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检测CP4-EPSPS蛋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CP4?EPSPS蛋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底电极表面依次经AuNPs?CMK?3分散液修饰,EDC和NHS的混合溶液活化,CP4?EPSPS抗体和硫堇的混合溶液共价结合处理。所述基底电极为玻碳电极,所述CP4?EPSPS抗体为纳米抗体。本发明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仪器轻便易携带等明显优势,可以在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高分辨率光学推扫卫星稳态重成像传感器校正方法及系统
提供一种高分辨率光学推扫卫星稳态重成像传感器校正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单片TDICCD非稳态严密几何模型和虚拟CCD稳态成像严密几何模型,根据虚拟CCD稳态成像严密几何模型得到有理函数模型,建立单片TDICCD影像与虚拟CCD重成像影像的一一映射关系,从而根据原始的单片TDICCD影像生成传感器校正后影像。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虚拟CCD成像原理,利用多片TDICCD非稳态几何模型与虚拟单线阵CCD稳态几何模型定位的一致性,实现多片CCD影像的无缝拼接的同时,校正由平台震颤引起的影像变形,提供用户标准景影像和对应高精度RPC参数,便于后续图像应用。
武汉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石墨烯/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的 高效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包括采用水热合 成法制备石墨烯/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将其作为吸附酶固载材料;采用生物传感及电化学原理,通过将 丝网和喷墨印刷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检测试纸,丝网印刷用于印制导电线路,采用非接触的喷涂方式将敏 感生物元件喷印到电极支持物上,其中喷涂材料的喷涂量和喷涂面积可以控制。纳米复合载体材料是在 石墨烯片层的两面生长介孔碳,制成石墨烯/介孔碳复合材料,将其作为载体固载酶,与生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基于螺旋式电容-圆环式静电传感器的气固两相流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结合了螺旋式电容传感器与圆环式静电传感器,通过螺旋式电容传感器的电容获得管内固相浓度,通过圆环式静电传感器检测管道中的颗粒与管道壁面以及颗粒之间的碰撞、摩擦、分离产生的静电噪声,采用互相关法快速获取固相流动速度;根据浓度与速度获取质量流量,实现对气固两相流的多参数测量。本发明是电容法与静电法的融合,发挥螺旋式电容传感器和圆环式静电传感器分别在浓度测量和速度测量方面的优势,简化了电极结构,提高了浓度、速度以及质量流量的检测精度和采样效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 RCM 编码矩阵权重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RCM 编码矩阵权重不等分配的无线视频传输方法。包括:构造具有 UEP 性能的 RCM 矩阵;提取信源端用 H.264进行编码的视频中的 I 帧、P 帧和 B 帧;对 I 帧、P 帧和 B 帧进行比特划分;根据比特划分结果,分别取 I 帧、P 帧和 B 帧中的比特组成数据包,对比特流进行重组;采用具有 UEP 性能的 RCM 矩阵对重组的比特流进行编码,使 I 帧、P 帧和 B 帧的比特流获得合理的 UEP 保护效果,提高接收端的用户视觉体验。本发明通过设计具有 UEP 性能的无速率编码 RCM 为视频中对视频质量影响依次减弱的 I 帧、P 帧和 B帧的视频流分配依次减小的权重值,实现了 H.264 视频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的平滑质量传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被公认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生产、零售、物流、交通、医疗、消费、旅游、国防等各个领域。超高频(UHF)RFID技术凭借其无源远距离多标签快速识别的优势,能广泛应用于智能物流、智能交通、 物品质量追溯、公共安全管理、智慧城市等物联网系统,显著提高各行各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具有最为广阔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已成为RFID及物联网产业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点。 本团队在2008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研究突破了低功耗低压射频/模拟/数字电路及SOC架构、高效率整流电路、多标签防碰撞、高稳定时钟电路等共性关键技术,掌握了基于CMOS工艺的高识别灵敏度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设计、测试与验证、质量可靠性保障等核心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8项,发表论文30多篇。自主设计开发出符合ISO18000-6B、ISO18000-6C标准的四款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通过了赛宝实验室(工信部五所)的测试认证,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测试性能达到Impinj等国际主流公司同期同类产品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开发出具有温度感知功能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具有开关状态数监测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具有多传感器接口的超高频物联网标签芯片等样品。 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主要技术指标: ? 技术标准:ISO18000-6B/6C ? 工作频率:840-960MHz ? 识别(读取)灵敏度:-15dBm ? 读写距离:读8 米/写5 米(与天线形式及当地无线电频率规范相关) ? 识别速率:>100次/秒 ? 存储容量:256、512、1000bits ? 前向链路速率:10-40kbps(6B)/40-160kbps(6C) ? 反向链路速率:40-80kbps(6B)/160-640kbps(6C) ? 工作温度:-40 —850C ? 数据保存时间:10年 ? 写入次数:100000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
自主设计开发出符合ISO18000-6B、ISO18000-6C标准的四款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通过了赛宝实验室(工信部五所)的测试认证,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测试性能达到Impinj等国际主流公司同期同类产品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开发出具有温度感知功能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具有开关状态数监测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具有多传感器接口的超高频物联网标签芯片等样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效节能环保高频无极灯
1. 背景介绍高频无极灯是一种集合现代多种光源优点于一体的新光源。该产品以其高光效(系统光效≥64Lm/W)、高显色性(≥80)、长寿命(≥6万小时)、无频闪(工作频率2.65MHz)、环保(不含液态汞),可立即启动和再启动,不怕震动,可在任意方向安装等优势成为绿色照明新秀。在电气设计上,它采用了有源功率因数补偿(APFC, n≥0.99),在电源电压大范围变动(165~265V)下能恒压供电,输出稳定的光通量。输入端的净化电路和防辐射处理使电磁干扰EMC完全符合国家检测标准。此外,由于灯泡的发光涂层为三基色荧光粉,发光柔和,显色指数高。高频无极灯是完全绿色环保的健康光源,并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它集长寿、节能和环保于一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电光源,它与传统电光源相比较其综合效果远远优于其他类型的电光源,目前它的技术和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成长阶段,是一种朝阳产业。2. 关键技术解决了下列技术,1)无极灯泡壳的设计及制备技术; (2)无极灯耦合器的设计及制备技术;(3)无极灯高频发生器的制备技术。批量生产的高频无极灯经相关单位测试,符合 QB/T 2938-2008《单端无极荧光灯》标准要求,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3. 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① 原材料选择与高频无极灯性能密切相关的填充气体、荧光粉、汞齐以及磁芯等材料。② 确定生产工艺,包括高频发生器、功率耦合器、无极灯管。③ 对采购的元器件进行筛选,专用芯片的老化处理和线路板的印制,对电器进行装配并调试,与外协零部件加工装配成整机,检测、老化、入库就完成高频发生器的制作。④ 生产泡体,泡体外加工,对泡体进行清洗、涂粉、烤泡、排气、充气的加工,对泡体进行封装。⑤ 高频耦合器及专用灯头外协加工,和封装好的泡体进行灯泡组装。⑥ 对成品进行老化、检验。最后组装、对成品进行检测试验、包装、入库。4. 创新性① 超长寿命,采用高频电磁感应耦合方式工作,取消了传统的灯丝和电极,寿命长达6万小时以上,是白炽灯的60倍,节能灯的12倍,高压钠灯的4倍。② 高效节能,发光效率高,可达60Lm/W以上。比白炽灯节能70%以上,比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金卤灯节能50%以上,具有极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③ 高显色性,显色指数达80以上,采用优质三基色荧光粉,颜色不失真。④ 无频闪,工作频率为2.65MHz, 国际通用。光线稳定,消除人眼疲劳,有益视力健康,是真正的“绿色照明”。⑤ 光衰小,2000小时光通维持率为92%,光衰仅8%;20000小时后光通维持率可达80%。目前市场上其它的节能灯,2000小时光衰为30%。⑥ 瞬时启动,启动和再启动时间均小于0.5秒,完全消除了灯丝启动的弊端,即开即亮,适合各种环境和场所照明。● 应用前景: LED节能灯的应用为照明节能减排创造了转机,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为高频无极灯3倍以上),为推广应用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高频无极灯以其与LED灯相同的优点,低廉的价格,进入照明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高频无极照明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照明、室外室内照明、道路、工矿企业、民航车站、商场体育馆和图书馆等领域和场所。特别适用于换灯困难且费用昂贵的场所以及对安全要求高的重要场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频用软磁薄膜材料
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手机、计算机、便携式数码设备等电子产品进一步轻便、小巧等的使用需求,必须使其核心的电磁元器件向微型化、薄膜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随着电路中的射频磁器件的体积不断缩小,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传统的铁氧体材料由于其饱和磁化强度低,使其在GHz使用频率下无法保持高的磁导率,这就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应用于GHz频率范围的高频软磁薄膜材料。目前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并制备了多种软磁薄膜材料,如CoPdAlO(Sharp公司)、CoZrTa(Intel公司)、Co
厦门大学 2021-01-12
5G高频覆铜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高频化是发展趋势,尤其随着无线网络、卫星通讯的日益发展,信息产品在不断走向高速与高频化。发展新一代产品都需要高频基板,尤其卫星系统、移动电话接收基站等通信产品必须应用高频电路板,随着这些应用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发展,会对高频电路基板有大量需求。但是,目前在高频覆铜板这个细分领域,高频覆铜板作为中国电子产业链的关键一环,长期受制于海外企业,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特点很明显,国外技术领先型企业牢牢占据了高端领域,市场集聚
南京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0 51 52
  • ...
  • 333 3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