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5 万吨/年混合戊烷同分异构体精细分离技术及装备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由天津大学设计开发,主要用于混合戊烷中正戊烷、异戊烷和环戊烷的分离, 并兼作混合碳四中正丁烷和异丁烷以及混合己烷中正己烷的分离。产品用途广泛, 可作为可发性聚苯乙烯及聚氨酯泡沫体系的发泡剂,用于无氟冰箱、冰柜、冷库 及管线的保温等领域;可作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催化剂的载溶剂,脱沥青的工业溶 剂、分子筛脱蜡的萃取剂等;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如异戊烷脱氢制异戊烯、异戊 二烯,戊烷混合物经氯化、精馏、催化水解,可生产粗戊醇,经多级分离蒸馏后得到 1-戊醇,同时正戊烷氧化生产苯酐和顺酐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装置首次采用四塔可拆分流程,还可兼作混合碳四中正丁烷和异丁烷以及混 合己烷中正己烷的分离装置,有利于压缩建设投资。改变传统装置先分离出混合 戊烷中纯品正戊烷、异戊烷和环戊烷,再将前两者按比例混合生产发泡剂的做法, 直接产出发泡剂、正戊烷或者异戊烷以及环戊烷产品。通过消除过度分离和事后 11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再混合的不合理操作以及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创新,不仅较同类装置能降低 30% 左右的能耗,还提高了装置柔性和适应性(适应多种比例发泡剂生产要求和多重 工况)以及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本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开拓了分离领域新 的精细分离方法。设计采用天津大学新型规整填料及塔内件技术(包括专利技术 和专有技术如导向梯形浮阀、金属折峰式波纹填料 ZUPAC、大直径丝网填料塔 填料盘增强技术、通透式填料支撑结构、端效应减小装置、变孔径流预分布管技 术、新型单级导板式液体分布器、槽盘式集油箱、双列叶片进料分布器等)。产 品质量高于同类产品,满足了混合戊烷同分异构体精细分离的需要,各项技术指 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本技术为国内领先技术,目前有两项技术专利。 <一种混合戊烷同分异构体精细分离的双效精馏方法及其系统> CN101602641 <一种对分离了双烯烃的碳五抽余原料进行深加工的方法> CN101823931A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成果已在国内部分地区推广,并将向全国其它部分地区乃至国外进行更广泛 的推广。 应用领域:本成果可应用于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领域。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 本成果已经处在产业化稳定应用阶段,已经转让企业 1 家。 合作方式及条件:与企业合作。 
天津大学 2021-04-11
高瓦斯矿井双局扇故障诊断及自动切换一体化装置
高瓦斯矿井双局扇故障诊断及自动切换一体化装置作为第一台以DSP为主控制器的集瓦斯故障定位、双局扇自动切换、闭锁与控制、可通过监测系统井下分站传送至地面实现远程监控的一体化装置,通过采集井下掘进工作面传感器信号输出控制相应的现场设备磁力启动器从而监控主、副局扇及工作面工作状态。实现集瓦斯故障定位显示、双局扇自动切换控制。电路符合本安MA要求,对未安装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小煤矿,解决双局扇故障诊断及自动切换与监控、瓦斯故障定位、风电气可靠闭锁难题,可广泛用于瓦斯矿井中。 项目先后获得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基金等的资助,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和陕西省科技厅的鉴定,所取得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已获发明专利1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项,其中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并装在容和公司的防爆壳已在矿山试应用。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冻融环境下软岩体细观损伤力学特性及水热迁移机理
本研究成果是西安科技大学岩土工程杨更社科研团队在连续 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取得的成果积累。是岩土工程学科和工程地质、基础力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特点是针对冻融环境条件下软岩体,研究软岩体的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损伤破坏机理,冻融损伤的水热迁移及水、热耦合模型与力学分析,对岩体损伤力学理论研究和岩体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 2 部,发表学术论文 45 篇,其中 EI 收录 20 余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卫星移动通信终端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研发阶段/n由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复杂,以卫星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建设成为首选。中科院计算所无线中心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卫星终端芯 片的产品化量产能力,实现终端芯片量产,并设计多类型卫星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及 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填补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空洞”。截止2017年底,项目成 功实现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基带芯片Full Mask量产并推广应用,占领产业链高端核 心器件供给;推出面向行业应用的手持、便携、车载等多型终端解决方案,项目相 关成果目前依托产业化主体中科晶上实现产业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机器人离线示教编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机器人离线示教系统,其包 括空间点位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离线编程模块,其中,空间点 位采集模块用于完成机器人的示教过程,其通过体感设备识别和捕捉 人体肢体动作,获得肢体运动轨迹中的空间点位,以提供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空间点位进行滤波和光顺处理,获得 适合机器人运动的运动轨迹,并将处理后的空间点位坐标提供给离线 编程模块;离线编程模块用于对运动轨迹中的空间点的坐标进行坐标 变换和后置处理,以生成机器人可以执行的代码,用于输出至机器人 实现示教。本发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5万吨/年混合戊烷同分异构体精细分离技术及装备
由天津大学设计开发,主要用于混合戊烷中正戊烷、异戊烷和环戊烷的分离,并兼作混合碳四中正丁烷和异丁烷以及混合己烷中正己烷的分离。产品用途广泛,可作为可发性聚苯乙烯及聚氨酯泡沫体系的发泡剂,用于无氟冰箱、冰柜、冷库及管线的保温等领域;可作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催化剂的载溶剂,脱沥青的工业溶剂、分子筛脱蜡的萃取剂等;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如异戊烷脱氢制异戊烯、异戊二烯,戊烷混合物经氯化、精馏、催化水解,可生产粗戊醇,经多级分离蒸馏后得到1-戊醇,同时正戊烷氧化生产苯酐和顺酐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装置首次采用四塔可拆分流程,还可兼作混合碳四中正丁烷和异丁烷以及混合己烷中正己烷的分离装置,有利于压缩建设投资。改变传统装置先分离出混合戊烷中纯品正戊烷、异戊烷和环戊烷,再将前两者按比例混合生产发泡剂的做法,直接产出发泡剂、正戊烷或者异戊烷以及环戊烷产品。通过消除过度分离和事后再混合的不合理操作以及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创新,不仅较同类装置能降低30%左右的能耗,还提高了装置柔性和适应性(适应多种比例发泡剂生产要求和多重工况)以及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本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开拓了分离领域新的精细分离方法。设计采用天津大学新型规整填料及塔内件技术(包括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如导向梯形浮阀、金属折峰式波纹填料ZUPAC、大直径丝网填料塔填料盘增强技术、通透式填料支撑结构、端效应减小装置、变孔径流预分布管技术、新型单级导板式液体分布器、槽盘式集油箱、双列叶片进料分布器等)。产品质量高于同类产品,满足了混合戊烷同分异构体精细分离的需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
天津大学 2023-05-10
非平衡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颗粒状粉末表面改性处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平衡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颗粒状粉末表面 改性处理系统,包括腔体、屏蔽网以及设置在腔体内的高压电极单元 和低压电极单元;高压电极单元设置在高压电极绝缘盖板的下表面, 高压电极单元包括多个均匀阵列排布的高压线电极,在高压电极绝缘 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均匀阵列排布的第一通孔;各个高压线电极的一端 与高压电极引线的一端固定;高压线电极的另一端通过高压电极固定 螺栓固定,高压电极引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通孔引出;并将各个高压 电极引线连接后作为非平衡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脉冲高压输入端。本 发明采用了高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关键技术及一体化 MBR 装置
针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高、冬季低温时处理效果差等现实问 题,该成果基于电化学强化生物去除效果、膜污染全过程控制、污泥原位减量 和太阳能补偿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低能耗一体化 MBR 装置。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喷射沉积成形制备大块非晶合金的方法
雾化喷射沉积成形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研究和发展高性能的快速凝固材料。该技术最突出的创新点在于,将液态金属的雾化和雾化熔滴的沉积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短流程快速凝固体材料制备新技术。喷射沉积成形块体致密件的形成,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凝固过程。其基本特点是在沉积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液膜,块体致密件的形成则是这一液膜不断凝固、推进的过程。在多年研究喷射成形技术的基础上,杨滨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近年利用喷射沉积成形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了最大直径为380mm、最大厚度12~13mm的La62Al15.7(Cu, Ni)22.3大块非晶合金,这是国际上迄今报导的最大尺寸的镧基非晶合金样品。DSC测试结果表明,沉积态La62Al15.7(Cu, Ni)22.3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宽度DTx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均高于单辊旋转熔体快淬或铜模铸造法制备的同成分非晶合金。 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杨滨,刘宗峰,张勇,张济山,陈国良,一种喷射沉积成形制备镧基大块非晶合金的方法,专利号:ZL200510086239.6。“高熔点高合金化材料快速凝固气雾化制备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3.12)。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铜包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生产应用
我国是世界第一铜消费大国,但75%的铜资源依赖进口。开发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替代广泛应用于信号传输、输变电、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纯铜导体,对于推进以铝节铜、缓解铜资源短缺具有重大意义。本成果发明了高性能铜包铝材料的连铸直接复合及加工成形短流程技术,研制了连铸成形关键装备,突破了双金属连铸直接复合界面控制、双金属复合材料加工协调变形等关键技术,开发出高性能铜包铝电力扁排、铜包铝扁线和圆线等产品。本成果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环境负荷低和成本低,可生产大断面和异型断面铜包铝复合材料等特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转让两家企业实施,已建成年产千吨、三千吨、五千吨级铜包铝复合材料生产线3条,可节铜7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成果专家鉴定意见认为:“…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2010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6 47 48
  • ...
  • 466 4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