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国家基金委:加强应用基础研究部署,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2024年11月16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2024年第二次务虚研讨会议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主持会议并讲话。委领导班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审计署科技审计局有关领导,咨询委员会主任李静海、秘书长高瑞平,特邀科学家代表,各科学部主任(兼职)、全委局级以上干部出席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4-12-02
天津大学研发“环境友好型”DNA生物塑料
近日,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团队联合中石油石化研究院成功研发新型DNA生物塑料,这种塑料原料来源丰富,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全过程均与生态环境友好兼容,且可以低能耗无损回收,有望在部分应用领域替代石油基塑料。该成果已发表于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
天津大学 2021-12-01
中国科大研制各向同性全生物质仿生木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质天然纳米结构的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基于这种策略构筑了一种可持续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质中天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将其暴露在木屑颗粒表面,并使其互相交联从而构筑无需任何粘合剂的高性能人造木材。运用这种策略所制备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强度,且超越了实木材和传统人造板。这种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备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将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块实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宽了这类木质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其还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在这种高性能人造木材中,微米级木屑颗粒的暴露着大量的纳米尺度的纤维素纤维,这些纳米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也被这些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而无需添加任何粘结剂。这种结构特征带来了高达170 MPa的各向同性抗弯强度和约10 GPa的弯曲模量,远超天然实木的力学强度。此外,新型人造木材还显示出优异的断裂韧性,极限抗压强度,硬度,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为一种全生物基的环保材料,新型人造木材不仅不含任何粘结剂,还具有远超树脂基材料和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这种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络也为制备木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将碳纳米管(CNT)掺入木屑颗粒间的纳米网络当中,可以获得导电智能人造木材,因碳纳米管能够在其中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络,因此其具有比传统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好的导电网络和更高电导率。基于这种智能人造木材的高导电性,它可以实现传感、自发热以及电磁屏蔽等多种应用。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表现出了出色的电磁屏蔽性能(X波段超过90 dB),可以满足精密电子仪器屏蔽标准的要求。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还可以在1.75 V低电压下(约等于两节五号电池的电压)实现自发热,可在5分钟内升至60摄氏度,这种在低电压下即可自发热木材可有效地确保自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减少能耗。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表面纳米化方法和策略,可用于构筑全生物质,不含任何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复合的新型人造木材。同时,这种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质(例如,树叶、稻草和秸秆等),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有望用于制造一系列绿色全生物质的可持续结构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绿色、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一种生物溶液浓度的光谱传感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溶液浓度的光谱传感测试方法,依据了包层介质的光学响应遵循的物理学因果性原理,根据因果性原理,包层折射率的实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5-04
中国科大研制各向同性全生物质仿生木材
项目成果/简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质天然纳米结构的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基于这种策略构筑了一种可持续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质中天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将其暴露在木屑颗粒表面,并使其互相交联从而构筑无需任何粘合剂的高性能人造木材。运用这种策略所制备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强度,且超越了实木材和传统人造板。这种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备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将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块实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宽了这类木质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其还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在这种高性能人造木材中,微米级木屑颗粒的暴露着大量的纳米尺度的纤维素纤维,这些纳米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也被这些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而无需添加任何粘结剂。这种结构特征带来了高达170 MPa的各向同性抗弯强度和约10 GPa的弯曲模量,远超天然实木的力学强度。此外,新型人造木材还显示出优异的断裂韧性,极限抗压强度,硬度,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为一种全生物基的环保材料,新型人造木材不仅不含任何粘结剂,还具有远超树脂基材料和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这种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络也为制备木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将碳纳米管(CNT)掺入木屑颗粒间的纳米网络当中,可以获得导电智能人造木材,因碳纳米管能够在其中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络,因此其具有比传统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好的导电网络和更高电导率。基于这种智能人造木材的高导电性,它可以实现传感、自发热以及电磁屏蔽等多种应用。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表现出了出色的电磁屏蔽性能(X波段超过90 dB),可以满足精密电子仪器屏蔽标准的要求。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还可以在1.75 V低电压下(约等于两节五号电池的电压)实现自发热,可在5分钟内升至60摄氏度,这种在低电压下即可自发热木材可有效地确保自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减少能耗。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表面纳米化方法和策略,可用于构筑全生物质,不含任何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复合的新型人造木材。同时,这种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质(例如,树叶、稻草和秸秆等),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有望用于制造一系列绿色全生物质的可持续结构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绿色、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利用微生物合成抗菌肽及其发酵生产
项目成果/简介: 抗菌肽( Antibacterial peptides) 是由动植物细胞内特定基因编码,经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类对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杀伤作用的多肽。抗菌肽不同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病毒和肿瘤等均有作用,尤其对耐药性细菌有杀灭作用,具有广谱性。 本项目主要涉及4种不同来源抗菌肽工程菌株以及生产工艺。具体为:美洲拟鲽抗菌肽Pleurocidin、果蝇抗菌肽Metchnikowin、假黑盘菌抗菌肽-菌丝霉素Plectasin以及梭鱼娃2-RPLX等4种抗菌肽发酵生产工程菌株及菌株高效发酵生产工艺。 技术指标(创新要点等): 1. 抗菌肽工程菌株的构建 2.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以及活性鉴定; 3. 抗菌肽发酵生产工艺参数及流程。 抗菌肽的生物活性主要有抑制或杀灭细菌作用、抗真菌作用、抗病毒活性、抗寄生虫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作为抗生物替代品用于医药产业、饲料工业、食品工业。知识产权类型:生物医药新品种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安徽大学 2021-04-11
新型生物相容高分子纳米囊泡药物载体
通常情况下,高分子纳米囊泡的制备需要借助有机溶剂,这既不环保又耗费时间, 也不利于产业化。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在于通过在水中直接溶解高分子的方法来制备一 种既生物相容又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纳米囊泡,简化囊泡的制备过程,既环保又经济, 便于大规模生产,非常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此外,由于直接使用抗癌药譬如阿霉素会对人体产生较强毒副作用,本项目提出将 抗癌药包在高分子囊泡中,以 EPR 效应将药物累积到肿瘤位置进行缓释,减少药物的毒 副作用,提高抗肿瘤的效果。与不可降解的药物载体相比,本项目所研制的既生物相容 又可生物降解的纳米囊泡就有明显的优势,在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 作用以及纳米粒子本身的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丝素蛋白生物新材料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
项目将蚕丝经生化技术和粉碎技术处理,制成丝素蛋白纳米材料,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制得了带有不同活性基的丝素蛋白纳米材料;将合成纤维浸渍在改性后的丝素蛋白溶液中,及将丝素蛋白溶液直接涂刷在织物上,制度得了丝素蛋白改性纤维或改性织物,提高了合成纤维织物的吸水、抗菌等服用性能。
东华大学 2021-02-01
可反复循环利用的全生物降解塑料
采用大石化乙烯产品链合成乙二醇的一种副产物二甘醇为原料,通过采用发明的高效催化剂体系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本成果研究开发的PPDO不仅可应用于可生物降解手术缝合线等医用领域,而且可以用于其他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领域,特别是采用纳米复合技术来制备新型的PPDO/ 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熔体强度,容易吹塑成型,并且其膜制品具有较好的气体阻隔性,可用于不同领域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对于回收回来的废弃PPDO产品,可以在简单的条件下回收其聚合单体,回收率高达93-99%,并且回收的单体又可用于PPDO的聚合,可实现反复循环利用;对于不宜回收的应用领域,PPDO又可完全生物降解。因此,PPDO是高分子家族中少有的既具有可完全生物降解性,又易于回收为单体的高分子品种,是一类真正的“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成果采用新的聚合方式和途径获得高分子量的 PPDO,使 PPDO 的成本成为目前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中最具竞争力的品种之一。 PPDO塑料废弃物的PDO单体回收率:≥93%,并且可以完全用于合成PPDO。 PPDO塑料制品的性能: 拉伸强度:30~60MPa,断裂伸长率:300~600%,可完全生物降解。 PPDO塑料废弃物的PDO单体回收率:≥93%,并且可以完全用于合成PPDO。 产品可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手术缝合线、固定材料、药物缓释材料等)、一次性使用塑料产品(如垃圾袋、购物袋、快餐具等)。由于该产品易于回收单体和重复聚合利用,并且成本与普通塑料相当,因此PPDO的制品可望取代现有的一次性使用的既不能生物降解又不易回收单体进行反复利用的领域塑料产品,是目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环境友好一次性使用塑料产品,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川大学 2021-05-11
一种生物油的分子蒸馏分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油的分子蒸馏分离方法,包括:将生物油原油进行颗粒与水分脱除预处理后获得的预处理后的生物油经分子蒸馏分离过程,在蒸馏温度为常温至200℃,蒸馏压力为10Pa至1800Pa下,获得生物油馏分;以获得的生物油中质馏分为原料,在蒸馏温度为常温至200℃,蒸馏压力为10Pa至1800Pa下,经多次分子蒸馏分离过程,提取生物油馏分内的羧酸类、醛类、酮类、醇类、酚类或糖类化合物。本发明工艺将分子蒸馏分离技术引入热敏性生物油的分离领域,解决了分离过程中生物油品质下降与结焦的问题,可提供特性各异的生物油馏分和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2 133 134
  • ...
  • 982 9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