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ΔTK/ΔgE基因缺失标志活疫苗及制备技术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俗称红鼻子病,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呼吸道和生殖道疾病。该病的发生极大地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并产生呼吸道感染还容易继发牛的细菌性肺炎,疫苗是防制该病的关键。 该项目所用的材料是牛疱疹病毒1型BHV-1临床分离株,具有全部的毒力因子和其他免疫原性很好的抗原。因此,以该病毒为基础构建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ΔTK/ΔgE基因缺失标志菌株所制备的基因工程疫苗对牛免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α疱疹病毒成员的主要毒力基因TK基因和牛疱疹病毒1型的十个囊膜糖蛋白之一gE基因的缺失疫苗相较只缺失TK或gE基因的缺失的疫苗更安全可靠,更方便实际操作。 目前国内尚无商品化的IBR疫苗和试剂盒上市。该项目通过开展诊断方法研究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制定相对应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有望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和快速诊断试剂盒,可以保障肉牛业和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禽产业链的运行,稳定牛肉牛奶供应,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具有在全国推广应用的价值,推广前景看好。 转化条件:具有GMP车间,实现规模化生产。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缺失gG和TK基因的重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应用
1、 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研究通过定向基因缺失技术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毒力基因TK和必需基因gG缺失,得到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gG和TK双基因缺失突变株。疫苗免疫是防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根本措施,灭活疫苗不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牛,弱毒疫苗有残余毒力和返强风险,本研究获得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gG和TK双基因缺失突变株,可区分野毒感染牛和疫苗免疫牛,是血清学“标志”疫苗,为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根除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2、先进性及主要技术指标 (1)先进性该研究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gG和TK双基因缺失突变株。 (2)主要技术指标gG基因缺失,TK基因缺失,接种MDBK细胞24-48小时可产生细胞病变,4×105PFU/头份接种试验牛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1、市场前景:目前我国尚无自主研发的、获批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标记疫苗用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每年给我国的养牛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市场上急需可以有效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并区分野毒感染牛和疫苗免疫牛的的疫苗产品,牛鼻气管炎病毒gG和TK双基因缺失疫苗的市场前景广阔。 2、预期经济效益:销售成本:18/头份 销售价格:30元/头份 年产值:3000万元 年利税:600万元。 转化条件: 按年产100万头份计算,投资总额:1000万,所需厂房:800-1000平方米,所需人员:15人,主要设备:GMP车间、悬浮培养生产线、脉动真空高压灭菌锅、洗烘联动机、分装扎盖机、贴签机等。 成果完成时间:2012年7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缺失gG和TK基因的重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应用
研发阶段/n一种缺失gG和TK基因的重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应用。  成果简介:本研究通过定向基因缺失技术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毒力基因TK和必需基因gG缺失,得到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gG和TK双基因缺失突变株。疫苗免疫是防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根本措施,灭活疫苗不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牛,弱毒疫苗有残余毒力和返强风险,本研究获得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gG和TK双基因缺失突变株,可区分野毒感染牛和疫苗免疫牛,是血清学“标志”疫苗,为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根除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应用前景:目前我国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溃疡性结肠炎系列研究
本研究的技术成果如下:1. 建立了整套描述活动期UC的严重性指标,并探讨各指标的相关性,其中 应用大肠活检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分级来评价UC的严重性和活动性,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2. 提 出了全结肠型UC与远端型UC在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均有明显区别,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全结肠型UC在发病 机制和病理生理方面与远端型UC可能有着本质性不同,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早期、足量、足疗程地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UC,可能会改变UC的自然病程,全结肠型UC经激素治疗后,一旦取得缓解,复发的 机率比远端型UC者低;3. 在国际上,领先采用了分层方法研究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提出 了在UC的整群和分层研究中均有不同的变化,随着病情的加重,NK细胞、T细胞和Ts细胞减少,而Th细胞 明显降低患侧踝跖屈肌群痉挛的发生并延缓其发展,增强踝背伸肌群的收缩功能。
中山大学 2021-04-10
鸡新城疫(La 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SAIBK)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
成果描述:目前已制定 《鸡新城疫(La 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SAIBK)二联灭活生产与检验用种毒的研究资料》、《鸡新城疫(La 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SAIBK)二联灭活疫苗制造与检验规程》、《鸡新城疫(La 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SAIBK)二联灭活疫苗质量标准》等相关技术标准,研制出鸡新城疫(La 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SAIBK)二联灭活疫苗,已进行申报临床试验。市场前景分析:疫苗投入生产和使用后,预计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该疫苗针对目前鸡场流行肾型IBV毒株以及新城疫II型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疫苗投入生产和使用后,预计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
四川大学 2021-04-11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La Sota+QXL87 株)
本产品含有鸡新城疫病毒 La Sota 株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QXL87 株,每羽份病毒鸡新城疫病毒含量不低于 106 EID50,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含量不低于 103.5 EID50;产品对鸡新城疫免疫保护效率不低于 90%,对 QX 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保护效率不低于 80%。
扬州大学 2021-04-1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灭活疫苗研制
成果描述:通过对猪场PE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PEDV流行毒株与目前使用的PEDV疫苗基因型差别较大,使用现有疫苗对猪群免疫后猪群不能抵抗流行毒株攻击。本创新团队分离并纯化获得了一株属于目前流行基因型毒株的PEDV,通过在VERO细胞中连续传代及培养条件优化,分离株适应在VERO传代细胞中稳定生长。拟与动物疫苗制品公司合作,研究开发预防目前PEDV流行毒株的PEDV灭活疫苗。市场前景分析:疫苗投入生产和使用后,预计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已进行申报临床试验,效果好
四川大学 2021-04-11
肠炎患者代餐食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复发,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无法正常饮食且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差,并且饮食中的致敏成分易造成疾病复发,重症患者只能依赖肠内营养液,但目前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液口感较差,通常通过鼻饲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产品针对IBD患者的营养需求,以谷物为基础开发了肠炎代餐产品,并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产品对肠炎的调控功效,发现食用代餐食品后小鼠肠道的病理指征、炎症水平及肠道微生态具有明显的改善。此外,产品为天然谷物制造,口感优良,食用方便,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相关技术指标: (1)基础谷物的选择及营养复配:利用多种谷物和豆类为基础原料,以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为配比基础,通过蛋白质营养评价实验,选定合适的配比范围。辅以天然功能性配料等对其进行营养强化和感官优化。 (2)原料的加工技术:利用挤压膨化、超微粉碎等对原料进行加工,确定最优工艺参数。 (3)动物模型的验证: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急性和慢性肠炎模型,饲喂代餐食品后发现与肠炎小鼠相比,代餐组小鼠结肠长度增加,病理切片显示病理指标改善,炎症水平下降,并且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变化,有益菌比例升高,有害菌比例降低。 技术创新点: (1)通过营养复配确定基础原料的最佳配比 (2)利用挤压膨化、超微粉碎等改善了原料的消化特性;利用天然功能性配料添加增强功能特性; (3)通过急性/慢性动物实验证实了代餐产品对肠炎的调控。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8-08
新型猪流行性腹泻-猪德尔塔冠状病毒(vPEDV+PDCoV)二联灭活疫苗研制
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的头号疾病,每年给我国生猪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导致仔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致病原是变异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vPEDV)和新现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防控vPEDV和PDCoV感染致病的疫苗。 本科技成果是我校动科院预防兽医学以唐玉新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聚焦于猪肠道腹泻病原研究,成功分离出稳定、高滴度的vPEDV和PDCoV为基础成功研制而成。PDCoV是导致仔猪腹泻的新现猪丁型冠状病毒,该团队在我国大陆本土首先发现并进行了系统研究,成果率先在国际SCI源刊物报道,该论文已成为ESI热点论文(2015)和高被引论文(2016),实现了江西农业大学高被引论文零的突破(引自:基于ESI的江西农业大学优势学科评估分析报告(第1期),图书馆信息简报,2017年6月)。vPEDV+PDCoV疫苗创制工作,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2017YFD0500600),目前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等工作,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果目前已经转让给国内一家疫苗上市公司,转让金额1500万元。本项目研究产品有望成为我国一类新兽药,上市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估算,每年可减少仔猪死亡约1000万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对提高生猪生产效益,降低动物病原对人类的威胁,保障人类健康和动物源食品安全,维持CPI稳定均可起到十分的重要作用。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一种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 明 人】陈佩东【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步骤:取黄芩300g,白芍200g,炙甘草和大枣分别加6-8倍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上AB-8型大孔树脂,以80%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至适量,备用提取液回收至适量浓度,加8-10倍量95%乙醇沉淀过夜,离心、滤去上清液,沉淀部分以95%乙醇去杂,备用。合并以上活性部位,按提取物、糊精、微晶纤维素1∶1∶0.05制备颗粒,所得颗粒剂经实验证明具有更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4 9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