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的进行种苗的工厂化扩繁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是以琼脂为支持物的半固体或固体培养。固体、半固体培养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技术,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液体培养易于操控,适合大规模的组培生产,但是由于组培苗长期的浸泡在液体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组培苗玻璃化情况严重、抗逆性较差,栽培死亡率高,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随着植物组织培养产业日益兴盛,传统的固体、半固体培养及液体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产业的需求。新型生物反应器采用间歇浸没培养模式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并以半夏等药用植物为材料进行试验,优化该装置的浸没频率等参数,实现了高通量植物种苗的工厂化扩繁。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作比较,无论在培养周期、种苗质量上均较优。由于通量大,在育种上的应用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产业化应用水平。项目技术优势间歇浸没培养系统结合了固体培养(最大化气体交换)和液体培养(营养充分的吸收)的优点,在很多种植物幼苗和体细胞胚体的培养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植物的长势情况和增殖率比传统的固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都要好,所获得的幼苗和体细胞胚体质量高,更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移栽成活率较高。间歇浸没培养模式采用程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生产成本和传统的模式相比大幅度的降低,在商业化生产上占有很大的优势。①.减少甚至避免玻璃化 实验证明,增加通风和植物材料间歇的接触液体培养基是降低玻璃化的有效方法,而间歇浸没培养系统正好具备这两个特征。②.组培苗环境适应性强 利用传统的培养方式获得的组培苗,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在炼苗阶段由于环境变化较大,一般成活率较低。但间歇浸没系统获得的植物由于在培养时就进行了外界空气的锻炼,因此,绝大多数能够成功的适应环境,炼苗成活率较高。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以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制剂,通过诱导植物体内的茉莉酸以及乙烯的信号路径,可显著增强植物对灰霉病的抗性,减少因灰霉病给植株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本发明制剂防治植物灰霉病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可显著延迟和抑制灰葡萄孢病原菌在叶片上的生长及病害的扩散,大大提高了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
浙江大学 2021-04-13
生物粉体技术在食品中药类植物资源深加工中的应用
1 成果简介具有药用功效的中药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背景,也是人类回归自然、重整生态的大趋势。围绕农民脱贫致富、食品安全、绿色农业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我们将粉体加工技术引入医药、食品和农业领域的生物质原料加工处理。以超微细加工为特色的生物粉体技术以“ 细胞破壁,改善口感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为目的,在功能性保健食品和洗浴用品、中药源饲料添加剂和中药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近 20 年的研究探索,开发了生物粉体加工技术的系统工艺与装备,成功地为10 多家企业建立了生产线;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 863 和中医药专项与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6 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等殊荣。2 应用说明中药或民族药制剂改进:该技术可以降低中成药成本提高药效,特别是廉价的膏丹丸散类方剂、民族特色药剂的技术提升;对减轻百姓医药负担能够有所贡献。目前河北以岭药业的十五亿粒通心络胶囊全部采用我们设计的细胞破壁加工系统,用药量减少 1/3,药效显著提高,副作用明显降低。 以微粉中药替代化学饲料添加剂:与中药提取物相比,该技术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动物的消化吸收,为无抗奶蛋肉等的低成本生产奠定了基础。我们与美国麻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鸡饲料添加剂项目、与浙江淡水养殖研究所合作的青虾的名贵水产品环境友好型绿色养殖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扩大食品源:该技术改变了“ 以牙能不能咬得动、胃能不能消化得了、口感是否良好”为能不能吃的食品原则, 通过改善口感和吸收利用度,使“ 食品” 概念外延大大扩展。如豆皮、玉米皮、小麦麸等,已在广西柳州超细加工成为健康食品。 天然植物农药开发:该技术将辣椒、除虫菊、蒿子、烤烟等植物药用植物的细胞破壁,制成浆状或膏状原药,直接应用于绿色和有机蔬菜的生产。与提取物相比,可大大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利用和降低成本。该技术在山东等地已经得到应用。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和生产线都有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作为关系到国民健康产业的重要技术,我们可为社会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和低收费技术指 导。5 所属行业领域先进制造。
清华大学 2021-04-13
园林植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核心技术集成应用
该成果获 2014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系统收集和引进 15 个国家和国内 18 个省份的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1508 份;系统研发了重要园林植物的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园林植物新品种;系统集成创建种苗工厂化快繁技术体系、 园林苗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和服务带动型的“一体两翼”花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扬州大学 2021-04-14
利用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的进行种苗的工厂化扩繁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是以琼脂为支持物的半固体或固体培养。固体、半固体培养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技术,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液体培养易于操控,适合大规模的组培生产,但是由于组培苗长期的浸泡在液体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组培苗玻璃化情况严重、抗逆性较差,栽培死亡率高,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随着植物组织培养产业日益兴盛,传统的固体、半固体培养及液体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产业的需求。 新型生物反应器采用间歇浸没培养模式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并以半夏等药用植物为材料进行试验,优化该装置的浸没频率等参数,实现了高通量植物种苗的工厂化扩繁。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作比较,无论在培养周期、种苗质量上均较优。由于通量大,在育种上的应用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产业化应用水平。 项目技术优势 间歇浸没培养系统结合了固体培养(最大化气体交换)和液体培养(营养充分的吸收)的优点,在很多种植物幼苗和体细胞胚体的培养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植物的长势情况和增殖率比传统的固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都要好,所获得的幼苗和体细胞胚体质量高,更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移栽成活率较高。间歇浸没培养模式采用程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生产成本和传统的模式相比大幅度的降低,在商业化生产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①.减少甚至避免玻璃化实验证明,增加通风和植物材料间歇的接触液体培养基是降低玻璃化的有效方法,而间歇浸没培养系统正好具备这两个特征。 ②.组培苗环境适应性强利用传统的培养方式获得的组培苗,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在炼苗阶段由于环境变化较大,一般成活率较低。但间歇浸没系统获得的植物由于在培养时就进行了外界空气的锻炼,因此,绝大多数能够成功的适应环境,炼苗成活率较高。 技术成果 本项目已利用新型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半夏、铁皮石斛、大蒜、百合等经济植物的扩繁。 目前本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盐碱地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盐碱地土壤的方法,步骤一:挑取保藏管菌株,接入LB液体培养基试管,5 mL/瓶,在30℃,200 rpm下振荡培养过夜;按照1%的接种量将种子液接入15 mL的LB液体培养液试管基中,在30℃,200 rpm下振荡培养24 h,制成菌株发酵液,然后取每株菌发酵液15 mL。本发明当中使用的微生物菌株不仅有耐盐碱的能力,同时还有能促进水稻抗逆促生的能力,由于水稻在盐碱地中很难生存致使产量甚微,本实验所使用的是耐盐碱水稻,施用本菌株可改善土壤盐碱程度,提高水稻产量,而水稻根茎会疏松土壤、提升土壤透气性,进一步为菌株改善生存环境。经水稻耐盐碱微生物联合修复后的土壤EC值能降低78.9%。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LA-S植物图像分析系统Win8平板触控款叶面积
产品详细介绍LA-S植物图像分析仪系统(Windows平板触控款叶面积仪)1用途:用于植物叶面积分析等2系统组成:由Windows系统的平板电脑、移动电源辅助背光源板及分析软件组成。3 技术指标配Windows平板电脑(≥10.1”/4G内存/64G固态硬盘/500万像素拍照/支持WIFI无线网络)、10000mAH的12V移动电源辅助背光源板,可野外背光照明3小时。可拍照与分析一键化操作,同时分析多片叶的叶面积、周长、长宽比、长、宽;以及单叶的叶孔洞、形状系数、锯齿数、叶柄长宽等参数,并标记叶片边缘以便核对正确性。最大测量面积为A4幅面,自动标定和自动图像校正。还可自动测定非相碰的稻谷、小麦、瓜子等普通种子的各粒粒长、粒宽、投影粒面积。可分析小至1mm2的叶片,分析误差<0.5%、测量中的分析时间<2秒,自动独立标记各叶片并可保存图,分析结果可输出至Excel表。可大批量全自动分析。选配:自动对焦800万像素多关节的大景深彩色拍摄仪
杭州万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先通过形成互穿网络凝胶得到高强度水凝胶,再将金属离子固定在凝胶网络的活性基团上,并借助化学共沉淀法引发凝胶体系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粒子,稳定均匀分散于高强度水凝胶的网络结构中,从而制备得到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水凝胶不但机械强度好、均匀透明,而且保持了相应的纳米粒子的环境响应能力特性,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新型智能材料,拓展了水凝胶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物稳定、性能优良、应用范围广泛,且可根据需要合成不同智能化特征的高强度水凝胶。
浙江大学 2021-04-11
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超临界水氧化治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的一种高效技术。所用的氧化剂可以是纯氧气、空气或过氧化氢等。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用高压泵将废水打入热交换器,废水从换热器内管束中通过,之后进入缓冲罐内,同时启动氧气压缩机,将氧气打入氧气缓冲罐内。废水与氧气在管道内混合之后进入反应器,在超临界条件下,废水中的碳氢化合物被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H2O;含氮化合物被分解成N2等无害气体;S、P等元素则生成无机盐。由于气体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极高,在反应器中成为均一相,从反应器顶部排出;无机盐等固体颗粒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沉淀于反应器底部。超临界水与气体的混合流体通过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与常规的水处理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氧化效率高,处理彻底,水溶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9.99%以上;(2)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密封条件极好,有利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氧化处理;(3)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水直接排放或完全回用,节约了资源和能源;(4)应用范围广,几乎对所有有机污染物均可进行氧分分解;(6)由于均相反应停留时间短,反应器结构简单,使用较小体积的反应器就可处理较大流量的有机污染物,有利于工业运行。应用本技术时,需消耗一定的能量以加热废水及驱动高压泵,但废水中的含能物质COD在超临界状态下发生氧化反应时会放出一定的热量,为了降低过程的运行成本,本技术的应用与否取决于废水的COD浓度。研究表明,如果废水的COD小于30000 mg/L时,应用本技术时的运行成本较高,将达到150元/吨废水左右;如果废水的COD浓度为30000~45000 mg/L时,考虑到热量回收,其运行成本接近零;如果废水的COD浓度高于50000 mg/L时,考虑热量回收的价值,此时的运行成本将为“负值”,即在盈利状态下运行。这也是本技术与传统废水处理技术的最大区别:传统技术要求废水的污染越低越好,而本技术恰好相反,废水越污越好。采用本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过程中产生的腐蚀与盐堵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新型反应器的开发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本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一项。本技术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炼制、纺织印染、造纸、医药等行业。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隧道含水构造等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定量识别及突水 灾害治理技术体系
针对隧道施工中频发的突水灾害预测与控制难题,提出了隧道前方含水量 定性定量识别方法,研发了复合激电仪预报设备,建立了地质综合超前预报体 系。攻克了突涌水治理中导水通道高分辨率探查技术难题,研发了高早强富水 破碎岩体注浆加固堵水材料与硅胶注浆材料,针对富水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 岩溶管道及孔隙微裂隙涌水,提出了 4 种关键治理技术及新工艺;建立了以物 探为先导,新型材料与特种工艺为手段,围岩安全控制为目标的突涌水综合治 理实用技术体系,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技术先后在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三峡翻坝公路、宜巴高速公路、山 西灵山高速公路及江边电站引水隧洞等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社 会效益。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 44 45
  • ...
  • 53 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