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种养结合,生态微循环”的秸秆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
根据当地种植养殖规模,匹配对应规模生产设备,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降低农业废弃物运输成本和环境保护代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约9亿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作物亩产不断增加,秸秆量也不断增加,在黄淮海稻麦种植区,产生的大量水稻、小麦及特经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后造成的耕作成本增加、水体污染等问题,同时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在小区域产生大量畜禽废弃物,其处理难度与成理成本增加。 受成本及环境等因素影响,秸秆及畜禽粪便不适宜远距离运输,因此本课题组提出“种养结合,生态微循环”的秸秆高值综合利用理念,系统研究了秸秆(水稻)微贮制备生物饲料的技术、小型禽畜粪污处理技术,集成国内现有的技术工艺路线,并开发复合菌剂及智能菌剂混合及喷淋装备等核心技术装备,形成秸秆就近制备饲料、饲料就近饲喂畜禽、畜禽粪便就近处理消纳的生态微循环的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利用模式,可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成果经过示范、技术已基本成熟。本成果在国内外发表2篇论文,共获批6件专利。 主要特点: 以水稻秸秆等种植废弃物为原料的微生物制备生物饲料系统;将产出的生物饲料代替部分全日粮在当地养殖场饲喂畜禽;中小型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发酵沼渣、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种养废弃物为原料的好氧堆肥系统,将生产出的有机肥在当地种植企业施播应用;根据当地种植养殖规模,匹配对应规模生产设备,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降低农业废弃物运输成本和环境保护代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ZL- WXH-IA肠系膜微循环观察系统
简单介绍: ZL- WXH-IA兔肠系膜微循环观察系统主要用于家兔的肠系膜微循环实验分析,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实时采集并记录实验过程。并可以通过ZL-620U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时监测动物心率,呼吸率,血压等实验参数。*后根据图像具体分析血流等参数。该实验模块模块采用半人工辅助的方法进行分析,以达到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的分析目的,实验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详情介绍: 一.显微镜参数 1、物镜:4.5X2、工作距离:16mm3、物镜总光学放大倍率:0.6X~7X4、总光学放大倍率:5.2x-63x5、变倍比:12:16、照明:可调光LED同轴照明7、视场范围(mm):0.92x1.22~0.07x0.108、可移动LED冷光源,亮度可调二.摄像机参数1、有效像素:300万2、像元尺寸:3.2μm×3.2μm3、曝光时间:47μs ‒ 3s4、有效增益:1 ‒ 8x5、曝光功能:手动曝光 / 自动曝光 / 区域曝光6、数据接口:USB2.0 B型接口,480Mb/s7、白平衡自动白平衡 / 一键白平衡 / 区域白平衡三.肠细膜实验平台1、一体化设计ABS工程塑料2、收纳的输液架,高度500-1100mm可调3、捆绑家兔四肢的扣式结构设计,方便重复使用4、恒温加热,可调范围25-50℃5、底部尺寸:长300mm,宽220mm6、高度调节范围:100-600mm
安徽耀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5
生态循环健康养猪新技术
研发阶段/n(1)通过对猪粪堆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发酵菌剂的研究,已制成复合微生物制剂用于猪粪堆肥和生物发酵床养猪。采用该技术,可使猪粪堆肥过程缩短5-7天;可促进生猪生长、提高生猪免疫力,经试验:试期日增重提高74.13g,每kg增重耗料减少0.35kg,粪中粗蛋白含量、氮态氮含量、磷含量、钙含量和空气硫化氢含量分别降低11.50%、49.57%、23.78%、46.15%、0.0064mg/m3。(2)通过对猪粪堆肥营养成分测定,将堆肥配制成各种专用复混肥,经盆栽试验及示范,已研制成系列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模块组合式微循环生物脱氮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组合式微循环生物脱氮反应器。反应器主体为集装箱体,内部由若干模块组合而成,反应器垂向自下至上设分布区、反应区、分离区。分布区包含下循环道、升流导流室、降流导流室,设进水管、布水管、进气管、曝气管、排泥管、环流分隔支撑板、单元分隔支撑板。反应区设直管式填料,由升流导流室和降流导流室分隔为升流室和降流室,用作脱氮污泥浮升和沉降的通道。分离区包含上循环道,设环流分隔延伸板、单元分隔延伸板,气室,气体排放口、溢流槽、集水槽、排水管等。本实用新型以直管式填料为内构件,建立多个微循环反应单元,可提高反应器的有效高径比,改善反应器水力学行为,加快生物脱氮反应;在微循环反应单元中,亚硝酸边产生边转化,可消除亚硝酸所致的生物毒害和碱度消耗;反应器采用单元‑模块‑反应器逐级集成,便于反应器的制造、运输、组装、拆卸、检修以及按需扩容和按需搬迁。
浙江大学 2021-04-13
农林牧渔复合循环生态高效农业模式
该成果用整体、协调、 循环、再生、无污染、可持续的原则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由生物食物链促成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产业链的形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并举的良性循环。 构建和示范推广了“林-草-鹅”和“鲜食玉米-奶牛-沼气-牧草”等典型模式, 牧草施肥推行全营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林木管理推行“钻孔施药、 施肥”技术,种植牧草养鹅实行“圈养轮牧”等。 实行优质牧草种子(GB6141-6143-85) 和苗鹅统供,鹅饲料部分由示范区内依据配方组织加工厂生产。畜禽粪便、秸秆等资源沼气发酵,
扬州大学 2021-04-14
寒旱地区被动式生态户厕系统
该方案针对寒旱区户厕用水不便、冬季上冻、清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太阳能加热技术与柔性材料结合,有效减缓冬季上冻问题,同时提高粪便堆肥发酵效率,确保极寒天气下的正常使用。方案优势如下: 人性化设计: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和异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温感座圈、扶手、置物架及太阳能照明等设施,提高冬季如厕舒适度和老年人如厕安全性。 环境友好:便器无需用水,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碳排放。 经济可持续:相比同类设备,施工和使用成本显著降低。高效防冻措施减少施工复杂度,太阳能加热和好氧堆肥技术降低水电支出,减量化处理减少清掏频率,便于农民自行还田利用,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获得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4imaGen Ventures全球挑战赛,最终十佳项目(中国唯一团队),获得国际可持续专家一致好评,5月份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 2025-05-16
正在报名 | 平行论坛“就业育人新范式与新生态”
平行论坛“就业育人新范式与新生态”活动论坛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3
循环系统模型
1、参照典型人体标本及国内外经典权威教材及图谱制作,如人卫出版社丁文龙主编的《系统解剖学》、人卫出版社南京医学院主编的《人体解剖学图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姜同喻编著的《连续层次解剖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丁自海主译《格式解剖学》、广东科技出版社胡耀民主编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等,造型自然准确、颜色自然,满足教学需要;
张家港市华亿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4-12-23
我校在微生物生态和土壤碳循环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我校生态研究中心王传宽教授研究组在生态学著名学术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区,IF = 6.045)和土壤科学著名学术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农林科学1区,IF = 4.857)上相继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forest degradation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soil carbon cycling: A global meta-analysis”和“Trend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ring secondary succession”的系列研究成果,首次从两个不同微生物分类尺度探索了宏观生态学的演替干扰理论在微观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全球数据整合分析发现:生态对策理论和演替干扰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生态系统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演变过程,不但推动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而且对土壤固碳效应、生态系统模型等都有重要意义。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分,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调节者,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和固碳效应的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极其复杂,1克土壤就含有高达10亿个细菌和真菌细胞、由数万种分类单元组成,从而给微观生态学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据论文的第一作者周正虎(博士生)和通讯作者王传宽教授介绍,该研究团队成功地将宏观生态学理论应用到微生物研究中,发现生态系统进展演替过程中K-对策微生物越来越占优势,而森林退化过程中(逆行演替)r-对策微生物越来越占优势。他们还发现K-对策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r-对策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则会将更多的土壤碳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成果不仅将激发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而且将推进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2-01
[5月23日·长春]数智共创人才培养新生态论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研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径新范式,宣传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决定举办“数智共创人才培养新生态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15
1 2 3 4 5 6
  • ...
  • 41 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