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超精细颗粒物检测的应用研究
当颗粒物尺寸进入纳米尺度量级时,其极低的极化率使得实现高灵敏度的快速便捷检测变得困难重重。基于光学方法的传感技术具有非物理接触、非破坏、抗电磁干扰、易于操作且灵敏度高等特点,成为高灵敏传感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传统光纤传感器已经在高灵敏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光纤直径减小至光波长量级时,光纤外部存在显著的倏逝场,其尺度大约在百纳米量级,对周围环境的微弱变化极为敏感。研究团队利用颗粒物在纳米光纤倏逝场中的散射效应,实现了超细颗粒物的传感与尺寸分布测量。 该项工作中,课题组首先计算了散射效率与散射体尺寸和光纤直径的关系,预测了纳米光纤传感器的最优尺寸和探测极限;随后根据理论预测,进行了高灵敏度的纳米光纤阵列的设计和制备,利用串联的纳米光纤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传感面积和检测效率;通过优化光纤模式,研究人员实现了单个标准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传感和测量,粒径分辨率达10纳米。 进一步,考虑到空气中百纳米尺寸级别的细颗粒物的穿透性更强,对于人体具有更大的危害(如图1),而公开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PM2.5)无法对此进行有效评价,实时快速测量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信息对于空气质量的评价更具有指导作用。课题组利用光纤传感器对2015年和2016年北京冬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持续监测,直接获得了百纳米尺度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信息,计算得到的细颗粒物浓度数据与官方公布数据趋势符合良好(如图2),充分展示了此成果的应用价值。图2. 基于纳米光纤的大气质量监测。a,空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实时演化;b,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及官方数据(PM2.5)。空气样品实时采集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内。
北京大学 2021-04-11
聚酰亚胺等先进聚合物材料研究与应用
先进聚合物材料研究所建于1999年10月18日。研究所以黄培教授为技术带头人,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参与研究工作的教授、博士及研究生二十余人,研究所的主要特点是产、学、研相结合,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不同层次上开展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化工应用课题多项。研究所主要突出以单体合成、聚合、复合材料、结晶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领域的综合集成开展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为以聚酰亚胺为代表的一系列功能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PI)是指分子主链中含有酰亚胺基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近年来聚酰亚胺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性能、耐辐射性能和耐热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航空航天、电气、通讯和汽车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热固性聚酰亚胺不溶解、不熔融,加工成型困难,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合成热塑性的PI,进一步制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扩大应用面是当前聚酰亚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趋势。热塑性聚酰亚胺(TPI)作为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热、力学、介电、耐腐蚀及抗辐射等性能,还表现出卓越的热加工特性,可采用热模压、挤出和注射方法成型。在特定场合下为一种替代金属、陶瓷、热固性树脂、低温热塑性塑料和大多数难加工聚酰亚胺的理想材料。聚酰亚胺的单体合成是以苯酐为基础原料,通过酰基化、硝化、缩合、水解酸化、脱水等一系列步骤得到二胺,该合成路线原料来源充足,工艺简单,产物纯净,产率高,易于纯化,三废少,具有很好的工业化价值。聚酰亚胺的聚合是以二酐和二胺通过溶液聚合,再分别通过化学环化或热环化得到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与碳纤维、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石墨等复合,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自润滑耐磨等性能。研究所以自主研发高性能热塑性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重点研究各种填料改性材料在不同工况体条件摩擦磨损行为,深入了解填料对其摩擦性能影响机理,从而达到材料摩擦性能设计的长期目标。利用有限元技术建立过程物理及数学模型,对滑动摩擦过程中的温度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通过摩擦表面微观形貌观察,可了解摩擦磨损机理。前期的研究结果已运用于滑片式压缩机的滑片、汽车发动机活塞环等产品形式,为应用提供指导。研究所拥有一批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热机械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凝胶色谱、红外分析仪、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可对合成的单体、聚合物、复合材料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茶树花蛋白提取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花蛋白提取物及其应用。所述茶树花蛋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茶树花干燥、粉碎,得到茶树花粉末;(2)采用碱法或酶法浸提茶树花粉末,取浸提液;(3)将浸提液脱色后,调节pH值使蛋白沉淀,最终分离得到所述茶树花蛋白提取物。本发明通过碱法浸提和酶法浸提获得所述茶树花蛋白提取物,其中碱法的提取率达到91.45%,酶法的提取率达到79.12%,提取率均较高,实现对茶树花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茶叶蛋白相比,本发明的茶树花蛋白提取物,具有优异的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抗氧化性,能用于制备性能更佳的抗氧化剂、起泡剂和乳化剂。
浙江大学 2021-04-13
板蓝根活性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发 明 人】李祥;陈建伟;陈妍;王盛【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板蓝根药物制剂,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抗菌和解热活性的板蓝根活性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蓝根活性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板蓝根活性部位组合物由板蓝根总苯丙素部位、总生物碱部位、总有机酸部位、总多糖部位制成。本发明所得活性部位组合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活性成分明确,实验结果表明板蓝根活性部位组合物既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抗菌和解热活性,各有效成分组合后,达到了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病毒和抗菌、解热活性,可用于病毒性疾病合并细菌炎症发热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并且本发明根据各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优化设计提取精制工艺,制备得到的活性部位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制备方法可操作性强,可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铱配合物声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铱配合物声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抗肿瘤声敏剂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铱配合物声敏剂具有两种结构,分别命名为Ir‑1,Ir‑2,并提供了两种结构的铱配合物声敏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提纯便捷易操作,而且制备得到的铱配合物声敏剂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在小鼠乳腺瘤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优异的声动力治疗效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互联网+医疗健康
积极拓展健康服务业: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整体服务覆盖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医保风控等多个环节。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医生)与支付方(医保、商保)及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共同合作打造医疗行业新的闭环生态系统,从而真正推进三医联动,并实现盈利模式由软件实施向O2O、B+B2C的拓展。 走向健康服务,四朵云对接四大服务(医疗服务、保险服务、药品服务、患者服务) ● 云医实现跨院医疗服务资源的汇聚、整合和输出,盘活医疗服务资源,实现医院、医生、患者用户的聚集和细分,依托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充分和完善的多方连接。 ● 云险实现具备商业健康险和医疗服务特质的新型险种设计和销售,突破保险销售瓶颈;风控+PBM+第三方理赔直付创立商业健康险理赔服务的新模式。 ● 云药实现对机构的市场化集团采购(GPO)与供应链的无缝衔接,对个人医药电商+处方平台+直送+在线结算模式打通药品服务最后一公里。 ● 云康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人群保健+慢病管理+就医导医 创新服务中心,衔接四朵云、管理四朵云、运营四朵云、输出四朵云、服务四朵云、创新业务模式 ● 衔接:整合四朵云间业务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实现四朵云间业务联动、协同以及复杂业务。 ● 管理:资本运作+业务指导,组织、发动、协调、指挥。 ● 运营:云间业务协调,线下服务协调,孵化器,转化器。 ● 输出:利用卫宁已有资源,全国推广四朵云服务模式;承担与实体机构的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推动四朵云资源向卫宁外辐射。 ● 服务:财务、法律、规范、管理、IT、运营等技术扶植和服务 ● 创新:复杂商业模式设计,健康产品设计和培育。 互联网+医疗健康涵盖以下内容: 纳里健康 钥世圈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
  该项目在利用微生物细胞中的酶进行生物催化生产手征性化合物时采用过程集成技术,通过分离与反应耦合优化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生物催化转化体系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过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苹果酸与L-丙氨酸创新的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反应与分离耦合技术,对系统整体过程的集成优化,可通过分离耦合解决反应过程转化率低的问题,通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低温流动层法制备碳氮化物涂层的关键技术在精密模具上应用
为了解决高精度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变形和高温技术在工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本项目提出利用低温流动层法进行碳氮化物涂层制备的方法,应用于高精密模具表面强化处理。通过气流与粉末在600℃左右形成左右的流动层的热辐射特性,在高精密模具表面制备高耐磨高耐蚀的碳氮化物涂层,是由碳化物和氮化物复合而成,兼具碳化物和氮化物的优点,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磨、耐氧化、耐腐蚀等特性,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要求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硬度高精密模
常州大学 2021-04-14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滇西大作为新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滇西大充分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推行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学校总部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规划用地面积329 亩,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首批建设傣医药学院(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洱茶学院(位于普洱市思茅区)、珠宝学院(位于保山腾冲市)3个特色学院;2018年5月,学校直属的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学校总部成立滇西金融研究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恒丰银行共建)、滇西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特色学院分别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大学等多所高校全方位的支持,与普洱茶集团、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与多所部属高校开展经常性的访学项目,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立体化培养。 为尽快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云南省教育厅同意2016年滇西大3个特色分别与大理大学、普洱学院、保山学院全面开展康复治疗学、茶学、工艺美术三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培养工作。三个本科专业计划各招生100人,共计300人。2017年,学校圆满完成康复治疗学、傣医学、中药学、茶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和产品设计6个专业480名招生计划,2017级学生目前已顺利转到各特色学院开始新学年学习。2018年学校增加了7个本科招生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休闲体育)和3个专科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休闲体育),计划招生1050人(其中本科910人,专科140人)。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带动周边,按照“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急需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引领全省乃至西部具有国际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2021-02-0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上应大”,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应用型学科支撑、技术创新导向,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200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开始研究生教育。2017年起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8年成为首批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重点建设单位。学校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中连续2年位列“应用技术型”第一。根据科睿唯安ESI数据库2020年3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校在全国高校ESI排名中名列第222位。学校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顺应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构建了“香料香精化妆品和绿色化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和“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三个特色学科群。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扎根基层、勇担责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为己任,围绕“爱科技ASciT”(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未来工程师的9大核心能力素养)的养成,提出了具有“厚德精技”特质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战略。学校现有8大学科门类,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方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1168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539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上海市教学名师3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15 人,上海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名, 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2名,上海市曙光学者12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学校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下设19个二级学院(部),全日制本科生15791人,研究生1715人。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201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9.35%,签约率为92.39%。学校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分别与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高校合作举办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三年,选派了294多名教师赴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175名海外教师来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914 9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