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复杂电磁环境信号测试与评估方法研究
成果简介: 本任务设计并研制了以高性能微波频谱分析仪为核心接收设备,采用外部低噪声放大器组、GPS 模块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硬件平台,验证了本课题所提出的各种电磁信号测试方法和电磁环境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本课题目标成果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围绕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在无线电信号监测与电磁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本系统包括温室栽培优化模型动态仿真、专家系统集成与智能控 制算法设计等三部分内容。系统采用了基于知识的智能解决方案,系统的三 个部分紧紧围绕专家知识与智能,不仅构成统一的整体又能分别独立运行。 系统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专家经验为基础,采用智能控制方法、智能推理方 法和多媒体技术,能提供病虫害在线预报,为温室环境控制提供最佳环境条件,并能对温室环境和作物生长过程进行仿真和预测。 项目来源: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关键技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恶劣环境电气外绝缘放电特性及其在电网中的工程应用
该成果面向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和特高压等重大工程的迫切需求,解决 恶劣环境国内外至今没有攻克的电气外绝缘特性与设计的难题。该成果在国内外率先研究提出覆冰、高海拔、污秽“恶劣环境”电气外绝缘 特性的试验方法;揭示绝缘子覆冰形成及其导致闪络的规律和高海拔污秽绝 缘子与空气间隙的放电机理及其湿度等大气参数对其放电的影响规律,建立 “恶劣环境"绝缘子和空气间隙放电的物理数学模型,提出其电气外绝缘修 正方法;首次提出采用V型与间插布置方式、优化伞形结构防止冰闪的方法, 发明高海拔地区用复合绝缘子和覆冰参数测量用圆柱体阵列积冰器,提出基 于积冰器冰重的覆冰参数实时动态监测方法。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成果应用于: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隧道净空间隙确定,青藏铁路供 电工程、“高海拔+覆冰"贵广±500kV直流工程、国际上首条土800kV特高 压直流工程和西藏3500m以上海拔输电工程外绝缘设计,以及“高海拔+覆 冰"地区交、直流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研制,成果应用于我国电网大面积 冰闪事故防治,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亿元,推动电气工程学科发展,适应西 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特高压工程和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显著提高我国电 力能源装备抵御极端条件的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重庆大学 2021-04-11
开封市政务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系统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依托开封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开封市政务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系统”,助力疫情防控。 该系统针对开封市各县区、各社区每日产生海量的文本数据,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让采集的数据能够进行自动比对、分析、研判,生成可视化分析图,及时准确将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以更精准的数据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保障,对开封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河南大学 2021-04-11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文科2.0建设论坛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文科2.0建设论坛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9
智能信息处理与认知神经工程
一、 项目简介智能信息处理与认知神经工程是软件理论、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处理、认知科学等交叉发展的结果,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理论及应用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课题组在复杂系统的算法设计和分析、脑认知与神经工程、生物计算、机器学习理论和算法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1、将智能计算与神经工程相结合,建立了128导脑电信号采集分析和处理研究平台,对各种自发和诱发脑电信号进行采集,研究各种信号分析、特征提取方法,进行脑源时空定位研究,开展了认知工程与脑功能网络研究。2、建立了经颅磁刺激(TMS)技术的软硬件研究平台,将磁刺激技术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相结合,进行磁刺激穴位诱发脑电特性分析及信号传导机理研究。开展了重复脉冲磁刺激穴位的作用效应研究,分析磁刺激穴位的作用效果及穴位的特异性。3、进行了基于运动想象、听觉的脑机接口(BCI)技术的研究,并在脑电数据进行离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在线的BCI系统平台。4、开展了智能计算方法在医学图像分割、处理与三维重构中的应用研究。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近年来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EI检索33篇。四、 高清成果图片3-4张磁刺激技术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研究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土木工程设计与咨询
本项目组可承担以下方向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工程设计:可以承接工业与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图设计、复杂工程结构的分析计算及设计、深基坑支护设计、钢结构优化设计等;工程鉴定与加固:可以承接建筑物安全鉴定、软土地基处理、纠倾,加层,加固和改造的设计与施;工程测量:可以承接复杂建筑物和复杂地形的测绘工作;工程试验与测试:可以承接桩基高低压变试验、桩基静载荷试验、地基勘察、土工试验、常规建筑材料试验、预应力梁柱测试以及实验服务;技术培训:可以承接工程设计、施工员、监理员和质检工程师的上岗、建筑和结构 CAD 技术、注册考试的辅导等培训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 2021-04-11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新医科2.0建设论坛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新医科2.0建设论坛报名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19
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 - 奥运奖牌数据分析
本思政案例值巴黎奥运会火热举办之际,以奥运会数据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Python的Pandas库进行数据清洗、筛选与聚合分析,并通过Plotly工具实现数据可视化。案例巧妙融合数据分析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通过剖析我国奥运奖牌数据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深切领悟体育强国战略背后蕴含的国家意志与民族精神。同时,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探寻体育精神内核,内化于心、践之于行,涵养积极人生态度与爱国情怀。此外,案例数据可视化呈现国际竞技格局,助学生理解多元包容、拓宽国际化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高速网络环境下流量监控与带宽管理系统
随着P2P(Peer-to-Peer,即对等连接)技术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基于P2P技术的文件共享、音视频直播/点播、网络游戏、协同处理和深度搜索等各类应用大量涌现,而其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给网络运营商、网络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和管理挑战。 目前,已经存在一些使用P2P特征码的方式对P2P应用进行识别和控制,当前对P2P应用进行识别的方式不少采用X86平台+Linux操作系统,使用纯软件的方式进行识别和控制,但是由于X86平台自身的性能瓶颈,使得在千兆网络环境中很容易形成性能瓶颈,不仅影响网络通信质量,也使得对P2P应用进行识别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网阀项目组通过对目前架构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找到当前X86平台中的缺陷,并针对该缺陷,提出了使用FPGA卡,在硬件级对P2P协议进行识别和控制。这种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的X86平台中的瓶颈问题,使得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需求,我们在对P2P应用进行识别和监控的系统中增加了带宽管理、流量清洗以及日志统计等功能,实现了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的功能。另外,通过对多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栈的优化,使系统更能够满足在高速网络中的性能需求。 1. 支持对多种P2P应用及其传统网络应用的分析、识别 2. 基于P2P应用的网络带宽管理 3. P2P流量统计与分析 4. 远程管理和维护 5. 面向对象的管理机制 6. 多级权限管理功能 7. 账户锁定保护功能 8. 独立、强大的日志功能 9. 快速的P2P协议/应用分析响应机制 10. 智能升级功能 11. 支持两种工作模式 12. 支持ByPass功能 13. 串口控制台功能模块 14. 支持配置参数的导处和导入功能 15. 支持状态监控功能 16. 利用FPGA实现高速协议特征识别; 17. 在高速网络应用识别和控制的系统中增加了带宽优化技术; 18. 使用流量清洗,能够对网络中的异常流量进行清洗过滤; 19. 实现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应用协议的流量统计、排序; 20. 实现基于主机的流量统计、分析,并实现TOP-n排序等功能; 21. 对Linux内核的网络协议栈进行优化; 22. 采用多核技术实现高速网络数据处理。 “P2P应用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获得200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系统的前一代产品(基于纯软件实现)在取得公安部销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已经在学校、政府以及一些高信息化的事业单位进行应用。而软硬件结合的网络监控与带宽管理系统也将一步步替换前一代的纯软件平台,并将进一步的部署在党政、电信、教育、企业等行业。该系统投产条件要求不高,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能力。需要的生产能力是装配工业控制计算机及软件(初期可以采用硬件装配外包的形式)。
四川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99 4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