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等在微流控技术赋能识别分子的高效筛选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和苏州大学丁鸿铭教授合作在识别分子筛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以“Synergetic Collision and Space Separation in Microfluidic Chip for Efficient Affinity-Discriminated Molecular Selection”为题,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DOI:10.1073/pnas.2211538119)。
厦门大学 2022-10-12
针对高原冻土的特点对青藏铁路冻土区以桥代路段桩基础及地温场的稳定性及其冻土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为使青藏铁路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有必要采取“以桥代路”的形式通过一些极不稳定的高温、高含冰量的多年冻土地区。桥梁的稳定性关键在于桩基,在多年冻土地区,桥梁基础的冻胀和融沉,往往是多年冻土地区桥梁稳定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故对高温退化性多年冻土地区桥梁桩基温度场变化规律、桥梁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以桥代路工程在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区的适用性及耐久性,以满足青藏铁路在设计年限内稳定性的需要。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4-14
物理学院张霖与城环学院刘刚合作揭示全球食物损失浪费背后的空气污染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负担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刚教授等合作,通过融合多学科研究工具(食物损失与浪费数据、氨排放清单和模型、大气化学模型及流行病学方法等),评估了在当前或未来减少全球食物供应链中损失与浪费(FLW)对氨减排、PM2.5污染减缓、氮沉降减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效益。研究揭示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2.3.1(食物损失与浪费减半)将有助于减少PM2.5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并显著减缓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biodiversity hotspots)的超量氮沉降。相关研究成果以“全球食物损失与浪费蕴含尚未被认识到的对空气质量及生态多样性热点的危害”(Global food loss and waste embodies unrecognized harms to air quality and biodiversity hotspots)为题,于2023年8月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食物》(Nature Food)。
北京大学 2023-08-22
爱备护实验室急救药箱 ABH-G001 手提壁挂铝合金医药箱 化学生物机械电子实验室急救药箱
杭州爱贝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3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李庆军研究团队发表论文 揭示姜科植物时空演化历史对全球热带雨林变迁的重要启示
本研究通过揭示姜科植物沿着时间线的起源、迁移和分布规律,为理解全球热带雨林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其与全球环境变迁的关联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该研究拓展和丰富了人们对东南亚热带雨林来源的认识。
云南大学 2022-06-09
安徽大学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高灵敏检测肿瘤标志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Ti3C2Tx-MXene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金属导电性、亲水性、大比表面积及丰富的表面修饰基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催化、电化学传感领域。
安徽大学 2022-06-13
安徽大学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高灵敏检测肿瘤标志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校毛昌杰教授团队以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3C2Tx-MXene)为金属源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Ti3C2Tx-PMOF),并成功将其应用于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领域。
安徽大学 2022-06-01
关于“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直接进入正式申报的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预申报形式审查工作,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进行了反馈,并依规确定了可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项目清单。请收到我中心关于正式申报邮件通知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其他项目请等待后续通知。
科学技术部 2023-08-04
《科学·机器人》杂志刊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研究团队跨介质吸附仿生机器人最新研究进展
相比于传统的飞行机器人,跨介质仿生吸附机器人可长时间工作,并同时覆盖水下和空中的运动范围,这在探索基础科学问题,研制具有潜在用途的高性能跨域航行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6-14
化学学院刘志伟课题组报道d-f跃迁稀土发光配合物在单发光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近日,刘志伟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anthanide complexes with d-f transition: new emitters for single-emitting-layer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的论文,该工作合成了具有d-f跃迁发光性质的天蓝光发射的铈(III)配合物Ce-TBO2Et和橙红光发射的铕(II)配合物Eu(Tp2Et)2,利用两种发光材料构建的SEL-WOLEDs发光效率高且发光颜色稳定。研究表明,主体材料不参与传能过程且低能量的橙红光材料的质量掺杂浓度可高达5wt%,体现了d-f跃迁稀土发光配合物应用于SEL-WOLEDs时可简化传能过程和器件制备工艺的优势。
北京大学 2023-08-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