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功率MOS器件设计和制备技术
功率DMOS是一类重要的新型功率器件,具控制电路简单、开关频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汽车电子、DC/DC转换等领域,市场需求巨大,目前在功率分立器件领域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本团队在功率DMOS器件的研究方面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开展了大量前沿性研究和产业化研究,目前本团队在功率DMOS领域累计授权发明专利超过50项,能够量产的产品型号近百种。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CO2 分离膜制备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用于 CO2 分离的膜技术在天然气、沼气的 净化,三次采油中的 CO2 回收,密闭空间中的 CO2 脱除以及减轻温室效应等领 域有广阔的应用性前景。与传统的 CO2 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方法具有投资少, 能耗低,环境友好,设备简单紧凑、节约空间、高效灵活、易于操作等优点,而 且 CO2 浓度越高,膜法分离越经济,即使 CO2 浓度低于 5%,用膜法的费用也 仅为吸收法的 64.7%。 18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9 可以用于脱除酸性气体的膜主要有液膜、无机膜和高分子膜,实际应用中满 足气体分离要求的目前只有高分子膜。但普通的高分子膜也存在高的渗透性和选 择性不能兼得的缺点。含有固定载体的促进传递膜兼具液膜和普通高分子膜的优 势,能同时具有高的分离系数和透过速率,而且稳定性好,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 的气体分离膜,已引起国际上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本研究成果合成了几种对 CO2 具有促进传递作 用的固定载体膜材料,通过载体与 CO2 的相互作用促进 CO2 在膜内的传递,因 而具有较高的渗透选择性。同时由于载体是以化学键固定在高分子上,因此具有 很好的稳定性。 本成果以自主开发的固定载体膜材料为分离层,以多种材质的超滤膜为基膜, 制备了用于 CO2 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所研制的复合膜,其 CO2/CH4 透过分 离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所制备的固定载体复合膜 CO2/CH4 分离因子 可达 100~300,CO2 渗透速率可达 10-6~10-5 cm3(STP)/cm2·s·cmHg。 本研究成果共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分别为: 1. 用于酸性气体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48632.8) 2. CO2 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01144974.8) 3. 用于分离酸性气体的固定载体复合膜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58530.X) 本成果与所在课题组其他成果一起,获 2004 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本研究成果所开发的 CO2 分离膜制备技术其经 济效益是明显的。首先,采用 CO2 膜分离可以降低我国能源生产的成本。我国 目前的天然气产量已经超过 300 亿 m3,若其中的 10%以膜分离方法来进行净化, 则需要约 12 万 m2 的膜才能满足需要,与传统方法相比每年可节约 4000 万元。 此外,由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工业垃圾生 产沼气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今,我国已建设了大中型沼气池 3 万多个,总 容积超过 137 万 m3,年产沼气 5.5 亿 m3,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这些沼气也需要 大量的 CO2 分离膜。最后,随着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及农业生产中气肥的大 量使用,对 CO2 分离膜的需求和产生的效益也很大。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应用领域: 1. 天然气、沼气的净化; 2. 三次采油中的 CO2 回收; 3. 密闭空间中的 CO2 脱除; 4. 农业生产中气肥的使用。 该项目需要以下条件: 1. 聚合物合成的相关设备及原料:反应釜,冷却装置等。 2. 复合膜加工设备及原料:涂膜机,干燥器,膜交联设备,交联剂等。 3. 膜组件加工设备及原料。 4. 需要厂房面积大于 1000m2。 合作方式及条件: 由天津大学提供膜材料合成、复合膜制备、交联等相关技术,由合作方提供 厂房、设备、原材料及相关的人员配套。 
天津大学 2021-04-11
粉煤空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与浙江联顺筑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粉煤 空气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开发”,依托浙江联顺筑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 识产权的日处理75吨煤级、低成本和全热回收粉煤空气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该技术具有煤种 适应性强、流程简单和开停车操作方便等特点和优势,该技术主要特点包括: (1) 气化装置开停车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2) 碳转化率高,燃气中飞灰含量低; (3) 连续、稳定、准确和可控的高含水量中等固气比粉煤输送。 171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技成果 172 (4) 采用空气气化,省去了昂贵的氧气制备系统。 (5) 气化工艺洁净,环境友好。 建成日处理煤量75 吨粉煤空气气化示范装置,以神府煤为原料基准,采用富氧空气,气 化压力常压,气化装置实现8小时连续运行,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 空气煤比≤3100Nm3 空气/1000 kg煤; (2) 有效气成分CO+H2+CH4≥38%; (3) 碳转化率≥94~96%; (4) 燃气高热值≥5000 kJ/Nm3;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新型功能糖制备关键技术
浙江大学 2021-05-10
半固态铝合金的制备技术
半固态合金及成形技术的关键是球状(或近球状)初生固相均匀悬浮于液相的浆料制备,用该浆料压铸的铸件缺陷少、性能高、可进行热处理。
东南大学 2021-04-10
鹅肥肝油微胶囊制备技术
利用鹅肥肝生产鹅肥肝油素微胶囊技术,技术已经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一项(ZL201210396016.4),技术采用了微胶囊包被技术,利用高分子成膜材料 将鹅肥肝油液体包埋后形成直径为 1-1000um 粒子,有限减缓了不稳定的鹅肥肝 油物质的挥发、氧化和腐败,克服了不易保存、不方便运输的缺点。 目前,国内外鹅肥肝的市场多以冷鲜形式消费,没有提取的鹅肝油产品。 为了拓展鹅肥肝的消费市场,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已成功探索出鹅肝油提取工 艺。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溴铅铯粉体制备技术
可以量产/n目前合成溴铅铯粉体大多采用去离子水做溶剂的化学共沉淀法,虽然溴化铅和溴化铯在去离子水中有较高的溶解度,且用去离子水作溶剂能大量合成溴铅铯粉料,但是水基液相法易产生副产物CsPb4Br6 和CsPb2Br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该项目提供了一种溴铅铯粉体制备技术,其目的在于获取纯度高,杂相少,颗粒均匀的溴铅铯粉体。该制备方法中,起始溶液以氢溴酸为溶剂,化学共沉淀反应中以氢溴酸为底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纳米金属粉体连续制备技术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广泛用于催化剂、润滑剂、建筑材料、陶瓷材料、气敏材料、绝缘材料、纺织材料、发光材料、木材、灭火剂、生物医学材料等,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子、国防、核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金属纳米粉体制备技术是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本技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粉体研究所,已开发出三代年产1000公斤级高性能、高产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金属纳米粉体连续制备产业化生产线,并实现了平均粒度在15~300nm的金属Cu、Ni、Fe、Ag、Sn、Bi、Zn、Co、不锈钢及高均匀混合性Cu-Ni-Sn等金属粉体材料的产业化生产。所制备的纳米金属粉体纯度高,可满足不同行业特别是电子行业对高纯度纳米金属粉体的需求;可满足多系列、多品种纳米金属粉体的生产,易控制粉体的粒径以及粒度分布;有利于降低粉体粒度分布范围,减小粒度;易收集,包装,且能在后续环节中保证粉体的高纯度。该生产线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制备成本低,产率高;可靠性高,易维护;原材料可适应性强,即可采用不规则金属块体,也可采用粉体;产品均一性好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转让给相关企业,并在同行业具有强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特点、指标等) 生产线真空度高,极限真空度可达5×10-4 Pa,采用三枪结构,为高均匀性复合金属纳米粉体、合金纳米粉体和薄壳修饰形纳米粉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采用最新的等离子体电源组合技术,可有效解决国内现行产业化生产线依赖使用国外进口大功率等离子体电源的现状;根据不同金属特点,在一条生产线上,采用不同结构粒子控制器,可有效解决多品种金属纳米粉体的生产问题;引入纳米粉体分级系统,可进一步降低生产金属纳米粉体的粒度分布范围,提高产品质量;所研制的生产线已考虑到金属纳米粉体的钝化、真空储存和设备与后续产品生产设备的连接等问题;采用复合蒸发和特殊蒸发坩埚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设备能量利用率,降低制备成本;设备主要操作由计算机控制,易于操作,稳定性高。与国内现有技术相比,在粒度相同情况下,铜粉产率可提高1.5倍,镍粉产率可提高2倍,银粉产率可提高5倍,铁粉产率可提高2~5倍。基本解决了现有纳米金属粉气相法生产中存在的产率低、成本高、纯净度低等问题。中国颗粒学会鉴定结果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微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方向上,以现有微纳米材料制备研究平台和有关研究课题为基础,在微纳米陶瓷、金属粉体制备及改性、纳米结构材料、大块金属纳米与非晶材料制备、高阻尼微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纳米药物靶向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知识创新,形成了一系列专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许仲梓教授和赵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江苏省科技厅项目——“纳米透明功能涂料的研制与开发”,在我省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该项目以半导体纳米材料为功能填料,制备出的涂料价格适中、性能优良。可将涂料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涂覆于玻璃的表面,一次性制成纳米隔热玻璃,用于汽车、各类建筑物上,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可见光区透过率>80%),而且能有效的隔绝太阳热辐射(近红外区屏蔽率>63%),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同时涂料本身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性涂料。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常洲晨光涂料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一条年产100吨纳米透明功能涂料的生产线及实验检测中心,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课题组正研发系列产品,以满足环保和节能的社会需求。由郭露村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研制的纳米陶瓷弹簧,是以纳米改性PSZ粉料为原料,利用复合成型技术制备而成。陶瓷弹簧具有重量轻、耐磨损、抗老化、耐高温、电绝缘、无磁性等特点。主要技术指标:簧丝直径:2.2±0.1 mm;弹簧外径:20.4±0.3 mm;自由高度:24±0.5 mm;间距:1.7±0.1 mm;工作圈数:6;弹簧刚度:10±2 N/mm;最大荷重:50 N;重量:8.8±0.5 g。主要应用于无法使用金属弹簧的高温、腐蚀性环境中,用作缓和冲击、吸收振动以及控制机构运动的零件。水泥材料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水泥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头单位,以唐明述院士领衔、许仲梓教授、沈晓冬教授为领军人物的学术团队,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高性能水泥制备基础研究、水泥绿色制造、建筑节能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唐明述院士历经五十年潜心开展的“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耐久性研究”,在反应机理、集料碱活性快速试验法(被确定为国际标准)、反应防治方法及工程建设应用等到方面取得了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多年来,研究成果为我国三峡工程、长江二桥、金沙江的向家坝、雅砻江上世界最高的大坝(305 m)锦屏一级电站等数十个国家重大基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部级以上奖励。2001-2006年由许仲梓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其关键技术使传统水泥性能提高30%、产量提高30%、环境负荷降低30%,作为一种国民经济中使用量最大的基础材料,这项成果蕴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研究成果达世界领先水平。该成果在我省的中联淮海水泥有限公司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由沈晓冬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水泥低能耗制备和高效应用的基础研究”,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紧紧围绕提高水泥性能、重点关注水泥生产节能减排的社会热点问题等开展基础科学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阴离子聚合技术制备液体橡胶
阴离子聚合技术是指采用碳负离子进行聚合的一种技术。上世纪八十年代 国外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目前在国内燕山石化、巴陵石化和独山子石化已经实 现产业化,随着国内轮胎行业对合成橡胶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阴离子聚合技 术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阴离子聚合技术在链增长反应中,如果无杂质可以一直保持活性,因而属 于“活性”聚合。迄今为止,阴离子聚合仍是实现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最为精确、 有效的方法,可以进行可控合成,具体包括:⑴可控分子量,可以根据需要设 计合成几百-几十万;⑵可控分子链的微观结构,通过加入不同量的极性溶剂, 77 可以控制合成 1,4-结构含量从 10%-90%;⑶可控官能团的位置,可以精确地在 链端和链中引入官能团。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986 9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