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室内烟花及新型环保烟花
Ø  成果简介:目前,国外有一定生产,但品种单一、价格昂贵。虽然近来我国南方也出现了无烟烟花产品,但与室内燃放的要求较远。我们正是瞄准这一重要的市场需求,采用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数十个新型室内烟花产品。这些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附加值高,研究成果处国际先进水平。Ø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Ø  技术领域:新材料、新工艺Ø  应用范围:ü  试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无卤环保阻燃油漆
本产品不同于国内常规阻燃剂,不是各种阻燃成分的简单配方组合。 本阻燃油漆的氧指数在 30 以上,国际 UL94 标准测试 能达到 V0 级。同时油漆的各项机械物理性能达到GB/T23997-2009 和 GB18581-2009 标准,且产品能够系列化。 具有如下优势:(1)重点解决阻燃剂和油漆的兼容性问题。在保证油漆不燃烧的同时,不改变油漆原有的各项机械物理性能, 解决长期以来油漆不能阻燃的难题。 (2)实现阻燃油漆环保。首先要实现阻燃剂本身无卤、 无毒。同时做到生产过程低成本、低能耗,无三废排放。 (3)实现油漆的多功能化。不仅阻燃,还要有很好的装饰性和附着力,要耐水,防腐,高温时隔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系列环保增塑剂生产技术
本项目先后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和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均排名第一。 项目简介 在系列化高品质环保增塑剂、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促进我国增塑剂行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蒋平平教授任《塑料助剂》编委、《增塑剂》主编,主编学术专著 2 部《环保增塑剂》(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增塑剂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2006-2011 年连续五年在全国塑料助剂行业大会作特邀技术报告,2011 年 5 月作为大会主席召集 “2011 年绿色增塑剂产业与技术发展论坛”。 创新要点:所研制的系列增塑剂无毒环保,符合欧盟最严格的安全检测要求,代表增塑剂行业的发展方向。 效益分析:视规模而定。 授权专利: 1.一种稀土盐二元复配型固体酸催化制备柠檬酸三丁酯的方法200810195075.4 2.多品种、低消耗增塑剂生产方法 03113054.2 3.一种偏苯三酸三(C8-10 醇)酯的制备方法 200510095365.8 4.一种无芳香环结构聚六氢苯酐二元醇酯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201010110558.7
江南大学 2021-04-13
德康水性环保清洁水A
产品详细介绍 无色透明,无杂质。  
江门市盈江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德康水性环保教学笔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特点:   (1)    无尘 水性环保教学笔书写、擦拭不产生任何粉尘,湿写湿擦。水性环保清洁水擦拭后板面干净清洁,板擦无残留物。100%无尘教学,避免教师因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确保师生不受粉笔灰尘的影响。   (2)    无毒 水性环保墨水主要通过省级无毒检测、SGS·RoHs检测、美国安全标准ASTM F963-08及其邻苯二甲酸脂检测、欧盟玩具安全标准EN71 part3检测。100%安全无毒。   (3)    不燃 白板笔因易燃而不能大量存放和运输,在学校储放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水性环保墨水为非溶剂性,不会燃烧,师生均可放心使用。   (4)    循环加墨 水性环保墨水用完后可以打开笔尾笔帽,将笔芯放进墨水里3~5秒,即可吸满墨水,每支笔可写6000~8000字,每瓶墨水可写80000~100000字。笔头抗干性好,搁置3~5天仍然书写流畅。
江门市盈江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读努门环保绿膜
产品详细介绍     读努门绿板绿膜 环保性:采用无毒,无异味的环保材料,选用最合适人的眼睛的色彩和低反光膜,眼睛不易疲劳,保护师生视力; 需用性:一块绿板正常使用情况下,一般使用寿命可达8年以上(使用读努门绿板笔),绿膜使用可达3年以上。 实用性:配合读努门绿板笔,不易摩擦笔头,色彩显好,即可坐咋宽大的教室后排,字迹依然清晰亮丽。  
广州读努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长电 ERP 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长电 MES 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甲酸电氧化技术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甲酸电氧化领域取得突破,相关工作以“负载在氮掺杂碳上的单原子Rh:一种甲酸氧化的电催化剂”(Single-atom Rh/N-doped carbon electrocatalyst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为题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燃料电池是一种理想的能量来源,它可以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作为航空飞船的主要燃料,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氢氧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氢氧燃料电池需要用体积大且危险的高压氢气作为其燃料,这限制了氢氧燃料电池的发展。而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s)由于其体积小,毒性小,nafion@膜的穿透率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便携式电子设备最有前途的电源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负载型纳米级钯和铂通常被认为是DFAFCs的阳极反应甲酸电氧化(FOR)中最有效的催化剂,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由于FOR催化剂质量活性较低和一氧化碳抗毒性较差, DFAFCs阳极材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其应用。SA-Rh/CN的合成路径示意图及其表征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主-客体合成策略成功地合成负载原子分散Rh的氮掺杂碳催化剂(SA-Rh/CN),发现尽管Rh纳米颗粒对甲酸氧化活性很低,但是SA-Rh/CN却具有极好的电催化性能。与最先进的催化剂Pd/C和Pt/C相比,SA-Rh/CN的质量活性分别提高了28倍和67倍。有趣的是,在CO剥离实验中,我们发现虽然纳米级Rh催化剂对CO毒性十分敏感,但是SA-Rh/CN很难吸附CO并且可以在很低的电压下氧化CO,这说明SA-Rh/CN对CO毒化几乎免疫。经过长期反应的测试后,SA-Rh/CN中的Rh原子具有抗烧结的能力,并因此在30000s的CA测试或者20000圈ADT测试后活性几乎没有改变。在组装电池的实验中,SA-Rh/CN的质量比能量密度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是商业钯碳催化剂的8.8倍(30oC),14.8倍(60oC)和14.1倍(80oC),这也说明了SA-Rh/CN在DFAFCs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潜力。最后,研究者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Rh单原子甲酸氧化的机理。研究者发现在SA-Rh/CN上,甲酸根路线更为有利。和Rh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CO吸附能垒不一样,SA-Rh/CN上的Rh单原子吸附CO能垒较高,以及与CO的相对不利的结合,使SA-Rh/CN具有极高的CO抗毒性。这一发现将传统的甲酸电氧化催化剂的质量比活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纳米催化剂的CO毒化问题。该发现有助于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并有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上。本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熊禹是本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经费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665-x
清华大学 2021-04-11
51008电和磁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184 1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