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武汉工商学院
武汉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十余年建设,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成为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单位、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湖北省文明校园等。 一、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毗邻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市重点开发的科研教育、生态体验、休闲旅游区域,具有不可多得的交通、环境和产学研一体化优势。学校设置有10院1部,39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4万余人;占地面积82.7万㎡,校舍面积32.9万㎡,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智慧校园信息化程度高;教学基础设施优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建有一流的大型综合实验中心和图书馆,馆藏图书236万余册;公寓式学生宿舍均配备有空调和24小时热水系统。 二、办学思想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型发展为契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秉承应用型、多元化、开放式、高质量的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工商大学。 三、学科专业 学校学科结构以新工科、经济、管理为主,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打造了现代商务服务、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环境与生物工程、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等应用型专业集群。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集训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门省级精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湖北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 1个国家级人才集训基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1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电子商务学院。 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 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电子商务、新闻学。 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闻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 5个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环境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 4门省级精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营销、计算机基础、品牌形象设计、物流管理概论。 2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荆楚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物联网工程专业)。 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环境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家事易现代物流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长联制药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四、教学特色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营造了政策引导教学、领导重视教学、制度规范教学、经费保障教学、全员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近三年,主持完成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5项省级教改项目;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核心课程建设,构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4项教学成果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学校以特色实验班为示范引领,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打造人才培养特色。设立了品牌设计创新实验班、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班、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创新实验班、会计精英创新实验班、数字新闻传播创新实验班、电子商务IPM创新实验班、环境监测创新实验班、“互联网+”物流创新实验班等。这些实验班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实施“通识教育+跨学科(专业)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学生梦想助力。特色实验班人才培养成果频现,如电子商务IPM创新实验班学生近3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省级奖30多项;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创新实验班近3年在“蓝桥杯”大赛中荣获国际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0多项。 五、创新创业 学校创新创业成果突出。构建了双创教育新模式,营造了良好双创生态,实施三维驱动,即以专业集群及创新实验班为示范,驱动双创教育普及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科研创新平台为载体,驱动双创教育成果化,促进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驱动双创成果产业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五化”改革,即系统化开设双创课程;常态化开办双创讲座;模块化设置双创项目;普及化开展双创比赛;多样化开展学业评价。 学校专设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设立专项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立创新学分,认可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建有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对比较成熟的项目进行孵化。拥有65个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特区”等荣誉称号。 六、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由资深教授专家领军、拔尖人才担当学术带头人、优秀人才担任学术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37.6%,硕、博士教师占71.1%,“双师型”教师占34.5%。学校还聘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业届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一批国内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校长、政界和企业界管理专家等组成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 七、科研服务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服务教学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4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6项,承担社会服务项目90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商务部发展研究奖等科研奖项58项;出版学术著作58部;发表论文1639篇,其中SSCI、SCI检索论文38篇;申请国家专利175项。学校“现代物流与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成为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及大孔脱氮树脂深度处理”集成技术工艺被国内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报送的舆情信息被中央领导批示达50余篇。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力支持了人才培养。 八、国际合作 学校不断扩展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与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多所高校合作,借鉴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建立“分段培养、学分互认”等多种合作模式;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立新丝路国际学院,与沿线63所高校建立联系,开展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与汉语培训项目,同时积极推进留学生专业学历教育;开设有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世界语方向)定单班,被国际世界语经贸组织授予“亚太世界语经贸教学基地”称号。 九、校园文化 学校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设有“弘德讲坛”“博问讲坛”,开展校园“七彩”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月等特色活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全国啦啦操实验高校”“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高校”称号,晨星啦啦操俱乐部被授予“全国啦啦操五星级俱乐部”(全国民办高校仅此一家);在团中央学校部主办的“镜头中的三下乡”评选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邓丽班”专题教育活动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武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中成绩突出,获评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十、办学成效 学校内涵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历年来为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应用型合格人才。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排行榜中,学校位居2018中国一流民办大学排行榜第1位、2018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第14位;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及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00余项。 学校的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受到“中国创意产业之父”、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的亲切关怀,厉无畏先生受聘担任荣誉校长;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教育厅原厅长陈安丽,湖北省原副省长郭生练,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等来校指导考察,充分肯定了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学校获“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被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全国企业优秀职业和技术人才十佳培育基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特色教育理念示范性学校”。
武汉工商学院 2021-02-01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创建于1952年,为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现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100所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院位于郑州中牟县城,占地面积1418亩(目前分为五个校区),新校区1300亩已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并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13513万元,图书馆藏书100万余册。现有教职工939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61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82人。校外兼职教师49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职教专家、省教学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等25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师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级成果一等奖等教研科研成果奖励338项。学院现设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牧业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全日制高职专业61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国家骨干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在课程开发建设上,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建成了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在校生19200人。 学院是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会长单位、河南省农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学院实训基地是“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近年来,学校利用高新科技园平台,研发农作物及蔬菜、果品新品种30余项,获得食品、饲料、兽药等新产品专利67项,通过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在示范推广中形成了“园区+基地+农户”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校66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2万余人,培训各类学员28万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两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即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国家十大功勋育种家)、小麦育种家茹振钢等一批知名校友,为河南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给予了厚望,李克强同志为学校亲笔题词,寄语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张德江同志到学校调研,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学院分别被教育部、农业部、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先进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优秀培训机构”、“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发布的《2017年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600强)》显示,学校在全国1346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45位,在全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三,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三,学校已跨入全国职业教育先进行列。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2021-02-01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专科学校。学院创建于1976年,先后荣获“河南省最具特色的十佳职业院校”“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单位”“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等荣誉称号。四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十余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商界翘楚、行业精英,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位于郑州市西部,是河南省园林单位。学院占地1395亩,校园绿化面积62.4%。校内环境宜人,四季常青,漫步校园,绿树成荫,芳草青青,鸟语花香,如入画中。诗情画意的花园式环境,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殿堂。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应用培训基地。现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现代管理系、汽车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软件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大众传媒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等12个教学系(院、部),开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梯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等52个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两个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831人,其中专任教师704人,博士、硕士以上学位493人,占比达70%,教授、副教授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12人,占比30%,双师素质教师599人,占比85%,辅导员均为中共党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央直接联系的驻豫高层次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学者、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省科技功臣、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生物医药科技界的领军人物、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42人次,省市级教学团队9个。建成工业机器人、3D打印实训室、焊接虚拟仿真综合技能实训室、云桌面实训室、组态技术实验室、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室、基因工程实训室等实训室13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国家级示范性实训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图书馆藏书120万册,建成了省内领先的现代化数字资源及服务平台。 学院在校生近15000人,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科研、实训、服务”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多种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全国近500家知名企业签订用人协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近年来,学院以国际化、开放性的视野,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的教育专家、教育机构开展深度交流,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电气工程学院等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办学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国家、省内外领导、专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先后到学院参观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亲临学院视察并为学院题词“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莅临我院视察工作,对我院的办学特色和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凝心聚力抓内涵,锐意创新促发展。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起点谋划学院未来发展蓝图、大格局开展顶层设计,为实现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是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民办普通高校,隶属于郑州少林塔沟教育集团,由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刘宝山先生创办。学院坐落在中国武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登封市,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武术为特色的普通高校,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 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和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重点培育项目。 学院坐落在世界功夫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登封市,位于中华文化圣山嵩山南麓,毗邻 207 国道、郑少洛高速和郑登快速通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1687.62 亩,拥有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和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4人,外聘教师103人,教职工人数567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占比 20.1%,研究生占比38.6%。 学院自 2007 年以来先后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开展联办本科项目。学院现有 10 个系(部), 40 余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其中,省级品牌专业 9 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4 个、省市级示范实训基地 2 个、市级重点专业 1 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市级精品课程 2 门。学院现有在校专科生3902人,联办本科生647人。 学院坚持“武术为根、文化为魂、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河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武术教育产业、武术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产业和国防与安全领域为四个服务方向,实施“专业 + 武术 + 外语等通识课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文武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路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每年向孔子学院、部队和地方输送大批人才,毕业生以文武双全、德艺俱佳的口碑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5% 以上。 学院以武术为特色,以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截至 2018年 10月,学院已经成功承办了 15 届国际学生汉语武术夏令营(秋令营)、接待了 30 余批国(境)外校长团(代表团),数千名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校长和师生来校交流学习;先后向美国、泰国等 17 个国家外派汉语及武术教师 500 余人次;陆续编写了《快乐武术学汉语(中英文对照)》(共 12 册)、《传统少林武术套路集成(中英文对照)》等一系列武术文化著作;学院“武林汉韵”巡演团先后随国家主席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国家汉办等部委领导到联合国总部以及意大利、日本等 14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文化巡演,受众百万余人,曾被评为 2013 年第八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优秀办学案例之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成为 2013 河南涉外涉侨十件大事之一;学院师生与集团学员一起多次参加奥运会、青奥会、亚运会等开闭幕式表演活动,先后 15 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学院以武术为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河南省和国家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 2017 年 4 月,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的全球孔子学院首家“中国武术中心”的顺利揭牌;9月与坦桑尼亚签署教育项目合作意向书等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全省民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民办教育办学先进集体、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教育系统平安院校建设先进单位、郑州市民办教育十佳单位、郑州市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郑州市无邪教示范单位和河南发展(成长)最快的院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将继续坚持“武术为根、文化为魂、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厚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为建成一所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特色院校而努力奋斗!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于2000年8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原恩施教育学院、恩施财校、恩施工校、恩施农校、恩施林校、恩施供销学校、恩施机电工程学校、恩施体校等八所大中专院校合并组建,是湖北省党政干部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摇篮。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7年,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 学院所在地——湖北恩施,抗战时期为湖北省政府和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位于神奇的北纬30°,有“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之称,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1%以上,是武陵山区交通枢纽,航班直达国内主要城市,近50对动车开往全国各地,境内通车高速公路和铁路8条,在建、规划高速公路和铁路14条。 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优秀学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国职教学会少数民族职教专门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协作区高职高专校际协作会长单位。学院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 “数控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四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生物制药三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0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50人,教授、副教授17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聘请国务院参事刘志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等近200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设有经济管理系、电气与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科学系、旅游系、体育系、公共课部、思政课部、中等职业教育部等11个教学系(部),开设会计、旅游管理、畜牧兽医、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40个专业,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1.1万人,历届毕业生均已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全国各地就业。 近年来,学院全力打造“武陵山区现代职业教育中心、西部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全国硒人才培训和硒文化传承基地”,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产业、面向世界,全面开放办学。与近百个省、市(州)直部门深度对接,已开办全科教师班、国防兵员班;与国际国内近千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已联合开办经理班、高管班、工程师班等冠名班近50个;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外知名大学全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而设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学院坐落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东接武汉,西望三峡,南濒长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学院通过65年的辛勤耕耘,尤其是近10年的改革创新,以良好的育人环境、综合办学实力和敢为人先的卓越追求迅速崛起。现拥有“数控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三个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及会计电算化和服装设计两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团委被团中央命名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楚天技能名师”18个。200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0年被湖北省旅游局确定为首批“湖北省旅游人才开发示范试点单位”;2013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为2011—2012年度省级文明单位。2015年,学院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改革试点单位,以及全省首批进行“3+2”专本联合人才培养试点的10所高职院校之一。 学院设有机电(汽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医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生物化工学院、学前教育系、公共基础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会计、旅游管理、市场营销、护理、广告设计与制作、服装与服饰设计等47个专业。其中,会计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占地面积1900多亩,建筑面积30.8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38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726人,教授24人、副教授322人,博士、硕士65人,双师素质教师达59.8%以上。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 学院馆藏纸质图书40万册、电子图书5000多GB,拥有2000多台计算机、千兆校园网、50个多媒体教室、89个各类专业实训室和170多个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一所集医、科、教于一体、开放病床552张的地市级附属医院。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荆州,对接壮腰工程,面向湖北,辐射两湖平原,服务全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日益凸显“开放办学、校企互动、知行合一、实境育人”办学特色。 学院学术氛围浓郁,教科研成果丰硕。近10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63篇,出版专著、教材435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90项,担任各级各类学术团体领导职务78人。获国家专利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论文奖励363篇、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中黑糯玉米、兽用退热栓、彩色棉、富锌无铅皮蛋、爱心助力车等10多个科研项目成功研发和推广,有效服务了荆州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兴市战略。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注重发掘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特长。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大学人文精神,鼓励学生成人成才。近几年来,学院涌现出寒江救人的英雄麦热达尼·如孜,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的张梦珩,在全国软件大赛中一举夺魁的王靖等先进典型。 学院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认真选拔并扶持大学生“金种子”创业项目,免费拿出多间门店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定期举办供需见面会,坚持以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建立对口稳定的就业基地,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了“进出两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17年,学院被确定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就业工作成为湖北省两家免检地市高职院校之一。 荆州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举全市之力积极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并将学院列为荆州高职教育的排头兵。 2017年,学院国际合作实现重大突破,中德汽车检测与维修合作项目获得省教育厅批准,先后与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韩国江陵原州大学达成合作协议。目前,学院正举全校之力,积极创建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 会当水击三千里,长风破浪正当时。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再次扬帆奋进,努力驶向辉煌未来。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 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是由有50余年办学历史的自治区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新疆伊犁畜牧兽医学校、伊犁农业学校和伊犁农牧机械化学校合并而成。学院占地面积1300余亩,学院建筑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万册。学院设有动物科学系、农业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商学系、基础部、信息技术中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图书馆等教学、教辅部门。学院有60个教学实验室,3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运动场地面积达6.4万平方米,体育设施较完备。 学院现有教职工522人,专任教师312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9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51人,双师型教师占50%。 学院开设有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园林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旅游管理、电气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8个高职专业和20余个中职专业。 学院开设有普通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普通中职,函授大专、本科的学历教育,并常年开办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学院还设有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56站和自治州第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近年来,我院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先后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院校合作,促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学院不断改革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学院树立“出口畅、进口旺”的招生就业理念,加强就业推荐的工作力度,根据毕业生情况和社会用工需求,积极深入社会,加强与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就业中介组织的联系,全方位为学生就业开辟渠道。所有专业均实行定单式培养,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我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3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阿克苏地区行署管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综合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指定的西北五省首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是南疆唯一一所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391.6亩,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6.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5563台(套),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8715.14万元;校内实验(实训)室数量139个,实验实训室总面积15342.4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6888.36万元。开设医药卫生、农林牧、财经、文化教育等12大类的31个高职专业,护理、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等4个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本科专业。打造医疗康养、纺织服装技术、现代农业与经济、文化教育等4个重点专业群链,自治区级特色专业5个,其中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指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院建有混合所有制厚溥互联网产业学院。学院在编教职工527人,专任教师43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5人,博士4人,副高以上职称33人,“双师型”教师130人。学院在校生9155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自治区教学能手2名,地区拔尖人才4名,科技英才3名,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183项;荣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7个、自治区级标志性成果127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社会满意度保持在92%以上。二、办学优势●国家公办普通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联合开展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指定的西北五省首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产业园区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 “四年制应用本科”和“五年制应用本科”试点院校 三、资助政策奖学金:“高校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生,“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校励志奖学金”6000元/学年;中职国家奖学金6000元/年生。助学金:“高校国家助学金”一等4300元/生/年、二等3300元/生/年、三等2300元/生/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高校助学金” 一等3000元/生/年、二等2000元/生/年、三等1000元/生/年。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办理外地学生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为贫困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保证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四、就业前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人格、人品培养。与疆内外众多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就业协议,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多形式稳定的就业渠道。由于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五、联系方式地址: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温宿镇学府路041号网址:http:/www.akszy.com联系人及电话: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各系专业咨询员及联系电话一览表 系(部)专业联系人及电话医学系护理、助产、临床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刘洁老师 13999065540 申细花老师13364877664 人文教育系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吐尔洪•恰瓦尔老师18309978887 阿不来提•艾合麦提13199747131经济管理系会计、 旅游管理、建筑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周焱17881686628 陈冬梅18222701882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王晶13999068989 阿里亚•玉苏甫13899223099信息工程系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王思远老师 18809970768哈力克•麦麦提老师 13899216299生物工程系畜牧兽医、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唐敏老师18040706677祖丽胡玛尔•赛买提老师13899235622 体育系体育教育李刚老师 18999075877 艾孜孜江•卡热老师 17809977899艺术系艺术设计、音乐表演艾尼瓦尔•麦麦提老师13565153033纺织工程系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李海燕老师 13399050818 周继琛老师 18419221275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王冰老师13576095842 余晓刚老师 18070113126 卢庆军老师 15999221981高雅老师 18999679726 阿达来提·亚生老师13319970985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原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84年,最初由重庆市高等教育老年工作者协会举办,是重庆市首批高职院校之一。2005年6月,转由重庆鸥鹏实业有限公司举办,2008年11月更名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020年5月更名为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学校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大学城,占地903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万余册。校园廊亭水榭,绿树成荫,建筑恢弘大气,形成“一环、二路、三广场、四亭、五廊”的景观特色。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城规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房地产商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8个二级院(部),有全日制在校生9500余人,教职工560余人,专任教师48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300余人,高级职称160余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上海东方明珠设计者)、魏敦山院士等专家,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以建筑现代化为主线,以绿色建筑智能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信息化为重点,构建了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为特色的土建类、以工业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装备制造类、以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为特色的信息技术类、以跨境电商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类和以环境及文化创意(以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为特色的设计艺术类五大专业群。共39个专业。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与企业共建了满足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型结构、装配式建筑、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筑设备与智能化、建筑信息化、艺术与设计、经济管理以及基础实验等10大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校内实训室156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大力推进“办学定位与行业发展相融合、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融合、教学人员与专业人员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融合、理论实践与行业转型创新相融合”(“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2019年,全校师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0余项,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国赛区决赛一等奖等。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起成立了重庆建筑科技(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与德中洪堡工业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及产业化生产基地;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全球顶级研究机构)共建重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中心;与全球3D全彩打印领导者—以色列Stratasys公司共建“中国—以色列Pantone认证3D全彩打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美国Cloudera授权大数据培训基地共建大数据学院;与北京云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汉沙等企业共建了虚拟现实技术中心;与阳地钢(北京)装配式设计研究院、中兴教育、华龙网、猪八戒网、华数机器人集团等1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协会、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等实施合作办学,实施“2+2”等学历或技能联合培养。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已发展成为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虚拟现实应用培训中心、重庆市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与体感设备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中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基地(人才培训类)等;被评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高校章程建设试点学校、高校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成效突出集体、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等,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育创机器人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 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唯一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学院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经验,是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新校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段1777号,总占地面积830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60万元,固定资产83833万元。新校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使学院办学充满活力。 自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学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自强博爱,严谨勤勉,合作共进”的办学精神,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院校等称号。 学院现有六系:会计系、艺术系、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农业工程系(生物技术系);一个二级学院:电商管理学院;两部:素质教育部、中专部。设有图书信息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教辅部门。共开办52个专业,常年招生专业达到41个,实现了与内江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学院现有教职工572人,专兼职教师42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16人,“双师素质”教师320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3人,“内江市第四届科技顾问团顾问”2人。 学院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一大批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优秀企业家和各级领导。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学院教师参研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28项、市级课题41项,院级课题177项;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论文186篇,EI检索论文4篇,高校学报19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49部,获得国家专利12项;学院教师开展“立地式”科研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学院注重与企业深度结合,搬课堂进工厂,共建“厂中校”。与7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当地企业提供了一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发展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内江市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内江市党员技能培训基地、内江市汽车零配件生产研究培训基地、四川省旅游艺术科研教学基地。 学院设有经国家劳动部批准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省劳动厅批准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开展60项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考试工作,学生在毕业前可在校内参加技能等级鉴定,取得“双证书”。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帮助有志学生进一步深造。 面向未来,学院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为契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团结拼搏,推动学院全方位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6 97 98
  • ...
  • 249 2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