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谷朊粉改性及小麦肽的制备技术
谷朊粉又名小麦面筋蛋白、活性面筋粉,是小麦淀粉生产的副产品。项目获 得了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改性谷朊粉的制备方法;采用酶膜耦合连续反应来制 备小麦面筋蛋白源肽;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功能性质及其阿片活 性,并建立了一种酶解小麦蛋白制备小麦蛋白源阿片活性肽的方法。 创新要点 对蛋白质可控酶解得到高活性的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采用酶解-膜分离耦 合技术来制备小麦面筋蛋白阿片肽的建立与完善;新型脱盐方法和利用电荷效应 进行膜分离技术的确立。 
江南大学 2021-04-11
废纸及生物质纤维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生物质材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和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利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开发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基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纸包装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制备的材料用以替代木材和黏土等材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利用废纸、黏合剂和生物质纤维原料(各类农作物秸秆粉末等)采用挤出法加工一种一定截面形状的型材,可进行多种后期加工,可制成包装构件、包装型材和轻质墙体材料等,生产工艺先进,技术方案新颖,生产效率高。 关键技术 项目成果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 (1)基于挤出工艺的原材料配方研究。通过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解决了一般生物质材料难以挤出加工的瓶颈,实现了连续挤出加工。形成配方方案一套; (2)基于废纸和生物质材料的型材制备技术方案研究。开发完成主要技术装备方案,设计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成型模具一套,可较好实现材料制备。相关设备方案经细化和放大即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3)为满足挤出制品后期加工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复配表面施胶剂,可用于制品的表面处理以及覆面材料的粘合,以利于加工制造外观美观、综合性能优越的型材成品。形成专利配方一套。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获得发明专利 3 项: ZL 201410097780.6,环保生物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2105235432,植物纤维发泡包装板材及其加工工艺和模具; ZL 201310583602.x,复配表面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项目成熟度 该项目已完成实验室成果,成熟度 8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该项目期望以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方式进行进一步转化,预期投资额 500-700 万元(不含厂房)。其项目成果、技术方案在国内包装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方面属领先地位。 项目产品属材料制备基础技术;可用于不同生物质原料的连续式挤出加工处理,后续跟进各种最终加工工艺以制备不同生物质基型材。预期应用领域包括包装辅材、建材、家具。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大型复杂构件近净省力成形技术及装备
采用局部加载增量成形大型复杂构件可有效减少成形载荷、提高材料成形极限、拓展构件成形尺寸范围、提高设备成形能力,是采用难变形材料的大型复杂构件近净省力成形的有效途径。揭示了大型复杂构件局部加载成形过程的加载状态并建立了下材料流动解析模型;发展了适用于大型复杂构件三维坯料设计的解析-数值混合方法;构件了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获得相同装机功率下远大于整体加载成形的成形能力。工艺理论已形成系统,且技术成熟度高,撰写综述论文发表于国际 SCI 期刊,已在实现局部的液压系统方面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冲击脉冲体制的UWB精确定位系统技术与应用
在国内率先研发出UWB高精度定位系统,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厘米量级精度、产品级解决方案的主动定位系统技术。该技术的理论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技术成果已获得发明专利20项。系统性能达到了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cm,垂直定位精度优于20cm的国际同类技术性能指标。成果已在多个行业开展应用示范,并取得成功验证。在近两年的推广应用中实现了一千多万的销售收入。该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可满足广泛行业和领域的高精度定位服务需求。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蚯蚓技术资源化处理分散式污水污泥的应用
本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及污泥处理的现状,结合蚯蚓的生物生态学特点,基于蚯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学原理,采用“蚯蚓生物滤池+蚯蚓堆肥”联合对分散式污水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理与处置研究。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填料的级配,提高其污染物降解及原位减量污泥的工艺性能,使其净化后出水满足《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水作作物和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类别的灌溉标准;对蚯蚓生物滤池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蚓粪污泥进一步发挥蚯蚓对污染物稳定及无害化的特性,采用蚯蚓堆肥技术稳定化与无害化处理蚓粪污泥,堆肥后泥质满足《污泥农用规范《CJ/T 309-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的标准,为解决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置的难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项目负责人所在研究团队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等生物处理技术方向上开展了 10 余年的研究工作,自 2010 年以来,相继获得“2010 年国家星火计划”、“ 2011 年国家青年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的资助。申请人自 2004 年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致力蚯蚓生物滤池技术的工艺优化与机理研究。工艺方面主要集中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泥的同步处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蚯蚓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处理相比于其他工艺具有经济节约、管理方便的突出特点,尤其是污泥的产量少对于分散式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更是提供了有利的解决途径。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申请人熟悉该工艺的运行控制参数与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建设的上海嘉定和四川青川县马鹿乡“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示范”运行良好。申请专利 1 项,授权专利1项。 本项目基于蚯蚓的生物生态学特点进行污水与污泥的生态型转化,工艺技术中无需传统生物处理中的曝气设备,也不会产生常规生物滤池堵塞的问题,因此,具有经济节约,技术高效,管理方便,基建及运行费用低等主要特点,在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污泥的资源化处理与处置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本项目合作的上海泓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及设备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环保公司,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废水预处理、生化处理、含盐废水浓缩及零排放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以及建设部颁发的环境工程专项工程承包资质、设计资质和环保部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综合实力位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长期以市场为导向,贯彻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工程和设备产品为两翼的发展战略,能够根据客户特定需求,结合专业水准开展针对性的研发工作,提出先进而创新的系统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可以为本项目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与设备支持。
同济大学 2021-04-11
网格资源管理与优化的虚拟超市技术及其应用
网格技术是高性能计算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旨在将分布的计算资源通过高速 网络链接起来,为高性能计算提供资源。项目“网格资源管理与优化的虚拟超市技术及 其应用”借鉴超市运营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网格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符合网格特 征的全新模型与方法,促进了动态的、多机构虚拟组织中的协同资源共享与问题求解, 推进了网格资源管理与优化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本项目借鉴超市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虚拟超市模型的资源管理与优化的隐代理模式, 弱化传统网格代理的作用,为用户任务提供了统一的资源视图,突破了传统代理模式造 成的资源管理、访问的瓶颈,显著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网格的工作效率。借鉴超市 销售模式,发明了基于资源推介视图的网格任务自主调度技术。增强网格资源服务流程 的异步并发性,建立面向任务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借鉴超市结算模式, 发明了基于 QoS 的网格资源服务的多队列优选通道技术。构建网格资源服务流程的优化 选择机制。借鉴超市导购模式,发明了语法和语义相分离的插桩模板库;发明了基于通 用类型系统的交互式调试和可视化分析技术。本项目基于虚拟超市技术,发明了全局路 网动态交通流负载均衡模型及诱导方法。实现了全局性、实时性、动态性和优化性的交 通导航。 以上研究成果在取得 4 项专利授权、2 项软件著作权的同时,成功地应用于交通信 息网格中,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区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经济效益。另外交通网格还得到国外网格权威机构、知名公司及科研院所的肯定和认可, 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同济大学 2021-04-11
微波提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中药成分复杂且很多贵重的有效成分含量极低,只有微量甚至痕量。因此,有效成分的 提取分离是中药开发的关键工序。发展中药提取技术有助于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降低能源消 耗,缩短生产周期,稳定产品质量。微波提取又叫微波辅助提取,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 提取技术,即用微波能加热溶剂,从药材中分离出所需化合物,是在传统提取工艺的基础上强 化传热、传质的一个过程。微波提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被誉为 “绿色提取技术”,并已成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 本课题组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阔叶十大功效中的小檗碱、黄芩中的黄 芩苷、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积雪草中的积雪草苷、墨旱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小试工艺过程,并 对青蒿素、黄芩苷、绿原酸、黄酮的微波提取过程进行了中试放大研究。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微波提取技术,不仅提取效率高、产品纯度高、能耗低、操作费用少, 而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广泛应用于中草药、香料、食品、化妆品和环境等领域。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神经网络技术在复杂腐蚀体系中的应用
1997年欧盟轮执主席国葡萄牙提出开展《腐蚀失效分析方法在工业装置中的应用》项目的构想,由葡萄牙、中国、巴西、荷兰和澳门五国及地区联合参与项目提案,立项为“尤里卡计划”(EU1746),之后合作建立腐蚀失效分析案例的超文本电子图文集,采用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技术对腐蚀失效分析案例进行处理,开发一种智能化的计算机支持工具,对运转工厂进行安全分析,对失效和损伤的部件和设备进行失效分析。后又针对石化装置的腐蚀特点开发了此项目。   ① 第一次大规模地收集石油化工企业的腐蚀失效分析案例,输入超文本电子图文集Atlas中。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案例数据库。   ② 编制了专家系统案例分析框图,对石油化工几种典型的腐蚀失效开裂模式的预测进行了框图分析,提供了一种很有价值的分析方法。 ③ 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构件的腐蚀环境、材料状态、运行环境与腐蚀状态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可以进行腐蚀趋势预测,并可应用于设备寿命评估。 大规模地收集石油化工企业的腐蚀失效分析案例,采用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腐蚀趋势预测和设备寿命评估。 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手段如:超文本电子图文集、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技术等,软件可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独立运行,用户可以实现查询、检索、打印、智能判断等功能。 软件已应用于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胜利炼油厂,二制氢装置水分离器V110入口法兰裂缝分析,重整装置炉501进出口管腐蚀分析、第二催化装置再生及循环斜管下料口内插板腐蚀减薄、第一常减压装置减顶换热器泄漏原因分析等工作中,先后应用了该软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及时地解决了生产装置的腐蚀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微波提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中药成分复杂且很多贵重的有效成分含量极低,只有微量甚至痕量。因此,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中药开发的关键工序。发展中药提取技术有助于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缩短生产周期,稳定产品质量。微波提取又叫微波辅助提取,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提取技术,即用微波能加热溶剂,从药材中分离出所需化合物,是在传统提取工艺的基础上强化传热、传质的一个过程。微波提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被誉为“绿色提取技术”,并已成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本课题组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阔叶十大功劳中的小檗碱、黄芩中的黄芩苷、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积雪草中的积雪草苷、墨旱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小试工艺过程,并对青蒿素、黄芩苷、绿原酸、黄酮的微波提取过程进行了中试放大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环保型饲料原料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油粕、杂粕含有抗营养因子,液态油脂直接添加到饲料中不方便、 易氧化及养殖业对绿色、环保、安全保健剂需求,开展了环保型饲料原料制备技术研究。     1. 以饼粕为原料制备高效活性饲用肽蛋白技术     以豆粕、棉粕、葵花粕等为原料,利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生物发酵,通过温度、湿度、物料配比、发酵时间等优化,形成高效活性饲用肽蛋白制备技术,生产出富含寡肽,易消 化利用肽蛋白,开发出新的蛋白质饲料,并实现了体外预消化的科技创新。采用“气流流化床干 燥或低温负压干燥”技术,在烘干中将主要固态发酵后的物料加入稀释原料,扩大物料表面积比,降低物料粘稠度,保留了产品中有益菌不被过多破坏,增加了产品营养特性。     2. 以液态油脂为原料制备酰羟基化乳化油粉技术     以玉米油、大豆油、棕榈油、磷脂油为原料。①在反应釜内加入磷脂油和 1%~3%乙酸酐,50℃~70℃下搅拌反应 60~90 分钟;②再加入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比例因动物种类不同而 不同)和 1%~2%乙酸酐,70~85℃下搅拌反应 120 分钟;③再加入15%~20%双氧水,70~85℃ 下搅拌反应 90~120 分钟;④最后与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添加比例 1%~3%)进行中和,并在减压条件下脱水,产品即酰羟基化乳化油。酰羟基化乳化油再与膨化玉米粉按比例混合得到酰羟基化乳化油粉。以上工艺优化形成了乳化油粉制备技术,用该技术对油脂进行酰羟基化改性,不仅开发出新的能量饲料,而且在提高油脂抗氧化性、乳化性和水乳液稳定性方面实现突破,有利于动 物吸收与利用。     3. 以畜禽屠宰下脚料为原料制备高氨基酸羽血粉制术     以畜禽屠宰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高温高压水解法,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形成高氨基酸羽血粉 制备技术,制备出新的蛋白质饲料——高氨基酸羽血粉,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科技创新。用 该技术生产的羽血粉既保住了羽毛、血粉等应有氨基酸成分,又破坏了角质蛋白壁,使羽毛蛋白 链的硫键、肽氢键断裂,使可消化氨基酸比率提高实现突破,达到 81%以上,提高了营养价值。     4. 功能性保健剂制备技术 ⑴干酪乳杆菌-菊糖-黄多糖合生元菌液制备技术     研制出干酪乳杆菌-菊糖-黄芪多糖合生元菌液,确定其适宜制备条件:培养基初始 pH 值 6.5~6.6,菊糖-黄芪多糖浓度为 8~10g/L,菊糖和黄芪多糖比例 3:7。37℃培养 24~26h。 ⑶复合酸化剂制备技术 通过复合酸化剂缓释能力、酸结合力、体外抑菌、体外模拟消化及断奶仔猪饲养试验研制出 以磷酸、富马酸、苯甲酸为原料,二氧化硅为载体的 2 个复合酸化剂,酸化剂 1(重量百分比: 磷酸 50%,富马酸 10%,苯甲酸 20%,二氧化硅 20%)和酸化剂 2(磷酸 50%,富马酸 15%, 苯甲酸 15%,二氧化硅 20%)。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9 130 13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