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猪、鸡和鸭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技术
猪、鸡和鸭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配合饲料配方,根据猪、鸡和鸭的生理需要和营养标准精心设计并经反复实验而定,以这些配方生产的产品可达到国内外最优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益,并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很强的市场力,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如生产肥育猪浓缩料、乳猪颗粒料和蛋鸡浓缩料的试生产产品分别达50万吨、10万吨和20万吨以上,具有很好的用户口碑。/line如果主要生产粉料(预混料、浓缩料),仅需要粉碎机和混合机,生产工艺简单,若年产5000吨,设备投资5万元左右。若要生产颗粒料(乳猪料、肉鸡料、肉鸭料)尚需要锅炉房和制粒机,若年产5000吨,设备投资10万元左右,若粉料和颗粒料同时生产的话,总投资15万元左右。若按此规模生产,年利润可达300~500万元,并可解决20名左右的劳动力就业,并可推进农副产品消耗,因而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若规模进一步扩大,则效益更为可观。
南开大学 2021-04-10
一种融雪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耐久性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雪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耐久性的评价方法,首先成型车辙板试件,并测量试件的长度和宽度,通过调查得到当地的年平均降雨量,并计算一年内降于车辙板面积内的雨水的体积;再用量筒测量一定时间内蓬头流出水的体积,并通过计算得到蓬头的流速;之后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将蓬头内的水洒向车辙板,使车辙板表面收到均匀的冲刷,并用玻璃杯每隔5分钟收集冲淋后的雨水并测电导率,根据需要的最小电导率对应的冲淋时间计算融雪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耐久性的有效年限。本发明能够准确且便捷的评价融雪沥青混合料的融雪耐久性,对融雪沥青
东南大学 2021-04-14
中间补料发酵生产块菌活性菌丝体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研发阶段/n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补料发酵生产块菌活性菌丝体及块菌多糖的方法。本发明在块菌属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在适当的时间向培养体系中补加一定量的碳源和/或氮源,可有效促进菌丝体生长和块菌多糖的生物合成,提高生物量和块菌多糖的产量。本发明方法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进一步节省生产成本,为块菌属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活性菌丝体和块菌多糖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国产碳纤维/聚醚醚酮特种热塑预浸料成套技术
本项目基于团队多年连续碳纤维热塑性预浸料制备及复合材料成型、聚芳醚酮(PAEK)树脂(含聚醚醚酮(PEEK))研发、半结晶型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的技术积累和相关项目成果,通过自主设计搭建连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线及相关关键成型模头和特殊工装的设计,掌握了连续碳纤维聚芳醚酮特种热塑性预浸料单向带、LFT 粒料和高纤维含量拉挤棒材的关键制备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封锁,拓展了聚芳醚酮材料的应用形式,在我国航天、军工等轻量化零部件替换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项目预期在连续碳纤维特种热塑预浸料、LFT 长纤维粒料、拉挤型材及 1-2 个具体产品(航空航天、医疗)几个方面进行同步产业化落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开发国际领先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效连续热压技术,实现 3 分钟内单成型制造周期的织物层合板在线浸渍和长尺寸结构型材的连续化生产制造,建成从“树脂原材料→预浸料/LFT/棒材→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制品→评价方法”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引领行业发展,助力连续纤维特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我国快速、大规模的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生猪屠宰副产物高效制备天然肉味香精核心基料技术
我国是猪肉生产、消费大国,平均年产量高达 0.6 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50% 以上。猪血作为生猪屠宰的副产物之一,年产量也高达几百万吨,猪血蛋白含量 高,素有“液态肉”之称,是宝贵的食物资源。生猪屠宰后会产生大量猪血、猪 骨、猪油等副产物,但目前开发利用率较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污染了 环境。 目前,肉味调味食品主要以畜禽肉为原料,虽风味醇厚,成本过高。利用价 格低廉的禽畜血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鲜有报道。该技术利用生猪屠宰下游产品猪 血、猪骨及猪油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降低血腥味,开发肉味浓郁的天然功能 性核心调味基料。 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方便食品调料包、汤包、火腿肠、罐头等多种产品。 南通金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南通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主要 从事生猪收购与屠宰。每日屠宰产生大量猪血、猪骨等,具有丰富的原料资源。本技术项目的实施是提升调味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大突破,可提高生猪屠宰 副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技术水平: 该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技术指标与参数:原料预处理(猪血、猪骨、猪板油)→生物控制酶解 技术(酶的筛选、最佳底物浓度、酶添加量、适宜的酶解时间)→美拉德反应调 控技术(三种主要热反应底物的最适配比、外源氨基酸与糖类的选择与配比、适 宜热反应温度、时间、体系 pH)→真空浓缩、配料→天然调味核心基料。 
江南大学 2021-04-11
利用克氏原螯虾头酶解制备调味料的方法
1、项目简介 小龙虾头是小龙虾加工中的主要废弃物。本技术利用生物酶水解方法制备小 龙虾风味调味料。本产品技术易于实行,成本低,产品安全可靠。 2、创新要点 本技术利用酶技术处理小龙虾头,产品风味强,可以作为食品调味料用
江南大学 2021-04-11
甲氧苄啶与敌菌净合成新工艺技术
甲氧苄啶作为经典的抗菌剂在细菌增殖过程的二氢叶酸环节起到阻断作用,广泛应用于 医药、畜牧业作为抗菌剂和抗菌增效剂。上市50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广泛地与磺胺 药、抗生素、抗疟药物、止泻药等配伍使用,用途不断增多,有可能成为像阿司匹林一样的百 年老药。国际上几十年来一直未能开发出较甲氧苄啶更好的细菌增殖二氢叶酸酶抑制剂。甲氧 苄啶在畜牧业上,由于较小产生抗原,是一个安全、广谱的兽用药。敌菌净作为甲氧苄啶的同 类药物,是畜牧业经典的抗菌剂,国内外有广泛的市场。目前,甲氧苄啶在中国的产量约为 4500吨左右,售价高达15万元/吨以上。 传统上国内生产甲氧苄啶与敌菌净的工艺路线是“单甲醚-二甲醚”路线,这条路线主要 的缺点是对关键中间体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藜芦醛的单耗较高。新工艺路线采用经“苯胺 缩合物”的高效环合工艺,使得对关键中间体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藜芦醛的单耗降低20%, 综合成本较老工艺每吨降低2.4万元以上。这条路线的优点在于: 1. 各步反应高效,转化率几近定量,分离收率达到90%以上。 2. 主要辅料二甲亚砜、苯胺均可回收套用,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 3. 产品质量好,符合世界各国药典、兽药典。 4. 该路线生产成本较老工艺有较大幅度下降,为产业更新升级所急需。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
餐饮业每天要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除一部分用于饲料外,其他很大部分被丢弃处理。此外,在市场上,水果和蔬菜在包装、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果蔬垃圾,不但造成了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北京化工大学开发了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生产沼气可用于发电、供热,或经提纯后制取车用燃料,也可加压罐装成沼气罐后,替代液化石油气气罐,作为家庭用燃气。因其价格低廉、制取简便、原材料易得,且为可循环利用资源,成为代替价格日益飞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之一。技术指标:1、干物质消化率大于50%;2、产气率大于300m3/吨(干料);3、反应器容积产气率大于1.0 m3/(m3·天);4、沼气提纯后,甲烷含量大于95%,达到车用天然气的水平;5、沼渣达到有机肥料的相关标准,可作为生物有机肥料使用。 应用范围: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2、小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站;3、果蔬收集、集散地和加工场等。市场分析:北京市政府及部分地方政府已明文规定:“餐厨垃圾必须经过安全有效的处理,不能直接加工成畜禽饲料”。此外,果蔬收集、集散地和加工场也会产生大量的果蔬废弃物等。厌氧沼气技术可把这些有机垃圾转化成沼气、电力、车用燃料等,不但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产生大量清洁能源和实现废弃物的高值利用。因其,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效益分析:建设日产1万立方米的发酵系统,总投资大约在800万元左右,每年获经济效益500~600万元,同时社会效益显著。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镁铁氧/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铁氧/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铁源、镁粉、液体碳源混合,转移到密闭反应容器内,密封并置于坩埚炉中,在550‑650℃下反应8‑12h,从而得到复合产物。本发明中镁粉、液体碳源、铁盐同时反应,生产的氧化镁与氧化铁形成均一相镁铁氧,液体碳源形成的碳层恰好包覆在颗粒表面。在此过程中,氧化镁与氧化铁的同步合成,在生成二元氧化物颗粒时,同步热解液体碳源得到碳包覆层,两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的气氛下相互依附,碳包覆层与二元氧化物颗粒形成理想的核壳结构,一步构建碳复合材料。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5-07
构建NiTe纳米阵列的界面电子结构调控助力电催化氧析出
通过构建有效的纳米界面来调控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设计制备出高效廉价的氧析出反应异质结电催化剂,并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对界面调控催化性质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以泡沫镍为基底,通过直接化学刻蚀的方法制备出泡沫镍负载的“十字柱”型的NiTe纳米阵列。进一步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在NiTe表面修饰NiS纳米颗粒来调控NiTe的电子结构, 制备出NiTe/NiS 异质结催化剂。NiTe/NiS异质结催化剂中NiS和NiTe之间强的电子相互作用能够触发电子从“Ni”向“S”转移,从而有效调控催化中心“Ni”的电子结构,使得Ni的“d带中心”左移,从而优化Ni对活性中间体的吸附,降低了OER反应所需的能量,大大提高催化活性,仅需要257mV 的过电位就可实现100mA cm-2的电流密度。这项工作为理解电催化剂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44 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