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音王集团庆祝建党101周年
6月30日上午,音王集团隆重举行“迎党建升国旗"活动,全体音王员工怀着对祖国母亲、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最昂扬的精神面貌向我党101周年华诞献礼。
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02
中国科协召开2022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终选会
6月14日上午,中国科协召开2022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终选会。会议由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终选学术委员会主任韩启德主持,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31位院士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终选评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张桂华出席会议。
中国科协 2022-06-15
稀散多金属采选冶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与污染控制及环境 管理研究
一、研发背景 我国是有色及稀散金属资源大国,产量更是在全球具有绝对控制地位。稀散有色金属矿的开发利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重金属污染。稀散有色金属矿经开采、选、冶加工后,会遗留下大量的尾矿、冶炼渣和各种尘泥。从环保和安全上来说,稀散多金属采选冶废弃物是重大的污染源和危险源,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特别是矿业固体废弃物成为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技术内容 (1)新型深部充填减量化技术。开发一种价格低廉、材料来源广泛且固化重金属效果优良的地下采矿胶结充填料,能够降低充填采矿成本,并可以安全处置危险废物;(2)尾矿库微生物原位成矿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寡营养铁还原菌)控制环境中 Fe3+ 浓度、降低环境电位、降低环境中游离镉、锑等重金属离子,实现现役尾矿库的微生物生态修复。(3)五层覆盖强还原原位成矿修复技术。基于矿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协同作用,开发已闭库或无主尾矿库的重度污染区的五层(无污染客土层、膨润土密封层、有机质深度还原密封层、含高风险稀散多金属及砷和重金属尾矿生物法控制污染主反应层、原始尾矿层)覆盖强还原稳定成矿修复技术。 三、作用原理 针对我国含稀散多金属硫化矿采选冶废物易引起氧化淋溶、存在溃坝风险和对周边及重大流域构成的严重环境威胁等问题,首先研究采选冶废物处置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建立稀散多金属采选冶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评估方法;利用冶炼废渣及尾矿库内堆存尾矿,研发新型膏体充填减量化、资源化技术;针对现役尾矿库,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及寡营养铁还原菌研发尾矿微生物原位成矿修复技术;针对已闭库及无主尾矿库,基于矿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协同作用,研发重度污染区的五层覆盖强还原稳定原位成矿修复技术;组合应用上述技术,在典型稀散多金属采选冶集中区开展技术示范;最终形成“基于风险控制的稀散多金属采选冶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处置与污染控制方案和环境管理导则”,为我国稀散金属多金属污染防控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复旦大学王红艳/公晓红团队揭示自闭症核心症状的分子机制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红艳教授团队/生命科学学院公晓红副教授研究通过遗传改造的小鼠模型解析病源性突变的致病效应,揭示了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分子机制。
复旦大学 2022-04-12
我校王琴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与量子密码系统结合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我校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王琴教授团队在量子密码领域取得新突破,该团队首次提出将人工智能领域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应用到量子密码控制系统之中, 实现了对量子密码系统的主动反馈与控制, 在不引入任何额外硬件和辅助稳定设备的条件下,将系统传输效率提升接近百分之二十。该成果近期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权威学术期刊《PhysicalReview Applied》上。   量子密码作为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为成熟的技术,正逐渐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商用化,有望在未来大规模网络加密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自第一个BB84协议提出以来,量子密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均取得了巨大进展。现有量子密码系统包括相位、偏振、时间-能量编码等编码方式,其中相位编码方式应用最为广泛。该类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位漂移问题,因而需要不断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相位进行实时校准。目前主流系统通过采用扫描+传输的方法来解决。该方法虽然可以实现相位补偿,但会导致量子密码系统传输效率降低。针对该缺点,我校王琴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将人工智能与量子密码控制系统相结合,利用LSTM网络主动预测系统相位漂移大小,进而实现主动反馈与控制;同时通过固定时间间隔对网络细胞状态进行更新,使量子密码系统始终保持稳定的高效率运行状态。该方法在不提高系统硬件复杂度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量子密码系统传输效率。此外值得提出,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依赖于某种协议或编码方式,原则上同样适用于其他任意量子密码协议和任意编码系统,为未来开展大规模量子通信网络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应用方法。 该项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靖阳,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王琴教授和江苏省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重点实验室的谢世朋副教授是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安徽问天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此项工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等项目的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我校王琴教授团队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发表量子数字签名最新研究成果
我校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王琴教授团队在量子密码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首次利用参量下转换光源实现了被动式诱骗态量子数字签名,达到了200公里的安全传输距离,创造了当前量子数字签名实验的最新记录。该成果9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量子数字签名是量子密码学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相比经典数字签名,量子数字签名原则上具有量子力学赋予的无条件安全性,在密码学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团队使用的是主动式多强度诱骗态方案,可能存在着强度调制侧信道漏洞,直接影响量子数字签名系统的实际安全性。此前报道过的量子数字签名最远安全传输距离为134公里。针对目前主动式多强度诱骗态量子数字签名协议存在的缺点,我校王琴教授团队在自主研制的新型标记单光子源基础上,提出了被动式诱骗态的量子数字签名方案,从协议层面提高了安全性。随后,他们对提出的量子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原理性验证,在100公里处每7秒可签名1比特消息,兼顾了安全性和实用性。另外,该实验将量子数字签名的安全传输距离纪录刷新到了200公里,充分展示了标记单光子源在量子密码中的优势,为未来量子数字签名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该项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张春辉,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王琴教授和张春梅老师是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韩正甫、陈巍、王双、银振强,南京大学张腊宝等人提供的技术支持。此项工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江苏省优势学科等项目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科技创新标志性人物-王大中(国际核能领域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男,1935年2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上高博会 2021-08-17
王训教授在冰川退缩区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取得新进展
近半年来,资源环境学院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团队(负责人:王定勇教授)在冰川退缩区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取得重大进展。 冰川退缩区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部分之一,冰川退缩区的矿物质丰富, 原生裸地植被演替迅速,土壤发育碳积累过程明显。冰川退缩区形成的植被演替序列,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汞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一个绝佳天然平台。王训教授在传统化学计量的观测研究基础上,联合天然汞同位素技术、年轮化学技术,详尽论述了汞、镉、铅等重要重金属污染物在海螺沟、明永及米堆等冰川退缩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研究成果详细刻画了冰川退缩-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累积过程,对研究气候变化-植被格局-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典的研究范例。特别是对汞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国际通行的高度关注。
西南大学 2021-02-01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王金兰教授团队受邀在Chem上发表综述论文
近日,物理学院王金兰教授团队受邀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Cell姊妹刊)上发表题为“HowComputationsAccelerateElectrocatalystDiscovery”的综述论文。物理学院的凌崇益副教授和王金兰教授分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东南大学 2022-09-27
云上高博会寄语-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喜英
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喜英寄语云上高博会,积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云上高博会 2020-09-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