优秀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省政府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贫困学生助学金(分三等分别为4000元,3000元,2000元)。学校同时设有王乃昌奖学金、王增楠奖学金、万博克姆奖学金、王元晨奖学金及部分企业在我校设立的奖学金,开展各种勤工俭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本学院是山东省第一所设立武装部的专科高校,方便了我院大学生参军入伍,实现自己的参军梦。 学校允许学生在开学三个月之内(包括报到当天)免费调整专业(校企合作专业与非校企之间不允许互转,校企之间可以)。 学校利用曲阜市人民政府和台资助学的优势,先后与美国加 州科技商业大学、密苏里南方大学、匹斯堡大学、日本青森大学、培德大学、韩国加耶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等建立校际关系,不但是学术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互为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阵地。2002年4月,学校与韩国加耶大学签订了师生交流协议,每年选派免费、半费或全额学费的学生赴韩国加耶大学留学,学习期满考核合格,加耶大学颁发本科毕业证,授予学士学位。学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也以国际同类学校为参照,力争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2016年7月,学院已经在邹城市孟子的故乡启动新的校区,占地面积400余亩。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按照国际职业教育理念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学院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的号召,扎实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鼓励学校师生参加各项国家级、省市级技能比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等方式,着力培养具有圣翰教育品牌标志的大国工匠,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充分展现了圣翰师生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校及广大师生获得的主要奖项如下: 中国教育总评榜“社会满意度”十佳院校 大众日报社“山东省就业前景十佳高校” 大众网“山东优势专业十佳高校” 山东省“花园式”学校 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中国孔子基金会授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高校 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专利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一等奖 全国"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优秀奖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奖 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第九届大学生科技节暨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 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鲁班杯"全国首届电梯安装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 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建筑BIM信息化应用创新技能大赛一等奖 "十艺济南?创意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铜奖 CATICS全国计算机CAD应用技术大赛一等奖 "科云杯"全国大学生财会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 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三等奖 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建筑BIM信息化应用创新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山东省第二届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2.雄厚的办学实力 1支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双师"型讲师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 3个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技术。 11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纳税实务、审计实务)、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材料装饰与构造、广告设计与制作、企业形象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核心能力联合课(餐饮服务技能实训、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管理基础技能)。 2个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 3.突显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 学校精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精心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4.与18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办学 学校已与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北京新荣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浩传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山东万斯达集团、中国重汽集团等19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500强的企业合作办学,深入践行国务院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5."校企合作培养班"为学生开辟就业直通车 学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与甲骨文、爱登堡电梯、京东物流、交通银行、华为等知名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企业选派技术专家,参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学校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毕业即就业开辟了直通车。 6.校企共建专业学院 不断拓展专业领域 为进一步打造圣翰教育品牌,学校近年与企业合作成立了“翔宇航空学院”“高速信息学院”“电梯工程学院”“金融风险控制管理学院”4个共建专业学院,开创了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办大学的新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7.享誉社会的六大品牌专业 银行金融实务 现代建筑产业化 电梯工程技术 动漫制作技术 民航机务维修 自主创业课程 8.《创业实务》教材供全国职业院校使用 学校设有创业学院、创业教研室、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2016年,学校组织优秀师资力量编著的《创业实务》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国的职业院校中推广使用。 9."创业园"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是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之一,总面积3500平方,主要功能包括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企业服务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创业园现已成立山东圣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圣翰金融软件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圣翰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圣翰物流有限公司,同时引进一批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10.综合实力领先的万人大学 近年来,学校稳步快速发展,现有统招高职专业47个,五年一贯制专业6个,涵盖了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文化艺术、旅游等14个专业大类,形成规模办学优势,已成为一所专业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广受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欢迎的万人大学。 四、实训就业 Training and Job Opportunities 学校实训实习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重点落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文件,规范有序开展实习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建章立制,规范实训实习组织管理工作,严抓实习工作全过程管理。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学校以实训实习为突破口,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近200个,建成校内实训实习场地24900㎡,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目前,学校已与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浪潮集团、中国重汽等198家知名企业合作办学,搭建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可为学生毕业时提供9962个实习和工作岗位,真正落实了教育部提出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职业教育办学规定。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创建于1985年, 是由我国第一代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王显明教授在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全国最早、唯一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教育为办学特色、在海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民办医科大学。 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授权、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独立颁发学历文凭,成为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集医学、理工、经管、艺术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各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办大学。 建校30余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及海内外各界朋友的关怀支持下,学院已培养毕业生20万余人,遍及海内外,以其既会中医又会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之优势打造高就业率,深受家长及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下设中医药学院、高等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理工学院、经管学院、医疗美容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49个国家计划内统招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近千名。获省级教学成果、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省十三五中医药生物研发基地等多项荣誉;承担国家、省、厅(局)等众多科研项目;拥有全国高等院校唯一的国家级华夏匾额博物馆和省级的人体奥妙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等二十八个专业艺术展馆组成的全国最大校园文载体“力明艺术宫”和经省教育厅、卫计委联合评审的直属附属医院。 学院创始人王显明教授,是我国最早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堪称“泰斗”级人物。他194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56年-1959年期间,响应毛主席和周总理号召,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也是同期学员)。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编著出版了我国最早的近100万字的《中医内科辨证学》,集中了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历代中医药经典著作的精华,成为许多中西医师的工具书。建校后又主编了全国唯一的全套30余部7000余万字的《高等院校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他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事业,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和创新性贡献。 学院现任董事长、法人代表王力一教授,是一名曾两赴前线参战的退役军人。他1970年入伍,曾分别于1979年在广西前线、1985年在云南老山前线两次参加对越反击战,立功受奖。先后担任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任泰安市政协常委。多次荣获省市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2018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国家有关单位组织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改革奖章和中国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企业”评选中,荣获“中国工业榜样人物”称号。 学院副院长王乙凡,是王力一董事长的儿子。高中毕业后被送到英国读书,最终毕业于世界名牌学府牛津大学,获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学院副院长,为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014年,学院在校生突破34000余人,在省政府和教育厅支持下,在泰山脚下征地3000亩,建设大学新校区,该项目获批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历时仅14个月,一所投资超20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58栋大楼的一期工程已拔地而起,并已投入使用,创造了全国高校建设史上的奇迹。 办学30多年来年,学院凝练十大显著特色 (1)新中国第一所民办特色医科大学 (2)全国唯一以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 (3)编辑出版全国高等院校第一部中西医结合教材,填补国家教材的一项空白 (4)2014年突破34000余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医科大学 (5)2015年,征地3000余亩,在泰安建设新校区,成为全国最大规模最大、环境最美的民办大学之一 (6)2003年,开始参与养老医教研事业,已有15年从事医养结合的经历,并取得丰硕业绩 (7)2003年,率先成立山东南丁格尔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成为面向海内外的人才培训与外派机构。公司即将上市,学院将成为唯一拥有上市公司的民办高校 (8)创建全国最大的校园文化载体力明艺术宫,可与全球任何高校媲美校园文化 (9)创新成立中华国医小博士研学旅行基地,成为全国唯一国学与国医相结合的研学项目 (10)不忘初心,积极参与公益与扶贫事业,举办全国最大规模的中医药技术免费培训公益活动 30多年来,力明学院先后荣获有关部门评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全国进城务工青年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全国卫生产业先进单位”“全国诚信示范院校”等称号。尤其是2018年,又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全国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称号(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单位和民办高校);团中央直属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授予的“牵手未来·国医书院研学基地”和“红读计划阅读实践基地”称号;获国家有关部门评选的“中国工业榜样企业”荣誉称号。在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的扶贫公益广告征集评选中,学院拍摄并选送的《两个鸡蛋》在全国各地推荐的1041部公益影片中荣获二等奖。 展望未来,在学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创建“国内双一流特色职教名校”的发展目标,秉承“慎思明辨、博学广识”的校训,不断推进内涵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创办中国第一所以传统医学为特色的民办本科大学。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坐落于享有“中国龙城·舜帝故里”美誉的山东省诸城市。2005年10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是以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全日制国办民助普通高校。目前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5万册、电子图书70万册,建有10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9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总资产6.7亿元;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9467人,教职工49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71人,中级职称304人,“双师素质”教师21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20人。 学院组织机构健全,设有3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系,3个公共课、基础课教学部,10个科研院所;开设39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9个省(自治区)招生;拥有山东省与教育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特色品牌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3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联合精品课程群2个9门课程,省级教学团队1个。 学院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树立了“和谐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融入社会、依靠社会、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形成了“厚德强能,知行合一”的校园精神以及“崇德尚文、精技强能、超然大气、创新求异”的校风,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品牌特色办学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多年的办学中,学院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达标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学院还承担一定的成人继续教育任务,面向社会各阶层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和社会培训,形成了专业齐全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提高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培训模式。 学院是山东省专科单独招生院校,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试点本科院校,设有教育部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心、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考试培训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分院、山东省建设管理局认证培训中心、山东省财政厅设立的潍坊市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心、潍坊市人事与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站、潍坊市国家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考试管理中心等机构,为学生搭建了就业创业的良好平台。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2016年3月28日,诸城市政府与山东高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举办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的协议,共同推进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准确定位、规范办学,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增强实力、持续发展思路;坚持以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以特色创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质量求发展。提出了以工程类专业为主,以食品科学与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为特色和优势,加快发展工商管理、财经金融类专业,形成理工农管艺等学科专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多学科交融、文理科互补学科专业建设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于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推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通过不懈努力,力争尽快把学院建设成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型高校。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首批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院校队伍的院校。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为一所“技能型、服务型、产业型”的高等职业院校,并正在向“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奋斗目标稳步迈进。 学院坐落于四季如春的昆明,位于“学府胜地”呈贡大学城。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为呈贡校区、普吉校区、吴井桥校区,占地面积共677.32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6.5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96.27万元;校内实训基地99个,校外挂牌实训基地60余个,其中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5个;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64.09万件(册),电子图书380GB;拥有全站仪模拟仿真实习系统、PDA桩基动测仪(美国)、RIS-2KAD地质雷达系统(意大利)、TDS-602数据采集仪(日本)、普勒斯响应式颠簸累积平整度仪(美国)、汽车底盘综合测试仪等检测设备、电控汽油机实训台(FXB-B-1)、电子燃油控制执行器、DEUTSCH接头针脚拆卸工具等康明斯发动机专用工具、通用型汽车故障诊断仪KT600、大众车系专用检测仪5052A等一批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是一所教学、实训、科研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具有现代交通特色和文化气息的优美校园。 经过数代交院人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行业和高层次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以及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机遇,为服务云南省交通、物流等行业以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设有公路学院、汽车学院、工程机械学院、物流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学院、民族文化传媒学院、宝玉石学院14个学院。另外,学院还拥有云南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云南交通土木工程检测研究中心等校办企业。迄今为止,学院在校生达10575人,开办专业5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4个。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特色专业为龙头,紧贴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德、技、力”三位一体核心能力,构建起一个“行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产学研结合”的育人大平台,走出了一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 学院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在职在编校内专任教师471人,校外兼职教师240余人。校内专任教师中,正高职16人,副高职184人,中职141人,博士1人,硕士140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有校级首席专业带头人31人,专业带头人20人;有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1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人,教育部、交通部高职高专领域专家库专家各2人,交通部吴福--振华基金(奖教金)获得者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云南省突出贡献奖2人;有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专家库专家35人,云南省教育厅专家库专家10人;有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教学科研及技术应用研究立项课题7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0项、厅级25项、院级41项,实现了建校以来国家和省部级课题零的突破。完成扶贫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共25000多人次,完成公路勘察设计3015公里,公路施工监理91公里,推广新技术11项,积极参与“富民兴边”工程,圆满完成了对口帮扶任务,对口支援省内高职院校2所,培训教师450多人次,为云南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康明斯公司合作建立了康明斯培训中心,与丰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T-TEP培训项目,还与云南省公路投资公司、广西柳工机械有限公司、玉柴重工(天津)有限公司、苏宁电器、七彩云南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在对外合作交流方面,我院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墨西哥国立大学、美国ACC职业教育集团、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进行访问学习,宣传我院的办学优势, 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我院发展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十二五”期间,我院将紧紧围绕服务云南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牢牢把握云南国家“两强一堡”战略实施机遇,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凸显办学特色,把学院建成中国西南边陲交通运输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教育研究与交通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区域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交通技术研究与推广服务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交流的窗口,争做领跑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方阵,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产业服务型高职学院,坚定地朝着“交融通达,和谐共生”的境界迈进。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滇池之滨,前身系始建于1956年的云南省戏曲学校,2004年提升办学层次开始举办大专学历教育,是目前全国18所省级公立艺术类高职院校之一,也是云南最早开展艺术教育的职业院校。多年来,学院为云南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培养出大批知名的艺术家。目前活跃在我省省级文艺院团80%的专业技术骨干均毕业于我院。我院被誉为“红土高原上艺术家的摇篮”。学院现开设戏曲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杂技表演、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文秘、文化艺术管理、空中乘务、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和艺术教育等20多个大中专专业,学习形式有普通全日制、函授、成人脱产培训等多种,另与多所学校展开联合办学。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覆盖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建设等方面。在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及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同时,我院现有三位教授被评为云南省教学名师,并建有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舞蹈表演专业获批国家三部委首批全国100所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学院内涵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湛、实力雄厚、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在国内外各类重大比赛中荣获奖项200余项。2014年我院舞蹈原创剧目《伊板嘟》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作品金奖,戏剧系八年制大专学生杨竣宇表演的花灯小戏《刘成看菜》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奖,获奖填补了我省在这两个奖项中的空白。2009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由云南省文化厅牵头、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承办成立了有70多家单位加入的云南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这一平台,学院在国内外拥有了近30个知名品牌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还与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多项校企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生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学院设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化部批准的演出职业鉴定机构和省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厅批准的云南省第252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工种超过15个。同时,学院还是经文化部批准的文化行业专业人才定点培训机构和中国演出家协会演员资格评定单位,是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培训中心,是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云南函授站常设点。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集体”、“云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及“昆明市文明单位”。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一所由原西双版纳教育学院等三所学校合并成立的高职院校。学院占地200亩,座落于著名旅游城市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中心,校园环境优美,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346人,在校学生4225人;设语言文学系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应用泰国语等29个专业(其中3个为省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紧缺人才—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等多个教学基地,形成了“校内、校外、跨国”三结合的完备实习实训体系。学院坚持“立足西双版纳,面向东南亚,辐射省内外”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努力办好边疆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等工作成果显著,被列为云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和“实用技能国际人才培养基地”。近3年连续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和优秀单位;2008年,学院被列为云南省首批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院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聂曲同志获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 今后,学院将建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中小学教师成才的摇篮、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面向东南亚开展教育与文化合作交流的窗口及发展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欢迎您!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7 138 139
  • ...
  • 249 2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