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由原来的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和青海省司法警察学校,两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升格而成,由省公安厅主管,主要承担全省公安及政法人才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任务,为副厅级建制,内设行政部门7个,教学教辅部门10个。目前,学院占地面积9.0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270万元。在册教职工242人,其中,党员20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87%;教授12名、副教授50名、讲师41名;硕士学位研究生70人;双师素质教师68人;小岛奖金获得者15人,省级骨干教师22人;院级骨干教师33人;专业带头人18人;专业带头人辅助人17人;国内访问学者10人,第一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第二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审核当中)。另外,外聘兼职教官113名。现有25个教学班级,1384名在校生,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62%。在职民警培训年平均3500人次以上。2004年、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招生面向青海及云南、四川、陕西、山东等9个省,2016年,公安专业计划招生245人,参加面试考生1129人,总体录取率为100%;治安管理专业单考单招95名,办学规模逐步扩展。 学院开设治安管理(含汉藏双语教学)、交通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特警、警察管理、警察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国内安全保卫、司法助理(含汉藏双语教学)、法律文秘(原书记官专业)、法律事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等15个公安司法大类专业;开设心理咨询1个医药大类专业。 建院以来,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公安、政法队伍建设的需要,立足青海面向藏区,坚持“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的办学方针,秉承“崇文尚武、立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实施“特色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科技强校”四大战略,打造汉藏双语教学特色品牌,促进内涵建设,教育训练质量不断提升。尤其是2016年第二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参赛9名教师分别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荣获团体三等奖。藏文字母扑克牌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学院在抓好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展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努力为公安政法机关服务,先后建设了青海省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青海省森林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藏铁路公安局西宁公安处民警教育训练基地、西宁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5个省级教育培训基地。2013年10月、2015年5月、2015年7月公安部全国公安民警汉藏双语培训基地、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青海教学基地及国家民委汉藏双语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相继在学院挂牌,学院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2021-02-01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前身为宁夏省民族公学,1952年9月建校,1956年9月迁入吴忠并更名为吴忠师范学校,2001年2月,原吴忠师范学校、吴忠职工中专和吴忠市职业教育中心合并成立吴忠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更名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元。内设党政部门10个,设“七系(教育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康复护理系、幼儿教育系、艺术设计系)三部(中等职业教育部、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健康与体育教学部)两中心(继续教育中心、设备管理与信息中心)一馆(图书馆)”共13个教学教辅单位。附设黄河技工学校、宁夏黄河善谷暨长江三峡集团慈善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各类培训机构12个。2013年12月,我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第二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6月,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现有教职工406人(核定编制263个,现有在编人员251名、外聘教师155名);教授4人、副教授74人;研究生学历81人。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95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7152人,成人自考学生2386人)。 学院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逐步建立基础教育类、健康产业类(包括养老、育婴)、艺术设计类、机电类、经管类、外语类等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应用阿拉伯语、学前教育2个专业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艺术设计3个专业确定为自治区骨干专业;8个专业立项为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个专业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特色专业。2015年,学院牵头联合区内外高校,有关工业园区、行业、企业等187家,成功组建了“吴忠市职业教育联盟”,搭建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平台。现已与近百家企业、园区签订了合作协议。不断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成了1.89万平方米的实训楼,拥有5258万元可供中、高职教育共享的实习实训设备,初步建成了拥有数控与机械加工等15个专业100个实验室、实训车间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33.2万册。 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在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职工大力弘扬“艰苦创业、负重拼搏”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办学环境改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每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位居全区高职院校前列,已为吴忠市及周边地区输送各类技能型人才4万名,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培养成人本专科毕业生8000名。同时,运用14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资质,培训各类社会人员3.5万人,完成技能鉴定1.8万人。在参加2018年区级以上职业院校大赛中,共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12项,个人一、二、三等奖51项;12个项目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2人获得三等奖。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自治区授予“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抢抓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两心”地位(要以党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加强“两级”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院系两级工作新机制),强化“四个转变”(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专业设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内涵建设),实施“四大工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院发展动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院发展现代化),实现“四个提升”(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新提升,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机制一流、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民族高职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宁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示范校项目院校。 学院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占地面积577亩,校舍建筑面积10.27万平方米。建有宁夏现代商贸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校内实训室36个,拥有校内实训工位185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图书馆藏书近40万册。 学院在编教职工249人,其中,专任教师153人,教授23人,副教授67人;博士3人,硕士138人;双师型教师83人。自治区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高端会计人才6人。院级教学名师4人,专业(学科)带头人15人,骨干教师8人。 学院设会计系、金融系、经济贸易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外语外贸系、通识教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信息中心(实训中心)、督导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图书馆等11个教学教辅机构。设招生专业及方向25个,涵盖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等5个专业大类,形成会计、金融、市场营销、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英语6大专业群,其中,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是国家示范专业;会计、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是自治区骨干示范专业。 学院积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试行普通高考招生、分类考试和自主招生并举的考试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8%以上,就业质量在同类院校位居前列。 学院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职业院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国内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北京、天津、浙江、山西、陕西、江苏、广东等地的高职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院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自治区招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自治区教育系统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自治区政务公开先进集体”“自治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平安校园”等荣誉。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区内唯一一所建设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宁夏职教园区,占地3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规模5000人,年学历继续教育近2000人,年完成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3000余人,行业从业人员培训5000余人。现有教职工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具有教授职称9人,副教授职称84人;具有注册结构、岩土、造价、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教师60余人。 学院设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设备工程、基础教学、思政教学等七个系部和工程实训、工程检测、信息技术三个中心,主要开设包括自治区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装饰技术、楼宇智能技术在内的22个专业群,涵盖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工程检验、工程安全、建筑材料、市政工程、园林工程、建筑装饰、房地产经营估价、物业管理、建筑电气、楼宇智能等专业和技术领域。 近几年,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业发展新路径,践行“工学结合、做学合一”人才培养新方法。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106个,2016年成功组建“宁夏建设教育集团”,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推进“建筑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建设,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商共建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实现人才共育共培;2017年成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切实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 2015年,自治区政府投资、学院承建完成的“中国(宁夏)现代建筑技术公共实训中心”,2018年即将新建“市政工程领域综合实训中心”,这是全国建设类院校实训中心的典范项目。我们相信,通过政府支持,行业引领,校企联动,必将成为建筑类技术人才教学、行业技术人员培训、专业技术研发创新、建筑领域技术技能大赛、同类院校共享的示范性公共教育基地。 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春华秋实。学院始终以“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经济建设、培养建设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以“提升素质、强化能力、服务行业”为办学理念,以“全员参与、增强素质、精心实施、打造品牌”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仰望鲁班、俯首为徒、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秉承“尚德、敬业、强技、健行”的校训,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养校”办学方略,面向建设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各专业岗位技术骨干和工程管理骨干,向区内外输送了三万多名社会和建设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已然成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建筑类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行业人才创新的摇篮,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建设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银川市文明单位”等曾是学院的历史品牌。 如今,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正朝着“宁夏示范、西部争先、全国知名”的具有建设类鲜明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奋力迈进!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扬帆启航自贸港 青春逐梦正当时 立足海南 面向世界 着眼未来培养外语、国际商贸、国际旅游等国际型职业人才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坐落于中国首个滨海卫星发射基地——文昌市,创建于1947年,是经海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外语类高等职业院校,是海南省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专业最齐的高校。2012年成为全省第二所省市共建高校,2018年成为海南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学院规划用地650余亩,教学条件优越。拥有50多个校内实训室,在全国各地建有30多个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有海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东盟语言与文化普及示范基地、海南省应用外语研究基地等机构。学院生活设施齐全,衣食住行便利。学院地处文昌市,乘坐高铁到海口仅需20分钟,乘坐汽车到海口只需45分钟。学生宿舍温馨舒适,配备空调设备和热水,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环境优美,运动设施齐全。校内即可观看火箭卫星发射,还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国友人交流,体验世界各国风情。学院现有英语、日语、韩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泰语、印尼语、越南语、阿拉伯语、缅甸语、柬埔寨语、马来语、老挝语、克罗地亚语、罗马尼亚语及保加利亚语等20个外语语种,涵盖外语、国际商贸、国际旅游、教育、艺术等共30多个专业。各语种专业按“外语+职业”的模式培养,形成了以外语专业为主体、商贸与旅游服务专业为两翼、人文艺术专业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一提升”的专业人才培养格局和各语种专业直接对接国际升学的特色外语办学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标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需求,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应用型外语人才储备和服务型人才保障。学院现有教职工400多人,其中外籍教师30余人,引进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外语教学专家、留学归国人才、商贸与旅游行业资深专家来校任教,培养了一批省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另聘有大批来自国(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和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能手。学院坚持与国内外高端企业深度合作,实行订单式联合培养外语(教育)、旅游、商贸和艺术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学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5%以上,就业领域涉及教育、商贸、金融、旅游、酒店、物流、交通、文化、IT、地产、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到迪拜、马尔代夫、新加坡、日本等国(境)外就业,学生工作能力备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持续扩大外教和留学生招收规模。2019年,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主动与英国爱丁堡学院探讨合作办学事宜,达成了以“嵌入式商务英语课程”为核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马来西亚、印尼、瑞士、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40多所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多类项目,为学院20个语种的学生,尤其是小语种的学生提供中外联合培养、国(境)外短期交流、带薪实习、暑假赴美社会实践、赴美游学及专升本国际升学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搭建了广阔的出国留学平台。学院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招收了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越南等国的留学生,形成了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学院与北外、北二外、上外、广外、广西民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提升办学综合实力。深化与海大、海师、热海院、省旅校等省内学校校际协同合作,构建“中高职本科”以及“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坚持以质量求发展,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为自贸港服务。长期以来,我院学生在各级各类翻译、演讲、技能、文体等大赛中屡创佳绩。近5年来,共荣获60余项国家级奖励(其中全国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和300多项省级奖励。我院学生文工团和礼仪队多次受邀赴港参加联谊活动;学生踊跃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各种国际盛会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院网址:http://www.hncfs.edu.cn招生热线:0898-63297756,63297715招生咨询QQ:2109154066,2841107679,2115268950,2821604392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2021-02-01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素有“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国际旅游岛海南省三亚市,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别具特色,毗邻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一线海景等风景名胜,是理想的学习生活之地。 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三亚第一所高校,现有旅游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城市管理系、达丽艺术系、公共教学部、国际部,开设旅游类、经济类、信息类等24个专业。学院依托北京法政集团的国际教育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已逐渐形成旅游与酒店类,信息与数字媒体类及建筑设计、财经、影视类等六大专业集群与服务中心,满足社会发展的高标准,高素质的人才需求。 学院秉承科学发展观,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追求卓越的发展观念,着力提升学院办学活力,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争创海南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国际化职业学院。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7年在民政部党组的科学决策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在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同时设在学院,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民政职业技能鉴定、民政政策理论和社会工作研究等职能。建院以来,学院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办学、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民政行业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使命,适应市场、开放办学,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民政事业发展及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被誉为“民政干部的摇篮”,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获得“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单位”、“中央机关文明单位”等20多项荣誉。 区位优势突出,教育资源丰厚 学院地处经济社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首都北京,建有燕郊和大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06亩。其中,燕郊校区占地310亩,建有体育馆、图书馆和包括部级重点实训室在内的10多个实训中心、60多个实训室,教学实训设施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现有在校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29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5%以上,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占80%以上,双师比例达70%以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先后有多名教师荣获“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奖”及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在建的大兴校区位于北京新兴的高校聚集区,占地596亩,建成后将是一所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为一体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新校园。 依托民政行业,专业特色鲜明 学院立足民政、面向社会,设有护理(全科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民政管理(彩票营销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救助社工、社区社工)、人力资源管理、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学前教育(0-3岁早教、普通幼儿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园林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7个涵盖民政各个领域、社会亟需的特色专业及专业方向,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多元,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坚持实行开放式办学战略,先后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行业机构建立“合作研发、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人才培养机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师生互访和培训活动,并探索实施“2+2”、“3+1”等多种学生赴海外培养渠道,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达98%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推荐专升本比率达15%以上、录取率达>7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绿色通道畅通,奖助体系完善 学院大力拓展各类奖励和资助渠道,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学院—社会”立体化的三级奖助学金帮扶体系。在校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入学奖(助)学金、贫困补助以及天津鹤童奖学金、德法利奖学金、天津医养奖学金、社会福利基金会、华民慈善就业扶助项目等20多项社会专项奖助。其中,最高单项奖励金额达8000元年,一学年可累计获得最高奖助额21000元。奖助学金面覆盖全院50%以上的优秀学生和100%的困难学生,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力保障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明确提出“民政要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学院作为民政部直属院校,是国家民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2021-02-01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商业大学和天津摩根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制四年。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是以管理学、经济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为主,兼有工学、文学等学科的多科性独立学院。目前,设有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经济贸易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艺术设计系以及思政课与基础课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等19个本科专业,已有在校生7200余人。 学院始终将培养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重视实习与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开辟广泛的就业渠道,多年保持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逐年提高,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座落在天津市第三高教区,毗邻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类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齐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拥有先进、齐备的实践教学设施。包括被天津市教委评定为“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学院评定的“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嵌入式与物联网实验室、网络实验室、金融信息系统实验室、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验室、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实验室、酒店管理业务实验室等。 学院图书馆备有各类中外文书刊资料,馆藏较为丰富,并通过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与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联网,实现了与天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为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面的拓宽、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学院严格的教学管理、严谨的教风学风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2021-02-01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200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科技大学和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独立学院,是全国首批接受教育部规范工作验收的三所独立学院之一。学校在天津市民办高校2017年办学年检审核中获评优秀,总成绩位列第一。学校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京津新城,占地1297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学校现设10个二级院系,7大学科门类,22个招生专业及方向。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实施“特聘教授”计划,聘请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科学院院士张学记,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曲选辉、隆克平,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群担任学校相关学科带头人,承担教学任务,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实施“名师工程”,聘请京津地区“双一流”、“985”及“211” 工程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任教。先后引进20名具有高级职称、担任系部主任或教学关键岗位的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 2人。学校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富有活力、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北京科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并实施以“应用型”理论教学、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生毕业论文连续四年在天津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中荣获“优秀毕业论文”称号。我校学子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我校学生智能车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机器人团队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活动中成绩突出。学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2018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7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各类奖项18项。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各行各类人才近15000人,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十三届全运会等大型活动中都闪现着我校学子的身影。学生每年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建校以来,累计共280余支实践团、72171人次开展社会实践。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丰硕,学生舞蹈作品《水姑娘》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舞蹈《映山红》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2018年舞蹈《梦回澜沧》再次荣获金奖及优秀创作奖。 建校至今,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获得广泛社会认可。相继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独立学院20强”“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中国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称号。学校的发展受到党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关注。学校正朝着一流独立学院的目标大步迈进。 新的时代孕育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热忱欢迎志存高远、渴望成才的青年朋友们报考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2021-02-01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照新型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院地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坐落于天津师范大学校区内,共享母体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津沽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同时秉承母体校天津师范大学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院于2005年成立并开始招生。学院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施行学分制管理,三至六年弹性修业年限,修满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学士学位,毕业信息与学位授予信息实行教育部网上注册。目前,学院有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近6000名在校生。学院现有11个教学单位,共有30个专业(方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分别归属14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数学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经济与贸易类,法学类,教育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天津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通过严格的教师招聘与遴选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各种优秀人才,不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缘、年龄和职称结构,构建了一支高水平、有爱心、重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占主讲教师的40.2%,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2%。强大的师资力量保证了课程质量以及实践、实训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现有三类教职工共计611人。一是自有专任教师192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学岗教师111人,自有专任管理岗教师77人,自有专任工勤岗人员4人;二是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任命和委派的管理干部10人;三是外返聘教师409人,其中退休返聘管理岗教师14人,外聘兼课教师395人。 学院成立之时同步建立学院党组织。目前,学院党委下设19个基层党支部,支部书记和支委全部由自有专任教师党员担任。组织关系在学院的党员共有237名,其中教职工党员150名,学生党员87名。 学院设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学生受益面达40%以上。根据国家及天津市政府有关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享受国家或天津市相关奖学金和助学金。 学院秉承天津师范大学严谨的治学风格,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截止目前,累计培养毕业生共11000余名,其中考取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人数为519人。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职业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天津市学校文艺展演等竞赛中均获得一、二等奖。几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国家各类竞赛获奖170余项,天津市各类竞赛获奖220余项。 学院始终将培养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鼓励学生创业,成立大学生众创空间,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于天津市高校前列,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应征入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对外汉语志愿者等。 学院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的教师培养机制,制定了科研工作奖励和扶助措施。学院教师和管理干部主持局级及以上课题50余项,院级课题480余项;发表论文66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70余篇;出版著作30部;教职工及集体获得局级以上奖励110余项;参加各类竞赛获奖30余项。 建院以来,津沽学院已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不断矿大,专业、学科实力不断增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院由初始阶段逐步向成熟发展阶段迈进。十三五期间,学院坚持“特色立校”的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注重内涵建设,以承担大众化教育为己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9 150 151
  • ...
  • 249 2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