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的碳纤维传感元嵌入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的碳纤维传感元嵌入装置,包括:工作台;升降和平移模块,安装在工作台上;水平移动台,用于安装和移动快速成形制造结构的任一叠加层;储丝模块;铺丝模块,安装在升降和平移模块的动力输出端,用于在快速成形制造的任一叠加层内牵引和嵌入来自储丝模块的纤维丝;断丝模块,用于切断嵌入快速成形结构中的纤维丝的尾部;纤维丝固定模块,用于在嵌入的起始位置固定纤维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的碳纤维传感元嵌入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铺丝模块和水平移动台,可以快速有效地将纤维丝自动化嵌入实体结构中,实现自监测智能结构的自动化制造。
浙江大学 2021-04-13
宽量程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类一等奖。1. 针对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低风速误差大、高风速难以测量的问题,发明了风速风向传感器深槽隔热结构,降低了衬底横向热传导,提高了灵敏度,降低了测量误差,扩大了传感器的量程。 2. 针对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高风速难以测量的问题,建立了传感器系统级模型,实现了闭环控制;提出了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温度自平衡测控方法,实现了60m/s的量程,解决了长期以来风速风向传感器量程难以提高的技术难题。 3. 针对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野外工作防护技术问题,发明了风速风向传感器的陶瓷圆片级倒装封装技术,提出了导热凸点与导电凸点结构及工艺技术;发明了传感器嵌入式组装结构,突破了传感器野外工作的可靠性技术瓶颈。 4. 针对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湿度效应模型;基于传感器材料与结构的温度特性,建立了风速风向传感器温度效应模型,保障了传感器长期工作的稳定性。 "
东南大学 2021-04-13
PCT-SR-2S倾角传感器与PCTS600数显仪
产品详细介绍PCT-SR-2S数字倾角传感器与PCTS600数显仪组合该款数显仪,是专业用于显示倾角传感器所测量的角度,每台产品出厂时都经过水平度的校正和分度的校正。另外也提供一个按键用来作相对角度测量功能,可设置当前角度为零度,以此为基准进行相对倾角变化测量。该款数显仪,属于双轴小量程数显仪。该产品外形小巧,工作方式多元化,与外接倾角传感器远程控制,便于一些特殊的行业领域远程采集现场角度数据。该款数显仪,显示部分采用工业级数码管,这样就能保证在宽温度的工业环境中能正常工作。超高的性价比是该产品的绝对优势,多种安装与组合方式可满足多种工业应用需求。主要特性:尺寸60*90*32mm           双排数字显示              量程±5°~±90°高分辨率0.01°           高抗振性能>2000g          宽工作温度-10°~ +70℃多样组合方式             IP65防护等级              零点设定功能产品应用:倾角平台的测量         桥梁与大垻监测        无线基站姿态监测地质设备倾斜监测       仪器标定与校准        高精度水平面测量PCT-SR-S数字倾角传感器产品特点:1)单、双轴倾角测量2)量程±1~±180°可选3)宽电压输入DC9~36V4)输出方式RS232/RS485/RS422/PWM/TTL/CAN可选5)分辨率0.01°6)高抗振>2000g7)IP67防护等级 8)宽温工作-40~+85℃9)体积90×40×26mm单位:长沙平川公司联系方式:15387560104网址:www.pchuangroup.com  邮箱:pchuangroup@163.com
长沙平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海藻生物保鲜膜高效高质产业化转移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和北京格瑞智博生态科技研究院合作研究的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是原创性创新性技术,技术壁垒非常高,难复制,拥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问世必将推动我国食品保鲜膜的高速发展。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项目阶段:完成实验室阶段效益分析: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ZL201410539503.6技术成熟度:已有样品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移动式热解制油技术与装备
针对生物质体积密度低、热值低,高值化利用中原料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双螺旋移动式热解制油装置系统,将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易于运输的生物油。该系统包括快速热解、燃烧供能、骤冷和智能化控制等单元,采用自主设计的双螺旋内混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气燃烧供能,通过分段式加热进行反应强化和能量品质优化匹配,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和移动化。设计的紧凑式装置系统在相同处理量下,体积只有传统设备的1/5,生物油产率高达5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制备的生物油品质较好,通过简单提质后可与汽柴油混合使用,有望实现生物质“分散式制油-集中化炼制”模式。
东南大学 2021-04-11
5MW生物质固定床气化发电装备技术
目前我国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应用较多的是固定床气化,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且高效连续运行性能差,尚无法适应以发电为代表的规模化利用方式。因此,在生物质转化利用领域,开发规模化高效可靠的气化技术是迫切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主持实施世界银行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CRESP)“规模化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研制”,之后又负责完成了多项相关重点科研,核心装备技术于2009年7月通过专家验收。本项目的技术原理是将生物质燃料通过固定床自热气化生产可燃气体,其关键技术包括气化炉控温防止结渣、降低飞灰夹带及燃气深度净化等。本项目核心装备—固定床气化炉的单炉产气量大于5000m3 /h,采用典型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燃气热值大于1500kcal/m 3 ,同时还可获得焦油和草木灰等副产品,气化系统运行高效、可靠而洁净,已完全达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要求。本项目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供气、发电和供热等场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效酿酒微生物功能菌剂的开发及应用
成果描述:项目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传统酿造发酵技术相结合,利用自转化育种功能性菌株及各种酿酒发酵有益菌株,研制开发出各类新型微生物菌剂,既可有效利用和降低各类白酒生产原材料中残余淀粉含量,提高酿酒原料的利用率,增加出酒率,减少废弃丢糟的排放;还可根据不同人群饮食文化的嗜好,采用不同微生物菌种配合和工艺改造,生产出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新产品类型,实现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的和谐统一。市场前景分析:本项目成果技术应用覆盖生物工程、生物化工、食品酿造等工程技术领域。由于核心技术是淀粉质材料的高效利用和酒精成分、风味物质的有效生成,因而相关技术成果适用于不同规模白酒发酵生产企业以及各类酿造食品及发酵饮料等传统和现代酿造生产企业选择性使用。本项目已在部分企业得到生产规模应用,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针对各种原料的专用酿酒微生物制剂系列,为浅褐色粉粒,分别含多种高活性酿酒酶类和各种香型生香酵母,100斤粮食出酒率为50度白酒80-120斤。年产300吨,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0
南海红树林微生物中新的活性代谢产物
从南海红树林微生物中分离105种化合物,其中50种新结构, 26种对肿瘤细胞(包括耐药肿瘤细胞 株)有强细胞毒活性(IC50<10μg/mL)的化合物,部分化合物活性达到纳克级,22种有抗菌活性(包括 抗临床耐药性结核菌株),2种有神经原细胞保护活性。
中山大学 2021-04-10
利用大头金蝇生物转化餐厨垃圾的研究
目前,城市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和焚烧,少部分用堆肥方式处理。因存在众多困难 与弊端,未能充分利用城市餐厨垃圾。通过生态调查,我们发现双翅目蝇类昆虫(大头金蝇蛆)为餐厨 垃圾的天然优势分解者。利用大头金蝇蛆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快速生长潜力,对餐厨垃圾进行高效生物转 化,在清除餐厨垃圾污染的同时,还可得到大头金蝇蛆(可作为畜禽养殖业的鲜活饵料或烘干后制成昆 虫蛋白粉)和有机肥两个优质产品,实现餐厨垃圾的百分百减量化、无害化、快捷化和高值化资源再生 利用。以每转化100吨餐厨垃圾为例,只需5~6天,即可产出畜禽水产养殖业和有机种植业大量需求的 优质昆虫蛋白粉约2 .5~3 .0吨(均价约2 .5万元/吨)和有机肥约50~60吨(均价约2000元/吨),日新增产值 16.2~19.5万元。
中山大学 2021-04-10
5MW生物质固定床气化发电装备技术
目前我国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应用较多的是固定床气化,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且高效连 续运行性能差,尚无法适应以发电为代表的规模化利用方式。因此,在生物质转化利用领域, 开发规模化高效可靠的气化技术是迫切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主持实施世 界银行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 (CRESP)“规模化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研制”,之后又负责完成 了多项相关重点科研,核心装备技术于2009年7月通过专家验收。 本项目的技术原理是将生物质燃料通过固定床自热气化生产可燃气体,其关键技术包括气 化炉控温防止结渣、降低飞灰夹带及燃气深度净化等。本项目核心装备—固定床气化炉的单炉 产气量大于5000m3 /h,采用典型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燃气热值大于1500kcal/m3 ,同时还可获 得焦油和草木灰等副产品,气化系统运行高效、可靠而洁净,已完全达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要 求。本项目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供气、发电和供热等场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7 178 179
  • ...
  • 364 3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