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川旅游学院
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类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国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 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四川旅游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8年,被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作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传承中国优秀烹饪旅游文化,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烹饪旅游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主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红岭路459号,占地面积636亩。校园已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环境优雅、风景怡人。学校建有田径运动场、攀岩运动场、休闲运动综合训练馆、篮球场、排球场、高尔夫球练习场、沙滩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休闲运动体育设施。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400余人。设有烹饪学院、食品学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其中,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是我校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建立的全球第二家学院。学校开设有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酒店管理、休闲体育、旅游管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风景园林、商务英语、物流工程等25个本科专业,同时开办有中西烹饪、高尔夫等特色专科专业。学校建有2011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2011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川菜发展研究中心、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设计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等省级、校级科研教学实验机构。学校图书馆藏书98.3万册,电子图书62.07万册,形成了以烹饪、酒店、旅游和休闲运动为主的藏书体系。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89人,其中正高职称61人,副高职称167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3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中国烹饪大师8人,中国烹饪名师21人,川菜烹饪名师1人,中国烘焙大师6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与后备人选1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1人,四川省乡村旅游培训、规划策划专家8人,四川省旅游青年专家5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5人,四川省智力扶贫专家11人。学校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8个;省级本科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本科应用型示范课程1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办学,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之一。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法国杜盖酒店管理学校、法国保罗博古斯酒店与厨艺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与新加坡、阿联酋、卡塔尔、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合作,开展海外实习就业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全校师生凝聚智慧,勇担责任,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旅游本科高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对食品安全,对高品质旅游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四川旅游学院 2021-02-01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天一学院创办于1991年。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为我国首批、西南地区最早一所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2000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优秀学生实施跨校本科教育。2000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独立举办成人学历教育。200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推荐,教育部批准,与澳大利亚HOLMESGLEN学院合作举办中澳高等学历教育和出国留学教育,面向全国各省市招生。 学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倡导创新的办学思维,推行全新的办学模式,在高效的运作机制、科学的育人理念之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学十年来成绩斐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学业功厚 、综合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目前,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赢得省内外近300家外资、中外合资及知名私(民)营企业的广泛认可与重用。 学院地处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成都市(成都市龙泉驿区文景路116号, 设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500多亩,能同时容纳15000人;拥有较为完美的教学设备和生活服务设施,建有高档次的计算机房 ,共有计算机500 余台;设有四川省及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基地,全国信息技术及远程培训教育基地;建立有电子信息技术、通讯实验室5个;建有学生实习工厂多个; 现代化的语音室、图书室、塑胶运动场等均能满足在校学生需求,是广大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所。 学院始终秉持“质量立校、稳步发展”的办学理念,把高规格师资建设放在首位。十余年来,建立了一支430余名的“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省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10余人、外籍教师5人、正副教授70余人。2000年6月,教育部师资调研组一行7人来我院进行调研,对我院师资状况给予了高度评价。任课教师中4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在自己的师资队伍之外,学院还专门聘请知名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及学科带头人组成 更强大师资队伍,坚定不移地走专家治校之路,坚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未来急需品牌专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合作办专业、合作开课程 、联合促就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锻造和培养,教学质量连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茅,教师资源在全国1000余所非重点大学中排名第七位(《中国青年报》2000.6.8),成为全国民办普通高校中的佼佼者。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十年,重绘中国民办教育特色新版图!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2021-02-01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由昌平区政府举办,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始建于1984年成立,前身为北方交通大学昌平分校。2005年1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独立设置为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占地面积305亩,开设26个专业,建校以来秉承“办精品高职,创就业品牌”的办学理念,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办学导向。学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就业竞争力,强化专业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教育与专业证书培训有机结合的“双证书”培养方式,提高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院坚持“立足昌平,面向北京,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行业”的办学定位,为首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先后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广联达、京港地铁、北京建工、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北京住总集团、北京地铁、天职咨询、中国中铁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设“订单班”。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重点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学院、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招生咨询电话:010-89707874/80110996学校网址:http://www.jtxy.com.cn/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在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红土地上,在腾飞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风景美丽的梅岭脚下、赣江之滨,矗立着一所历史悠久而又朝气蓬勃的高等学府——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创建于1956年,前身为交通部南昌公路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为江西交通学院,1973年更名为江西省交通学校,1984年曾筹建江西交通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占地面积85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3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设有路桥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课部和成人教育部8个教学系部,共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物流管理、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43个专业。 学院办学环境优良,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 成立了融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的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创新了“五方联动、三层对接”的办学体制机制,有效推进了融教学生产于一体、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专业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学院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77个,各系部建有独立的、教学仪器设施较为完善的实训大楼,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近年来,合作企业累计向学院捐赠教学设备1000余万元,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和省级荣誉129项,其中2013年、2014年、2016年连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汽车营销”等赛项团体一等奖。学院是“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根据麦可思数据调查显示,学院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 学院不断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拥有一支由全国交通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省部级高校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注册岩土工程师、省部级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评标专家、道路运输行业专家、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专家、省督学和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学院紧紧围绕“交通”和“职业”特色,以汽车、道桥、城轨等重点专业为引领,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了“岗位需求引导、行企标准跟进、三方考核评价”、“系企合一、产学一体”等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加强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共有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4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0个,建筑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2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与企业共同开发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合作编写出版教材65部、电子教材5部。2014年,“专业企业一体,生产教学融合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校厂店三方协同,共育汽车后市场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两项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另有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服务行业,贡献社会。建有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具备交通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的江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桥隧专项资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等产教实体,与省交通运输厅共建江西省交通工程档案馆。依托产教实体,参与了多条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道改造,完成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检测、咨询监理308项,总产值3850万元。学院是国家海事局内河船员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驾驶培训学校被评为“全国百所优质服务驾校”,各培训机构共完成各级各类社会培训73000人次。学院是江西省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与省内外多所职业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对口支援与交流关系,开设了“西藏天路订单班”和“青海班”,为西部培养了一批交通建设人才。多次承办了全省民族运动会和全国蹴球邀请赛,得到了教育部、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建设成果得到了中国青年报、中国交通报、江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先后荣获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省文明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等称号。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努力奋斗!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上海唯一一所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全国文明单位,第一届上海市文明校园。 2002年,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上海市农业学校基础上建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7年。学院弘扬“尚农乐耕生生不息”的校训和校园文化精神,秉承“为农服务 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为上海农业培养了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上海农业战线70%的管理、技术人员为我校毕业生。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学院有松江主校区、浦东临港校区和松江泖港实训基地、奉贤海湾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448亩。 学院涉农专业体系健全,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农学专业大类,基本对接了上海现代都市农业需求。现设有植物科学技术系、风景园林技术系、动物科学技术系、农业生物与生态技术系、农业经济管理系、农业信息工程系、基础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等六系二部。开设了19个专业,形成以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及应用、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信息技术等6大农业特色专业群。涉农专业及涉农专业学生占比均超80%。园林技术专业为国家林业局重点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上海市高职一流建设专业。 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光明食品集团、地产园林等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上海市农科院、崇明区农委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企、校研、校政合作关系。学院与涉农企业的现代学徒制班和校企双主体合作班达到20余个。学院与丹麦、以色列、法国、匈牙利、中国台湾等相关农业高校和培训机构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和教师出国出境培训100余人次。 学院每年组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农业项目比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机维修、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艺术插花等项目上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院重视对接行业,职前职后并重,积极投身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培养,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技能鉴定近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及鉴定7000多人次。 学院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第一届上海市文明校园。获评“2016年度中国教育贡献突出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上海市职业资格鉴定所”等称号。学院所属农业部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站”。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坐落于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学校于1952年在天津建校,由河北省水利厅、交通厅、工业厅合办,校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水利学校之一,也是解放后全国最早独立设立的水利学校之一;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至保定市,升格为高等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更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70年迁至沧州市,更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016年3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再次升格为本科院校,重新命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201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占地550余亩,校舍面积近20万平方米,位于沧州西南高教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环境恬静优美。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条件优良。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馆藏纸质图书约65万册、纸质报刊2700余种、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1个;学校现有七院三部两中心,设本科、专科专业四十余个,涉及工学、管理学、文学3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专业为主体,水利电力专业为龙头,建筑、测绘、自动化、交通、机械、信息技术、经济贸易等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水利部示范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 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四百余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二十余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十余人。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有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平台3个,校内科研平台7个,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近年来,教师主持科研项目四百余项,出版教材、学术著作二百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千余三百余篇,主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咨询四百余项,获国家专利一百七十余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探索教育规律,狠抓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改革创新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题。每一个水院人将继续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优化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良性互动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为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2021-02-01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原石家庄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石家庄市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05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13年荣获“省会平安高校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2016年入选“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上位列全国第73位,全省第3位。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广播电视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并努力拓宽职业教育办学途径和服务领域,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的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学院设有管理系、经济贸易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食品与药品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艺术设计系、体育系、公共外语部、公共体育部、动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软件学院等九系二部四学院。同时,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6个,开设电子信息类、土木建筑类、装备制造类、财经商贸类、媒体传播类、旅游类等50多个专业,其中有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6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影视动画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为河北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了以博士、硕士和双师型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850余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1个,省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派驻企业特派员100余人。在选派教师出国进修的同时,还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 学院面向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17省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在籍生10000余人。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2017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89%。毕业生以其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就业率和专接本率一直在省内名列前茅。学院多次荣获“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称号。 学院办学条件充实。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余元。拥有覆盖全院范围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在线注册11000多用户,构成了覆盖全院的现代化教学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藏书丰富、信息量大,而且有先进的图书检索系统和电子阅览室。目前,图书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共计达100万册。建有2个共6万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学楼和2个技能实训楼,88个校内实训基地,18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建10余个研发中心(工作室)。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能为在校生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学院生活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大学生公寓、科技活动中心、球类馆、游泳池和高标准体育中心。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修身、博学、笃行”之校训,践行“求是、求精、求新”之校风,定位于“融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努力推进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办综合类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学院前身始建于1935年,具有85年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2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490人,“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学院设有农林与生物工程系、畜牧兽医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商务技术系、贸易与旅游管理系、艺术设计系、传媒艺术系10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部3部,开设农林牧医、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建筑施工、财经商贸与服务、艺术设计与传媒等6大专业群40余个专业。拥有国家骨干专业2个、省教改示范专业3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10门。建有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艺术设计、影视传媒等12个校内实训中心130余个实训室。与长城汽车、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中铁物流、中国网库、保定智慧农业联盟、大北农集团、保定广播电视台、保定市广告协会等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百余处。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河北省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总站培训鉴定基地”“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训认证IT专业技术水平测评基地”“全国电子商务工程师(CEBE)认证考试管理中心”“全国物流信息管理师(CLIA)认证考试管理中心”“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资质认定培训考试机构”等12个职业技能鉴定或培训考评机构,在校内可对31个工种进行直接鉴定。社会已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学生全部参加考试,通过率90%以上。学院被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院校双证书工作委员会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职业资格教学改革试点院校。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人才培养及各项工作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18年,传媒艺术系主任田建国教授主持的《高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连续多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10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学生组3项赛事,荣获动物外科手术赛项一等奖、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赛项三等奖、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赛项优胜奖。2011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4项赛事,荣获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荣获机器人技术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新城疫抗体测定赛项三等奖。2012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城疫抗体测定项目三等奖、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二等奖、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赛项三等奖。2013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信息安全赛项二等奖、高职组“东方美食”杯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三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三等奖。近几年,我院师生参加国家级竞赛,获特等奖3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46个、三等奖43个、优秀奖32个;省市级竞赛,获特等奖11个、一等奖97个、二等奖155个、三等奖161个、优秀奖62个、最佳创意奖3个,有3部学生作品入选创意设计作品全国巡展。卢艳颖同学被授予“第五届河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保定市第五届道德模范”“保定好人”称号。 2008年学院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10年被遴选为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4年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系被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8年10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学院牵头成立河北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担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5月,河北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天津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共同主办成立京津冀智慧物流校企联盟,我院当选河北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院被教育部遴选为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全省2所试点高职院校之一),被保定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保定市职业技术教育龙头学校”,被教育部、交通部确定为“全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河北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高校首批“就业训练基地”,学生工作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工作先进集体”,被河北省招生委员会评选为“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被河北省教育厅评选为“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被遴选为“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 学院连续多年被保定市委、市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和“精神文明单位”。校 训:笃学弘毅 经世致用 办学特色:工学结合,厚德强能,根植一线,服务社会。育人理念: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育能为重,全面发展。办学目标及定位: 立足保定、面向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围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经贸物流、文化创意、现代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区域主导产业,建设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级工和技师培训考核基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新技术应用推广中心,创办“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富有特色”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河北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拥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百强高校。学校自1950年开始招生,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以土木建筑类学科为主,工、管、理、文、艺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 学校坐落于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拥有“中国北方最美蓝天”美誉的塞外名城张家口市,占地面积810亩,建筑面积27万平米。现有教职工732人,其中专任教师61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3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6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在校生12760人,继续教育在读生9000余人。 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能源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数理系、外语系、信息管理系11个院系,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筑设计研究院及12个研究所,共有59个教研室,36个实验室和实验中心,2个实习工厂,校企共建163个实习基地和8个科研基地。学校图书馆藏书126.5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2.24万册,电子图书37.44万册,国内外期刊2094种。 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能源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数理系、外语系、信息管理系11个院系,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筑设计研究院及12个研究所,共有59个教研室,36个实验室和实验中心,2个实习工厂,校企共建163个实习基地和8个科研基地。学校图书馆藏书126.5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2.24万册,电子图书37.44万册,国内外期刊2094种。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工程硕士、艺术硕士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涵盖8个专业方向,共有39个本科专业、3个双学位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教育创新高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同认证,标志着该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专业先后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业教育评估。建校七十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为国家的建筑、设计、机械、电力、交通等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被誉为燕赵大地建筑业的“黄埔军校”。多年来,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学校多次荣获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02-01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 18 所之一)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 1 + 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成果暨“一校一品”体育工作示范基地,入选“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 50 强”,入选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高校( 13 所之一), 建设了中国 - 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分院。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现有天河、白云校区和集团化办学的荔湾校区,天河、白云校区占地 11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26 万多平方米。学校 1957 年创办为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 经历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阶段发展,1999 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教育,2002 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应用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体育艺术教学部和实训中心共 12 个教学机构。学校天河校区、白云校区、荔湾校区和各高职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6455 人。党建领导核心作用彰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落实党委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 “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并举,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一枢三联、覆盖全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紧密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特高”项目建设,奋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学校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1 个、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 个、样板支部 1 个,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 2 个。立德树人为本匠心铸才,“三全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和校园文化提升行动计划,“六位一体”筑牢和推进大思政工作,持续 深入实施“课程思政”。同时,通过实施和持续 完善“工贸职业技师”、特长奖、综合测评校内 奖学金和团内评估等四大奖学体系,通过“八个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工贸大讲堂、百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月、科技文化月、“双创一篮子” 工程等校园文化载体,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平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近 5 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奖项 253 个、省部级奖项 955 个,其中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 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 1 项、全国“互联网+”广东省决赛 1 银奖 4 铜奖、广东省“挑战杯”科技发明制造类特等奖 1 项、广东省“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 1 项。学校荣获“2017 年度广东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和“2018 - 2019 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师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和由企业技术骨干、企业行业专家担任的兼职教师近1350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9.32%,博导 2 名,二级教授 2 名,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省级青年珠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领军人才、省级高等职业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42 人。拥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1 个,省级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5 个。学校近年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14 项。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 2 项,省级奖项 44 项。在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基本建成并实施“三依托、三平台、三服务、三保障”的 4S 精准服务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模式,主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取得丰硕成果。2019 年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4 个;新增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9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9 项;学校拨入科研经费总量为千余万元,增幅达 107.62%;校企合作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共 30 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近 700 万元;技术交易和非学历培训项目近 1500 万元。教育教学改革一路前行,人才培养质量领先学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对接广东省规划发展的七大支柱产业、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和十大重大科技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专业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模具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 10 个专业群,开设了 44 个在校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 4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 2 个,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 3 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 3 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4 个,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9 个,省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8 个,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9 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专业4 个。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单位),与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中职学校、行业协会和20 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协同共建了 5 个新工科特色产业学院和 1 个创新创业学院,建成 7 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 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2016 年学校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7 年获广东省地质科学技术二等奖1 项,2018 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2019 年 1 项科技成果入选广东高校高质量科技成果库,2 位教师荣获 2019 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实训实习场所条件优越,德技兼修知行合一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 25 个,实验实训室 183 个,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1 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4 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11 个以及省级公共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协同育人中心。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 792 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 10 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19 年学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0012.3 元。学生依托职教集团 108 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同时,通过健全校内实训、校外学徒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工”与“学”交替结合、双主体分段育人机制,融合强化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培养。2019 年学校共开设 32 门实习任务,共有 7615名学生参与实习,全校顶岗实习单位 1500 多家。优质国际专业标准引进,职教中国品牌输出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与香港职业训练局、澳门科技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德国 F+U 教育集团、英国尼思港塔尔博特学院和韩国东国大学等境外教育机构共同探索学历教育、学生互换、教师交流、学分互认、海外实习、国际专业认证和举办国际竞赛等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把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来”。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 IEET 工程及科技教育专业认证;与英国林肯大学合作的中英低碳设计教学实践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2019 年度广东省重点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资助。近年来,选派教师赴境外学习交流 300 人次,选派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 330 人次,学生参加国际视频交流会议约 700 人次。学校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协同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13 所之一),举办“一带一路”国家参与的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有色金属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人才培训论坛,协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非洲赞比亚建设了中国 - 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制定导游专业“中国标准”,编写工业汉语教材, 选派优秀教师赴赞比亚开展教学实践,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到校培养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专业招生形势持续向好,协同培养升学有道学校贯彻落实《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年)》,面向 16 个省(市、区) “阳光”开展普通高考招生和在本省实施学考招生,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嘉应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开展三二分段培养、专插本在校协同人才培养,在广州、深圳、惠州、梅州、肇庆、揭阳、湛江等多个地级市多所中职学校、教学点开展 “3+2”中高职贯通培养、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和退役军人学历提升等协同人才培养,搭建起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等方面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立交桥”,打通学生学习上升通道,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学校还招收赞比亚、印度尼西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学历留学生, 协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赋能“一带一路”。学校现有 1 个鉴定机构,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近 2 万人次。学校在 2019 年成为国家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 院校,目前已共获得 8 个“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学校招生吸引力持续走高,第一志愿投档率连年均达到 100%,录取分数稳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双创”氛围浓厚生机勃勃,就业创业稳居前列学校建有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开设公共必修课 2 门、选修课 6 门,实施学分制管理;学校加强 “双创”团队建设,实施“双创一篮子”培育机制,完善激励制度, 将创新创业大赛与质量工程有机融合,实现双创实践活动全员覆盖。学校牵头发起 “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当选“联盟”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携手企业成立“创新协同育人中心”和“万讯创新创业学院”,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共建首批 “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多元育人平台,高质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并成功孵化 3 项学生创业项目,24 项新入住孵化基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确立 28 个培育项目。2019 年度在校内举办 260 多场次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举办或支持的 1391 个项目组大赛,5424 名学生参赛,荣获第五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 1 项、铜奖 2 项、优胜奖 5 项;荣获“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 荣获“中国移动互联”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全国一等奖,广东省赛区高校金奖,粤港澳大湾区竞赛优胜奖 1 项。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学校承办广东省 2020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综合类高职高专专场”。2019 年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约 26000 个,供需比 5: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92%,总体就业平均起薪为 4456 元,名列省内高职院校前茅。2019 年毕业生母校满意度高达 99.5%,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 94.88%。大学生创业率远超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学生资助体系“六位一体”,求学成才前途无忧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一二三四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学费补助、建档立卡学生学费减免、应征入伍及退役学生学费减免等“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完整的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启“绿色通道”,实施健全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落实学业、技能、就业帮扶举措,持续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实现经济保障型向促进发展型转变,鼓励和鞭策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成才之路保驾护航。2019年,我校奖助学生总人数达1.2万人次;校级(含)以上奖助贷总金额达2541.8万元。其中:各级各类奖学金金额近507.4万元,获奖覆盖面近40%;各级各类助学金获助学生达5188人次金额达769.25万元;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资助达885人次金额超692.87万元;校内勤工助学4241人次,学校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如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员,实训室管理员,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固定岗位月薪550元,临时岗位薪酬18.75元/小时;校内特殊困难补助共20人金额达6.9万元;各级各类学费减免获助学生达578人次金额达427.88万元。其中,精准扶贫资助330人金额达190.19万元;应征入伍资助165人金额达190.95万元。2020年对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给予1000-3000元的特殊困难补助。2019年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100%,40人通过专插本考上本科院校。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7 168 169
  • ...
  • 249 2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