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半夏新品种工厂化扩繁和产业化
半夏野生变家种已有近40年历史,但是由于野生资源减少和人工种植跟不上,每年只能提供4000吨以下半夏原药材,远远低于国内和国际市场7000吨以上的半夏需求。因此,全国市场近5年半夏原药材单价已经上涨了50%,市场上半夏鱼龙混杂,出现水半夏和天南星替代优质半夏的局面。拯救半夏产业刻不容缓,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原药材成为行业所需。 目前半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质不均,不能满足现代中药生产对药材的品质要求;2)自然繁殖率低,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优质种苗需求;3)品质衰退,病害严重,半夏栽培风险增加;4)缺少品种和品牌,药材档次不高,种植效益和市场无保障。本项目通过对半夏脱病毒复壮、优良单株倍性育种,获得品质好,抗性、产量、成活率高的半夏新品种;利用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新品种半夏的工厂化扩繁,实现新品种半夏的产业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大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高产高糖强宿根新品种福农41号通过国家鉴定
植株高大,中大茎;节间园筒形,有短浅芽沟;蔗茎均匀,叶鞘黄绿,易脱叶,57号毛群不发达;叶片浓绿,叶片较长;内叶耳为三角形。萌芽快而整齐,出苗率较高,分蘖较早,分蘖力较强,主茎和分蘖差异小。前中期生长快、中后期生长稳健,宿根性能较好。抗黑穗病,中抗花叶病,抗旱性较强。属中熟、高糖、丰产品种。
福建农林大学 2021-04-29
精酿啤酒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及啤酒新品种开发
精酿啤酒涉及特色啤酒原料的选择、创新工艺的开发、人员培训、啤酒文化及酿造设备选型、制造和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项目团队从事啤酒酿造科学与工程领域 20 多年,至今已培养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 100 多人,其中啤酒集团的工厂总工及以上 20 多人。项目团队运用江南大学的资源和基础,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试平台的 1000 升和 200 升啤酒发酵设备,对精酿啤酒拟从业人员进行酿造技术和工艺的理论指导和车间实战、专业品评、鉴赏的训练,以及全产业链及经营管理等诸方面的系统培训,拟为中国精酿 啤酒行业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底蕴的酿酒师。已开发精酿啤酒 10 多款,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已授权 3 项,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啤酒品种、品质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并已经孵化精酿啤酒生产企业。
江南大学 2021-04-13
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技术分析 梨是我国第三大水果,我国梨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农业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针对我国梨品种结构不合理,晚熟梨占比过大,果实品质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传统杂交育种效率低,培育优异性状聚合的新品种极其困难等突出问题,项目组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重点开展梨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成果。 1、创建梨种质资源库,挖掘优异种质,并作为育种材料。系统收集不同生态型梨属植物1600余份资源;创建分子与表型相结合的梨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开展资源的规模化评价;创建梨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以及包含成熟期、果实品质、抗性等29个重要性状的表型数据库;构建包含180份特异种质的骨干亲本资源库。 2、揭示梨的分子遗传基础,创建梨高效分子辅助选择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应用于育种实践。解决高杂合植物基因组组装的世界性难题,绘制了国际首个梨全基因组及遗传变异图谱;建立世界首个梨基因组数据库,系统挖掘调控梨成熟、色泽、石细胞及抗性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42个;构建最高密度梨遗传连锁图谱,精确定位11个品质性状32个QTL,发明果实色泽等性状的分子鉴定标记13个,并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创建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以花粉“速冻缓融”长期保存、促进杂种萌发成苗为核心的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3、育成了优质早熟、中熟及特色红梨新品种12个,优化了梨品种结构、提早了市场供应期。利用“骨干亲本+种间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育种技术,创制122份优异种质;育成早熟品种‘翠冠’、‘早白蜜’、‘宁早蜜’、‘宁酥蜜’和‘夏清’,提前了鲜果供应期。 4、创新梨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创建梨“刻槽高接”品种更新技术,发明倒“个”形高光效新树形,解决了品种更新慢、传统树形不合理及果实品质差等问题;发明梨树液体授粉技术,授粉用工量节省90%,实现节本增效;研发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制定了《梨花粉制备与质量要求》、《梨施肥技术规程》等标准10项。 该项目已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3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育成早熟、中熟及特色红梨新品种12个;制定标准10项;发表论文272篇,其中在Genome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8篇(被SCI论文引用694次);出版《梨学》专著。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
中试阶段/n成果简介: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研究团队多年来逐渐形成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两大特色领域。(1)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目标是破译基因组“天书”,大规模发掘重要的功能基因及调控元件,弄清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网络,实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我国传统农业。构建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和平台,包括大量作图群体和创新种质、T-DNA插入突变体库,全基因组表达谱,籼稻全长cDNA文库、本地化生物学信息平台。以水稻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和营养高效利用等重要农艺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水芹新品种选育及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扬州大学 2021-04-14
园林植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核心技术集成应用
该成果获 2014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系统收集和引进 15 个国家和国内 18 个省份的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1508 份;系统研发了重要园林植物的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园林植物新品种;系统集成创建种苗工厂化快繁技术体系、 园林苗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和服务带动型的“一体两翼”花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扬州大学 2021-04-14
转基因抗棉铃虫和红铃虫棉花新品种华杂棉4号
可以量产/n华杂棉4号是以陆地棉B0011品系为母本,转Bt抗虫基因陆地棉118-1品系为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杂交配制的杂种一代优势组合。2009年通过江西省审定,同时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22.3kg/666.7m2。纤维品质(HVICC标准):平均长度29.2mm,整齐度84.8%,比强度30.5cN/tex,伸长率为6.8%,马克隆值为5.0,反射率为73.1%,黄度为8.6,纺纱均匀性指数为140.3。枯萎病相对抗指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特色高优小麦新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发
项目背景:目前国产小麦“质差量不足、品质不稳定、 种植效益低”问题突出,特别是亩产效益低下,农户种植积 极性不高。由于我国过去科研和生产上长期追求高产,缺乏 对优质小麦新品种及其产业的系统研究,国内市场出现了优 质小麦进口数量逐年增多的现象,普通小麦价格疲靡,而优 质小麦却价格紧俏,供不应求。因此,亟需小麦品质改良、 稳产增效和产业协同攻关与突破,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本项目计划以特色优质小麦为技术核心, 建立示范基地 50 亩,通过科研、生产和企业紧密结合,根 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质小麦新品种、建立节本高效配套栽培技 术,构建“定单”式种加融合模式,实现加养融合增值增效, 助力实现西海岸新区打造全国强筋、中强筋小麦的“品种优 质化、种植区域化、销售定单化”种植先行区,从根本上解 决国产优质小麦“质量较差,指标不稳,数量不足”的问题, 扭转优质小麦依赖大量进口的被动局面。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联合选育或引进特色高产优 质小麦新品种(系)。联合选育或引进推广具有广阔市场前 景的营养健康、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系),通过建立核心 示范区并大面积辐射推广种植。2.研发新品种水肥一体化技 术,配套适宜于不同肥水条件和地力水平的绿色高效、高产 优质特色小麦栽培技术,达到节本增效、绿色丰产,保障粮食安全。3.创新小麦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机制。建立起种子为 芯片、龙头企业为核心、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小麦全产业链 融合升级协同机制,开发特色优质小麦高附加值新产品,助 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项目所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及技 术为自主培育和研发。2.提供集成肥水高效,水肥一体化栽 培技术和绿色高优种植技术的品种环境协同调控方案。3.构 建特色专用小麦高效耕作制度,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国内 特色优质小麦节本增效生产新途径。 
中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021-09-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3 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