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
发酵过程具有高度非线性特点,以活细胞为培养对象的发酵过程具有时空多尺度特点,分 别在基因、代谢物分子尺度,细胞代谢尺度及反应器介尺度上相互作用和影响,要在此基础上 进行优化和放大具有非常大的难度,从而阻碍了我国生物发酵水平的提升。 本项目针对发酵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及复杂性独创了多尺度参数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通 过将发酵过程细胞内的微观生理代谢特性和反应器宏观生理特性相结合实现过程优化,而在工 业过程放大中则提出了生理特性和反应器流场特性相结合的放大方法,突破传统“实验室-小 试-中试-工业”逐级放大的思路与方法,实现工业发酵过程的定量设计与直接放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ROF与光纤延迟线
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完成宽带微波信号的光纤传输和延迟移相,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信号传输和光控相控阵天线等领域。 特色及先进性: 波段覆盖L,C,Ku,Ka等频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目前延迟精度优于1ps,幅度一致性优于1dB,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指标: ? 1550nm波段; ? 延迟位数:3~6bit; ? 延迟步进,1~50ps; ? 幅度一致性,1dB; ? 延迟精度,1ps; ? 适应微波波段:L,C,Ku,Ka等频段 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实施后可取得的效果: 解决目前亟需的宽带微信号稳相传输的市场需求。以及对高精度光纤延迟线的技术需求。项目实施达到规模化生产,将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汽车轻量化与新材料
本项目在轻量化环保热塑性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智能材料开发与应用,结构设计及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已完成前端模块、座椅骨架、SUV尾门、保险杠、复材弹簧的开发。在材料、工艺、载荷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本项目团队来自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成员包括孙凌玉教授、康宁副教授、李立军讲师、郭春杰高工以及团队中多位博士、硕士生。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材结构设计与仿真、智能材料及失效诊断、优化设计与工艺仿真、连接建模仿真与实验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ROF与光纤延迟线
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完成宽带微波信号的光纤传输和延迟移相,应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信号传输和光控相控阵天线等领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轨道减振装置与系统
本轨道减振系统减振效果良好。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轨道蓄能装置与系统
本发明合理的利用轨道受到车轮载荷上下振动产生的机械能,节能环保。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高速 USB 记录与回放设备
在现代的传输系统中,信息量越来越大,实时性越来越强。在不能保证所有信息都实时处理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实时信息的获取与存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很多传输系统中,都 要求将原始信息保存一定的周期,这也需要实时获取信息并存储。另外,在系统调试中,也 需要对某些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并将原始数据回放进行进一步的调试。清华大学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验,开发出一种利用计算机 USB 接口的实时记录回放设备。USB 记录与回放设备通过计算机 USB 接口,实时地将数据记录存储到计算机的硬盘上,并可以将硬盘上的数据以数据流的形式回放出来。该设备只需配备一台普通 PC 机或笔记本 电脑,安装相应的软件即可使用,操作简便。设备体积仅 300×200×40mm3,重量小于 1 千 克,便于携带。
清华大学 2021-04-11
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平台
1)绿色建筑研究着力提高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研究水平,通过绿色建筑、零能耗建筑等的设计与运营,为厦门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提供示范与推广,带动厦门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2)城市节能基于UCMap及CFD等研究方法,改善城市通风、缓解城市热岛,探讨适应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特点的城市设计、住区规划等解决方案。3)绿色建筑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方面,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运营,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实践中。
厦门大学 2021-04-11
汽车轻量化与新材料
本项目在轻量化环保热塑性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智能材料开发与应用,结构设计及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已完成前端模块、座椅骨架、SUV尾门、保险杠、复材弹簧的开发。在材料、工艺、载荷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本项目团队来自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成员包括孙凌玉教授、康宁副教授、李立军讲师、郭春杰高工以及团队中多位博士、硕士生。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材结构设计与仿真、智能材料及失效诊断、优化设计与工艺仿真、连接建模仿真与实验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09
贝类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
贝类产量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70%以上,优良品种是支撑贝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我国东南沿海常见贝类养殖种为研究对象,重点突破基因挖掘、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全基因组选择、杂交组配、分子设计和基因组编辑等核心技术,完成重要养殖种的全基因组解析,获得具有育种价值和产权的重大新基因和标记,创制高产、抗病、抗逆、优质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重大新品种,对于提升我国贝类育种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良种在养殖增产中的贡献率和覆盖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厦门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5 56 57
  • ...
  • 348 3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